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异常检查 Fatal assertion Nonfatal assertion Verifies ASSERT_THROW(statement, exception_type); EXPECT_THROW(statement, exception_type); statement throws an exception of the given type ASSERT_ANY_THROW(statement); EXPECT_ANY_THROW(statement); statement throws an exception of any type ASSERT_NO_THROW(statement); EXPECT_NO_THROW(statement); statement doesn't throw any exception 例如: int Foo(int a, int b) { if (a == 0 || b == 0) { throw "don't do that"; } int c = a % b; if (c == 0) return b; return Foo(b, c); } TEST(FooTest, HandleZeroInput) { EXPECT_ANY_THROW(Foo(10, 0)); 9
2025-05-21 11:14:54 1.47MB 单元测试
1
### 基于LabVIEW的信号发生器和虚拟示波器综合测试仪的设计 #### 一、引言 虚拟仪器技术是一种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测试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领域,其核心在于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及灵活性,通过专用的软件和硬件接口(如数据采集卡)来实现对信号的采集、分析、处理和显示等功能。LabVIEW作为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以其直观、高效的特点成为了虚拟仪器开发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信号发生器和虚拟示波器综合测试仪的设计方案。 #### 二、关键技术与实现 ##### 2.1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虚拟仪器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通常通过数据采集卡(DAQ卡)来实现。DAQ卡可以支持多种功能,包括模数转换(A/D)、数模转换(D/A)、数字输入输出(DI/O)以及计时器等功能。这些功能对于信号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至关重要。 ##### 2.2 系统软件设计方法 本文中所设计的虚拟仪器主要采用了LabVIEW软件进行开发。LabVIEW开发环境分为前面板和方框图程序两大部分:前面板相当于实际仪器的面板,用于展示各种控件(如按钮、指示灯等),用户可以通过前面板进行交互操作;方框图程序则是程序的实际执行代码,采用图形化的方式表示,易于理解和调试。 ##### 2.2.1 前面板的设计 为了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需要合理设置软件和硬件参数。例如,通过LabVIEW自带的“Measurement & Automation Explorer”工具可以自动检测与系统连接的设备,并对其进行相应的配置。此外,在前面板上还可以设置数据采集卡的相关参数,如采样点数、采样率、扫描速率、模拟通道等,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 三、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实现 信号发生器作为测试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产生各种类型的电信号供测试使用。在本设计中,信号发生器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多种波形信号,并能够调节信号的频率和幅度等参数。通过LabVIEW的图形化编程方式,可以轻松实现信号波形的选择、参数设置及信号输出等功能。 #### 四、虚拟示波器的功能实现 虚拟示波器主要用于显示和分析来自信号发生器或其他外部信号源的信号波形。在LabVIEW环境中,可以方便地实现信号波形的实时显示、信号参数(如最大值、最小值、有效值等)的计算与显示,以及信号的频谱分析等功能。此外,还支持数据的存储和回放功能,即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为文本文件,并在需要时重新加载这些数据进行波形回放。 #### 五、总结 基于LabVIEW的信号发生器和虚拟示波器综合测试仪的设计,充分利用了LabVIEW的强大功能和易用性特点,实现了信号的产生、采集、分析等一系列复杂操作。这种测试仪不仅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等优势,还能够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快速定制,非常适合于教学实验、科学研究以及产品研发等多个领域。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参考案例,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虚拟仪器技术。
2025-05-20 20:12:26 364KB 毕业论文
1
LOGISCOPE 是一组嵌入式软件测试工具集。它贯穿于软件开发、代码评审、单元/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软件维护阶段。它面向源代码进行工作。LOGISCOPE 针对编码、测试和维护。因此,LOGISCOPE 的重点是帮助代码评审(Review )和动态覆盖测试(Testing )。
2025-05-20 11:34:05 15.68MB LOGISCOPE软件
1
在现代科技研究领域中,气体浓度检测技术对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安全以及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TDLAS( 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浓度检测方法因其非接触式、高灵敏度、实时性和选择性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气体浓度的测量中。该技术基于光谱吸收的原理,通过测量特定波长的光在通过被测气体时的吸收情况,来计算出气体的浓度。 Simulink是一种集成在MATLAB环境中的仿真和基于模型的设计工具,它能够帮助研究者在计算机上模拟和测试各种动态系统的模型。利用Simulink仿真平台,研究者可以构建基于TDLAS技术的气体浓度检测仿真系统,通过设置不同的模型参数来模拟检测过程,并对系统的响应进行分析,以达到优化设计和提高检测精度的目的。 在进行气体浓度检测仿真测试时,除了关注气体浓度这一核心参数外,还需要测量其他相关参数,如气体的压强。这是因为气体的吸收光谱会受到温度、压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准确地控制和测量这些参数对于确保检测精度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通过Simulink平台,研究者可以模拟不同压强下的气体吸收特性,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气体浓度测量结果。 在提供的文件列表中,包含了多种格式的文件,其中包括Word文档、HTML网页以及文本文件等。这些文件涵盖了基于TDLAS技术的气体浓度检测仿真技术研究的各个方面,从引言到技术分析,再到应用探究,展现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文档中可能包含了对技术原理的介绍、仿真模型的建立、仿真结果的分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等内容。这些文件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对于深入理解TDLAS技术及其在气体浓度检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图片文件“2.jpg”、“3.jpg”、“1.jpg”可能为仿真过程的截图或相关实验设备和数据结果的可视化展示,这些图像资料可以直观地展示仿真效果和实验数据,有助于研究者更直观地分析和理解仿真模型和实验结果。 而文本文件“基于的气体浓度检测仿真平台下的测试与分.txt”和“基于的气体浓度检测仿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txt”可能包含了测试方案、测试数据及结果分析等内容,为研究者提供仿真测试的详细步骤和测试数据的解读,有助于对仿真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对仿真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基于TDLAS的气体浓度检测仿真研究是一个涉及物理、化学、光学、信号处理以及计算机仿真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综合领域。通过Simulink仿真平台对TDLAS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气体浓度检测的精度和效率,而且对于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0 10:58:16 149KB csrf
1
C语言写的,无界面,首先将串口的数据保存在当前.exe文件夹,后缀为.txt,不要放在桌面上,都存到一个文件夹里,然后打开.exe输入对应比较字符串,按下回车即可
2025-05-20 04:40:52 132KB 串口或其他数据
1
### OTIS 51628 测试标准详解 #### 一、标准概述 OTIS 51628 测试标准是一项全球性的可靠性测试规范,主要针对电气及电子产品的性能与耐用性进行评估。该标准由奥的斯电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mpany)制定并维护,旨在确保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高质量表现。 #### 二、标准内容概览 根据提供的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 OTIS 51628 测试标准的一些关键信息: 1. **原稿日期**:1991 年 9 月 6 日。 2. **文件编号**:51628。 3. **项目号**:R790。 4. **版本控制**:文件经历了多次修订,从最初的 1991 年到 1998 年,共有五个主要版本。 #### 三、标准发展历程 - **初版**(1991 年 9 月 6 日):由 Mark Morelli 起草,并由 B. Auer 审核通过。 - **第一次修订**(1992 年 9 月 18 日):修订号为 1,主要修订者为 Chet Slabinski 和 John Davis。 - **第二次修订**(1995 年 12 月 15 日):修订号为 2,增加了多个新章节,并引入了一些破坏性测试方法。 - **第三次修订**(1997 年 4 月 22 日):修订号为 3,对测试顺序进行了调整,并对部分条款进行了更新。 - **第四次修订**(1997 年 12 月 5 日):修订号为 4,继续对测试内容进行细化。 - **第五次修订**(1998 年 11 月 23 日):修订号为 5,这是最后一次记录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标准的内容。 #### 四、测试项目解析 OTIS 51628 测试标准覆盖了一系列的测试项目,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1. **测试条件明确化**:在修订过程中,测试条件逐渐被明确化,尤其是在第 4 部分和附录 A13 中。 2. **可接受标准规定**:对于测试结果的可接受标准也有明确规定,在附录 A10 和 A14 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3. **新增测试项目**:随着技术的发展,标准中陆续增加了新的测试项目,例如破坏性测试("test-to-failure")和中间代码测试。 4. **测试顺序调整**:修订过程中对测试顺序进行了调整,以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5. **分类与定义修订**:对小规模和大规模集成的分类进行了修订,并对模块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 6. **特殊测试项加入**:加入了热冲击测试、正弦震动测试等特殊测试项。 7. **图表修正**:对低温启动/运行以及电源开关时的曲线图进行了修正,以更加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8. **绝缘阻抗测试**:增加了绝缘阻抗测试的部分,以评估产品的绝缘性能。 9. **瞬态浪涌和 EFT/B 抑制测试**:对瞬态浪涌和 EFT/B 电子高频瞬时/突发脉冲抑制测试进行了修订。 10. **HALT 测试**:将 HALT(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测试步骤以文档的形式单独列出。 #### 五、版权与使用限制 OTIS 51628 测试标准属于 OTIS 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擅自复制或泄露。标准的使用需遵循 OTIS 的规定,且只能在代表 OTIS 或 OTIS 授权的情况下使用。 #### 六、总结 OTIS 51628 测试标准是一项综合性的全球可靠性测试标准,旨在确保电气及电子产品的高质量表现。该标准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涵盖了一系列严格的测试项目和技术要求,为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对该标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025-05-19 13:24:59 781KB OTIS
1
根据您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下知识点: 1. 驱动程序的适用场景:K230驱动程序设计用于解决特定的硬件识别问题。具体来说,它是在USB连接模式下,当IDE(集成设备电子)接口无法正常识别硬件时使用的解决方案。 2. 驱动程序的作用: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与硬件设备之间的桥梁,负责控制硬件设备。在本例中,K230驱动程序的作用是确保K230硬件设备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和正确使用。 3. 测试目的:文件中提到的驱动程序是提供给用户进行测试的。这通常意味着该驱动可能还处于开发阶段,未正式发布,或者作者希望收集用户反馈,以优化驱动性能或修复潜在的bug。 4. 文件内容与结构:压缩包内包含一个驱动程序文件,其名称为“K230驱动”。此外,还包含一张说明图片,这表明作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使用指导,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如何安装和使用该驱动程序。 5. 驱动程序的分发方式:作者通过分享压缩包的方式将K230驱动程序提供给“小伙伴们”,这表明一种非正式的分发方式,可能是通过网络社区、朋友圈或者其他非官方渠道。 6. 用途限定:尽管没有详细说明K230硬件的具体功能,但从驱动程序的命名上可以推测,该硬件可能是一款特定型号的设备,需要专门的驱动来运行。 7. 用户群体:这里的“小伙伴们”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用户群体,他们可能具有相似的技术背景,能够理解驱动程序的安装和测试过程。 8. 版权与归属:由于没有提及具体的版权信息或开发者信息,我们无法得知该驱动程序的版权归属。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应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软件的知识产权。 K230驱动程序是为了解决特定硬件在USB模式下,IDE接口无法识别的情况而设计的工具,通过非正式渠道分发给用户进行测试,以期得到更多反馈。用户在使用该驱动程序时应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并注意查看安装说明,以确保正确安装和使用。
2025-05-19 13:07:31 5.04MB
1
卫星影像三维重建-开源软件-cars库的测试数据,旨在快速上手操作和了解cars库的效果和使用,原始数据的打开建议配合【卫星影像三维重建】实用小工具-图像查看器- pvflip文章,其链接方式: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702962/article/details/136227577
2025-05-19 11:18:08 11.84MB
1
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安全渗透测试的白皮书,由百度和北京集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撰写。它详细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信息安全挑战、相关法规要求、渗透测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百度与极越在整车安全、数据安全、通信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实践和技术积累。白皮书还展示了如何通过深度渗透测试发现和修复潜在安全问题,以提高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防护能力,并呼吁行业共同努力,构建安全可靠的车联网环境。
2025-05-19 08:48:08 5.85MB 渗透测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