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F24L01,2.4G通信模块,在里面我们可以学习别人是怎么实现数据的传输,收发
2021-12-31 16:49:37 4.57MB NRF24L01
1
为了实现无芯片射频识别标签的低成本、小型化和大容量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单面紧凑、可完全印制并基于导体自然谐振的无芯片射频识别(RFID)双极化标签的设计。利用谐振体的极化特性,在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的两种平面波激励下,通过极化复用,该标签在固定的超宽带频段内容纳的数据位数提高了1倍,在22.48×22.48 mm2的尺寸内可实现18位编码容量。通过仿真,得到标签的雷达散射截面(RCS)曲线,验证了标签结构的可行性。
2021-12-30 20:36:04 456KB 射频识别
1
针对 6G 全覆盖、全频谱、全应用的发展愿景,对面向 6G 的全频谱全场景无线信道测量、信道特性与信道模型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全面概述,侧重于毫米波、太赫兹、光波段、卫星、无人机、海洋、水声、高铁、车对车、大规模/超大规模天线、轨道角动量以及工业物联网等通信信道,并展示了6G信道的相关测量与建模结果。最后,指出了6G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研究的未来挑战。
1
3gpp协议----363GPP TS 36.141 V9.2.0 (2009-1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 Base Station (BS) conformance testing (Release 9) The present document has been developed within 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TM) and may be further elaborated for the purposes of 3GPP. The present document has not been subject to any approval process by the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and shall not be implemented. This Specification is provided for future development work within 3GPP only. The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accept no liability for any use of this Specification. Specifications and reports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3GPP TM system should be obtained via the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Publications Offices. .141
2021-12-30 15:06:25 3.42MB 射频指标
1
该项目设计应用于频率为433MHz的单向无线通信,包括发射器模块和接收器模块。该套件的配置模式允许在室内约40米的传输距离,或在室外约100米。 特性: 格罗夫兼容接口 使用ASK(幅移键控幅移键控)模式。 单向通信 射频发射模块规格: 射频接收模块规格: 说明使用发射器和接收器模块都依靠单根导线进行通信。尽管使用Arduino平台提供的UART可以工作,但是建议使用VirtualWire库,它使用幅移键控进行调制,从而提供更好的通信。 发射器和接收器模块都需要三根导线:Vcc时,接地和信号套件两部分的引脚2都未连接未使用。 将发射模块连接到与发射Aduino相连的Grove-Base Shield V2的数字I / O口D2 将接收模块连接到与接收Aduino相连的Grove-Base Shield V2的数字I / O口D2 下载VirtualWire库解压库文件到Arduino IDE的下列目录:.. \ arduino-1.0 \ libraries。 为发射模块上传下面的代码: 为接收模块上传下列代码: 打开接收模块的串口监视器您将看到以下结果。 附件资料截图:
2021-12-30 09:38:36 772KB 无线通信 电路方案
1
近年来,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成为短距离、高速无线网络最热门的物理层技术之一。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研究机构、标准化组织都积极投入到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标准化工作之中。超宽带(UWB)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在1989年之前,超宽带这一术语并不常用,在信号的带宽和频谱结构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规定。198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首先采用超宽带这一术语,并规定:若信号在-20 dB处的绝对带宽大于1.5 GHz或相对带宽大于25%,则该信号为超宽带信号。此后,超宽带这个术语才被沿用下来。
2021-12-29 19:50:06 68KB 职场管理
1
在物理层安全技术的研究中,协作干扰技术是较为特殊的一类,通过引入人为的干扰信号,降低窃听节点的接收性能,进而提升系统的保密容量。本文回顾了协作干扰技术的提出背景,总结了其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潜在研究点进行了展望。目前协作干扰技术的研究可以根据干扰信号的不同分为4类,也可根据窃听系统的不同分为简单和复杂场景下的自干扰和外协作干扰技术的研究。
1
针对刮板输送机传动系统故障率较高的特点,基于组态王监控平台,结合刮板输送机数据采集装置和无线信号传输模块,设计了一套刮板输送机状态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电动机的转速、机身温度、电压、电流、减速器的油温、油位、高低速轴轴温、冷却水流量和温度等参数的实时显示、故障报警、报表查询、存储和打印功能。
1
多台单片机的通信系统,已有很多资料做了介绍,在这些系统中的数据通讯一般采用的是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可采用有线与无线两种方式,作者根据单片机串行通信原理、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和红外无线通信技术,开发设计了单片机编解码红外无线通信接口。
1
电子科技大学的杨玉梅老师的46课时的视频配套课件
2021-12-29 15:04:44 1.28MB 射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