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管理与处理平台设计是当今智能交通系统(ITS)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将详细解析该设计中所涉及的关键知识点。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基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的一类系统。它旨在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数据管理与处理系统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收集、存储、处理和共享大量的交通数据。 随着交通数据量的急剧增长,传统的集中式数据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分布式数据管理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分布式架构,可以有效地解决数据量大、分布广等问题,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文中提到的基于主从模式的两级服务器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在这种架构下,交通管理中心服务器(TMC)控制着交通数据的收集、共享和动态处理。而各个区域的交通管理部门(TMB)负责收集和存储本区域的交通数据。TMC通过socket与各个TMB服务器连接,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 对于数据管理平台而言,数据处理模块是关键。该模块主要由数据插值模块、数据压缩解压缩模块、数据优化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组成。数据插值模块的作用是处理数据丢失和不规范数据采集问题,通过插值方法使得数据按一定规律存储,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数据压缩解压缩模块的目的是提高存储利用率和数据传输效率。此外,数据优化模块通过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变换等处理,进一步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文中还提到了DCT变换和小波变换在数据特征提取中的应用。这些变换方法能够提取数据中的时空特征,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在处理完数据后,数据的压缩解压缩对减少存储空间和提高数据传输速度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交通管理中心服务器通过创建单独的线程与各个区域的交通管理部门服务器连接,并在线程中创建与交管中心数据库的单独连接,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种方式也保证了多个客户端对数据库的并发访问,提高了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文章中提到的资助项目表明,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支持。这不仅说明了研究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在国家层面上对于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管理技术研究的重视。 总而言之,本文介绍的分布式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管理与处理平台设计,不仅涉及到分布式系统的架构设计,还包括了数据处理和管理的关键技术。这些知识对于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样的系统将更加高效、智能化,并在实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5-10-30 08:44:36 517KB 首发论文
1
### 基于可满足模理论求解的程序正确性验证工具设计与实现 #### 摘要 在计算机科学迅速发展的当下,软件系统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软件复杂性的增加,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可满足模理论(Satisfiability Modulo Theories, SMT)来设计和实现一种程序正确性验证工具,以提高软件质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软件不变量构建方法**:基于SMT求解技术,构建了一个用于自动构建软件不变量的工具。该工具能够处理线性不变量和多项式循环不变量的构建,为后续的程序正确性验证提供必要的前提。 2. **停机性验证**:采用环点插桩计数方法记录循环次数,构建满足优化问题约束条件的不变量集合,利用SMT求解器找到最小化循环计数器值的解决方案,实现停机性的高效验证。 3. **安全性验证**:通过给软件的前缀和后缀添加注释,构建安全验证假设,并将安全性问题转换为逻辑表达式的验证问题,最终利用定理证明器进行安全性的高效确认。 ####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软件规模的增长,软件错误和缺陷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确保软件的质量成为了软件工程中的关键任务之一。程序正确性验证是提高软件质量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涉及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还包含了形式化验证等高级技术。其中,停机性和安全性验证是两个核心方面,对于软件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 关键技术介绍 1. **不变量构建**: - **CILinear**:用于构建线性不变量,通过分析程序的控制流图,自动识别变量间的线性关系。 - **Aligator**:用于构建多项式循环不变量,适用于更复杂的循环结构,能够捕获变量间更为复杂的依赖关系。 2. **SMT求解器**:作为程序正确性验证的核心工具,SMT求解器能够处理带有特定理论约束的布尔逻辑问题。在本文中,SMT求解器被用于停机性验证和安全性验证的关键步骤。 3. **定理证明器**:例如Theorem中的认证软件PCS,用于验证不变量集合所表示的安全性逻辑表达式。 #### 研究内容详解 1. **软件不变量构建方法**:为了确保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正确性,需要构建反映程序状态的不变量。这一步骤是程序验证的基础。通过CILinear和Aligator工具,能够自动识别和构建不同类型的不变量。 2. **停机性验证**:停机性验证关注程序是否会无限循环或在有限时间内停止。本文通过构建不变量集合并将其转化为一个优化问题,利用SMT求解器寻找最优解,从而验证程序是否会在有限时间内停止。 3. **安全性验证**:安全性验证旨在确保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违反预期的行为,如数据泄露、资源耗尽等。通过构建安全验证假设,并利用定理证明器验证这些不变量集合,可以高效地确认程序的安全性。 ####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MT求解技术的程序正确性验证工具的设计与实现。通过构建软件不变量、利用SMT求解器进行停机性验证以及利用定理证明器进行安全性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软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加高效的SMT求解算法和不变量构建技术,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软件复杂度挑战。
2025-10-30 00:40:38 431KB 毕业论文
1
自由曲面加工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军事、汽车、模具设计等行业中应用广泛。传统的多轴机床加工通常采用单一的走刀路径,这在处理自由曲面时往往不易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人们提出了多种刀具轨迹规划算法,其中包括参数线法、多面体法、截面法、等残留高度法和空间填充曲线法等。 然而,这些算法往往没有考虑到曲面的局部特征,从而导致在复杂曲面加工时效率低下和表面质量不佳。为此,本文作者李万军提出了一种新的刀具轨迹规划算法,该算法可以自适应地将曲面划分为多个区域,并生成合理且连续的多样式走刀轨迹。 该算法的核心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曲率特征对曲面进行自适应分区;其次是引入权因子函数来改变Hilbert曲线的走向,以此生成各个区域内最优的走刀轨迹。Hilbert曲线是一种空间填充曲线,能够在连续的线性轨迹中覆盖整个曲面,这对于保持加工过程中的连续性至关重要。 本算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整体缩短切削刀具路径,提高加工稳定性。由于整个曲面的走刀轨迹是连续无抬刀的,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多次抬刀和接刀痕的出现,从而提高表面加工质量。 在算法中,曲面被自适应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根据自身的曲率特征选择合适的走刀方式。这种分区方式可以基于模型等高线、凹凸特性、斜率等方法来决定。分区的目的在于能够针对不同区域生成合理的走刀轨迹,避免了简单应用单一走刀路径的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该算法结合CAM软件中的区域分割功能,使得每个独立区域内的加工轨迹更加合理,并且实现了区域间刀具轨迹的自动连接,避免了转接处理问题。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实例得到验证。 关键词中的“刀具轨迹”指的是加工过程中刀具移动的路径;“分区域”意味着根据特定的曲面特征将曲面划分成若干子区域;“权因子函数”用于调整Hilbert曲线的走向,进而影响走刀轨迹的生成;而“Hilbert曲线”则是一种能够填充二维空间的连续曲线,被广泛应用于刀具轨迹规划中。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并提供了作者李万军的简介,指出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并提供了电子邮箱地址供进一步联系。
2025-10-29 22:07:08 456KB 首发论文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考勤管理逐渐从传统的手工打卡方式转变为计算机系统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可视化基础的编程语言VB(Visual Basic)发挥了重要作用。VB企业考勤管理系统是一种结合了VB语言开发的考勤解决方案,旨在提高企业考勤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VB企业考勤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通常包括员工信息管理、考勤记录管理、考勤规则设定、报表生成等。员工信息管理模块允许管理员录入和维护员工的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部门、职位、工号等。考勤记录管理模块负责自动收集员工的考勤数据,如签到、签退、加班、请假等,并将其记录在数据库中。考勤规则设定模块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的工作制度设置相应的考勤规则,比如迟到早退的判定标准、休假制度等。报表生成模块则是将考勤数据进行汇总整理,生成各种统计报表,方便管理层进行决策分析。 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开发者需要编写源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VB企业考勤管理系统的源代码是使用VB语言编写的,其中可能包括数据库访问、用户界面设计、事件处理等编程技术。源代码文件通常包含大量的注释,以帮助其他开发者理解和维护代码。系统的开发还需要考虑代码的结构化设计,使得程序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除了源代码,一个完整的项目还应该包括项目的文档资料,例如论文、开题报告以及答辩PPT。论文通常详细描述了系统的开发背景、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过程、测试结果及项目总结。开题报告则是在项目开发前期,对项目的可行性、目标、预期成果以及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的文档。答辩PPT是在项目最终验收阶段,用于向项目评审者展示项目成果、演示系统功能以及回答问题的演示文稿。 使用VB开发企业考勤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VB是一种简单易学的编程语言,适合快速开发Windows平台的应用程序。它的可视化编程环境能够帮助开发者在短时间内设计出友好的用户界面,而且VB对数据库操作的支持也很强大,非常适合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应用程序开发。 然而,随着Web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兴起,传统桌面应用程序的市场份额受到冲击。现代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基于Web或移动平台的考勤系统,以便员工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考勤。因此,虽然VB企业考勤管理系统在以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但在当今的IT环境中,开发者可能需要转向更适合现代需求的技术栈进行开发。 VB企业考勤管理系统是一个利用VB语言开发的企业级应用程序,它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考勤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尽管其在当前技术潮流中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其作为早期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参考价值。
2025-10-29 15:22:09 13.27MB visualbasic
1
在当今社会,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安全性和交通效率的重要手段。德国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上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正在快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下是德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智能网络计划(The Smart Web Project)和德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推进 智能网络计划是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German Research Center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DFKI)在2007年推出的,该计划旨在通过研发智能交通系统来实现基础设施、交通管理、汽车以及汽车行驶过程的智能连接。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的导航功能是该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使得电动汽车与交通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完全的融合。这些技术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现有公路网络的使用效率,并有效地减少了公路堵车的发生率。 二、电动汽车产业与智能交通系统的结合 智能电动汽车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在智能电动汽车方面也在积极推进,比如研发具有自动刹车系统的智能电动汽车,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动启动刹车,有效避免撞车等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智能电动汽车还能自动识别交通标志和信号,与前车自动保持安全距离,从而提升道路安全水平。 三、德国政府的推动措施 德国政府在推动智能交通系统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资金投入、政策引导和规范制定等。这些措施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经验借鉴 文章对德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并从中提炼出了五个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1. 重视智能交通基础框架的构建;2. 创新驱动,积极发展智能电动汽车;3. 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4. 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引导;5. 公众参与和意识提升。 五、智能交通系统对城市交通情报服务的影响 智能交通系统不仅对道路运输有直接影响,也对城市交通情报服务模式构建和应用示范产生了重大影响。北京市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北京城市交通情报服务模式构建与应用示范”即是以此为背景展开研究的。 六、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化,智能交通系统将继续发展和优化。智能交通系统将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进一步融合,为城市交通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中国在借鉴德国经验的同时,也应当根据自身国情,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智能交通发展路径。 德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启发主要体现在:制定全面的智能交通发展策略;强化技术研发,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与智能交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增加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投资;提高公众对智能交通的认识和参与度;以及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智能交通产业的健康发展。
2025-10-29 11:16:29 551KB 首发论文
1
大学生租房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淘汰了传统的人工信息管理模式,转向了更加高效、安全的电子信息管理方式。该系统采用了Java语言和Mysql数据库技术,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租房平台。在系统中,用户可以进行注册、登录、编辑个人信息、查看房屋信息、进行房屋评价、查看公告资讯等操作。管理员则负责系统后台的全面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房主管理、房屋类型管理、房屋信息管理、预约看房管理、定金留房管理、租赁订单管理、房屋评价管理等。 本系统的特点是操作的便捷性、灵活性和应用性,其结构简洁,功能明确,分为多个模块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房主可以管理房屋信息,发布房屋信息,管理预约看房,留房和租赁订单等;用户则可以通过系统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和交流。在技术实现上,系统采用MVC模式,通过Model(模型)、View(视图)、Controller(控制器)的结构来组织代码和资源,实现了前后端的分离,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在研究目标与内容方面,本系统的主要研究目标是解决大学生在租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全面性。内容涵盖了用户界面设计、功能模块开发、数据库设计和后台管理等多个方面。 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研究者对数据库和Java编程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实践提高了对软件开发流程的认识,并获得了项目开发和管理的经验。此外,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对项目管理的兴趣和视野也得到了扩展。通过独立完成这个项目,研究者对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设计意识有了更多的肯定,增强了个人的信心。 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作者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系统测试时出现的500错误,最终发现是数据库连接设置不正确导致的。在查阅相关Java和SQL知识后,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也反映出作者在之前的学习中存在不足,因此在本次毕业设计中特别加强了对知识的自学和理解。 大学生租房系统是一个专门为大学生设计的租房信息管理平台,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提高了租房效率和安全性,优化了用户租房体验。同时,该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也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为研究者个人能力和视野的拓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1
Effect of Catalyst on Intra- and Inter-molecular Reactions in Controlled Polymerization System,栗方星,Ruimin Sun jun,Effect of catalyst on intra- and inter-molecular reaction rates in controlled polymerization system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an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inter-molecular reacti
2025-10-27 23:09:44 224KB 首发论文
1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Intra- and Inter-molecular Reactions,栗方星,陈俊,With temperature rising in a controllable cross-linking system, the intra-molecular reaction rate increases faster than inter-molecular reaction rate does, which attributes to the
2025-10-27 21:18:50 269KB 首发论文
1
氧氮碳在固体表面四面体成键过程中的电子极化和转移,孙长庆,,In order to gai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kinetics and dynamics of C, N, and O reaction with a solid surface, it is essential to focus on the re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2025-10-27 20:21:27 1.16MB 首发论文
1
单分散Pd纳米颗粒高效催化Suzuki交叉偶联反应,毕夏,丁韬,在油胺体系中,利用氨基硼烷还原乙酰基丙酮钯制备出单分散的钯金属纳米颗粒,并在水相体系中研究了该钯金属纳米颗粒催化的铃木交
2025-10-27 18:17:51 475KB 首发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