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在特定应用领域内运行的计算机系统,通常用于控制或监控硬件设备。在本案例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嵌入式大作业”涉及的是一个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项目,该项目重点在于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以便进行数据交换和波形处理。 我们要理解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的基础概念。在这个项目中,客户端是发起请求的一方,而服务器端则是接收并响应请求的一方。这种模式通常基于TCP/IP协议栈,例如使用HTTP、HTTPS或自定义协议进行通信。客户端发送特定的命令或数据(如频率和幅值),服务器端接收到这些信息后,会根据指令生成相应的波形数据。 在Linux环境下,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信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如C、C++、Python等,以及网络库如libcurl、socket编程等。客户端可能使用这些工具来封装请求,并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的指定端口。服务器端则监听这个端口,接收到数据后进行解析,执行相应的任务(如生成波形数据)并回传给客户端。 在波形数据生成方面,服务器端可能使用数学库(如NumPy、SciPy)或信号处理库(如FFTW)来计算和生成波形。波形数据可能是模拟信号的一种数字化表示,可以通过时间序列数据来描述。服务器端生成的波形数据可能以特定格式(如CSV、JSON或二进制)传输回客户端。 客户端接收到波形数据后,需要进行解析并绘制波形。这可能涉及到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开发,如使用Qt、GTK+或Tkinter等库创建图形组件,展示波形图表。此外,客户端可能使用matplotlib、seaborn等数据可视化库来绘制和显示接收到的波形数据。 “功能演示.mp4”文件很可能是这个项目的操作演示视频,它展示了如何通过客户端设置频率和幅值,以及如何在服务器端生成和返回波形数据的过程。而“test”文件可能包含了测试用例、源代码或其他辅助文件,帮助理解项目的具体实现细节。 这个嵌入式大作业涵盖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包括网络通信、服务器端数据处理和客户端可视化。学生在完成此作业时,不仅需要掌握编程技能,还需要对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数据处理有深入的理解,这对提升其在IT行业的综合能力非常有帮助。
2025-05-12 14:40:46 6.65MB linux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
1
HFS网络文件服务器-快速搭建HTTP下载服务器 hfs网络文件服务器 2.3是专为个人用户所设计的HTTP档案系统,如果您觉得架设FTP Server太麻烦,那么这个软件可以提供您更方便的网络文件传输系统,下载后无须安装,只要解压缩后执行 hfs.exe,于「Virtual File System(虚拟档案系统)」窗格下按鼠标右键,即可新增/移除虚拟档案资料夹,或者直接将欲加入的档案拖曳至此窗口,便可架设完成个人HTTP网络文件服务器。
2025-05-12 11:31:49 2.38MB
1
首先需要安装插件才可以运行opc client客户端测试工具,这里面是将一些dll注册到注册包和DCOM环境中。OPC Core Components Redistributable,该插件分为x86和x64两版,根据现场服务器情况,选择安装。OPC Core Components 2.00 SDK,这个sdk组件也是必须安装的,可以解决访问局域网时连接报错的问题。 内含opc client测试工具,可以获取可用opc服务、获取点位名称、读取点位值和时间戳。 内含OPC服务端软件,这样就可以在本地完整搭建测试环境。
2025-05-11 21:18:43 68.33MB 测试工具 OPC客户端 opc服务端 OPC插件
1
1 数据库软件安装及实例创建 1 1.1 注意事项与建议 1 1.2 Oracle软件安装 1 1.2.1 创建oracle用户和属组 1 1.2.2 编辑系统环境变量 2 1.2.3 软件安装 5 1.3 Oracle实例创建 16 1.3.1 配置监听程序 16 1.3.2 OMM数据库实例安装 20 1.3.3 EMS数据库实例安装 33 1.3.4 本地网络服务名配置 48 1.3.5 检查监听与服务 53 1.4 配置数据库自启动 57 1.4.1 前提条件 57 1.4.2 SUSE环境下配置数据库自启动 58 1.4.3 自启动脚本检查 63 **ZXSDR OMMB 网管服务器数据库和网管安装指导书** 该文档是中兴通讯(ZTE)为ZXSDR OMMB网管服务器提供的详细安装指南,涵盖了数据库软件安装和实例创建的过程,主要针对的是Oracle数据库。以下是安装过程的关键步骤: 1. **注意事项与建议** 在安装前,用户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例如操作系统要求、硬件配置、软件版本兼容性等。这一步骤旨在确保安装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减少潜在的问题。 2. **Oracle软件安装** - **创建Oracle用户和属组**:在开始安装前,需要在操作系统层面创建一个专门用于运行Oracle软件的用户和相应的用户组,这通常是为了权限管理和安全考虑。 - **编辑系统环境变量**:配置必要的环境变量,如ORACLE_HOME、PATH等,以确保软件能正确识别和执行命令。 - **软件安装**:按照Oracle的安装向导进行,包括选择安装类型、设置安装路径、接受许可协议等。 3. **Oracle实例创建** - **配置监听程序**:安装并配置Oracle监听器,使得数据库实例能够监听特定的网络端口,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 **OMM数据库实例安装**:创建用于ZXSDR OMMB管理的数据库实例,包括设置数据库名称、存储参数、初始化参数文件等。 - **EMS数据库实例安装**:安装与OMM配合的另一数据库实例,用于管理其他相关服务。 - **本地网络服务名配置**:通过编辑tnsnames.ora文件,定义服务名,方便客户端连接数据库实例。 - **检查监听与服务**:通过Oracle提供的工具,如lsnrctl和sqlplus,检查监听器是否正常运行,数据库服务是否启动成功。 4. **配置数据库自启动** - **前提条件**:确认操作系统环境支持自启动服务配置,例如SUSE Linux。 - **SUSE环境下配置数据库自启动**:在SUSE系统中,设置Oracle数据库服务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 - **自启动脚本检查**:验证自启动脚本是否有效,确保在系统重启后数据库能自动恢复运行。 这个文档适用于基站侧的开通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库知识和Linux操作经验。完成该文档所述的安装过程后,用户可能需要参考其他相关文档以进行进一步的系统配置和管理。 中兴通讯强调了文档的版权和专有信息保护,以及产品符合环保和安全标准。同时,文档内容会随着产品和技术的更新而变化,不保证信息的即时性。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泄露信息。
2025-05-09 10:22:46 8.5MB
1
在Linux环境下进行C/C++后端服务器架构开发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知识。本课程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核心领域: 1. **精进基石**:这部分内容强调基础扎实的重要性,包括深入理解数据结构与算法(如红黑树、B树、B+树、Hash与BloomFilter、bitmap)、设计模式(创建型和结构型)以及C++的新特性,如智能指针、线程、协程、原子操作和lamda表达式。 2. **高性能网络设计**:网络编程是后端开发的核心,课程会讲解网络I/O模型(如select、poll、epoll),reactor模式,HTTP/HTTPS服务器的实现,WebSocket协议,以及如何实现百万并发的服务器。还会涉及POSIX API、网络协议栈,以及QUIC这样的UDP可靠传输协议。 3. **基础组件设计**:涵盖线程池、内存池、异步请求池和MySQL连接池的实现,通过这些组件提升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同时,会讲解原子操作、锁机制、无锁消息队列以及各种定时器方案。 4. **中间件开发**:深入学习MySQL、Redis、Nginx和MongoDB等常用中间件,理解其工作原理和优化技巧,如MySQL的索引原理、事务处理、TiDB分布式数据库的存储引擎和集群方案。 5. **开源框架**:探讨如skynet、TARS和DPDK等开源框架,了解它们的设计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使用。 6. **Rust项目**:学习Rust编程语言,掌握其特性,如Slice类型、泛型和并发安全,以及如何利用Rust开发DBProxy代理MySQL和Redis。 7. **性能分析**:学习如何进行性能调优,包括火焰图的生成、内存泄漏检测和测试框架gtest的使用。 8. **分布式架构**:讨论分布式消息队列、注册服务中心(如Etcd)、远程调用框架(如brpc)以及服务容器化(如Docker)。 9. **上线项目实战**:通过实际项目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真实环境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建立一个全面的Linux C/C++后端服务器开发体系,从基础到高级,从理论到实践,通过学习可以掌握高性能服务器设计、网络编程、组件设计、中间件开发、性能分析以及分布式架构等关键技能。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员将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高效、稳定的后端服务。
2025-05-09 09:00:01 234KB linux
1
实现部署的先决条件: 1. 硬件需求: 安装有操作系统的电脑一台 24口交换两台/1台/0台 或者路由器口越多越好 (当然一台分两次装就行,就算没有也没关系,一根网线总是有的吧不过你得分30次装了,强烈不建议!!!!!) 2. 软件需求 Windows操作系统一个(xp、vista、win7,不管32还是64位只要能装上虚拟机就行,如果你够狠那就在真实机上直接装2008得了,系统、虚拟机都省了!=o=~) vmware虚拟机一台 windows 2008 server 虚拟系统一个 windows域环境一个 window部署服务 一个 win7 系统iso镜像文件一个 3. 实施步骤: 服务器端部署: 1先在系统上安装虚拟机,这个你应该会了,就略过。。。。 2.然后在虚拟机机上安装2008系统,这个你应该也会了,继续略过。。。 3.安装域环境应该也会了,但可能忘了,就说说吧 安装域控制器的条件 安装者必须具有本地管理员权限 操作系统版本必须满足条件(Windows Server 2008 除Web版外都满足) 本地磁盘至少有一个分区是NTFS文件系统 有TCP/IP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等) 有相应的DNS服务器支持(没有也行,安装域时再装) 有足够的可用空间 推荐步骤 运行dcpromo命令 在新林中新建域 设置域名 DNS服务器 目录服务还原模式的Administrator密码填写 ### WDS部署服务详解——同时为30台笔记本安装Win7系统 #### 一、概述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对于批量安装操作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一对一安装方法效率低下且耗费大量人力资源。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Windows Deployment Services (WDS)来高效地为多台笔记本电脑同时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 #### 二、部署前的准备 ##### 1. 硬件需求 - **主控服务器**:需要一台安装有操作系统的电脑作为主控服务器,用于部署WDS服务。 - **网络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准备24口交换机或路由器,确保所有目标计算机能够接入同一局域网。若条件有限,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连接各台计算机。 - **目标计算机**:本次部署的目标为30台笔记本电脑。 ##### 2. 软件需求 - **操作系统**:Windows XP、Vista、Win7均可作为部署环境的基础操作系统。若选择使用真实物理机进行部署,则推荐使用Windows 2008 Server。 - **虚拟机软件**:推荐使用VMware Workstation或类似的虚拟化平台,用于搭建测试环境。 - **Windows 2008 Server虚拟系统**:用于安装WDS服务。 - **Windows域环境**:部署前需准备好Windows域环境,确保域控制器正常运行。 - **Windows部署服务 (WDS)**:用于自动化部署Windows 7操作系统。 - **Win7系统ISO镜像文件**:用于创建安装映像。 #### 三、部署步骤 ##### 1. 服务器端部署 - **安装虚拟机**:略过此步骤,假设读者已具备安装虚拟机的能力。 - **安装2008系统**:同样略过此步骤,假设读者已掌握该技能。 - **安装域环境** - **安装条件**: - 安装者具有本地管理员权限。 - 操作系统版本为Windows Server 2008 (除Web版外)。 - 至少一个本地磁盘分区为NTFS格式。 - 配置TCP/IP设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等)。 - 具备DNS服务器支持,即使当前没有也可以在安装域过程中设置。 - 足够的可用磁盘空间。 - **安装步骤**: - 打开“命令提示符”并运行`dcpromo`命令开始安装过程。 - 在新林中创建新的域,并设置相应的域名。 - 配置DNS服务器信息。 - 设置目录服务还原模式的Administrator密码。 - **安装WDS服务** - 打开服务器管理器,选择“角色”并添加WDS角色。 - 按照向导提示进行安装,直到完成。 - 通过“开始”-> “程序”-> “管理工具”-> “Windows部署服务”打开WDS控制台。 - 在控制台中选择“安装映像”,并添加Windows 7 ISO镜像中的`install.wim`文件。 - 添加启动映像,即`sources`目录下的`boot.wim`文件。 ##### 2. 客户端部署 - **BIOS设置**:在每台目标计算机的BIOS设置中,将启动顺序设置为网络启动优先。 - **连接部署**:确保所有目标计算机与主控服务器在同一局域网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同一个交换机上;若条件有限,可通过网线逐一连接。 - **启动映像传输**:目标计算机启动后,会自动从服务器获取启动映像,并开始安装流程。 - **登录与配置**:安装完成后,默认使用域管理员账户登录。之后需要将计算机更改到特定的工作组,退出域环境。 #### 四、总结 通过本方案,可以有效地利用Windows Deployment Services (WDS)服务为多台笔记本电脑批量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部署效率,减少了人工干预的时间成本,同时也为IT管理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
2025-05-07 01:47:30 170KB WDS部署
1
​Ubuntu下实现了Onvif服务端的设备搜索和RTSP流的功能。用 ONVIF Device Manager 测试工具可以成功搜索到设备和获取到RTSP流。 关联博客:https://blog.csdn.net/qq_42161913/article/details/144562574 Onvif服务端开发源码的知识点涵盖了网络视频监控协议Onvif的基本概念、Ubuntu下的开发环境搭建、服务端的实现原理以及如何使用相关工具进行测试。Onvif(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是一个开放的行业论坛,旨在促进和开发全球性的开放标准,以确保不同厂商的网络视频设备能够互通有无。Onvif的核心目的是为网络视频产品,如IP摄像头和视频录像机等,提供标准化的接口,以便于这些设备能够被各种不同的监控管理软件控制。 在Ubuntu环境下进行Onvif服务端开发,开发者首先需要设置好开发环境,这通常包括安装必要的编译工具、库文件以及Onvif相关的开发包。在Linux系统上,开发Onvif服务端功能一般会涉及到对网络编程的理解,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套接字(Sockets)进行网络通信,处理HTTP协议,以及XML数据格式的解析和生成,因为Onvif协议大量使用了这些技术。此外,还需要了解Onvif协议栈中的各个部分,如设备管理、配置、事件通知、媒体、定位器等。 在Ubuntu下实现Onvif服务端设备搜索功能,主要依赖于设备发现过程,这通常是通过发送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消息到网络上的多播地址来完成的。当设备接收到服务端发送的发现消息后,会返回一个包含设备信息的SOAP响应。开发者需要正确解析响应中的信息,并将其展示给用户或存储供后续使用。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流是Onvif设备提供实时视频流的关键部分。在Ubuntu下,开发者需要根据Onvif协议中定义的媒体服务接口,通过RTSP协议与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视频流。这通常涉及到网络流媒体的传输控制,如使用RTSP的SETUP、PLAY和PAUSE等命令来控制视频流的状态。 使用ONVIF Device Manager测试工具能够成功搜索到设备并获取RTSP流,说明服务端开发成功,并且与标准的Onvif客户端能够正常交互。这意味着开发的服务端具备了基本的Onvif功能,可以作为一个稳定的基础进行后续的开发和优化。 提供一个的描述:
2025-05-06 09:45:19 46.13MB Onvif
1
【标题解析】 "机械革命电竞服务中心电竞服务中心及控制台" 这个标题指的是一个专为机械革命品牌的游戏设备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平台。机械革命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游戏硬件的制造商,其电竞服务中心可能包括一系列功能,如设备管理、系统更新、性能优化等,以提升玩家的游戏体验。 【描述分析】 描述部分 "机械革命电竞服务中心电竞服务中心及控制台" 似乎重复了标题的信息,但可能是在强调这是一个集电竞服务和控制台功能于一体的解决方案。电竞服务中心可能涵盖了各种用户支持和服务,而“控制台”可能是指用户可以通过这个界面来控制和自定义他们的机械革命设备。 【标签解析】 "机械革命" 是品牌名称,代表了与电脑硬件,尤其是游戏设备相关的产品。"机械革命电竞服务中心电竞服务中心" 这个标签再次强调了服务中心的存在,可能包括软件更新、故障排查、硬件兼容性测试等功能。标签中的“电竞服务中心”通常会为电竞玩家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以满足他们对高性能和稳定性的需求。 【文件名称解析】 "OtaAgent_5.0.0.1_20201211.msi" 是一个安装程序文件,很可能用于安装或升级"机械革命电竞服务中心"的相关软件。"OtaAgent" 可能是“Over-the-Air Agent”的缩写,意味着它可能处理设备的远程更新或管理。版本号 "5.0.0.1" 表示这是该软件的第五个主要版本的第一个小更新,日期 "20201211" 指的是该版本的发布日期,可能是2020年12月11日。 "机械革命电竞服务中心电竞服务中心及控制台" 提供了一个集成的平台,旨在帮助用户管理和优化他们的机械革命游戏设备。这个平台可能包含自动更新、性能监控、硬件设置调整等功能,以确保用户获得最佳的游戏性能。提供的 MSI 文件 "OtaAgent_5.0.0.1_20201211.msi" 是这个服务中心的一部分,用户可以安装或升级此组件以获取最新的服务和支持。对于电竞玩家来说,这样的工具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它能够确保他们的硬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以应对高强度的游戏需求。
2025-05-03 22:37:40 92.66MB 机械革命
1
在本课程"Go+Golang+Beego微服务基础实战"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使用Go语言,特别是结合Beego框架构建微服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巧。Go语言,又称Golang,是由Google开发的一种静态类型的、编译式的、并发型且具有垃圾回收功能的编程语言,特别适合于构建高性能的网络服务和微服务架构。 我们来了解一下Go语言的核心特点: 1. **并发原语**:Go语言通过goroutines和channels提供了轻量级的线程和同步机制,使得开发者可以轻松地编写出高效的并发程序。 2. **垃圾回收**:Go语言内置了垃圾回收机制,自动管理内存,减少了内存泄漏和资源管理的复杂性。 3. **静态类型**:虽然有动态语言的便捷性,但Go是静态类型语言,有助于提高代码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4. **快速编译**:Go语言的编译速度非常快,使得快速迭代和部署成为可能。 5. **标准库丰富**:Go的标准库强大且全面,包含了网络通信、文件操作、加密解密等多个领域的工具和函数。 接下来,我们转向Beego,这是一个基于Go语言的Web应用框架,它简化了Go语言进行Web开发的流程: 1. **MVC架构**:Beego遵循模型-视图-控制器的设计模式,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Web应用开发框架。 2. **RESTful API支持**:Beego支持定义和处理RESTful API,这对于构建微服务至关重要。 3. **自动路由**:Beego的自动路由系统可以根据URL自动匹配控制器和方法,简化了路由配置。 4. **ORM支持**:内置对象关系映射(ORM)系统,方便数据库操作,支持多种数据库如MySQL、PostgreSQL等。 5. **模板引擎**:Beego提供了一套强大的模板引擎,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视图层。 在微服务实战部分,你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现独立、可扩展的微服务。这包括: 1. **服务拆分**:理解如何根据业务边界来拆分服务,保持每个服务的内聚性。 2. **服务发现**:使用Eureka、Consul等服务发现工具,确保服务之间的通信和负载均衡。 3. **API Gateway**:构建API Gateway作为对外统一入口,处理认证、限流、熔断等跨服务问题。 4. **通信协议与工具**:熟悉gRPC、HTTP/2等通信协议,以及protobuf等序列化工具。 5. **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运用Jenkins、GitLab CI/CD等工具实现自动化测试和部署。 6. **监控与日志**:学习如何使用Prometheus、Grafana进行性能监控,以及ELK Stack(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进行日志管理和分析。 通过本课程,你不仅会掌握Go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特性,还将学会如何利用Beego框架高效地开发微服务。配合提供的视频教程、源代码和课件,你可以逐步实践,提升自己的技能,并为构建高可用、高并发的微服务架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5-03 16:50:04 12KB golang 微服务 Beego go语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