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伺服系统中的模型追踪控制技术,特别是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末端低频振动抑制。文章从理论推导出发,详细解释了模型追踪控制的工作原理,包括如何通过反馈和前馈控制策略实现对目标模型的跟踪。接着,文章介绍了基于离散化模型的仿真实践,展示了如何通过改变控制参数来优化系统响应。此外,还提供了详细的源代码和必要的函数库,帮助读者理解和实施这一技术。最后,讨论了1.5延时补偿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精度的提升。 适合人群:从事伺服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伺服系统模型追踪控制技术并应用于实际项目的人群。目标是掌握如何通过模型追踪控制技术有效抑制伺服系统的末端低频振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基础,还包括了具体的实现步骤和源代码,便于读者进行实践和验证。
2025-10-29 22:01:12 929KB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伺服系统中的模型追踪控制技术,特别是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末端低频振动抑制。文章从理论推导出发,逐步介绍如何构建精确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反馈和前馈控制策略实现对目标模型的有效跟踪。文中还详细描述了基于离散化模型的仿真实验,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控制参数优化系统性能。此外,作者提供了完整的源代码及其详细的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和实践。最后,文章讨论了1.5延时补偿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实际应用中的延时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伺服系统有研究兴趣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伺服系统模型追踪控制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旨在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末端低频振动问题,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支持,还有丰富的实践指导,包括仿真设计和源代码分享,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2025-10-29 22:00:50 570KB
1
现有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三相系统方面。提出了一种针对单相MMC系统的基于正交虚拟矢量的新型环流抑制方法,通过分析单相MMC系统环流的固有特点,利用陷波器提取二倍频环流分量,再引入1/4周期延时构造正交虚拟矢量,最终使用比例积分控制器进行环流抑制。此方法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桥臂电流的畸变,而且可以减少直流侧的瞬时功率波动,降低了测量器件的数量与成本。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2025-10-27 14:57:43 1.59MB
1
非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代码:二维纬度自适应时间积分与零能抑制模式详解——基于MATLAB的详细注释实现,基于非常规态的二维近场动力学代码:自适应时间积分与零能抑制的MATLAB实现,附详细注释,非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代码 纬度:二维; 时间积分:自适应动态松弛 or verlet-velocity; 零能抑制模式:silling method or Li pan method; 语言:MATLAB 代码注释详细,可适当 ,核心关键词: 非规态型近场动力学代码; 二维纬度; 时间积分(自适应动态松弛/verlet-velocity); 零能抑制模式(silling method/Li pan method); MATLAB语言; 代码注释详细。,非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二维时间积分自适应代码 - 包含Silling/Li Pan零能抑制方法(MATLAB版)
2025-10-11 10:40:03 195KB
1
mmc四端配电网pscad 张北柔直实际工程pscad仿真 PSCAD直流电网,基于MMC变器的柔性直流输电PSCAD仿真 500kV 4端 200子模块,有环流抑制控制,子模块均压控制 还有500kV高压混合型直流断路器模型(DCCB) PSCAD EMTDC柔性直流输电学习必备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针对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的四端配电网在PSCAD仿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作为柔性直流输电的核心设备,因其模块化设计、易于扩展、可灵活控制等优势,特别适用于高电压大容量的输电场景。在四端配电网中,通过合理配置MMC变器,可以有效提高电网的可靠性与灵活性。PSCAD/EMTDC作为一种专业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能够提供准确的模型和算法,用于模拟直流电网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行为。 在本次分析的张北柔直实际工程案例中,采用的是一套500kV的四端配电网,包含200个子模块。通过PSCAD仿真,可以对该系统的动态性能、稳定性以及控制策略进行详细的验证。四端配电网模型不仅需要考虑基本的电气参数和运行方式,还需要结合环流抑制控制以及子模块的均压控制策略,以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在仿真过程中,不仅要考虑 MMC变器的运行特性,还需要关注高压混合型直流断路器模型(DCCB)的应用。DCCB作为故障清除的关键设备,其设计和应用对于保障直流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通过PSCAD仿真,可以对DCCB的响应时间和动作特性进行分析,评估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 除了硬件设备的模型构建,仿真分析还包括对控制系统的模拟。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控制策略通常包括功率控制、电压控制和频率控制等。通过PSCAD的仿真环境,可以搭建控制系统的模型,测试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确保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可靠性和可控性。 此外,文中提到的“四端配电网与仿真实”文件,可能涉及到配电网的结构、潮流分布、故障分析以及系统保护策略等方面的内容。而“仿真在四端配电网中的柔性直流输电探索本文”则可能针对仿真技术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图片文件“2.jpg”、“1.jpg”和“3.jpg”可能是实际工程的布局图、仿真模型图或者是仿真结果的图表展示,这些图像资料对于理解和分析工程案例具有重要作用。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中起到了重要”可能是一篇描述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文章,该技术不仅提高了输电效率,还有助于电网稳定性和经济性的提升。 本文通过对基于MMC变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PSCAD软件中的仿真分析,展现了当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也为未来电力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2025-09-23 17:10:11 292KB
1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方案,涵盖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部分包括光伏电池板、滤波电路和逆变桥,确保稳定的电力供应和高效的电能转换。软件部分采用DSP作为主控制器,结合矢量控制和下垂控制的环流抑制策略,有效解决逆变器并联运行时的环流问题。同时,文中提供了MATLAB电路仿真文件,帮助验证和优化设计方案。最终,通过方案、仿真和代码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高效、稳定运行。 适合人群:从事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开发和研究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MATLAB仿真和DSP编程有一定基础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设计高效、稳定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机构和技术公司。目标是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发展。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理论指导,还附赠了MATLAB电路文件和DSP程序代码,方便读者直接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2025-09-21 11:30:48 4.39MB
1
死区补偿与谐波抑制:基于6次谐波抑制的PIR控制器离散仿真方法研究与实践,基于谐波补偿的死区抑制:高效离散仿真下的PI-R控制器协同设计,死区补偿方法-6次谐波抑制PIR控制器离散仿真 死区补偿常见方法中用梯形波补偿,矩形波补偿死区,需要判断电流向,还需要相对精确知道死区时间。 谐波补偿方法不需要处理上述的问题,简单有效。 包含: (1)1.5延时补偿 (2)带相位补偿的双线性离散化实现R控制 ,死区补偿方法;6次谐波抑制;PIR控制器;离散仿真;梯形波补偿;矩形波补偿;死区时间判断;电流换向;谐波补偿方法,死区补偿与谐波抑制:PIR控制器6次谐波离散仿真方法
2025-08-25 17:47:38 2.35MB rpc
1
放大器共模抑制比(Common-Mode Rejection Ratio,简称CMRR)是评估差分放大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描述了放大器对于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在理想情况下,放大器应只放大两个输入端之间的差模信号,而完全忽略共模信号。但在实际应用中,放大器会同时放大差模和共模信号,共模抑制比即为差模增益与共模增益的比值。共模抑制比越高,表示放大器抗共模干扰的能力越强。 共模抑制比的测量通常比测量放大器的失调电压、偏置电流更为复杂。在放大器设计和测试过程中,工程师经常使用不同的电路和方法来测量CMRR。文中提到了四种测量共模抑制比的方法:直接定义测量法、匹配信号源法、电压测量法和匹配电阻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和潜在的不足。 直接定义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差模增益和共模增益来计算CMRR,但由于电路中使用电感和电容组成的低通滤波器,这在CMOS放大器电路中常常使用高阻值电阻代替电感,可能会在反馈电阻上产生较大的直流偏移,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匹配信号源法是利用两个信号源对放大器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进行激励,通过差模增益和共模增益的比值来确定CMRR。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很难实现两个信号源幅值和相位的绝对匹配,从而导致测量结果无法准确反映放大器的真实性能。 电压测量法通过改变放大器供电电压的绝对值来模拟共模电压的变化,然后测量输出电压变化来计算CMRR。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电源抑制比(Power Supply Rejection Ratio,PSRR),从而可能使结果失去其意义。 匹配电阻法需要使用高精度的电阻进行匹配,尤其在测量CMRR较高的放大器时,对电阻的精度要求更高,1ppm误差的电阻可能难以获得,这使得方法的可操作性受限。 文中提出了使用辅助运算放大器(辅助运放)结合电源法的测量方法,该方法不需要高精度的匹配电阻即可进行有效的CMRR测量。通过在电路中添加辅助放大器并配合开关控制,能够提供准确的共模电压,并通过测量开关切换前后的输出电压变化来计算CMRR。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辅助运放-电源法测量的CMRR结果与数据手册中的典型值非常接近,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在实际的放大器设计和测试中,正确理解和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对于准确评估放大器性能至关重要。共模抑制比是差分放大器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其测量结果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评估和可靠性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放大器的性能测试,从而为电路设计和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025-08-07 09:46:09 559KB 共模抑制比
1
汇川 is620n,is620p,is620伺服驱动电机,源 码原理 图 高性能小功率的交流伺服驱动器,采用RS-232,RS485通讯接口,另有CAN通讯接口,提供了刚性表设置,惯量识别及振动抑制功能。 汇川科技作为自动化领域的知名企业,在伺服驱动电机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和产品积累。此次提供的汇川is620n, is620p, is620系列伺服驱动电机,是针对小功率应用场合的高性能交流伺服驱动器。这些驱动器不仅在性能上表现出色,而且在设计上也注重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与系统的稳定性。 该系列伺服驱动器采用的RS-232和RS485通讯接口,是工业界广泛使用的标准接口,它们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传输与设备的可靠连接。同时,支持CAN通讯接口的特性,让伺服驱动器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能够轻松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高可靠性数据交换。 在功能上,汇川is620系列伺服驱动器提供了刚性表设置功能,这对于精确控制机械系统的动态响应至关重要。通过刚性表设置,可以优化机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度,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控制性能。此外,惯量识别功能使伺服驱动器能够识别并补偿负载惯量的变化,这对于提升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控制精度有着直接的帮助。振动抑制功能则是通过先进的控制算法来减少或消除机械振动,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加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汇川伺服驱动电机的这些功能,不仅确保了设备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机械运动,还能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这些特点使得汇川is620系列伺服驱动器在需要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如机械加工、电子组装、精密定位等应用中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文档部分,包括了技术分析和源码原理图等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对于理解汇川is620系列伺服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机制至关重要。技术分析文档深入探讨了汇川伺服驱动电机的工作特性、技术优势以及应用场景,为工程师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产品的窗口。源码原理图文档则为技术人员提供了编程和调试时的参考,有助于在实际应用中更有效地开发和优化控制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汇川伺服驱动电机系列产品的优良性能表现,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作为国产伺服驱动器的代表,汇川的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较高的市场份额,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展现出竞争力,成为自动化设备制造商和终端用户信赖的选择。 汇川is620系列伺服驱动器的文件资料和图片,为用户和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参考资源。这些资料的共享,是汇川公司支持行业发展的体现,同时也展示了其在伺服驱动技术上的开放态度和技术创新能力。通过这些资料的深入研究,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汇川产品的技术细节,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2025-07-30 15:31:17 333KB
1
1. 简介 如下所示给出了基于P-MOSFET的四种浪涌电流抑制方案: 图5.78 Single P-MOSFET负载开关电路方案A 图 5.80 Single P-MOSFET负载开关电路方案B 图 5.81 Single P-MOSFET负载开关电路方案C 图 5.82 Single P-MOSFET负载开关电路方案D 后来经过自己的study以及工程师朋友的讨论,方案B和D应用于浪涌电流抑制,有所不妥;主要原因是:在VIN上电的瞬间且Q2/Q4完全导通之前,给输出电容C9/C10/C19/C20充电的浪涌电流会“部分”或“完全”从体二极管流过。 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电路是否会存在P-MOSFET因上电瞬间的浪涌电流而损坏的可能?答案是,在合适选择了P-MOSFET连续漏源电流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导致管子损坏。这点,我们后续文章再单独分析。 2. 更新方案 PNP三极管适合做“高边开关”,NPN三极管适合做“低边开关”,这是由它们的结构或导通关断特性决定的。类似的结论是,P-MOSFET适合做“高边开关”,N-MOSFET适合做“低边开关”(如同步BUCK电路的low-side s ### 使用N-MOSFET实现浪涌电流抑制 #### 一、引言及问题背景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过程中,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浪涌电流的抑制变得尤为重要。浪涌电流是指在电源开启瞬间或者负载突然变化时,短时间内通过电源的电流峰值远高于正常工作电流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控制,这种瞬态大电流可能会对电源系统造成损害,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故障。因此,选择合适的浪涌电流抑制方法对于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 二、基于P-MOSFET的浪涌电流抑制方案及其问题 根据描述,提出了四种基于P-MOSFET的浪涌电流抑制方案(图5.78、图5.80、图5.81、图5.82),其中方案B和D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在电源VIN上电的瞬间,且MOSFET尚未完全导通之前,输出电容的充电过程会导致一部分或全部的浪涌电流通过体二极管进行分流。这种现象虽然通常不会导致P-MOSFET损坏(前提是在选择MOSFET时考虑了其连续漏源电流能力),但仍然可能对电路的整体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 三、N-MOSFET作为浪涌电流抑制方案的优势 N-MOSFET在电路设计中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在浪涌电流抑制方面。与P-MOSFET相比,N-MOSFET更适合用作“低边开关”,即放置在电源线的负极位置。这一特性使得N-MOSFET在某些应用中成为更优的选择。以下是两种基于N-MOSFET的更新方案: 1. **方案E**:适用于VCC电源范围不超过Vgs的应用场景。该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浪涌电流,同时保持电路的稳定运行。 2. **方案F**:适用于VCC电源范围超过Vgs的应用场景。通过在电容C18上并联电阻R6,并与电阻R5组成分压电路,确保了MOSFET栅极-源极电压不会超出其Vgs范围,从而避免了由于过压导致的器件损坏。 #### 四、分压电阻的计算与应用 针对方案C(图5.81)中提到的分压电阻的计算,当输入电源VIN大于AON6403元件的栅极和源极耐压值±20V时,可通过增加电阻R3来调整栅极电压,使得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差保持在安全范围内。例如,当VIN=60V时,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差为5.45V;当VIN=100V时,电压差为9.09V。这两个数值均在±20V的安全范围内,因此无需担心元件损坏的问题。 #### 五、总结 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在基于P-MOSFET的浪涌电流抑制方案中,方案B和D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处理浪涌电流时,体二极管的存在可能导致电流分流,影响整体性能。 - N-MOSFET作为“低边开关”的特性使其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成为更佳选择。方案E和F展示了如何利用N-MOSFET有效抑制浪涌电流,同时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在设计电路时,合理选择分压电阻值对于防止过压情况的发生至关重要。通过适当的计算,可以在保证电路性能的同时,避免元件损坏的风险。 无论是基于P-MOSFET还是N-MOSFET的浪涌电流抑制方案,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2025-07-24 15:52:14 104KB 浪涌防护 电路设计 三极管 MOS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