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SA显示流压缩(DSC)标准是一种算法规范,主要用途是压缩和解压图像显示流。该标准包括对压缩视频比特流的语法和语义规范,能够实现实时压缩、传输、解压缩和显示功能。DSC标准是专为实时系统设计的,因而对数据处理速度有较高要求。DSC标准并不指定传输层,而是由使用该标准的实用系统来遵循合适的传输规范,保证DSC流从源端成功传输到目的地。 DSC标准可以被应用在多种显示流接口中,这些接口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适用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应用主处理器与显示面板模块之间的接口、计算机图形输出与显示监视器之间的接口,以及消费电子源设备与电视等显示设备之间的接口。简而言之,DSC标准为不同设备间的显示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压缩和解压缩机制。 该标准由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制定,版本号为1.2a,发布日期为2017年1月18日。在本标准的内容用途部分,强调了其在压缩视频比特流方面的规定作用。在文档的摘要部分,列出了知识产权相关的声明,包括商标和专利信息。此外,文档还对支持本标准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并记录了该文档的修订历史。 从技术角度来说,DSC标准对图像处理和色彩空间转换技术的应用非常关键。因为图像在压缩过程中需要优化数据以减小体积,同时还需要尽量保持原有的视觉质量。色彩空间转换是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将图像从一种色彩空间转换到另一种,例如从RGB色彩空间转换到YCbCr色彩空间。而DSC标准则在此过程中确保了色彩的准确转换和图像的高质量还原。 VESA DSC标准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限于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系统,还包括移动设备、电视等消费电子,以及专业图形处理设备。DSC技术能够支持高分辨率和高帧率的视频内容的高效传输,是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此外,由于DSC标准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它鼓励了不同制造商和开发者之间的协作,推动了整个显示行业的技术进步。制造商们可以根据DSC标准设计兼容的显示硬件,而软件开发者则可以编写相应的软件来支持DSC技术的应用,如驱动程序和图像处理软件等。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享受到更加丰富、更加高质量的视觉体验。 VESA显示流压缩(DSC)标准是当今显示技术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它不仅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压缩方法,而且为未来的显示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普及,DSC标准在图像显示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视觉体验。
2025-07-31 13:23:48 3.81MB 视频编码 图像处理 色彩空间转换
1
项目细节: 首先载入源图像,并进行尺寸预处理。 载入源图像image并作拷贝为org,将image按原始h,w的比例大小设置为高度为500的图像。 进行边缘检测和轮廓检测 在灰度化->边缘检测->轮廓检测后,将轮廓按轮廓的面积进行排序(注意这里默认是顺序的即从小到大,我们需要从大到小排序,所以reverse = True),取面积最大的前5个轮廓,并用多边形逼近(cv.approxPolyDP)的方法将轮廓近似出来,因为检测的轮廓有圆形有长矩形,我们需要的检测的目标轮廓是四边形(类似于矩形)。所以我们经过筛选得到我们需要的四边形的坐标。 坐标的透视变换 由多边形逼近轮廓的方法得到的坐标 是每个轮廓逆时钟方向的各个顶点的坐标,而我们想要顺时针方向的各个顶点的坐标,所以需要先对轮廓坐标重新排序。接着需要求出四边形轮廓的高和宽,来创建一个dst数组:该数组为[[0,0],[width-1,0],[width-1,height-1],[0,height-1] 。将四边形轮廓坐标和dst输入到cv.getPerspectiveTransform 函数里,得到透视变换的M矩阵。接着将用M矩阵对原图像做透视变化,其中得出的warped的大小为(width,height),这样透视变换就做完了。 简单点说:首先读取两个坐标数组,计算变换矩阵;然后根据变换矩阵对原图进行透视变换,并输出到目标画布, OCR识别 在OCR识别之前要对待识别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即灰度二值化,接着利用ocr指令来识别。 源码: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ytesseract def order_point(pts): rect = np.zeros((4, 2), dtype = "float32") s = pts.sum(axis = 1) rect[0] = pts[np.argmin(s)] rect[2] = pts[np.argmax(s)] diff = np.diff(pts,axis=1) rect[1] = pts[np.argmin(diff)] rect[3] = pts[np.argmax(diff)] return rect def four_point_transfer(image,pts): rect = order_point(pts) (tl,tr,br,bl) = rect width1 = np.sqrt((tr[0]-tl[0])*(tr[0]-tl[0])+(tr[1]-tl[1])*(tr[1]-tl[1])) width2 = np.sqrt((br[0]-bl[0])*(br[0]-bl[0])+(br[1]-bl[1])*(br[1]-bl[1])) width = max(width1,width2) #python中有max函数和np.max函数,前者是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取最大值,后者是取出数组的最大值 height1 = np.sqrt((tr[0]-br[0])*(tr[0]-br[0])+(tr[1]-br[1])*(tr[1]-br[1])) height2 = np.sqrt((tl[0]-bl[0])*(tl[0]-bl[0])+(tl[1]-bl[1])*(tl[1]-bl[1])) height = max(height1,height2) dst = np.array([[0,0],[width-1,0],[width-1,height-1],[0,height-1]],dtype="float32") M = cv.getPerspectiveTransform(rect,dst) warped =cv.warpPerspective(image,M,(width,height)) return warped def resize(image,height=None): if height is None: return image else : h,w= image.shape[:2] #shape:h,w,channel image[h(row),w(col),channel] r = height/h width = int(w*r) #关于size函数参数的一般是(宽,高) image = cv.resize(image,(width,height),interpolation=cv.INTER_AREA) #还有resize(img,(宽,高)),即先列后行 return image #利用cv.bounding()得到x,y,width,height #其它情况一般都是先行后列(高,宽) #如shape得到参数,或者roi区域内部参数,建立新的Mat 都是先行后列 image = cv.imread("E:\opencv\picture\page.jpg") orig = image.copy() image = resize(image,height=500) ratio = orig.shape[0]/500 #边缘检测 image_gray = cv.cvtColor(image,cv.COLOR_BGR2GRAY) image_gray = cv.GaussianBlur(image_gray,(5,5),0) image_edge = cv.Canny(image_gray,75,200) #轮廓检测 image_contours = cv.findContours(image_edge.copy(),cv.RETR_LIST,cv.CHAIN_APPROX_SIMPLE)[1] countours = sorted(image_contours,key=cv.contourArea,reverse=True)[:5] for c in countours: arc = cv.arcLength(c,closed=True) approx = cv.approxPolyDP(c,arc*0.02,True) if len(approx) == 4: screen_shot = approx break cv.drawContours(image,[screen_shot],-1,(0,0,255),2) warped =four_point_transfer(orig,screen_shot.reshape(4,2)*ratio) cv.imshow('warped_window',resize(warped,height=650)) warped =cv.cvtColor(warped,cv.COLOR_BGR2GRAY) scan = cv.threshold(warped,0,255,cv.THRESH_BINARY|cv.THRESH_OTSU)[1] cv.imwrite("E:/opencv/picture/scan.png",scan) cv.imshow("scan ",scan) scanstring = pytesseract.image_to_string(scan) print(scanstring) cv.waitKey(0) cv.destroyAllWindows() 在这个图像处理案例中,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点: 1. 图像预处理: - **图像尺寸预处理**:通过`resize`函数调整图像尺寸,确保图像高度为500像素,保持原图像的宽高比例。这一步骤是为了统一处理不同大小的图像,使其适应后续的处理算法。 - **灰度化**:使用`cv.cvtColor`函数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简化图像特征,便于边缘检测和轮廓识别。 - **边缘检测**:采用Canny算法`cv.Canny`进行边缘检测,识别图像中的边界,帮助分离文字区域。 2. 轮廓检测与筛选: - **轮廓检测**:使用`cv.findContours`找出图像中的所有轮廓,`cv.RETR_LIST`确保获取所有独立的轮廓,`cv.CHAIN_APPROX_SIMPLE`压缩轮廓信息以节省内存。 - **轮廓排序与筛选**:按照轮廓面积进行降序排序,选择前五个最大的轮廓,这是因为文字区域通常比背景区域的面积更大。通过`cv.approxPolyDP`进行多边形逼近,去除非四边形轮廓,保留类似矩形的四边形轮廓,以精确选取文本区域。 3. 坐标变换与透视变换: - **坐标排序**:将轮廓坐标按照顺时针方向重新排序,这是为了满足`cv.getPerspectiveTransform`函数的需要,它需要按顺序的顶点坐标。 - **创建dst数组**:dst数组定义了目标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即一个标准的矩形。 - **计算透视变换矩阵**:利用`cv.getPerspectiveTransform`得到将四边形轮廓坐标转换为dst矩形的透视变换矩阵`M`。 - **执行透视变换**:通过`cv.warpPerspective`函数,应用M矩阵对原图像进行透视变换,生成warped图像,使文字区域变为标准矩形。 4. OCR识别: - **预处理**:将warped图像转为灰度图像并进行二值化,使用`cv.threshold`和`cv.THRESH_BINARY|cv.THRESH_OTSU`进行自动阈值设定,提高文字识别的准确性。 - **OCR识别**:使用`pytesseract.image_to_string`对二值化后的图像进行文字识别,将图像转换为可读的文本字符串。 总结来说,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OpenCV库进行图像处理,包括尺寸调整、边缘检测、轮廓识别、坐标变换以及最终的OCR文字识别。这些步骤是图像分析和自动化文本提取的关键技术,常用于文档扫描、图像识别和信息提取等领域。
2025-07-30 21:48:04 21KB opencv python ocr
1
Any to Icon是龙二推荐的一款强大的ICO图像转换器,能将常见的图片格式转换为Windows ICO图标,转换过程中可以改变颜色和尺寸,支持256色及真彩色图标,功能上比SimplyIcon要好 Any to Icon 是一款图像转换器 它能转换BMP, JPEG, GIF, PNG, PCX, PSD, TGA, WMF, WBMP, XPM, XBM 和CUR格式转换为Windows图标。您可以通过拖拉从Windows 资源管理器或其他文件夹添加文件和文件夹。您也可以从剪贴板粘贴位图,通过改变颜色和尺寸创建自定义的图标。可以把256色图标转换为真彩色图标和及相反。 并且,您可以将图标库分成单个图标。Any to Icon让您从文件夹和图库提取图标和把它们放入您选择的目标文件夹。此款软件有向导和命名行界面,多个文件同时执行时非常简便。您可以从因特网上搜索图像,并把它们转换为桌面图标,应用到软件等等。 支持格式: ICO — Windows 图标 CUR — Windows 指标 BMP — Windows 位图 GIF — Compuserve 图形交换格式 JPG — JPEG JFIF 图像 PNG — 可携式网络图像 PCX — ZSoft 出版者画笔图像 PSD — Adobe Photoshop 图像 TGA — Truevision Targa 图像 WMF — Windows 图元文件 EMF — Enhanced Windows Metafile WBMP – 无线位图 XBM — X 位图 XPM — X 像素映射 ICL, EXE, DLL, SCR, IL, NIL 和其他图标库
2025-07-30 13:20:14 4.71MB 图形图像-图标工具
1
半自动图像分割标注 用点击与边框做为SAM的提示 手动标注 按住左键拖动鼠标,像绘图一样标注多边形 (每隔0.15 s 一个点) 标注调整 多边形调整 删除点或者调整多边形的遮挡关系 多边形可视化 预览语义分割/实例分割的掩膜 标注导出 支持的转换格式 ISAT标注导出为MSCOCO、 YOLO、 LabelMe及VOC (包含 XML)格式 界面语言切换 软件提供了中文与英文两种界面,可以随时切换。
2025-07-29 12:54:43 163.72MB 标注工具 深度学习
1
数据集是一个大规模的虹膜图像数据集,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CASIA)创建。该数据集包含来自 1000 名受试者的 20000 幅虹膜图像,每名受试者提供 20 幅图像。这些图像使用IKEMB-100 双眼虹膜相机采集,分辨率为 640×480 像素。数据集的特点:规模大:包含 1000 名受试者的虹膜图像,是首个公开的千人级虹膜数据集。图像质量高:使用先进的 IKEMB-100 相机采集,图像清晰,适合用于虹膜特征提取。多样性丰富:图像中存在多种类内变化,如眼镜佩戴、镜面反射等,增加了数据集的复杂性和实用性。虹膜识别算法研究:可用于开发和验证虹膜识别算法,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匹配等。分类与索引方法开发:适合用于研究虹膜特征的独特性,开发新的分类和索引方法。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为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提供丰富的训练数据,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数据集为虹膜识别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帮助研究者深入探究虹膜特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推动虹膜识别技术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025-07-28 16:53:38 490.79MB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
1
"道路病害检测数据集:包含5万3千张RDD图像,多类型裂缝与坑槽的精准识别,已划分训练验证集,支持YOLOv5至v8模型直接应用,Yolov8模型map值达0.75,高清1920x1080分辨率",道路病害检测数据集 包含rdd一共 5w3 张 包含:横向裂缝 0、纵向裂缝 1、块状裂缝 2、龟裂 3 、坑槽 4、修补网状裂缝 5、修补裂缝 6、修补坑槽 7 数据集已划分为训练集 验证集 相关YOLOv5 YOLOv6 YOLOv7 YOLOv8模型可直接使用的 Yolov8map值 0.75 1920*1080 ,道路病害检测; RDD数据集; 横向裂缝; 纵向裂缝; 块状裂缝; 龟裂; 坑槽; 修补网状裂缝; 修补裂缝; 修补坑槽; 数据集划分; YOLOv5; YOLOv6; YOLOv7; YOLOv8模型; Yolov8map值; 分辨率1920*1080,基于道路病害识别的多模式裂缝数据集(含YOLOv5-v8模型应用)
2025-07-23 21:58:53 415KB scss
1
"基于9/7提升小波的图像压缩Matlab源码"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图像压缩技术,特别是使用9/7提升小波变换的方法,以及实现这些算法的Matlab编程语言。 【图像压缩】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主要用于减少图像数据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在数字图像处理中,图像压缩可以分为有损和无损两种类型。有损压缩会牺牲一定的图像质量来达到更高的压缩比,而无损压缩则试图在压缩后能完全恢复原始图像,但通常压缩比相对较低。 【9/7提升小波】是一种用于图像处理的特殊小波变换,也称为Daubechies 9/7小波。这种小波具有九个正系数和七个负系数,因此得名。9/7小波以其优良的近似性能和低计算复杂度在图像压缩领域受到广泛应用。它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在保持图像细节的同时,有效地去除图像中的高频噪声,这使得它特别适合于有损压缩。 【提升小波变换】是小波分析的一种高效实现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滤波器银行小波变换,提升框架提供了更灵活的构造和更高效的算法。提升小波变换通过一系列线性组合和上采样操作逐步构建小波系数,简化了计算过程,降低了计算量,同时保持了小波变换的优良特性。 【Matlab源码】是实现上述9/7提升小波图像压缩算法的编程代码。Matlab是一种广泛用于数值计算、符号计算和图像处理等领域的高级编程语言。其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和丰富的图像处理函数库,使得它成为实现小波变换和图像压缩的理想工具。文件"image_97_daubechies.m"很可能是实现9/7小波提升变换的Matlab函数,可能包含了图像的预处理、小波分解、量化、熵编码和解码等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这段Matlab源码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1. **读取图像**:使用Matlab的imread函数加载图像。 2. **图像预处理**:可能包括色彩空间转换(如RGB到灰度)、尺寸调整等。 3. **9/7提升小波变换**:调用特定的提升小波函数,如使用`wavedec2`或自定义的提升框架实现。 4. **量化**:将得到的小波系数进行量化,以进一步减小数据量。 5. **熵编码**:可能采用哈夫曼编码或算术编码,以提高压缩效率。 6. **保存压缩数据**:将编码后的数据写入文件。 7. **解压过程**:与压缩相反,包括熵解码、反量化、逆9/7提升小波变换和图像重建。 理解这些核心概念和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你阅读和使用提供的Matlab源码,还能为你深入研究图像处理和小波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项目中,你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代码参数,优化压缩效果,或者将其与其他图像处理技术结合使用。
2025-07-23 16:56:20 1KB 9/7提升小波 图像压缩 Matlab源码
1
本文档是关于C#语言实现的图片抠像项目,特别是利用RVM(Region-based Video Matting)算法,一个无绿幕的图片抠像技术,该项目包含了一个完整的运行模型,用户可以通过源码进行学习和运行。 从文件名来看,该压缩包包含了多个C#项目文件,主要的文件类型有: - .cs:这是C#程序的主要源代码文件,包括用户界面代码、业务逻辑处理代码等。 - .Designer.cs:这是自动生成的文件,用于存放Windows窗体设计信息。它与对应的窗体(如Form1)一起工作,用于管理界面元素的布局和属性。 - .config:这个文件配置应用程序的设置,比如连接字符串、应用程序设置等。 - .csproj:这是C#项目的配置文件,记录了项目的结构、依赖和构建规则。 - .resx:资源文件,用于存储非代码资源,如字符串、图像和用户界面布局。 - obj和bin文件夹:分别用于存放编译过程中的中间文件和最终的编译输出文件。 具体到每个文件的作用: - App.config:配置应用程序级别的信息,如数据库连接字符串和全局变量。 - Form1.cs和Form1.Designer.cs:这两个文件共同构成了用户界面的代码部分。Form1.cs包含实际处理UI逻辑的代码,而Form1.Designer.cs则负责界面的布局和控件属性的自动化生成与管理。 - LockBitmap.cs:这个文件可能包含有关处理图像的位图锁定和操作的代码,这在图片抠像过程中可能是必要的,因为需要访问和修改图像数据。 - Program.cs:这是C#程序的入口点,包含了Main方法,负责程序的启动和流程控制。 - 抠像-RVM.csproj:这个文件包含了项目的构建信息,指定了需要编译的文件和依赖关系等。 - Form1.resx:这个资源文件包含了Form1窗体使用的本地化资源,如字符串和图片等。 - obj、bin文件夹:存放编译生成的中间文件和可执行文件等。 在使用该源码时,用户需要注意的是,RVM算法是一种比较先进和复杂的图像处理技术,它通过分析视频中的区域背景,实现精确的图像抠取。而该项目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实现,包括了相关的算法处理和用户界面,使得无需绿幕即可实现图片抠像。这对于需要进行图像处理但又不想从零开始搭建算法模型的开发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另外,由于文档提到项目是"完整可运行"的,这意味着用户下载后只需要编译并运行,便能看到实际的效果,并可以通过源码进行学习和修改。这对于学习和研究图像识别技术,特别是RVM算法的开发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 根据上述分析,该项目适合的用户群体包括: 1. 刚接触图像处理和C#编程的初学者。 2. 想要实现复杂图像抠像功能的开发人员。 3. 对RVM算法有兴趣的研究人员和学生。 该项目以其完整性、可运行性和包含的高级图像处理技术,成为了一个宝贵的资源,对于广大图像处理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案例。
2025-07-23 09:21:11 150.77MB 图像识别
1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一款专业的图标制作工具—— Axialis IconWorkshop。软件集图标制作、提取、转换、管理和发布为一体,,可以将BMP、JPG、PNG、PSD等多种图像导入编辑并生成图标文件。软件还内置了不少滤镜(模糊、平滑、锐化、细节、等高线、浮雕等)和图像调整器(色调、饱和度、亮度、对比度等)以及其它工具(缩放尺寸、任意角度转动、翻转等);增强的与 Adobe 和Jasc 色彩文件相兼容的色板和调色板管理系统;还有自定义Windows 图标的功能等等,帮您在几分钟之内制作出专业的漂亮图标。是用户实现图标制作的好帮手。 Axialis IconWorkshop截图 相关阅读 IconWorkshop教程:http://www.iconworkshop.cn/jiaocheng.html
2025-07-22 18:45:36 36.4MB 图形图像-图标工具
1
在图像处理领域,匹配图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通常涉及到图像分析、特征检测和模式识别等技术。本主题主要关注的是如何使用C++编程语言来实现这些功能。C++以其高效性和灵活性,成为处理大规模图像数据的理想选择。 我们要理解“匹配图像”这一概念。在计算机视觉中,图像匹配是指在不同图像或者同一图像的不同部分中寻找相似或相同区域的过程。这在诸如目标检测、跟踪、3D重建和图像拼接等多个应用中都有重要作用。图像匹配通常基于特征匹配,如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URF(加速稳健特征)或者ORB(快速角点检测器)等方法。 C++中实现图像匹配的第一步是加载图像。OpenCV库是进行图像处理的首选工具,它提供了方便的API来读取、显示和处理图像。例如,可以使用`cv::imread`函数读取图像,并用`cv::imshow`函数显示它们。 接下来是特征检测。特征是对图像中具有显著性或稳定性的点、线或区域的抽象表示。SIFT和SURF等算法能检测到图像中的关键点,并为每个关键点计算出一个描述符,这个描述符是关键点周围区域的特性编码。OpenCV库也包含了这些特征检测器的实现。 特征匹配则是在两幅图像的特征描述符之间找到最佳对应关系。可以使用`cv::BFMatcher`或`cv::FlannBasedMatcher`进行匹配,前者基于暴力搜索,后者利用FLANN(快速最近邻)加速匹配过程。匹配结果通常是特征对,代表了两幅图像中可能对应的点。 对于图像变换,如平移、旋转、缩放,OpenCV提供了多种函数。例如,`cv::warpAffine`和`cv::warpPerspective`可以实现仿射变换和透视变换,用于校正图像、消除透视失真等。 图像增强则是为了改善图像质量,如增加对比度、去除噪声等。可以使用`cv::equalizeHist`进行直方图均衡化,提升图像对比度;`cv::GaussianBlur`可以进行高斯滤波,去除噪声。 在C++中实现这些功能时,需要注意内存管理和多线程优化。OpenCV库支持并行计算,可以利用多核CPU的优势提高处理速度。此外,良好的编程习惯,如使用智能指针管理对象,可以防止内存泄漏。 匹配图像的C++代码实现涉及图像读取、特征检测与匹配、图像变换和增强等多个环节,都需要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OpenCV库的相关函数。通过实践和优化,我们可以构建出高效稳定的图像处理系统。
2025-07-22 14:57:50 297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