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STM32F107单片机驱动DP83848以太网芯片的方法,涵盖了从硬件连接、寄存器配置到具体代码实现的全过程。首先,文中强调了硬件连接特别是RMII接口的正确配置,指出REF_CLK需要连接50MHz时钟源。接着,提供了底层配置的关键代码片段,如使能GPIO和MAC时钟、配置RMII接口引脚等。然后,深入探讨了PHY寄存器的操作方法,推荐使用状态机轮询而非中断方式,并解释了时钟分频系数的选择。随后,重点讲解了配置PHY工作模式的具体步骤,包括自动协商和强制设置双工模式。此外,还提到了接收数据包处理的优化方法,如使用DMA双缓冲以及解决接收缓冲区不足的问题。最后,提供了一个实用的链路状态检测函数,确保网络连接的稳定性。 适合人群: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STM32系列单片机和以太网通信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开发者快速掌握STM32F107单片机与DP83848以太网芯片的驱动配置方法,提高开发效率,减少调试时间,适用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开发。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示例和配置建议基于实际开发经验,能够有效避免常见的配置错误和技术难题。
2025-09-16 13:58:17 1.69MB
1
文件编号:d0072 Dify工作流汇总 https://dataya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31050315 工作流使用方法 https://dataya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2151342 https://dataya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33583813 更多工具介绍 项目源码搭建介绍: 《我的AI工具箱Tauri+Django开源git项目介绍和使用》https://dataya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6156817 图形桌面工具使用教程: 《我的AI工具箱Tauri+Django环境开发,支持局域网使用》https://dataya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1897682
2025-09-16 13:38:51 51KB 工作流 agent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Comsol软件进行三轴试验的数值模拟,重点讨论了邓肯张D-C模型、德鲁克普拉格D-P模型和摩尔库伦准则M-C的应用。首先,文章解释了这些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土木工程和地质力学中的重要性。接着,分别阐述了如何在Comsol中设置这些模型的参数、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以实现对三轴试验的高度还原。最后,通过对模拟结果与实际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土木工程、地质力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和应用邓肯张D-C、德鲁克普拉格D-P和摩尔库伦准则M-C模型;②指导技术人员使用Comsol进行三轴试验的数值模拟;③提高对材料在不同应力条件下行为的理解,支持实际工程项目决策。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背景,还详细描述了具体的模拟步骤,使读者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2025-09-16 10:28:21 1.52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Comsol软件结合邓肯张(D-C)、德鲁克普拉格(D-P)和摩尔库伦(M-C)准则进行三轴试验的数值模拟。首先简述了各准则的基本概念及其适用范围,接着逐步讲解了在Comsol中创建土样模型、设定材料属性、施加边界条件和载荷的具体步骤。随后,文章展示了求解过程及结果分析方法,强调了通过数值模拟生成应力-应变曲线并与实际试验数据对比的重要性。此外,文中还提供了许多实用技巧,如参数设置、加载步控制、网格划分等,帮助提高模拟精度和效率。 适合人群:从事岩土工程研究的技术人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土体力学特性的科研工作者,旨在通过数值模拟辅助实际三轴试验,减少实验成本并提升研究深度。具体目标包括掌握不同准则的特点及应用场景,学会使用Comsol进行三轴试验建模与仿真,能够根据模拟结果优化试验设计。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和技术细节,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2025-09-16 10:28:06 769KB
1
相位偏折算法在2.5D成像系统中的实现方法及其应用场景。首先解释了相位偏折算法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多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图像来计算物体表面的相位信息,进而推导出物体的三维形态特征。文中提供了完整的C++和Python代码示例,涵盖了从原始图像采集到最终生成形状图、镜面反射分量以及漫反射分量的具体步骤。特别地,对于工业环境中常见的高反光表面问题,提出了自适应滤波的方法以提高数据准确性。此外,还讨论了法向量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高效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不同的材料特性,如塑料或多层镀膜表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特性的镜面/漫反射分离方法。 适用人群:从事机器视觉、光学测量、工业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并掌握2.5D成像系统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获取物体表面微观形貌的应用场合,比如质量检测、逆向工程等领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相位偏折算法的核心思想及其具体实现方式,从而能够独立开发类似的成像系统。 其他说明:附带的源代码不仅可以在理论研究方面提供帮助,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无论是进行快速原型验证还是部署于高性能嵌入式平台,都能找到合适的工具和支持。
2025-09-16 10:21:42 9.67MB 机器视觉
1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基于粒子群(PSO)优化的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旨在提升工业控制系统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首先介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BP神经网络以及传统PID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接着详细阐述了算法的设计过程,包括BP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PSO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优化以及PID控制器参数的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多个实际工业控制系统的实验验证,证明了该算法在提高系统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方面的显著优势。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工业控制系统,如电力系统、化工流程控制和机器人控制等领域。目标是通过优化PID控制器参数,提升系统的控制性能。 其他说明:该算法结合了PSO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BP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为复杂系统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探索该算法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及其性能优化。
1
紫外成像技术是一种使用紫外光谱范围内的电磁波来成像的技术。由于紫外光谱在大气中的特性,以及其在各种物质表面和内部的吸收和散射特性与可见光和红外光等其他光谱区域有明显的区别,紫外成像在很多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紫外成像技术早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用于探测和跟踪攻击目标,如导弹紫外制导系统。后来,该技术逐步推广到警用刑侦领域,用于现场侦查取证。 紫外成像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紫外像增强器、紫外镜头、目镜和高压电源等。紫外像增强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紫外成像系统的其他部件如紫外取景镜头和实时观察用的目镜都可以进行不同配置。 在军事应用中,紫外成像技术主要利用了两个关键特性:“日盲”和“紫外窗口”。中紫外区(MUV,波长0.2~0.3μm)在大气中被强烈吸收,被称为“日盲区”,在这一区域,军事攻击目标(如飞机尾焰)的紫外辐射强度会高于太阳,便于紫外成像系统探测和跟踪。近紫外区(NUV,波长0.0~0.3μm)的紫外光能透过大气层均匀分布,因此被称为“紫外窗口”,在这个区域,军事攻击目标会阻挡大气散射的太阳紫外光,形成一个“暗点”,从而使探测和跟踪设备能锁定目标。 军事上使用的紫外成像技术不仅包括成像技术,还有非成像技术。在一些特定场合,如导弹紫外制导等,不需要形成图像,而需要对目标的紫外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和处理的应用,如紫外预警目标观察系统和紫外火控目标瞄准系统。紫外预警目标观察系统可以作为综合预警系统中的子系统,在保持电子静默和雷达低空盲区等特定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而紫外火控目标瞄准系统则通过集成紫外成像仪、激光测距仪和火控数据计算机等设备,实现对目标的探测、跟踪,并指挥火力装置打击敌对目标的任务。 紫外成像技术未来的发展和应用领域将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用于军事和警用刑侦领域,在民用市场也具有极大的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紫外成像技术有可能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未来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5-09-15 21:37:49 113KB 紫外成像技术
1
针对传统的露天矿采剥工程量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采剥工程量计算的新方法——块体模型算量法;介绍了块体模型进行采剥工程量分类计算的基本原理,并以宝日希勒露天矿为实例,计算了该矿2011年5月至6月间的采剥工程量,将计算结果与矿山统计量之间进行了比较,实现了露天矿验收算量的自动化,提高了露天矿采剥工程量计算的速度与精度。
2025-09-15 10:05:39 461KB 块体模型 采剥工程量
1
在深入探讨“秋招-校园订-的应用实践.zip”这一压缩包文件所涉及的知识点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基本概念。秋招通常指的是秋季校园招聘,这是一个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的招聘季节,各个企业会在这个时期进入校园进行人才的选拔与招聘。校园订可能是指校园预订系统,这个系统用于学生在校园内预订各种服务或物品,比如课程、活动场地、图书等。而在该系统中应用实践可能指的是系统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文件中只提供了“sell-master”这一文件名称,我们可以推断这可能是该系统的主要模块或者源代码仓库的名称,通常以“-master”结尾指的是主分支代码,这是版本控制系统中用于存放项目最稳定版本的分支。 鉴于该压缩包文件名中包含了“java”这一标签,我们可以得出这个项目很可能是用Java语言开发的。Java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特别适合于企业级应用的开发,包括但不限于桌面应用、服务器端应用、大型系统等。Java语言具有跨平台的特性,这意味着同一份Java代码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而无需进行修改。由于Java的这些特性,它成为了许多大型企业系统的首选语言。 结合文件名“秋招-校园订-的应用实践.zip”和“sell-master”,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压缩包内可能包含了用于校园预订系统开发的所有必要组件。例如,可能包括了前端页面的HTML、CSS、JavaScript文件,后端Java源代码文件(.java),编译后生成的字节码文件(.class),以及项目配置文件和相关数据库文件等。如果是电子商务平台的校园预订系统,那么还可能包括支付模块、用户认证模块、订单处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等。 在开发这样的系统时,开发者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技能,包括但不限于Java编程、数据库设计、前端设计与实现、后端逻辑处理、安全性能优化以及用户体验设计等。同时,对于Java开发者来说,掌握Spring、SpringMVC、MyBatis等Java开发框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框架能够大大提升开发效率,简化开发流程,并增强系统的可维护性。 此外,考虑到这是校园预订系统,它还可能涉及到一些特定领域的知识,比如高校的课程管理、活动安排、图书流通等。系统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这些业务流程,并将其合理地抽象为软件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和功能点。 在实际应用实践中,开发团队还需要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功能测试、性能调优、用户培训和系统部署等多个阶段的工作。对于系统的部署,通常会在服务器上配置运行环境,包括安装Java运行环境、配置数据库服务器、部署Web服务器(如Tomcat或Jetty等)以及进行网络配置等。 在维护和升级方面,项目团队需要对已上线的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维护,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同时,根据用户反馈和业务发展需要,还需要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不断引入新的功能和服务。 秋招-校园订-的应用实践.zip这个压缩包文件,很可能是一个用Java语言开发的校园预订系统的完整项目文件。它不仅包含了软件开发的所有必要组件,还反映了从项目需求分析到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的完整开发流程。这个项目能够为Java开发人员提供宝贵的实战经验,特别是在企业级应用的开发与实践方面。同时,它也能够为校园服务提供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提升校园预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025-09-15 08:00:31 2.42MB java
1
内容概要:本文研究基于旋转高频信号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零低速下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仿真。通过自行搭建PMSM模型,注入1000Hz旋转高频电压信号以产生激励电流,实现在100rpm低速下的无感运行。相比高频方波信号注入法,该方法具有噪声更小、损耗更低的优势,验证了其在高效电机控制中的有效性。 适合人群:具备电机控制基础、从事电力电子与电气自动化相关研究或开发的工程师及科研人员,尤其适合关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低速或零速工况下的高精度无位置传感器控制;②优化电机控制系统以降低噪声与能量损耗;③为高频信号注入类控制算法的仿真与实现提供参考模型。 阅读建议:结合附带的模型说明文档与代码逻辑,深入理解自建PMSM模型的构建方式及高频信号注入的实现机制,建议在仿真环境中复现并调整参数以掌握控制细节。
2025-09-14 20:47:15 1.32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