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视角洪水灾害中人车房子检测数据集是专为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开发者设计的。该数据集包含了1124张图片,覆盖了洪水灾害现场的三种重要对象——房屋、人群和车辆。这些图片是以无人机拍摄视角获得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自动化检测系统来快速识别和评估灾害现场的人员和财产安全状况。 该数据集提供了两种标注格式:Pascal VOC格式和YOLO格式。Pascal VOC格式包含jpg图片和相应的xml文件,xml文件详细记录了每个标注对象的位置和类别信息,而YOLO格式则包含了txt文件,这些文件简单地列出每个对象的类别和位置信息。两种格式的共同点是都能被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和使用,以便进行对象检测。 数据集中的图片数量与标注数量是相等的,共计1124张。这意味着每张图片都经过了详细的标注,确保了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学习到目标的特征。标注类别数为3,即房屋、人群和车辆。每个类别的标注框数分别是房屋10328框、人群2298框、车辆8822框,总计21448框,这表明数据集中对每类对象的检测都具有较高的密集性。 该数据集由专业团队使用labelImg工具进行标注,所有标注均采用矩形框来标识。矩形框准确地圈定了对象的位置,这对于训练目标检测模型非常重要,因为模型需要通过这些矩形框学习到识别对象的形状和大小。 标注类别名称及对应的类别索引在YOLO格式的数据集中由labels文件夹中的classes.txt文件定义。虽然Pascal VOC格式中的类别顺序可能与YOLO格式不同,但这不会影响数据集的使用,因为类别名称和索引是清晰且一致的。 使用该数据集时需要注意,虽然它提供了洪水灾害中三种重要对象的检测能力,但它本身并不包含任何模型训练的权重文件或精度保证。数据集的使用者需要自行选择或训练适合的机器学习模型,并对模型的性能和精度负责。 在数据集提供的1124张图片中,每张都包含了对房屋、人群和车辆的详细标注,这为研究人员在实际的洪水灾害响应中,提供了快速检测关键对象的可能。通过有效利用这一数据集,可以加快灾害响应速度,提高救援效率,从而在灾害发生时减少损失和伤亡。
2025-07-31 17:19:39 3.35MB 数据集
1
应用场景:在气象领域,准确预测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暴雪)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至关重要。利用 DeepSeek 结合历史气象数据、实时观测数据和气候模型,能够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测精度,并生成相应的应急响应建议。 实例说明:假设气象部门监测到某海域形成了一个热带低压系统,已知当前的大气环流形势、海洋温度分布和历史台风路径数据。程序将根据这些信息预测热带低压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影响的区域,并提供应急响应建议。
2025-06-20 19:35:52 3KB Python 源码
1
该数据集名为“四川及周边滑坡泥石流灾害高精度航空影像及解译数据集”,主要涵盖了四川地区以及其周边区域遭受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详细情况。这个数据集利用了高精度的航空遥感技术,通过拍摄和分析航空影像,为地质灾害的研究、预防和应急响应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一、航空遥感技术 航空遥感是通过在空中拍摄地面物体,利用传感器捕获地表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地理信息获取的一种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在灾害监测中,航空遥感能够快速、大面积地获取灾害现场的实时信息,帮助专家评估灾害范围、程度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二、高精度航空影像 高精度航空影像通常指的是分辨率小于1米甚至达到厘米级别的遥感图像。这种高清晰度的影像可以清晰地辨别地表细节,如房屋、道路、植被等,对于识别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征至关重要。通过对这些影像的分析,可以精确识别出灾害的发生位置、规模,以及灾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滑坡与泥石流灾害 滑坡是指山坡上的土体或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下滑的现象,常由地震、降雨、人为开挖等因素引发。泥石流则是由于降水等引发的含有大量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这两种灾害在四川及其周边地区较为常见,尤其是地震后,地表稳定性下降,更容易发生此类灾害。 四、解译数据集 解译数据集是通过专业人员对航空影像进行分析解读后生成的一系列信息,包括灾害点的位置、大小、形状、灾前灾后的变化等。这些信息通常以矢量数据(如点、线、面)的形式存在,可以方便地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叠加分析和展示。解译数据集对于灾害风险评估、灾后恢复规划和防灾减灾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五、应用领域 1. 地质灾害预警:通过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征兆,提前发布预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灾害应急响应:在灾害发生后,为救援行动提供准确的信息,指导救援队伍的部署和行动路线。 3. 灾后重建:评估灾害影响,确定重建区域和方案,指导灾后恢复工作。 4. 地质环境研究: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发展规律,为预防同类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这个数据集整合了高精度航空影像和专业解析结果,为地质灾害的研究和管理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对于提升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06 08:27:47 401B
1
农业原始数据集 1.气象数据集 字段说明 编号 日期 从2014年 ~2024年 共 10年的数据 当日最低温度 当日最高温度 湿度 取值范围 0-100 降水量 单位:毫升 风速 单位:米/秒 日照时数 小时 天气状况 晴天、雨天、阴天 数据格式 csv格式 2.农作物生长数据集 字段说明 编号 作物类型 包括: 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高粱、油菜、花生、棉花 种植日期 作物开始种植的日期, 从2014年 ~2024年 共 10年的数据 收割日期 作物成熟后进行收割的日期 从2014年 ~2024年 共 10年的数据 生长期 从种植到收割的时间长度,以天为单位 产量 每公顷土地的作物产量,单位为吨 日照时长 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平均日照时长,单位为小时 降水量 作物生长期内的年降雨量,单位
2024-09-24 15:33:52 2.83MB 数据集
1
关于数据集 以下是数据集中每个特征的描述: building_id:数据集中每栋建筑物的唯一标识符。 district_id:建筑物所在区域的标识符。 vdcmun_id:建筑物所在的村庄发展委员会/市政府的标识符。 ward_id:村庄发展委员会/市政当局内特定行政区的标识符。 count_floors_pre_eq:地震前建筑物的楼层数。 count_floors_post_eq:地震后建筑物的楼层数(可能与地震前的数量不同)。 age_building:地震发生时的建筑物年龄。 plinth_area_sq_ft:建筑物底座的面积(平方英尺)。 height_ft_pre_eq:地震前建筑物的高度(英尺)。 height_ft_post_eq:地震后建筑物的高度(以英尺为单位)。 land_surface_condition:建筑物所在地表的状况(例如“平坦”、“缓坡”、“陡坡”)。 foundation_type:建筑物所用地基的类型(例如“泥砂浆-石头/砖”、“竹子/木材”、“水泥-石头/砖”)。 roof_type:建筑物的屋顶类型(例如,“竹/木
2024-09-16 13:02:39 8.59MB 数据集
1
阐述了采场围岩三维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分析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综采采场围岩应力壳演化特征与发生冲击地压的联系,认为随开采特点及影响因素的改变,采场围岩应力壳的演化及发展为冲击地压的孕育发生创造了力学及能量条件,强调充分认识采场围岩应力壳的演化特征对防治冲击地压等煤矿动力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2024-07-16 10:53:06 838KB 采场围岩 冲击地压 动力灾害
1
为了研究造成大面积顶板向采空区快速运动形成气体灾害的原因。通过采用对综放采场覆岩结构形成条件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综放采场覆岩大、小结构的概念,分析了综放采场覆岩结构失稳的几种形式,对覆岩结构失稳引发冲击性灾害的机理进行了探讨,采场覆岩大结构的瞬时失稳是造成大面积顶板向采空区快速运动形成气体灾害的根本原因。该结论可以作为开采期间的地压控制和采空区回采结束后的安全封闭设计的依据和参考。
2024-07-16 09:52:56 856KB 行业研究
1
文中介绍了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三种关键遥感技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技术、雷达差分干涉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中根据这三种遥感技术的优缺点选取适用的遥感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最后提出了目前遥感技术用于地质灾害研究还存在的问题。
2024-02-29 08:17:34 228KB 行业研究
1
为研究中国夯土建筑的现状,改善和发展夯土建筑,对中国陕西地区的夯土建筑进行现场调查。搜集当地居民对夯土建筑的选址、挖建、使用和维修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对夯土建筑建造方法、防火、节能、采光、通风、防水、场地、病害与防治等多方面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其在设计、建造、使用与维护等多方面的经验与问题.结果发现,夯土建筑的防火和节能性能良好,采光和通风需要改进,现有的防水措施比较有效,建筑病害较多.夯土建筑作为一种环保节能型建筑值得进一步发展,然而也存在较多问题亟需解决.
2024-02-26 13:47:34 1.04MB 现场调查 灾害防治
1
为了研究某矿N2105工作面采空区后方进风巷发生"滞后型"动力灾害的原因,首先分别从力学角度、顶板岩梁组合角度和地质角度对该工作面发生"滞后型"动力灾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建立微震监测系统作为N2105工作面动力灾害的控制技术手段。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后方进风巷发生"滞后型"动力灾害是由构造应力、煤柱侧向支承应力和采场后方支承应力相互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实现三维、实时、连续的动力灾害监测和预警工作,可为矿井动力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2024-01-11 23:49:32 654KB 行业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