LVS是章文嵩博士发起和领导的优秀的集群解决方案,许多商业的集群产品。LVS有三种负载平衡方式,NAT,DR,IP Tunneling。其中,最为常用的是DR方式,因此这里只说明DR方式的LVS负载平衡。为测试方便,4台机器处于同一网段内,通过一交换机或者集线器相连。实际的应用中,最好能将虚拟服务器vs1和真 实服务器rs1, rs2置于于不同的网段上,即提高了性能,也加强了整个集群系统的安全性。
Linux系统下的集群技术是构建高可用性、高性能和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的关键工具,尤其在大型互联网服务和企业级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集群系统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高可靠性(HA)、高性能计算(HP)以及负载平衡。
高可靠性(HA)通过集群管理软件确保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备份服务器能无缝接管其工作,确保服务不中断,从而提高系统稳定性。
高性能计算(HP)则是通过并行处理技术,将复杂的计算任务分散到集群中的多台计算机上执行,以提高计算效率,适用于科学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领域。
负载平衡则通过特定算法将负载均匀分布到集群中的每台服务器,减少单一服务器的压力,提升整体系统的处理能力。在实际应用中,LVS(Linux Virtual Server)被广泛用来实现负载均衡,特别是为HTTP服务提供支持。
LVS是章文嵩博士领导开发的一种开源集群解决方案,其核心技术被多个商业产品如Red Hat的Piranha和TurboLinux的Turbo Cluster所采用。LVS提供了三种负载平衡模式:NAT(网络地址转换)、DR(直接路由)和IP Tunneling。在实际部署中,DR模式因其高效性和安全性而最受欢迎。
在DR模式下,LVS工作原理是让客户端的请求直接发送到真实服务器,而虚拟服务器仅负责转发控制信息,这种方式减少了网络延迟,提升了性能。在实验环境中,四台服务器配置在同一网段,通过交换机或集线器连接。在生产环境中,虚拟服务器和真实服务器应位于不同网段,以增强安全性和性能。
配置LVS集群需要在虚拟服务器上进行,包括重新编译内核、安装LVS内核补丁等步骤。需要下载最新版本的Linux内核(例如2.2.19)并解压到/usr/src/linux目录。接着,获取与内核版本匹配的LVS补丁,将其解压到同一目录,并使用patch命令应用补丁。随后,重新配置并编译内核,确保LVS功能被集成进去。
集群配置完成后,虚拟服务器(如vs1)会接收客户端(如client)的请求,并根据设定的策略将这些请求分发给真实服务器(如rs1和rs2)。真实服务器需要配置相应的接口(如dummy0)来接收和处理这些请求。每个服务器的网络配置应当明确,例如vs1使用192.168.0.1作为对外接口,rs1和rs2的eth0接口用于内部通信,而dummy0接口则用于接受LVS转发的请求。
通过这样的配置,LVS能够在保持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同时,实现负载的智能分配,有效提升整个系统的健壮性和响应速度。对于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请求的服务来说,LVS集群是一种经济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