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系统以C8051F34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对输出电压和电流采样计算,改变单片机PWM占空比输出,控制MOS管的通断,实现了两个额定输出功率均为16W的8V DC/DC模块并联供电。经测试,该供电系统供电效率为70.57%;调整负载电阻,两个模块的输出电流I1、I2之和为4 A范围内实现I1、I2按1:1和1:2模式自动分配电流,其相对误差绝对值不大于2%;具有负载短路保护功能,保护阈值电流为4.5A.   近一些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工艺、磁性材料科学以及烧结加工工艺与其它边沿技术科学的不断改进和快速发展,开关稳压技术也得到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多模块并联供电电源代替单一集中式电源
1
电力电子技术:第19讲 电力电子器件保护、串并联使用.ppt
2022-06-15 17:00:16 740KB 计算机 互联网 文档
电力电子技术:第18讲 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保护、串并联使用.ppt
2022-06-15 17:00:15 777KB 计算机 互联网 文档
PLC控制并联电梯的程序设计
2022-06-14 14:07:51 914KB 文档资料
为了实现大功率数字式电镀电源,提出了一种基于ARM芯片STM32F103的数字式电镀电源并联均流系统设计方案,并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该系统采用STM32F103作为主控芯片,通过CAN总线控制多个电源模块并联工作并使其电流平均,达到大功率输出的目的。
2022-06-12 16:13:44 412KB STM32F103
1
有一个由可再生能源和电池组组成的微电网,它们由三相逆变器供电。 每个逆变器在隔离或连接模式下运行良好,但当逆变器并联时,它们不运行。 前两个文件是两个单独连接到主电网的逆变器,第三个是带有两个逆变器和主电网的整个电网。 还有一个网格的图像。 谁能解释为什么当两个逆变器并联时它不起作用?
2022-06-11 16:48:49 190KB matlab
1
集合式并联电容器芯子装配算法设计及实现.doc
2022-05-31 09:09:34 858KB 算法 文档资料
首先介绍混合动力列车能源框架图;然后对其中的核心枢纽(并联双向DC-DC)进行建模与分析,提出了自均流的双闭环控制方案;最后,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在Simulink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均流式并联双向DC-DC控制器在双闭环的控制下,不仅能够保证输出电流与输出电压的稳定,并且在自均流的控制方案下,能够将初始电感平均电流差值由0.34 A降到低于0.01 A以下,验证了上述理论方案的可实践性。
1
3 其他均流法   有源法如外加控制器法、平均法和主从法,这些方法均需要均流母线,均流母线的存在对系统稳定性有影响且加大了控制回路的设计。解决的途径有2 种,一种是采用无均流线控制,另一种则是改善均流信号获取方法。   运用无均流线控制方法的并联电源系统中,各模块输出端并接在一起给负载供电,除了输入输出的连接线之外,模块之间没有连接线,且各个模块控制电路不需要连接线(即均流母线)。与有均流线的电路相比,这种控制方法简单。鉴于此,符赞宣等[24]提出了1种无均流线控制方法,它将参与并联的模块直接并联,通过输出端上叠加的高频交流信号来传递输出电流的信息,实现均流控制。实验证明这种均流控制方法有
1
2.1.4 外加控制器法   每一个模块电源控制部分都是由1 个均流控制器完成,通过检测每个单元的输出电流产生反馈信号来调节每个模块的电流,从而达到各单元平均分配输出电流的目的。这种控制方法均流效果好,但每个单元拥有1 个均流控制器,将使整个并联电源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更加复杂。文献[8]中分析了“最小主从模式脉宽调制”和“平均模式滞环”2 种均流控制器,采用这2 种均流控制器的系统中,均流接口电路均流效果均良好。   2.2 均流母线形成方法   2.2.1 平均电流法   平均电流法是指均流环参考电压为各模块电流的平均值,其值反映在均流母线b 的电压上,如图3 所示。R 为均流电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