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ABB机器人外部轴(如变位机)的校准流程,重点包括工具坐标系(tool)的设置、外部轴基座校准、标记点的记录与位置修改、工件坐标系(wobj)的创建与定义方法,以及协调功能的启用。通过五步法校准外部轴基座,利用机器人TCP对准变位机旋转盘上的固定标记点,记录多个位置后计算其空间关系,并最终设定外部轴Base的Z正方向。此外,还说明了如何通过用户三点法建立工件坐标系,并正确配置ufmec参数指向变位机名称,从而实现机器人与外部轴的联动控制。;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机器人调试、自动化集成或ABB机器人应用的技术人员,具备基本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能力的工程师;适用于有外部轴集成需求的现场应用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实现ABB机器人与外部变位机的精确协同运动;②完成外部轴的Base Frame标定与工件坐标系的准确建立;③支持多轴联动的自动化焊接、装配等工艺场景; 阅读建议:操作前需确保工具坐标准确,严格按照步骤执行点位记录,注意TCP姿态与坐标方向的一致性,避免因标定误差导致运行偏差。建议结合实际设备边操作边对照文档,确保每一步参数设置正确。
1
内容概要:本文档是关于ABB OmniCore V400XT控制器的产品手册,涵盖了从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到停用的全流程指导。手册强调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详细描述了各种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如紧急停止功能、使能设备和止-动功能等。针对不同操作模式(手动减速、手动高速和自动模式)进行了任务说明和保障机制介绍。此外,还提供了详细的控制器技术数据、安装步骤、电气连接要求、I/O系统配置、选件安装指南等内容。手册最后部分涉及维护时间表、清洁和更换活动、功能测试、故障排除以及停用和环境信息等。 适用人群:本手册适用于安装人员、维护人员和维修人员,特别是那些接受过ABB培训并具备机械和电子安装/维修/维护工作所需知识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确保在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校准、故障排除和停用过程中遵循正确的安全和操作规程;②指导用户完成OmniCore V400XT控制器及相关设备的安装与调试;③提供定期维护和故障排查的具体步骤,以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④帮助用户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废弃设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环保。 其他说明:手册中多次提醒集成商负责对最终应用进行风险评估,并对机器人系统提供安全与用户指南。同时,强调了使用原装备件和设备的重要性,以保证机器人的安全性、功能性和性能。手册中的信息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且不应视为ABB的承诺。未经ABB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再生手册内容。
2025-09-27 11:31:48 23.99MB 工业机器人 OmniCore 安全功能
1
为了实现单目视觉系统的快速、精确的手眼标定,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两步式手眼标定方法, 将手眼标定分为求解旋转关系和平移关系两步. 首先机器人携带标定板进行两次平移运动求解旋转关系, 然后机器人工具坐标系执行若干次旋转运动求解平移关系. 该方法简单快速, 不需要昂贵的外部设备, 通过实验最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25-09-22 16:53:28 1.48MB 机器视觉 工业机器人
1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精确地标定机械臂末端执行器(也被称为工具中心点,TCP)的坐标系对于保证机械臂动作的精度至关重要。使用Python进行四点法标定是一种有效的标定手段,它能够通过四个不共线的标定点来确定工具坐标系与机械臂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四点法标定的过程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核心步骤:首先是准备四个位于机械臂运动范围内的特定空间位置点,这些点应易于识别,并且能够在机械臂坐标系下准确描述。接着,机械臂会依次移动到这些点,并记录下每个点的实际末端执行器位置与预期位置之间的误差。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学计算,包括求解线性方程组和应用最小二乘法,从这些误差中推导出从工具坐标系到机械臂坐标系的转换矩阵。这个转换矩阵包括了平移向量和旋转矩阵,能够完整地描述两个坐标系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 在Python中实现四点法标定,需要利用到一些科学计算库,例如NumPy或SciPy,它们提供了矩阵运算和数值优化等工具。此外,通常还需要操作机械臂的控制软件或硬件接口,以便能够控制机械臂移动到指定位置,并获取末端执行器的位置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四点法标定的准确性不仅取决于所使用的数学算法,还受到机械臂运动精度、空间定位精度以及标定点选取的合理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标定的精度,通常还需要在实际标定前做好机械臂的校准工作,并在标定过程中控制外部干扰因素。 四点法标定完成后,得到的转换矩阵将被应用于机械臂的控制系统中,以确保机械臂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将坐标系中的位置点映射到工具坐标系上。这样一来,无论是在装配、搬运还是其他需要高精度定位的应用场景中,机械臂都能够高效且精确地完成任务。 对于新手而言,进行四点法标定可能略显复杂,因此需要对Python编程、机器人学以及机械臂的操作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的结合,逐步掌握四点法标定的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标定流程和精度,是提高机械臂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此外,由于实际应用中机械臂工作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时标定过程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需求和挑战。 Python四点法标定机械臂TCP工具坐标系是机器人标定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和有效的标定流程,帮助确保机械臂操作的高精度和高效性。掌握这一技能对于工业机器人操作人员来说,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技能。
2025-09-15 11:26:30 2KB python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标定
1
《25种工业机器人培训教材汇编》是一个全面的资源集合,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工业机器人知识。这个汇编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是深入了解和提升工业机器人技术技能的理想参考资料。以下是对其中可能包含的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基础知识**:教材可能从基础理论开始,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分类、构成部分,如机械臂、驱动系统、传感器、控制器等。还会讲解基本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 2. **机器人编程**:包括编程语言,如RAPID、KRL、PLC等,以及如何编写控制机器人运动的程序。可能会涉及编程逻辑、任务规划和流程控制。 3. **自动化系统**:教材可能涵盖机器人与周边设备的集成,如传送带、装配站、焊接设备等,讨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和优化。 4. **传感器与视觉系统**:介绍如何使用视觉传感器进行目标检测、定位和识别,以实现精准操作。 5. **安全规范**:讲解工业机器人操作的安全规则和标准,确保在实际应用中的人员安全。 6. **机器人安装与调试**:指导如何安装机器人系统,进行参数设定和调试,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7. **维护与故障排查**:提供机器人日常维护技巧和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帮助用户减少停机时间。 8. **机器人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详细阐述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组装、物流仓储、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具体应用案例。 9. **人机协作**:介绍协作机器人(Cobots)的概念和技术,讨论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人机协同工作。 10. **仿真技术**:可能包含使用离线编程软件进行机器人路径规划和仿真,如RobotStudio、Roboguide等。 11.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讨论现代工业机器人如何利用机器学习和AI技术提高自主性和效率。 12. **案例研究**:通过真实的项目案例,展示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13. **职业发展与认证**:可能包含有关工业机器人技术员、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 通过这些教材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还能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中受益匪浅。这份汇编无疑是提升个人能力、推动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工具。
2025-08-25 11:07:36 189.63MB
1
发那科Fanuc作为全球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重要地位。Fanuc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主要以高稳定性和易操作性著称,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焊接、装配、搬运、喷漆等多种工业生产环节。由于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保证,Fanuc机器人被众多工厂和生产线所采用,是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4.0进程的重要力量。 Fanuc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通常配备有先进的伺服电机和控制器,这些组件保证了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使得机器人可以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精密操作。此外,Fanuc提供多种编程语言和界面,包括FANUC机器人语言(KAREL)、TP(教导式编程)等,大大降低了操作门槛,方便了用户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行程序的编写和修改。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Fanuc也在其机器人产品中融入了更多智能化元素。例如,Fanuc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系统识别物体,运用智能算法进行自主决策和路径规划,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灵活性。智能化的Fanuc机器人还能够与工厂中的其他设备进行联网通讯,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工厂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Fanuc机器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结合,Fanuc机器人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如预测性维护、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等。这些能力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Fanuc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除了传统的制造业领域,还包括了半导体制造、医药品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如洁净室和防爆区域,Fanuc也提供了特殊设计的机器人以满足特定需求。Fanuc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和多样化的配置选项,使其可以快速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应用需求。 在教育和研究领域,Fanuc同样有所作为。Fanuc机器人的教育套件和模拟软件使得学校和研究机构能够进行机器人技术的教学和研发工作,为未来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Fanuc还积极参与国际机器人竞赛,通过竞赛平台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的培养。 Fanuc机器人的光盘资料为用户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这些资料了解Fanuc机器人的安装、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等详细信息。资料中通常包含了机器人手册、操作指南、维护教程、软件工具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希望掌握Fanuc机器人技术的工程师和操作者来说,这些光盘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材料。 无论是在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创新,还是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Fanuc机器人都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Fanuc机器人技术也将不断进化,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2025-08-20 16:00:15 536.36MB 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智能制造
1
ArcWelding PowerPac 6.08 ABB工业机器人 弧焊
2025-08-05 10:39:04 17.05MB ABB工业机器人
1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器视觉与工业机器人的结合已经成为自动化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利用摄像头捕获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形状等信息,再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机器人可执行的动作指令,实现精确、高效的工作。这一系统的应用广泛,包括汽车制造、电子组装、精密零部件检测等多个领域。 一、机器视觉基础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主要涉及图像采集、图像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方面。通过高分辨率的摄像头捕捉现场环境的二维或三维图像,然后通过软件算法对图像进行分析,提取出关键信息,如颜色、形状、尺寸、位置等。这些信息对于机器人定位至关重要。 二、工业机器人系统 工业机器人通常由机械臂、控制系统、末端执行器(如抓手)等组成,能按照预设程序进行重复或复杂的操作。在定位系统中,机器人需要根据机器视觉提供的信息,准确地到达目标位置,完成装配、搬运、焊接等工作。 三、定位系统架构 1. 图像采集:使用高精度摄像头捕捉工作场景,摄像头可能配备有远红外、激光辅助照明等设备,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2. 图像处理: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灰度化、直方图均衡化、滤波等预处理,然后通过边缘检测、模板匹配、特征点提取等方法,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姿态。 3. 物体识别与定位:通过图像分析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大小,计算出机器人运动轨迹和动作参数。 4. 控制系统: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给机器人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这些信息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路径,控制电机驱动机械臂进行精确运动。 5. 反馈与调整:系统可能还包括反馈机制,实时监控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根据偏差进行动态调整,确保作业精度。 四、系统优势 1. 高精度:机器视觉可以提供亚像素级别的定位精度,远超传统传感器。 2. 自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件变化,减少人工干预。 3. 提升效率:自动化定位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提高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4. 安全性:机器人可根据视觉信息避免碰撞,提高生产安全性。 五、应用案例 1. 汽车制造业:在汽车装配线上,机器人利用机器视觉定位,进行精确的零部件安装,如轮胎安装、玻璃安装等。 2. 电子产品组装:在电路板组装中,机器人通过视觉定位,精确放置电子元件。 3. 包装行业:机器人可以自动识别包装物的位置,进行快速、准确的抓取和放置。 4. 质量检测:通过视觉检测产品外观缺陷,提高产品质量。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是现代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它结合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技术的优点,为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自动化生产提供了强大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在更多领域,我们有望看到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
2025-05-18 19:02:18 130KB 机器视觉 工业机器人 定位系统
1
针对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位置的模糊 PID 阻抗控 制算法, 对机器人进行力控仿真研究,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和 Simulink 仿真平台搭建六自由度工 业机械臂控制仿真, 对其进行正逆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结果表 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进一步降低控制过程的接触力与位置误差, 提高机器人控制精度。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Simulink 仿真; 阻抗控制; 模糊 PID
2025-05-11 17:12:33 1.16MB matlab
1
《GB 11291-2011 ISO 10218: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标准是指导工业机器人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及维护的重要法规,旨在确保机器人及其系统的安全性,减少潜在的风险,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该标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GB 11291.1-2011《ISO 10218-1:工业环境用机器人 安全要求 第1部分:机器人》和GB 11291.2-2013《ISO 10218-2:2011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 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 第一部分主要关注机器人本身的安全性,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风险评估**:在设计阶段,必须对机器人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机械危险、电气危险、热危险等,以及在异常情况下的行为。 2. **防护装置**: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应设置合适的物理防护装置,如围栏、安全门和紧急停止按钮,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工作区域。 3. **安全功能**:机器人应具备必要的安全功能,如速度限制、力矩限制,以及在检测到异常时自动停止或减速的能力。 4. **标识与警告**:机器人和相关设备应有清晰的标识和警告信息,指示操作注意事项和潜在危险。 5. **操作员培训**:操作员需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机器人的操作方式、安全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 第二部分则侧重于机器人系统的整体安全,涉及以下内容: 1. **系统集成**:强调了机器人与外围设备(如输送带、工具更换器等)的集成安全,确保整个工作流程的安全性。 2. **编程与调试**:规定了安全的编程和调试方法,避免在编程和调试过程中发生意外。 3. **安全接口**:机器人与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应具有安全接口,防止因通信错误导致的安全问题。 4. **工作空间规划**:合理规划机器人的工作空间,避免与人的活动区域重叠,确保人机共融的安全。 5. **维护与服务**:提供安全的维护和检修程序,包括必要的锁定和隔离措施,以防止在设备维护期间发生事故。 6. **性能验证**:要求定期进行性能验证,确认机器人及其系统的安全功能保持有效。 通过这两个部分,GB 11291-2011 ISO 10218标准为工业机器人及其装备的安全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推动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了生产安全。
2025-04-09 15:45:43 8.89MB 机器人 安全要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