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网格法是一种高效的数值解法,广泛应用于求解各种偏微分方程。在润滑理论中,特别是针对弹流润滑膜厚度的准确计算,多重网格法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弹流润滑(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EHL)是一种在高负荷和高滚动速度条件下出现的润滑状态,其中润滑膜能够承载相当大的载荷,而润滑膜的厚度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数值计算方法在求解弹流润滑问题时,往往会遇到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难以兼顾的问题。多重网格法通过结合不同层次的网格,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在本文中,多重网格法被用于求解稳态等温线接触下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问题,给出了在不同工况下的数值解,并分析了Reynolds方程楔形项使用不同差分格式时,随着网格层数增加,数值解的变化趋势。 Reynolds方程是描述弹流润滑润滑膜压力分布的基础方程,而其楔形项与润滑膜的形状密切相关,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楔形项,文章分别采用了两点差分和三点差分两种差分格式,并研究了这些差分格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常见工况下,无论是采用两点还是三点差分,随着网格层数的增加,最小膜厚、中心膜厚、第二压力峰值及其位置都会趋于稳定。 文章还提出了经验公式,用于准确计算中心膜厚与最小膜厚。当网格层数较少时,通过将两点差分和三点差分得到的膜厚值代入经验公式,就能获得与更高网格层数情况下计算结果非常接近的膜厚值。这为计算弹流润滑膜厚度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快速的方法。 从历史发展来看,弹流润滑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Dowson和Higginson对线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研究,以及70年代Hamrock和Dowson对点接触弹流问题的研究,为弹流润滑理论奠定了基础。弹流润滑理论研究的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需要联合求解Reynolds方程、弹性变形方程、载荷平衡方程、黏度方程和密度方程等多个方程。这些方程的非线性特征给数值求解带来了困难。为应对这些困难,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值计算方法。 多重网格法就是应对这种复杂非线性问题的有效工具之一。它通过构建不同层次的网格,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在较粗的网格上获得初步解,再逐步细化网格进行修正,直到达到所需精度。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计算量,缩短计算时间,对于解决大规模计算问题尤为有效。 在弹流润滑的工程应用中,准确计算润滑膜厚度对机械零件的设计与维护有着重要意义。润滑膜厚度不仅影响摩擦学特性,也关系到设备的能耗和寿命。因此,研究者和工程师们一直在寻求更为精确和高效的计算方法,而多重网格法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通过研究者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多重网格法在弹流润滑膜厚度计算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2025-07-08 14:57:22 569KB 多重网格法 弹流润滑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线接触弹性流体润滑问题的求解方法,特别是利用DC-FFT(直接卷积-快速傅里叶变换)在MATLAB中实现弹性变形的高效计算。文章首先解释了线接触弹性流体润滑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接着阐述了DC-FFT方法的工作原理,即通过傅里叶变换将接触压力分布转换到频域进行计算,再通过逆变换返回时域获得弹性变形。随后展示了具体的MATLAB编程步骤,包括参数设置、压力分布生成、DC-FFT计算以及结果可视化。此外,还讨论了一些常见的数值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压力负值处理和收敛速度优化。 适合人群: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对弹性流体润滑和数值计算感兴趣的人。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模拟和分析机械部件(如齿轮、轴承)在润滑条件下的弹性变形的研究项目。目标是提高机械部件的性能和寿命,优化润滑系统的设计。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MATLAB代码为简化版本,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DC-FFT方法的核心思想。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更多的复杂因素,如不同类型的流体特性和温度效应。
2025-05-12 14:31:25 254KB
1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数值计算方法》一书配套的光盘程序——ELLIPEHL,专注于椭圆点接触弹流润滑的模拟计算。在IT领域,尤其是机械工程与流体力学的交叉部分,弹流润滑是研究的重点,它涉及到精密机械设计、轴承设计以及高速旋转设备的工作效率等问题。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点。 1.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EHL):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是指在两个相对运动的表面之间,由于流体的弹性效应和压力差产生的润滑状态。这种润滑状态常见于高精度、高速度或重载的机械组件中,如轴承、齿轮等。EHL理论结合了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和润滑理论,用于分析和预测润滑剂在微小间隙中的流动行为,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2. 椭圆点接触: 在实际应用中,两个接触表面往往并非理想的平面,而是存在一定的形状误差,如椭圆接触就是一种常见的非理想接触形态。椭圆点接触在轴承等部件中尤为常见,因为这能更好地分散负载,降低单位面积的压力,从而改善润滑效果。 3. 数值计算方法: 由于弹流润滑问题的复杂性,通常需要借助数值计算方法来求解。ELLIPEHL程序采用了有限元法(FEM)或有限差分法(FDM)来模拟流体在接触表面间的流动,这些方法可以精确地处理流体的粘性和弹性效应,以及接触面的几何非线性问题。 4. FORTRAN语言实现: 文件名ELLIPEHL.f90表明该程序是用FORTRAN语言编写的。FORTRAN是一种古老的编程语言,尤其适用于科学计算和数值分析,因其高效性和对矩阵运算的良好支持,至今仍被广泛用于工程计算领域。 5. 程序应用: 通过运行ELLIPEHL程序,工程师可以输入特定的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模拟椭圆点接触区域的流体压力分布、速度分布以及摩擦系数等关键参数,从而评估润滑效果,优化设计,减少磨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6. 润滑性能评估: 利用弹流润滑模型,可以计算出关键性能指标,如承载能力、摩擦系数、温升等,这些都是衡量润滑效果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比不同设计方案下的计算结果,可以找出最佳的润滑方案。 ELLIPEHL程序是解决椭圆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强大工具,它将复杂的物理现象转化为可计算的数据,为机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工程师能够更好地优化机械设备的设计,提升其工作性能和寿命。
2025-03-27 14:53:58 3KB 弹流润滑
1
单色光干涉面接触润滑膜厚在线测量.pdf,提出了滑块 玻璃盘形成的面接触润滑油膜厚度光干涉在线测量方法。以单色激光为光源,根据油膜厚度变化引起平行干涉条纹平移的物理特征,基于光流和动态时间规整技术构造复合算法,测量干涉图像相邻帧空间域上一维光强曲线的位移,从而得到相邻帧之间的油膜厚度差。从零速度开始记录每一帧干涉图像对应的膜厚变化,实时计算出当前帧对应的膜厚,实现了膜厚的在线测量。当前算法的测量结果与离线膜厚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系统的测量准确性。进行了阶跃载荷、匀加速及匀减速工况下的膜厚测量,揭示了膜厚变化规律。
2024-04-11 14:53:27 1.63MB 论文研究
1
设计了一种NGW行星齿轮传动中圆柱滚子轴承结构与润滑装置,并利用润滑油随行星架高速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将润滑油经导油孔引导至行星轴轴承内腔,实现行星轴轴承连续不间断润滑。同时运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推导出了圆柱滚子轴承弹流润滑最小油膜厚度公式。根据公式作出了最小油膜厚度与转速的关系曲线,通过提高转速有助于油膜的形成和使用离心式圆柱滚子轴承润滑装置两种方法,解决了行星齿轮传动中行星轴轴承绕太阳轮公转和自转时不能连续可靠润滑的难题。
1
针对煤矿机械的低速重载工作特点,采用单因素齿轮台架试验方法,基于对试验曲线和结果的分析,揭示了润滑油品和冷却方式对齿轮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的影响规律.提出在恒转速轻载和恒载荷低转速的工况下,主要功率损失为搅油功率损耗,应选用黏度低的润滑油和自然散热冷却的方法;在恒转速重载和恒载荷高转速的工况下,主要功率损失为啮合功率损耗,应选用黏度高的润滑油和循环水冷却的措施.指出抗极压的合成齿轮油能满足各种工况的要求,可优先选用.
2024-02-26 14:08:54 1.12MB 传动效率
1
为了分析润滑油道中的磨损颗粒,通过分析颗粒皮带电机,提出了一种考虑介电常数的油路静电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同时介绍了空间敏感性和视野的概念。 分别研究了带电磨粒位置,传感器轴向长度和径向半径的影响因素。 获得了每个变量对灵敏度的影响,并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仿真结果表明,减小传感器的径向半径可以有效地提高静电传感器的空间灵敏度。 电极的轴向长度L越大,灵敏度越高,并且截面敏感场分布越均匀。 在轴向和径向上,轴直径比越大,传感器越灵敏,并且也越灵敏。
2024-01-09 23:20:54 3.64MB 磨损颗粒 数学模型 空间敏感性
1
针对煤矿设备因负载大、工作环境恶劣等原因导致故障率偏高、意外停机损失大等问题,建立煤矿级专业润滑油脂分析实验室,通过常规理化指标分析和铁谱磨粒分析等技术定期检测设备中的在用润滑剂,实现早期预报润滑剂劣化、润滑剂污染和部件异常磨损,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损失。同时,针对煤矿生产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研究煤矿设备的油液污染控制及清洁技术,延长润滑油液的使用寿命。开发专用的煤矿设备润滑管理系统,实现对矿区润滑的数据库信息管理。
1
为提高长壁工作面运输机的生产安全可靠性,介绍了运输机减速器的润滑磨损故障监测及诊断技术方法。基于油液分析与铁谱技术,在线监测润滑磨损状态、不停机预知诊断故障。总结出在线监测方法、减速器失效工况下润滑油中的元素成分及性能特征、主要摩擦副的典型磨粒图谱。实际应用取得显著技术经济效益,具有普及应用价值。
1
齿轮副表面固体润滑涂层性能研究,徐建春,王家序,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固体润滑涂层/齿轮副系统内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将齿轮副的啮合转化为圆柱与平面接�
2023-12-07 08:13:15 675KB 首发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