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者: xinkai1688 
                                    |
                                    上传时间: 2025-10-31 01:43:54
                                    |
                                    文件大小: 391KB
                                    |
                                    文件类型: PPTX
                                
                            
                            
                                微波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频率在300MHz至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技术。微波通信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是模拟微波通信,其中模拟调频技术被广泛采用。在此期间,1951年,美国开通了第一条商用微波通信线路,连接纽约和旧金山,这条线路有100多个站点,可以传输480路电话信号。我国开始建设长途微波通信线路是在“七五”期间。
进入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微波通信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微波通信的出现,得益于数字交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调制解调技术的进步。数字微波通信提供了更优质的长途传输质量、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更大的通信容量。20世纪90年代后,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微波通信产生了一定冲击,但微波通信也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例如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以及更高的容量支持(如512QAM、1024QAM)和无线接入网技术(如本地多点分配系统 LMDS、多点多信道分配系统 MMDS)。
微波通信基本概念还包括微波的传播特性。微波传播具有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并且具有不同的极化方式。其中,线极化包括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圆(椭圆)极化则包括左旋极化和右旋极化。这些特性对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是指为了克服信号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的质量恶化,接收、再生、转发信号的通信系统。一条通信线路可以服务多个地点,实现上下话路。中继通信主要有三种方式:直接中继、外差中继和基带再生中继。
数字微波中继线路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它们共同协作实现信号的高效传输。波道及射频频率配置是指将微波线路的可用带宽划分成若干频率小段,每个频率小段上设置一套微波收发信机,构成传输通道。为了最大化波道数量和减少干扰,频率配置必须科学合理。单波道频率配置分为二频制和四频制,不同配置有各自的优缺点,例如二频制存在反向干扰的问题,而四频制虽然多用一倍的频率,但需要更好的天线前后隔离度。多波道频率配置的排列方式分为收发频率相间排列和集中排列,以及射频波道的频率再用策略,都是为了有效减少干扰并提高通信效率。
微波通信中的备份与切换是保障通信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备份策略包括设备备份和波道备份,分别采用1:1备份或n:1备份方式。切换则分为人工切换和自动切换,以便在通信质量下降或其他紧急情况下迅速恢复通信。
微波通信的监控和勤务也是保证通信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控设备和通信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通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微波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论是固定网络还是移动通信网络,微波通信都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无线通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波通信将继续发展,适应新时代的通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