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者: m0_65049472 
                                    |
                                    上传时间: 2025-10-31 01:38:20
                                    |
                                    文件大小: 814KB
                                    |
                                    文件类型: PPT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概述**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微波频段的电磁波作为载体,通过中继接力的方式实现远距离通信的技术。微波的定义是波长在1毫米到1米之间,对应的频率范围是300兆赫兹(MHz)至300吉赫兹(GHz)。这个频段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三个子区间。
**微波通信的历史发展**
微波通信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出现了第一个工作在甚高频(VHF)频段的模拟无线通信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通信开始使用特高频(UHF)频段。1951年,美国建立了第一条商业微波通信线路,从纽约到旧金山。我国在“七五”计划期间引入了微波通信系统。随着时间推移,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采用了简单的调制技术如QPSK和8PSK。80年代,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进步,微波通信系统发展迅速,90年代后,更大容量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逐渐成为主流。
**微波通信的特点**
1. **宽频带和大容量**:微波频段的频带宽度较大,能够支持大量信息的传输,适合宽频带信号的传输。
   
2. **抗干扰能力强**:由于工作频率高,微波通信系统受低频段干扰的影响较小。
   
3. **通信灵活性**:微波通信可以通过中继站实现远距离传输,能跨越特殊地形,如沼泽、河流、湖泊和山脉,尤其在自然灾害情况下,通信建立、撤收和转移相对便捷。
4. **高增益和方向性强的天线**:微波天线能制造出高增益且方向性极强,减少了通信中的相互干扰,降低了发射机的功率需求。
5. **经济高效**:相对于其他通信方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成本较低,建设速度较快。
6. **数字通信优势**:数字微波通信结合了数字通信的稳定性和纠错能力,提高了信号质量。
**微波通信系统的分类**
微波通信系统主要分为两类:模拟微波通信系统和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模拟系统主要处理连续变化的信号,而数字系统则以二进制形式传输信息,具有更高的数据安全性、可靠性和处理能力。
**微波通信的应用**
- **干线备份和补充**:数字微波通信常用于光纤主干线路的备份,提供冗余通信路径,确保网络稳定性。
- **边远地区通信**:在缺乏有线基础设施的偏远地区,微波通信为用户提供基本的语音和数据服务。
- **市内支线连接**:城市内部的短距离通信,如无线基站间的连接。
- **无线宽带接入**:为住宅和企业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
**微波的视距传播特性**
微波通信通常遵循视距传播原则,通信距离受到发射和接收天线高度的影响。此外,还需考虑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地面反射和大气吸收等因素,这些都会影响信号的传播质量和距离。例如,天线高度的增加可以扩大通信覆盖范围,但同时也可能遇到更多由地形和大气条件造成的传播障碍。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因其独特的优点和广泛的应用,在现代通信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将继续优化,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通信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