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的"C# 获取谷歌浏览器保存的账号密码(无需验证系统密码)新老谷歌都可以"意味着我们要探讨一个使用C#编程语言来提取Google Chrome浏览器中已保存的用户名和密码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版本的Chrome浏览器,不需要通过系统密码验证。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Google Chrome浏览器会将用户保存的网站登录凭证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这些数据通常是加密的,但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读取。C#作为一个强大的.NET框架支持的语言,可以用来编写这样的程序来解析这些数据。 我们需要了解Chrome浏览器保存密码的机制。Chrome使用SQLite数据库来存储这些信息,数据库文件通常位于用户的个人资料目录下,名为`Login Data`。这个数据库包含加密的密码条目,每个条目都有一个对应的加密密钥,这个密钥是基于用户的OS账户信息生成的。 在C#中,我们可以使用`System.Data.SQLite`库来操作SQLite数据库。需要安装该库,可以使用NuGet包管理器进行安装。接下来,我们需要读取`Login Data`文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文件是被锁定的,因为Chrome进程正在使用它。为了读取,我们需要在Chrome关闭时或者使用适当的技术在Chrome运行时读取。 代码实现上,我们可以创建一个SQLite连接,查询`logins`表,其中包含了用户名和加密后的密码。然后,我们需要解密这些密码。解密过程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获取密钥**:使用`CryptProtectData`和`CryptUnprotectData`这两个Windows API函数来获取解密密钥。由于题目提到无需验证系统密码,这意味着我们将使用`CRYPTPROTECT_UI_FORBIDDEN`标志,这样就不会弹出用户界面要求输入密码。 2. **解密数据**:使用获取到的密钥和加密的密码数据,调用`CryptUnprotectData`进行解密。 3. **解析结果**:解密后的密码通常是Base64编码的字符串,需要进一步解码成原始字符数组。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代码示例,展示如何使用C#实现这一功能: ```csharp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Data.SQLite; using 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 using System.Text;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 { // SQLite 连接字符串 string connectionString = "Data Source=路径/to/Login Data;Version=3;"; using (var conn = new SQLite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 { conn.Open(); // 查询 logins 表 var cmd = new SQLiteCommand("SELECT username_value, password_value FROM logins", conn); using (var reader = cmd.ExecuteReader()) { while (reader.Read()) { byte[] encryptedBytes = Convert.FromBase64String(reader.GetString(1)); byte[] decryptedBytes = DecryptData(encryptedBytes); // 解码密码 string password = Encoding.UTF8.GetString(decryptedBytes); Console.WriteLine($"Username: {reader.GetString(0)}, Password: {password}"); } } } } // 解密函数,使用 Windows API static byte[] DecryptData(byte[] encryptedBytes) { // 实现此处的解密逻辑,包括调用 CryptUnprotectData } } ``` 这个示例代码并未完全实现解密部分,你需要根据实际的Windows API调用来完成这部分。注意,这种方法可能违反隐私政策,只应在合法和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例如在用户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用于安全审计或备份目的。 此外,由于安全性和隐私考虑,谷歌可能会在未来的更新中改变密码存储方式,因此这种方法可能在新的Chrome版本中不再适用。在实际应用中,应保持对最新安全实践的关注,并遵循所有适用的法律和最佳实践。
2025-09-09 09:00:13 25KB
1
### MFC中窗体界面保存成jpg、tif、tiff、emf等文件的技术解析 在Windows编程领域,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 (MFC) 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框架,它简化了使用C++进行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的过程。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MFC框架实现窗口界面的截图功能,并将其保存为不同格式的图像文件,如JPG、TIF、TIFF、EMF等。 #### 技术背景 在Windows编程中,经常需要将应用程序的当前窗口或客户区捕获为图像文件,以方便用户保存或分享当前界面的状态。MFC提供了强大的绘图和文件操作功能,使得这一过程变得相对简单。 #### 实现原理 实现这一功能的核心在于使用MFC提供的绘图设备上下文(Device Context, DC)来获取窗口的图像,并将其转换为指定格式的文件。具体步骤包括: 1. **获取客户区DC**:通过`CClientDC`类获得窗口客户区的DC。 2. **创建兼容DC**:为了绘制到内存中的位图,需要创建一个与屏幕DC兼容的内存DC。 3. **创建位图对象**:根据客户区的大小创建位图对象。 4. **位图复制**:使用`BitBlt`函数将客户区的内容复制到位图中。 5. **转换位图为文件格式**:根据用户选择的文件格式(例如JPG、TIF等),将位图转换为相应的文件格式并保存。 #### 代码解析 下面是实现上述功能的示例代码: ```cpp // 引入必要的头文件 #include "windowsx.h" void SaveWindowAsImage(CWnd* pWnd) { // 获取窗口客户区DC CClientDC SHDC(pWnd); // 创建兼容DC CDC memDC; CRect rect; pWnd->GetClientRect(&rect); memDC.CreateCompatibleDC(&SHDC); // 创建位图 CBitmap bm; int Width = rect.Width(); int Height = rect.Height(); bm.CreateCompatibleBitmap(&SHDC, Width, Height); // 将客户区内容复制到位图 CBitmap* pOld = memDC.SelectObject(&bm); memDC.BitBlt(0, 0, Width, Height, &SHDC, 0, 0, SRCCOPY); memDC.SelectObject(pOld); // 获取位图信息 BITMAP btm; bm.GetBitmap(&btm); // 分配内存保存位图数据 DWORD size = btm.bmWidthBytes * btm.bmHeight; LPSTR lpData = (LPSTR)GlobalAlloc(GPTR, size); // 设置位图文件头 BITMAPFILEHEADER bfh; bfh.bfReserved1 = bfh.bfReserved2 = 0; bfh.bfType = (('M' << 8) | 'B'); bfh.bfSize = 54 + size; bfh.bfOffBits = 54; // 设置位图信息头 BITMAPINFOHEADER bih; bih.biBitCount = btm.bmBitsPixel; bih.biClrImportant = 0; bih.biClrUsed = 0; bih.biCompression = 0; bih.biHeight = btm.bmHeight; bih.biPlanes = 1; bih.biSize = sizeof(BITMAPINFOHEADER); bih.biSizeImage = size; bih.biWidth = btm.bmWidth; bih.biXPelsPerMeter = 0; bih.biYPelsPerMeter = 0; // 获取位图像素数据 GetDIBits(SHDC.m_hDC, bm, 0, bih.biHeight, lpData, (BITMAPINFO*)&bih, DIB_RGB_COLORS); // 保存文件 CString filter_str = L"(*.tif)|*.tif|(*.jpg)|*.jpg|(*.tiff)|*.tiff|(*.emf)|*.emf||"; CFileDialog saveFile(FALSE, L"*.*", L"", OFN_OVERWRITEPROMPT | OFN_HIDEREADONLY, filter_str, pWnd); saveFile.m_ofn.lpstrTitle = L"保存窗口图像"; if (saveFile.DoModal() == IDOK) { CFile file; CString ss = saveFile.GetPathName(); if (file.Open(ss, CFile::modeCreate | CFile::modeWrite)) { file.Write(&bfh, sizeof(BITMAPFILEHEADER)); file.Write(&bih, sizeof(BITMAPINFOHEADER)); file.Write(lpData, size); file.Close(); } } GlobalFree(lpData); } ``` #### 运行效果 此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将当前窗口的内容保存为图像文件。用户可以通过文件对话框选择保存的文件类型(如TIF、JPG、TIFF、EMF等)。在程序运行时,用户可以选择保存当前窗口的内容,保存后的文件能够准确地反映窗口的内容。 #### 总结 本教程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MFC框架将窗口内容保存为多种格式的图像文件。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轻松地保存应用程序界面的快照。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简单的截图功能,还可以作为构建更复杂图像处理功能的基础。
2025-09-01 17:03:01 330KB MFC,jpg
1
标题中的“XP远程桌面-保存登录密码-工具.rar”指的是针对Windows XP系统的一个远程桌面连接功能,这个压缩包包含了一些工具或文件,帮助用户在使用远程桌面时保存登录密码,以便于下次连接时无需再次输入。 远程桌面是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一项功能,允许用户通过网络从一台计算机(客户端)远程控制另一台计算机(服务器)。在默认情况下,每次连接远程桌面都需要输入服务器端的用户名和密码。描述中提到的“下次登陆就不用输入密码了”,意味着这个压缩包内的工具可能是一个设置或修改,使得用户可以在首次输入密码后自动保存,从而简化后续的登录过程。 标签中的“XP”指的是Windows XP操作系统,这是一个历史悠久但仍然被一些用户使用的系统版本。"远程桌面"是指上述的远程控制功能,"保存"通常与自动存储用户凭据相关,"密码"则是指用于验证身份的字符串。 压缩包内的文件“mstscax.dll”和“mstsc.exe”是与Windows远程桌面相关的关键组件: 1. **mstscax.dll**:这是一个动态链接库(DLL)文件,是Microsoft Remote Desktop Connection ActiveX 控件。它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与远程桌面交互的功能,包括建立连接、管理会话等。在这个场景中,它可能包含了实现自动保存密码的代码或接口。 2. **mstsc.exe**:这是Remote Desktop Connection(RDP)客户端的执行文件,用于启动和管理远程桌面连接。用户通常通过运行这个程序来启动远程桌面会话。如果该压缩包的目的是自动保存密码,那么可能需要修改或扩展mstsc.exe的功能,使其能记住用户的登录信息。 在实际操作中,使用这样的工具可能涉及到安全风险,因为自动保存的密码可能会被恶意软件利用,或者在不安全的环境下暴露。因此,尽管方便,但用户应当谨慎对待自动保存的密码,并确保自己的网络环境安全。同时,微软官方可能并不推荐或支持此类修改,因为这可能违反了系统的安全策略,也可能会导致兼容性问题或其他未预期的行为。 这个压缩包提供的工具旨在优化Windows XP远程桌面的用户体验,通过保存登录密码简化登录流程,但这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用户在使用时应充分了解风险,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2025-08-28 11:52:57 418KB 远程桌面
1
谷歌浏览器驱动124版,官网已经没有,保存一份给大家,谷歌124.0.6367.61
2025-08-27 18:53:32 16.35MB
1
标题“自动保存Ctrl-S_Helper_0.9a”所指的是一个辅助工具,它设计用于自动保存用户在特定程序中的工作,防止因意外关闭或系统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这个工具特别适用于那些需要长时间编辑且对实时保存有高需求的软件,如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ps)、3D建模软件3ds Max(max)、动画制作软件Maya以及绘画软件SAI(sai)。 描述中提到,"自动保存的小工具,非常好用,可以设置每一个需要自动保存的程序",这表明该工具具有高度的自定义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和需求,为每个单独的程序配置自动保存的间隔时间和路径。这样,用户不再需要手动频繁按下Ctrl+S来保存进度,可以更专注于创作过程,而不用担心未保存的工作会丢失。 标签“ps 自动保存 max maya sai”揭示了这个工具主要面向的用户群体,即使用这些专业图形和设计软件的专业人士。Photoshop、3ds Max、Maya和SAI都是业界知名的创意软件,它们通常处理大文件,并需要用户进行精细操作,因此自动保存功能对于这些用户来说至关重要。 在提供的压缩包文件名称列表中,"Ctrl-S_Helper_0.9a.exe"是这个工具的可执行文件,这表明它是一个Windows平台的应用程序,用户下载后只需运行这个文件即可安装和使用。0.9a可能是其版本号,意味着这是该软件的第0.9版的α(alpha)测试版,可能包含了基本功能,但可能存在一些未解决的bug或未完善的特性。 自动保存工具通常工作原理如下:在后台监控用户指定的程序,一旦达到预设的保存间隔时间,就会自动调用目标程序的保存命令,将当前工作状态保存到用户指定的文件位置。为了确保兼容性和稳定性,这类工具需要能够识别和模拟各种软件的保存命令,同时也要避免与用户的正常操作产生冲突。 在实际使用中,用户需要先安装并运行Ctrl-S_Helper,然后通过工具的设置界面添加需要自动保存的程序,设定相应的保存间隔、保存路径等参数。对于多任务同时进行的用户来说,这样的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为意外情况导致的损失,确保创作的安全性。 "自动保存Ctrl-S_Helper_0.9a"是一个针对创意专业人士设计的实用工具,它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的方式来定期保存用户在特定软件中的工作,确保数据安全,减轻用户记忆负担,让创作过程更加流畅无阻。对于经常使用Photoshop、3ds Max、Maya和SAI等软件的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工具。
2025-08-20 03:30:49 12KB 自动保存 maya
1
在Android平台上,开发一款应用以支持USB外接摄像头进行拍照并保存照片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个"android使用usb外接摄像头拍照并保存照片"的示例项目,旨在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涵盖了从连接摄像头到捕获图像再到本地存储的全过程。 我们需要了解Android对USB设备的支持。Android系统支持USB主机模式(USB Host Mode),允许设备作为USB控制器,连接和支持其他USB设备,如外部摄像头。要启用这一功能,应用需要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声明``标签,明确表示应用需要USB主机功能: ```xml ``` 接着,我们需要处理USB设备的连接。当USB设备插入时,Android会触发`UsbDeviceConnection`和`UsbEndpoint`对象的创建。为了监听这些事件,我们需要实现` UsbManager.OnDeviceAttachedListener`接口,并注册一个BroadcastReceiver来接收USB设备连接的通知。在接收器中,我们可以找到并打开与摄像头通信的USB设备。 在获取到`UsbDevice`和`UsbDeviceConnection`后,我们需要找到摄像头对应的端点(Endpoint)。通常,摄像头设备会有多个端点,包括用于控制(如设置焦距)和传输数据(如图像数据)的端点。我们需要根据设备的描述符选择正确的端点。 接下来,是图像的采集。USB摄像头通常通过Bulk传输或Interrupt传输发送图像数据。我们需要创建一个线程或者使用Handler来读取端点的数据,解析为图像格式,例如JPEG。这一步可能涉及到字节缓冲区的管理和图像解码,可以使用Android的Bitmap类或第三方库如OpenCV来处理。 捕获图像后,我们将其保存到本地。Android提供了多种存储选项,包括内部存储、外部存储(SD卡)和应用专属目录。在保存前,可以考虑对图像进行一些基本的处理,比如调整大小、裁剪或旋转,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使用`MediaStore`类可以将照片添加到系统的媒体库,使其可被其他应用访问。 在`OneCamera`这个示例项目中,可能包含了实现以上步骤的相关代码和类。可能有`UsbCameraService`用于处理USB设备的连接和断开,`CameraPreview`类用于显示摄像头预览,以及`CaptureActivity`负责触发拍照和保存操作。每个类都扮演着关键角色,协同工作以实现USB摄像头的完整功能。 此外,由于USB摄像头的兼容性和性能可能因设备而异,因此在实际开发中,可能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和调试,确保在各种硬件配置上都能正常工作。同时,考虑到用户权限管理,应用还需要请求用户授予USB访问权限。 "android使用usb外接摄像头拍照并保存照片"的实现涉及了Android USB主机模式的使用、USB设备的连接管理、图像数据的读取和处理以及本地存储。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开发者可以构建出高效、可靠的USB摄像头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拍照选择。
2025-08-09 13:47:35 5.91MB usb摄像头
1
参加比赛的作品,开发周期一个月,使用了 Wafer2 框架,后台采用腾讯云提供的 Node.js SDK 接入对象存储 API ,前端核心代码实现了类似于图片编辑器的功能,支持图片和文字的移动、旋转、缩放、生成预览图以及编辑状态的保存,动画部分采用 CSS 动画实现小程序中的模态输入框部分使用了自己封装的 InputBox 组件代码已移除 AppId 等敏感信息,可自行添加自己的 AppId 和 AppSecret 以配置后台环境,实现登录测试,详细添加方法见下文「使用方法」,若本地运行可通过修改 app.json 文件中 page 字段的顺序来查看不同页面微信小程序定制需求请联系作者微信:aweawds (注明来意)效果展示      使用方法首先点击右上角 Star ʕ •ᴥ•ʔ获取Demo代码执行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goolhanrry/Weapp-Demo-LemonJournal.git或 点击此处 下载最新版本的代码解压后在微信开发者工具中打开 Weapp-Demo-LemonJournal 文件夹即可如需进行登录测试,还要执行以下步骤准备好自己的 AppId 和 AppSecret(可在微信公众平台注册后获取)在 project.config.json 的 appid 字段中填入 AppId在 /client/utils/util.js 中相应位置填入 AppId 和 AppSecret在微信开发者工具中重新导入整个项目,上传后台代码后编译运行即可核心代码组件的移动、旋转和缩放主要思路是把  标签(对应图片)和  标签(对应文字)封装在同一个自定义组件  中,通过对外暴露的 text 变量是否为空来进行条件渲染,然后绑定 onTouchStart() 、onTouchEnd() 和 onTouchMove() 三个事件来对整个组件的位置、角度、大小、层级以及 “旋转” 和 “移除” 两个按钮的行为进行操作onTouchStart: function (e) {     // 若未选中则直接返回     if (!this.data.selected) {         return     }     switch (e.target.id) {         case 'sticker': {             this.touch_target = e.target.id             this.start_x = e.touches[0].clientX * 2             this.start_y = e.touches[0].clientY * 2             break         }         case 'handle': {             // 隐藏移除按钮             this.setData({                 hideRemove: true             })             this.touch_target = e.target.id             this.start_x = e.touches[0].clientX * 2             this.start_y = e.touches[0].clientY * 2             this.sticker_center_x = this.data.stickerCenterX;             this.sticker_center_y = this.data.stickerCenterY;             this.remove_center_x = this.data.removeCenterX;             this.remove_center_y = this.data.removeCenterY;             this.handle_center_x = this.data.handleCenterX;             this.handle_center_y = this.data.handleCenterY;             this.scale = this.data.scale;             this.rotate = this.data.rotate;             break         }     } }, onTouchEnd: function (e) {     this.active()     this.touch_target = ''     // 显示移除按钮     this.setData({         removeCenterX: 2 * this.data.stickerCenterX - this.data.handleCenterX,         removeCenterY: 2 * this.data.stickerCenterY - this.data.handleCenterY,         hideRemove: false     })     // 若点击移除按钮则触发移除事件,否则触发刷新数据事件     if (e.target.id === 'remove') {         this.triggerEvent('removeSticker', this.data.sticker_id)     } else {         this.triggerEvent('refreshData', this.data)     } }, onTouchMove: function (e) {     // 若无选中目标则返回     if (!this.touch_target) {         return     }     var current_x = e.touches[0].clientX * 2     var current_y = e.touches[0].clientY * 2     var diff_x = current_x - this.start_x     var diff_y = current_y - this.start_y     switch (e.target.id) {         case 'sticker': {             // 拖动组件则所有控件同时移动             this.setData({                 stickerCenterX: this.data.stickerCenterX   diff_x,                 stickerCenterY: this.data.stickerCenterY   diff_y,                 removeCenterX: this.data.removeCenterX   diff_x,                 removeCenterY: this.data.removeCenterY   diff_y,                 handleCenterX: this.data.handleCenterX   diff_x,                 handleCenterY: this.data.handleCenterY   diff_y             })             break         }         case 'handle': {             // 拖动操作按钮则原地旋转缩放             this.setData({                 handleCenterX: this.data.handleCenterX   diff_x,                 handleCenterY: this.data.handleCenterY   diff_y             })             var diff_x_before = this.handle_center_x - this.sticker_center_x;             var diff_y_before = this.handle_center_y - this.sticker_center_y;             var diff_x_after = this.data.handleCenterX - this.sticker_center_x;             var diff_y_after = this.data.handleCenterY - this.sticker_center_y;             var distance_before = Math.sqrt(diff_x_before * diff_x_before   diff_y_before * diff_y_before);             var distance_after = Math.sqrt(diff_x_after * diff_x_after   diff_y_after * diff_y_after);             var angle_before = Math.atan2(diff_y_before, diff_x_before) / Math.PI * 180;             var angle_after = Math.atan2(diff_y_after, diff_x_after) / Math.PI * 180;             this.setData({                 scale: distance_after / distance_before * this.scale,                 rotate: angle_after - angle_before   this.rotate             })             break         }     }     this.start_x = current_x;     this.start_y = current_y; }编辑状态的保存一篇手帐包含的组件类型包括 sticker(软件自带的贴纸)、image(用户上传的图片)和 text(自定义文字)三种,全部保存在一个如下格式的 json 对象中,每个独立组件都包含了一个不重复的 id 以及相关的信息,保存时由客户端生成该对象并编码成 json 字符串存储在数据库,恢复编辑状态时通过解析 json 字符串获得对象,再由编辑页面渲染{     "backgroundId": "5",                                        背景图id     "assemblies": [         {             "id": "jhjg",                                       组件id             "component_type": "image",                          组件类型(自定义图片)             "image_url": "https://example.com/jhjg.png",        图片地址             "stickerCenterX": 269,                              中心横坐标             "stickerCenterY": 664,                              中心纵坐标             "scale": 1.7123667831396403,                        缩放比例             "rotate": -3.0127875041833434,                      旋转角度             "wh_scale": 1,                                      图片宽高比             "z_index": 19                                       组件层级         },         {             "id": "gs47",             "component_type": "text",                           组件类型(文字)             "text": "test",                                     文字内容             "stickerCenterX": 479,             "stickerCenterY": 546,             "scale": 1.808535318980528,             "rotate": 29.11614626607893,             "z_index": 10         },         {             "id": "chjn",             "component_type": "sticker",                        组件类型(贴纸)             "sticker_type": "food",                             贴纸类型             "sticker_id": "1",                                  贴纸id             "image_url": "https://example.com/weapp/stickers/food/1.png",             "stickerCenterX": 277,             "stickerCenterY": 260,             "scale": 1.3984276885130673,             "rotate": -16.620756913892055,             "z_index": 5         }     ] }
2025-08-09 09:39:27 6.81MB 开源项目
1
% 此脚本根据 24 小时全球太阳辐射计算峰值太阳时% 数据以 .csv 格式保存。 % 数据从第 7 行开始以 2 列格式准备。 % 第 1 列是日期/时间,第 2 列是以 w/m^2 为单位的全球太阳辐射数据% 给定日期的 24 小时数据从 0 小时到 23 小时开始。 % 每小时采样数据有 24 个数据点或 1440 个数据点每分钟采样数据的百分比。 % 第 1 列和第 1 至 6 行是气象站信息。 % 请参阅示例 .csv 文件以了解如何准备数据。
2025-08-02 17:25:48 7KB matlab
1
昆仑通态掉电保存程序, 、
2025-07-29 11:11:37 302KB 昆仑通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