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核心是构建一个简单主机,这个过程涵盖了多个关键步骤,包括指令系统的设计、总体结构的确定、逻辑设计以及控制方式的选择。 一、指令系统设计 1. 基本字长:基本字长是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最小单位,本设计中基本字长设定为8位,意味着内存单元的大小为8位,可以存储0到255的无符号整数。 2. 指令格式:有两种格式,单字长和双字长。双字长指令中,第二个字节通常作为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指令格式分为6位的操作码(OP)和2位的操作数字段,总共8位。 3. 指令类型:包括单操作数、双操作数和无操作数指令,最多可定义16条指令。数据的传送单位为8位,范围限定在寄存器(R)到寄存器、寄存器到内存(RAM)以及内存到寄存器。 4. 寻址方式: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字段有不同含义,例如立即寻址(I)、寄存器寻址(Ri)和直接寻址(D)。 二、总体结构 1. 寄存器设置:包括通用寄存器R0和R1(8位),指令寄存器IR(8位),程序计数器PC(8位)和地址寄存器MAR(8位)。 2. 加法器设置:采用8位带串行进位加法器,用于进行算术运算。 3. 选择器设置:A选择器连接RAM读出数据和R0,B选择器连接PC和R1的数据。 4. 数据通路:基于总线结构,CPU为核心,信息传输路径包括取指令、送指令地址、指令计数器加1、寄存器间数据传输以及向RAM写入数据。 三、逻辑设计 1. 加法器逻辑:由两个四位全加器组成,采用串行进位。 2. 选择器设计:MUX82E类型的,根据控制信号选择数据源。 3. 寄存器设计:包括不带复位和带复位的寄存器,如R0、R1、IR和MAR,由D触发器构成,接受并输出总线数据。 4. 部件连接:以CPU为中心,通过总线连接各个部件,实现数据流动。 四、控制方式 选择了微程序方式来确定信息的流向。微程序控制器由微地址计数器、微程序存储器、微指令寄存器和译码器组成,其工作时序由P脉冲控制,微指令字长为16位,包含各种控制字段,如A选择控制器、B选择控制器等。 整个设计过程从指令系统的规划到硬件组件的逻辑设计,再到控制方式的确定,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原则。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理解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的流程,为理解和开发更复杂的计算机系统打下基础。
2025-05-26 15:11:52 192KB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 简单主机
1
【课程实验一:云主机实现大数据】 实验报告中涉及了几个关键知识点,主要涵盖了云服务、ECS配置、SSH互信、JDK安装、Hadoop集群搭建、OBS(Object Storage Service)交互以及Hadoop集群功能测试。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华为云ECS购买**: - 自定义云服务器名称是为了方便识别和管理,格式为“姓名+学号+节点序号”,例如“lzy-2018211582-0001”。 2. **ECS配置**: - 使用PuTTY或XShell等工具连接ECS,显示主机名和IP地址,确保远程访问成功。 3. **SSH互信配置**: - SSH互信允许节点间无密码登录,提高自动化操作的便捷性。通过在各个节点上执行ssh命令,配置公钥,使得节点间可以自由跳转。 4. **JDK安装**: - 安装JDK并配置环境变量JAVA_HOME,验证安装成功的方法是执行`java -version`命令,显示对应的Java版本,这里是OpenJDK 1.8.0_232。 5. **Hadoop集群搭建**: - 启动Hadoop集群,包括在node1上启动Namenode,在其他节点上启动Datanode。 - 使用jps命令检查进程,确认各个角色如Namenode、Datanode、NodeManager等正确运行。 - 使用hdfs命令创建目录,如`hdfs dfs -mkdir /bigdata`,并用`hdfs dfs -ls`验证创建成功。 6. **OBS与Hadoop集群互联**: - 在OBS中创建存储桶,如“obs-2018211582”,并上传文件,文件名应包含学号和姓名。 - 使用Hadoop命令检查OBS中的文件,确保上传成功。 7. **Hadoop集群功能测试**: - 通过`wordcount`程序测试集群,输入文件应包含特定内容,例如姓名中英文和重复单词,如“play”。 - `wordcount`程序会统计文件中每个单词的出现次数。 8. **资源释放**: - 实验完成后,必须按照指导释放ECS资源和OBS桶,以避免不必要的费用。 9. **结果分析**: - `hdfs-site.xml`中的`dfs.replication`参数定义了数据块的副本数量,默认为3。设置为3的原因是提高数据可靠性、可用性和网络效率,遵循机架感知策略,一个副本在本地机架,一个在同一机架的另一节点,一个在不同机架的节点,优化了读写性能和数据安全性。 以上就是实验报告中涉及到的全部核心知识点,涵盖了云服务基础、Linux系统管理、分布式计算框架Hadoop的部署和使用。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实践大数据处理流程至关重要。
2025-05-08 19:27:39 425KB
1
最近玩 M910X 小主机,装魔改U,需要修改BIOS,编程器读出 BIOS 文件后,用 CoffeeTime v0.99 修改后刷回发现 PCIE 设备无法识别,怎么调整 CoffeeTime 解锁设置都没用,后来偶然发现D大写的工具,使用后问题解决。最后我是先按照D大工具Lenovo_LGA1151_Coffee_Lake目录下的使用说明操作修改,然后再用CoffeeTime全部勾选了并加入了所有微码再做了一次,改完刷入后完美,还打开了BIOS隐藏设置。抛砖引玉,可能其他 Tiny4 以及100系和200系主板的BIOS都适用。压缩包内有D大的工具 + CoffeeTime + 1151针魔改CPU数据。Enjoy!
2025-05-04 23:04:26 134.2MB LGA1151 BIOS
1
在当今工业自动化领域,Modbus协议以其简单、开放、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它支持多种传输模式,其中RTU(Remote Terminal Unit)模式是最常见的一种,适合于串行通信。STM32作为ST公司推出的一款广泛使用的32位ARM Cortex-M系列微控制器,通过其内置的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功能,可以方便地实现Modbus RTU通信协议,从而实现主控制器与多个从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在本内容中,将详细探讨STM32微控制器如何作为Modbus RTU模式的主机,来控制和管理一系列从设备。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STM32与UART的配置:首先需要了解STM32微控制器如何配置UART接口,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的设置,这些都是实现Modbus RTU通信的基础。 2. Modbus协议基础:在开始编程之前,需要对Modbus RTU协议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包括帧结构、地址域、功能码、数据域以及校验方式。 3. 编写Modbus RTU主机代码:主要内容包括如何使用STM32的库函数来实现Modbus RTU协议的主机功能,例如发送功能请求、处理响应、异常处理以及重试机制等。 4. modbus.c和modbus.h文件解析:这两个文件是实现Modbus协议的关键代码文件,将对这两个文件中可能包含的函数、结构体和枚举类型进行详细解读。 5.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的代码示例,展示STM32如何通过UART发送Modbus RTU请求帧,接收响应帧,并对响应帧进行解析。 6. 故障诊断和优化:在使用Modbus RTU通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通信错误、数据不一致等。这部分内容将提供一些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性能优化技巧。 7. 总结:将对整个Modbus RTU主机模式的实现过程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方向和参考资料。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基础到实践,再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STM32 Modbus RTU主机模式实现指南。对于那些正在从事工业控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设备通信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来说,这将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2025-04-15 15:06:37 8KB STM32 UART RS485 MODBUS
1
STM32F407实现Modbus主机从机双角色协议栈移植与FreeRTOS集成,开源协议ucModbus源码分享,STM32F407上移植Modbus主机从机双角色协议栈,Keil5工程源代码,编译成功的工程,可以移植到其他单片机上。 1. 平台:STM32F407 2. 采用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代码结构清晰 3. 采用ucModbus开源协议,支持Modbus主机和从机,可根据需要调用 4. Modbus主机从机双角色协议栈 ,核心关键词:STM32F407; Modbus主机从机双角色协议栈; Keil5工程源代码; 移植; 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 ucModbus开源协议。,STM32F407上实现FreeRTOS+ucModbus的Modbus双角色协议栈移植工程
2025-04-10 22:29:28 448KB 开发语言
1
手臂工具链 针对OS X主机和arm-linux-gnueabihf目标的工具链,针对cortex-a7(Raspberry Pi 2)进行了优化。 检出到/ usr / local / arm-cortex_a7-linux-gnueabihf并将/ usr / local / arm-cortex_a7-linux-gnueabihf / bin添加到PATH 组件和版本 gcc 5.4.0,glibc 2.24,binutils 2.26,gdb 7.11.1(使用crosstool-ng构建) 提升1.63.0(带有HEAD的上下文和光纤) OpenCV 3.1.0 Raspicam( ) Qt 5 系统库(X11,OpenGL)来自FedBerry 24
2025-04-04 04:48:59 168.03MB
1
详细的文档说明收录于《ESP32从0到1》专栏 https://blog.csdn.net/u013534357/article/details/142028206《ESP32从0到1》之:蓝牙一对多主机(上) https://blog.csdn.net/u013534357/article/details/142069478《ESP32从0到1》之:蓝牙一对多主机(下) https://blog.csdn.net/u013534357/article/details/142103834《ESP32从0到1》之:蓝牙一对多主机(补充篇)
2025-04-02 21:45:30 38.66MB ESP32 notify
1
Virtualbox是Oracle公司开发的一款开源的虚拟机软件,它允许用户在一台实体机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如何在Virtualbox环境下实现主机与虚拟机之间的文件夹共享以及数据的双向拷贝。这个过程对于数据同步、软件开发和测试都是很有帮助的。 文件夹共享功能允许在主机与虚拟机之间共享文件夹,使得两边的操作系统都可以访问这个文件夹中的文件,这大大简化了数据传输的过程。而双向拷贝不仅意味着可以将文件从主机拷贝到虚拟机,也意味着可以将文件从虚拟机拷贝到主机。 在Windows系统主机与Windows系统虚拟机之间共享文件夹时,需要在Virtualbox的“设备”菜单中进行设置,选择“分配光驱”,然后加载VirtualBox安装目录下的VBoxGuestAdditions.iso文件。接下来,在虚拟机中运行VBoxWindowsAdditions.exe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重启虚拟机,共享文件夹就会出现在虚拟机的系统中。 对于Windows系统主机与Linux系统虚拟机之间的文件夹共享,首先也要在Virtualbox中设置共享文件夹。然后,在Linux虚拟机中,使用设备菜单中的“安装增强功能”选项,加载VBOXADDITIONS。安装完成后,通过挂载命令将共享目录挂载到Linux本地目录中。例如,使用命令`mount -t vboxsf -o uid=1000,gid=1000 Share /home/share`将名为Share的VirtualBox共享目录挂载到/home/share目录。 在实现主机与虚拟机之间的文件共享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Virtualbox的增强功能组件(VBoxGuestAdditions)已正确安装在虚拟机操作系统中,它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增强功能,包括文件共享。 2. 在安装VBoxGuestAdditions之前,最好检查虚拟机的操作系统是否支持,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可能需要不同版本的增强功能包。 3. 安装增强功能后,必须重启虚拟机以确保新功能被启用。 4. 在Linux系统中,需要有相应的用户权限才能挂载和访问共享目录。如果权限不足,可能需要使用sudo命令或适当修改目标目录的权限设置。 5. 文件夹共享功能需要在虚拟机设置中预先配置好共享文件夹,并在虚拟机启动后才能使用。 6. 双向粘贴功能(双向共享剪贴板)是独立于文件夹共享的另一功能,它允许在主机和虚拟机之间复制和粘贴文本,但通常要先手动启用。 7. 在共享文件夹的设置中,可以配置不同的共享参数,例如是否只读、是否自动挂载等。 8. 在处理文件共享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确保共享文件夹只被授权用户访问,避免敏感数据泄露。 通过上述步骤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有效地在Virtualbox的主机和虚拟机之间建立文件共享,并实现数据的双向拷贝。这对于开发、测试、学习等场景都是非常有用的功能。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读者,使他们在使用Virtualbox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1
基于STM32H7的USB主机开发例程、USB从机开发例程,包括USB读写卡从机、USB虚拟串口从机、声卡从机、USB鼠标键盘主机、U盘主机。根据例程跑一遍,可以更快速的对USB中间库开发和通信过程有具象的认知。
2024-11-01 09:42:45 5.82MB stm32 USB USB例程
1
主机名称与IP地址检测软件,可以自动的显示当前的主机名(windows操作系统)和此时的IP地址。需要注意的是,前提是必须安装了Java开发环境,否则是无法运行滴。
2024-10-23 15:12:14 1KB IP地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