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实时规则营销系统(39期,2023版)——简单来说,本系统核心是一个基于事件驱动且可进行动态规则计算的实时系统,在技术上它是通用的;本套架构及系统内核,不仅可以用于“实时运营”,也可以用于“实时风控”,“实时推荐”,“实时交通监控”等场景。运营场景举例:下单促付款,新品发布信息精准送达。 本系统,在核心规则引擎之外,也集成了大量metric及跟踪数据输出,能在系统中及系统外进行多维度数据分析,以深度掌握各类市场运营活动的效果,以及系统运行的各类状态 什么是flink? flink是一个分布式,高性能,随时可用的以及准确的流处理计算框架,flink可以对无界数据(流处理)和有界数据(批处理)进行有状态计算(flink天生支持状态计算)的分布式,高性能的计算框架。 flink的基石 flink的四大基石:checkpoint,state,time,window checkpoint:基于chandy-lamport算法实现分布式计算任务的一致性语义; state:flink中的状态机制,flink天生支持state,state可以认为程序的中间计算结果或者是历史计算结果;
2025-08-01 20:20:40 3KB flink
1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数据传输和处理成为技术发展的关键。在此背景下,MATLAB作为一种高性能的数值计算环境和第四代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分析、可视化以及工程绘图等领域。尤其在科研和教育领域,MATLAB更是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将详细阐述如何利用MATLAB实现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数据包的实时接收,该技术在数据采集、网络通信和远程监控等场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UDP是一种无连接的网络传输协议,它提供了一种不可靠的、基于数据报的服务,允许数据在不需要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发送。与TCP(传输控制协议)相比,UDP不保证数据包的顺序和完整性,这意味着接收端可能会收到乱序或重复的数据包,甚至可能会丢失数据包。然而,正是由于UDP的这种“无状态”的特性,使得它在某些需要高速传输和实时性的场合中更受欢迎,例如语音和视频通信、在线游戏等。 MATLAB提供了一系列的函数和工具箱,使得开发者可以方便地在MATLAB环境下进行网络编程。为了实时接收UDP数据包,开发者需要在MATLAB中执行如下步骤: 1. 创建UDP对象:使用MATLAB的“udp”函数创建一个UDP对象,该对象将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在创建对象时,需要指定本地或远程主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 2. 打开连接:创建UDP对象后,需要使用“fopen”函数打开该对象,以便开始数据的接收过程。 3. 轮询操作:由于UDP协议本身的特性,MATLAB不提供直接的实时接收函数,因此开发者需要使用轮询机制,即周期性地检查是否有新的数据包到达。这通常通过“fscanf”或“fread”函数实现,这些函数可以阻塞直到有数据可读或达到指定的超时时间。 4. 数据接收与解析:接收到的数据通常需要进行解析,以便提取有用的信息。在MATLAB中,可以使用字符串操作函数或正则表达式等工具来解析数据包的内容。 5. 关闭连接:在完成数据接收后,应使用“fclose”函数关闭UDP对象,释放资源。 除了上述基本步骤,MATLAB还提供了一些高级功能来简化开发流程,例如可以使用回调函数自动处理数据包的接收和处理,从而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另外,由于UDP协议不保证数据包的完整性和顺序,因此在应用层可能需要设计相应的机制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比如通过添加序列号和校验和来检测数据包的丢失或错误。 值得注意的是,构建ARP(地址解析协议)连接并非MATLAB直接提供的功能,ARP连接主要用于局域网内将网络层的IP地址映射到数据链路层的物理地址。在MATLAB中处理UDP数据包时,ARP连接通常是自动建立的,不需要开发者手动操作。然而,如果需要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控制ARP的行为,可能需要借助于其他网络工具或编程接口。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UDP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高效性,在网络编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MATLAB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结合UDP协议的快速传输特性,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用于开发各类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2025-07-31 21:31:31 56KB MATLAB
1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GD32F103微控制器上使用硬件I2C接口来驱动SSD1306 OLED显示屏、PCF8563实时时钟(RTC)以及SHT30温湿度传感器。GD32F103是一款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高性能通用MCU,它提供了丰富的外设接口,包括I2C,使得与各种外围设备的通信变得简单。 **GD32F103硬件I2C接口** GD32F103系列微控制器的I2C接口支持标准和快速模式,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可达400kbps。配置I2C接口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SCL和SDA引脚,设置工作频率,并启用中断或DMA以处理数据传输。在代码实现中,通常会初始化I2C peripheral,设置时钟分频因子,以及配置相应的中断或DMA通道。 **SSD1306 OLED显示屏** SSD1306是一款常见的用于OLED显示屏的控制器,它通过I2C或SPI接口与主控器通信。在GD32F103上配置SSD1306,首先需要设置正确的I2C地址,然后发送初始化命令序列来配置显示屏参数,如分辨率、显示模式等。之后,可以使用I2C发送数据到显示屏的RAM来更新显示内容。在实际编程中,可以利用库函数简化操作,如使用SSD1306的ASCII字符库和图形函数。 **PCF8563 RTC实时时钟** PCF8563是一款低功耗、高精度的实时时钟芯片,也通过I2C接口与主控器进行通信。要使用PCF8563,首先要设置I2C通信的正确地址,然后读写RTC寄存器以获取或设置日期和时间。例如,要设置时间,需要向特定地址写入年、月、日、时、分、秒等值。同时,还可以配置闹钟功能和其他系统控制选项。在GD32F103上,可以编写函数来封装这些操作,方便在程序中调用。 **SHT30温湿度传感器** SHT30是盛思锐(Sensirion)公司的一款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它提供I2C接口并能测量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为了从SHT30获取数据,需要按照规定的协议发送读取命令,然后接收包含温度和湿度信息的数据包。在GD32F103上,这可以通过轮询I2C总线或设置中断来完成。数据解析后,可以将其显示在SSD1306 OLED显示屏上,或者保存到存储器供进一步处理。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错误处理**:确保处理可能的通信错误,如超时、ACK失败等。 2. **同步和异步通信**:根据需求选择中断或DMA方式处理I2C通信,中断适合简单的周期性通信,而DMA适用于大量数据传输。 3. **电源管理**:考虑到功耗,可能需要在不使用传感器时关闭I2C接口或进入低功耗模式。 4. **代码优化**: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对I2C通信过程进行优化,例如使用预编译宏或模板函数减少重复代码。 GD32F103通过硬件I2C接口驱动SSD1306 OLED显示屏、PCF8563 RTC以及SHT30温湿度传感器,涉及了嵌入式系统中多个关键环节,包括外设驱动、数据通信和实时数据处理。通过理解这些知识点,开发者可以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环境监测和显示系统。
2025-07-30 11:21:05 5.08MB SHT30 SSD1306 OLED
1
传统的避雷器冲击电流泄漏实时监测系统在对10-220 kV避雷器的泄漏电流进行监控时,稳定性差,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传统系统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避雷器冲击电流泄漏实时监测系统,选用RS485总线作为硬件连接线,在连接线上方扩展出了3个直线网络,以星型拓扑结构分布,通过电源、通讯器、存储器和时钟组成监控系统的采集模块,选用TL16C554异步通讯组件构建了通讯模块。通过数据监听、状态判断、数据采样、信息处理、异常信息存储以及信息发送设计软件程序。为检测设计的实时监测系统工作效果,与传统监控系统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的监测系统在进行监测工作时,稳定性好,能够及时发现泄露电流,分析泄露电流性质,向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5-07-29 14:31:14 1.49MB
1
基于QT+STM32F103的温光度采集和实时数据的动态显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课程设计----源码+设计书
2025-07-26 14:16:52 10.28MB stm32
1
这是实时逆组合主动外观模型 (AAM) 的实现,如 Iain Matthews 和 Simon Baker 的“重新访问主动外观模型”论文中所述。 为逆合成 AAM 的 3D 扩展提供了实验支持,同样由 Matthews 和 Baker 在他们的“2D vs. 3D Deformable Face Models”和“Real-Time Combined 2D+3D Active Appearance Models”论文中开发。 为了简化构建 3D 扩展所需的 3D 形状模型的任务,提供了 Jing Xiao 和 Takeo Kanade 的闭式运动形状算法的实现。 虽然我不能保证后一个实现给出的结果的质量,但它应该不远是正确的,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肖的实现。 在 Sourceforge.net 上查找“icaam”以获取最新版本、示例所需的数据等!
2025-07-24 20:26:29 56KB matlab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利用图论和谱聚类技术解决大型电力网络分区控制的问题。首先介绍了电压控制中如何通过构建加权拉普拉斯矩阵并进行特征分解,找到电气距离相近的节点进行有效分区。接着讨论了发电机慢相干性分组的方法,通过分析转子角度数据建立相似矩阵,识别出动态特性一致的发电机组。最后阐述了一种高效的受控孤岛划分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电网的合理分割,确保系统稳定性。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和技术细节,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研究的专业人士、高校师生以及对智能电网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电力网络分区控制的研究项目或工程实践,旨在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减少事故发生率,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和响应速度。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算法设计时需紧密结合物理本质,并指出即使是最先进的算法也需要配合硬件升级才能发挥最佳性能。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教训,如参数设置不当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
2025-07-23 17:44:25 546KB 谱聚类 实时控制
1
COMSOL模拟注浆过程:浆液在微裂隙土体中的实时追踪与变形过程分析,COMSOL模拟下的注浆过程:微裂隙土体中浆液注入的实时追踪与固液两相变形过程分析,COMSOL注浆模拟 浆液注入存在微裂隙土体,是排出空气或水分的过程,同时考虑浆—水两相以及固体的变形过程,实现灌入浆液与裂隙变形的实时追踪。 浆液由微裂隙注入。 ,COMSOL注浆模拟; 微裂隙土体注浆; 浆液与裂隙变形追踪; 浆-水两相变形过程; 空气或水分排出过程。,COMSOL模拟微裂隙土体注浆过程:浆液注入与变形追踪 COMSOL是一种强大的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它能够模拟和分析各种物理现象。在土木工程领域,COMSOL被广泛应用于注浆过程的模拟,尤其是对于微裂隙土体的注浆模拟。注浆是一种常见的岩土工程加固技术,主要通过将特定的浆液注入土体或岩石中,填充裂缝,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微裂隙土体中进行注浆时,浆液的流动和分布状况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效果。传统的注浆理论和方法很难直观地展示浆液在微裂隙土体中的流动规律和对土体变形的影响,而COMSOL软件的仿真模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通过建立准确的土体和浆液的物理模型,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浆液在微裂隙土体中的实时流动状态,以及其对土体固液两相变形的影响过程。 注浆模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浆液在土体中的扩散规律,优化注浆工艺参数,减少工程风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土体的性质、浆液的性质、注浆压力、注浆速度等。通过模拟,可以实时追踪浆液的注入过程,观察其在土体中的扩散路径和分布情况,以及土体的变形情况。这有助于工程师对注浆效果进行评估,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预防。 COMSOL软件中的多物理场耦合功能,使得能够综合考虑土体的力学特性、流体动力学效应以及热效应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更加全面和精确的模拟分析。例如,在模拟过程中可以考虑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浆液的凝固过程、温度对土体和浆液性质的影响等。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注浆模拟技术可以为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通过对注浆过程的模拟,工程师可以预测注浆效果,合理安排施工步骤,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并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此外,模拟技术还能够帮助分析不同注浆材料和工艺对注浆效果的影响,为材料选择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COMSOL模拟注浆过程不仅限于岩土工程领域,它在隧道工程、大坝加固、边坡稳定等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COMSOL模拟注浆技术的精确度和适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提升,为岩土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25-07-23 10:51:33 3.16MB
1
标题中的“cpp-基于canal的mysql与redismemcachedmongodb的nosql数据实时同步方案案例canalclient”指的是一个使用C++实现的项目,它利用了阿里巴巴开源的Canal工具来实现实时同步MySQL数据库的数据到NoSQL数据库,如Redis、Memcached和MongoDB。这个案例可能包含了Canal客户端的开发和集成,以及针对不同NoSQL存储的适配器设计。 描述中的“基于canal 的 mysql 与 redis/memcached/mongodb 的 nosql 数据实时同步方案 案例,canal client”进一步明确了这个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Canal来实现MySQL与三种NoSQL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并提供了具体的案例。Canal是一个高可用、高性能的数据库增量日志抽取框架,它能够监听MySQL的数据变更事件并转发到其他系统,非常适合用于实时数据同步。 在NoSQL数据库领域,Redis、Memcached和MongoDB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数据模型和使用场景: 1. Redis是一个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哈希表、列表、集合和有序集合,通常用于缓存和实时数据处理。 2. Memcached则是一个简单的键值对存储系统,主要用来缓解数据库的读写压力,提供高速的缓存服务。 3. MongoDB是一个文档型数据库,以JSON-like的BSON格式存储数据,适合处理结构灵活、大数据量的应用。 在这个案例中,开发者可能通过Canal客户端订阅MySQL的binlog(二进制日志)事件,当MySQL的数据发生变化时,Canal会捕获这些变化并推送到对应的NoSQL数据库。这涉及到事件解析、数据转换和数据路由等技术。同时,为了适配不同的NoSQL数据库,开发者可能需要编写特定的适配器,将MySQL的结构化数据转化为适合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格式。 压缩包子文件“liukelin-canal_mysql_nosql_sync-d960f62”可能是项目源代码或者相关资源的版本控制标识,这表明里面包含了开发者“liukelin”的工作,可能有源码、配置文件、测试用例等,用于重现和理解数据同步的实现过程。 这个项目涉及的关键知识点包括: 1. MySQL的binlog机制和Canal框架的使用。 2. NoSQL数据库(Redis、Memcached、MongoDB)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3. C++编程,用于实现Canal客户端和数据同步逻辑。 4. 数据转换和适配技术,将关系型数据转换为适合NoSQL数据库的格式。 5. 高并发和实时数据处理的设计原则。 通过深入研究这个项目,开发者可以学习到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稳定的数据同步系统,这对于分布式系统、大数据处理以及云服务的开发都有很大的价值。
2025-07-23 10:50:50 9.07MB 开发-NoSQL数据库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STM32F334微控制器中高精度定时器的功能实现,重点讲解了四路PWM全桥移相输出及其实时刷新机制。文章从代码层面解析了定时器的初始化、全桥移相输出的设置、四路PWM的配置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中断或轮询实现实时刷新移相角度和频率。文中提供了多个关键函数的代码片段,帮助读者理解和实现这些功能。 适合人群:嵌入式系统开发者、硬件工程师、电子工程专业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电机或其他负载的应用场景,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控制等领域。目标是掌握STM32F334高精度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相关项目的开发。 其他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功能,建议读者进一步查阅STM32F334的数据手册及相关资料,熟悉HAL库或标准外设库的使用。同时,在实际项目中还需考虑系统的时钟管理、功耗管理和软件中断管理等因素。
2025-07-22 17:32:06 379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