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在低频工况下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高频正弦注入。文中详细介绍了在MATLAB 2021b环境下进行仿真的具体步骤,包括构建MMC模型、加入高频正弦分量以及优化控制策略。通过实验验证,高频正弦注入能够显著降低电容电压波动幅度,提高系统稳定性。此外,还讨论了不同的注入方式如双正弦波、双方波及混合注入对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自适应调整注入类型的策略。 适合人群:电力电子工程师、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等对MMC及其低频工况特性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理解和解决MMC在低频工况下电容电压波动问题的研究项目和技术开发。目标是掌握高频正弦注入的方法论,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并优化MMC系统的性能。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熟悉基本的电力电子理论和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以便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技术细节和实现过程。同时,关注文中提供的具体参数设置和实验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高频正弦注入机制的理解。
2025-07-07 20:26:24 754KB 电力电子 控制策略
1
三电平T型逆变器是一种在电力电子领域广泛应用于工业驱动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等领域的电能转换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子开关的组合,将直流电转换为所需的交流电输出。T型逆变器因其结构简单、效率高、输出波形质量好等特点,在中高压变频调速、太阳能并网发电等领域中表现出色。在三电平T型逆变器的设计中,Pwm(脉宽调制)技术是用来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调整开关器件的开通和关断时间,来实现对输出电压波形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电能转换效率和输出波形的质量。 在三电平T型逆变器中,电位平衡控制是指通过控制策略保证逆变器中点电位的稳定性,以防止由于电压不平衡而引发的电磁干扰、增加损耗或损害设备。无中点电位不平衡控制是指通过特定的算法和电路设计,来消除或减轻中点电位的偏差,以保证逆变器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在仿真模型中,通过MATLAB Simulink这一强大的仿真工具,可以对三电平T型逆变器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进而优化控制策略,预测实际电路中的性能表现。 具体到提供的文件内容,包含了多个与三电平T型逆变器仿真模型及其控制策略相关的核心文件。例如,“探究三电平型逆变器的仿真模型与仿真分析一引言随着.doc”可能包含了对逆变器工作原理的探讨以及仿真分析的引言部分。“三电平型逆变器仿真模型深入探讨中的控.doc”则可能深入分析了逆变器模型的构建和控制策略的设计。“探索三电平型逆变器从模型到控制的深潜.html”则可能涉及到了逆变器从建模到控制策略实现的全面探讨。“三电平型逆变器仿真模型与控制策略分析在今.txt”和“三电平型逆变器仿真模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一引言.txt”可能是对仿真模型及其控制策略的分析和研究介绍。 此外,图像文件“3.jpg”、“1.jpg”、“2.jpg”可能是对仿真模型输出波形的可视化展示,有助于直观地理解逆变器的性能和控制效果。而“三电平型逆变器是一种常用于工业应用中.txt”则可能概述了三电平T型逆变器在工业中的应用背景和重要性。 从文件名称列表中可以看出,仿真模型的构建和控制策略的设计是研究的重点,而MATLAB Simulink作为实现仿真分析的平台,对于逆变器的设计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文件,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可以深入理解三电平T型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优化控制策略,提高逆变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电平T型逆变器及其仿真模型的研究,对于推动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MATLAB Simulink等仿真工具的辅助,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模型构建和控制策略的设计,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有着积极的影响。
2025-05-27 22:16:26 514KB istio
1
模块化多电平流器仿真MMC Matlab-Simulink N=22 采用最近电平逼近调制 功率外环 电流内环双闭环控制 电流内环采用PI+前馈解耦,电容电压排序, 并网后可以得到对称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波形,电容电压波形较好,功率提升,电压电流稳态后仍为对称的三相电压电流。 模块化多电平流器(MMC)是一种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广泛应用的电力转换装置,尤其在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中表现突出。通过对模块化多电平流器的仿真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此次模拟使用了Matlab-Simulink环境,并以22个子模块为基础构建了一个 MMC 模型。采用最近电平逼近调制(Nearest Level Modulation,NLM)策略,这是一种多电平变流器常用的调制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比较参考电压与电平值,选择最接近的电平来合成波形。 在这个仿真模型中,采用了功率外环和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功率外环主要负责功率的稳定输出,而电流内环则负责精确控制电流。内环控制系统中,使用了PI(比例-积分)控制器加上前馈解耦控制,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流控制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控制性能。通过电容电压排序技术,保证了电容电压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这对于 MMC 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仿真结果显示,在并网后,可以得到对称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波形,表明 MMC 能够在并网条件下有效地转换电力。此外,电容电压波形较好,这意味着模块化设计中的每个子模块电压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这对于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通过仿真验证了系统的功率提升能力,即使在电压和电流稳态后,系统依然能够输出对称的三相电压和电流,保证了电力系统的质量。 从文件名称列表可以看出,有关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研究不仅涵盖了其仿真技术,还包括了对MMC系统性能的深入分析和实践探索。这些文档可能详细解释了MMC的工作原理、设计过程、控制策略的开发和优化方法。其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力变流.doc”可能着重讲解了MMC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电子.doc”可能介绍了MMC作为一种电力电子设备的普遍性和应用情况;“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仿真基于的实践探索在电力电.html”、“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仿真基于的深入分析随着.txt”则可能具体阐述了仿真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发现。 综合来看,模块化多电平流器作为电力电子技术中的高端设备,其仿真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复杂的控制策略和技术细节,而且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精确的仿真模型和控制方法,可以在实际应用之前对MMC的性能进行准确预测和优化,这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5-05-18 14:57:45 1.95MB
1
针对煤矿井下1 140 V就地补偿设备-STATCOM,研究了级联STATCOM的主电路拓扑结构,调制原理和直流侧电容电压平衡的控制策略。在Matlab中搭建了级联H桥STATCOM,仿真结果表明,井下1 140 V级联STATCOM能够根据负载的波动快速的实现动态无功补偿。开发了100 kvar、1 140 V级联STATCOM,并得到实际应用。现场运行结果表明,井下1 140 V级联STATCOM具有很好的无功补偿效果。
1
针对二极管箝位三电平逆变器在不同负载及调制比的条件下,传统的空间矢量调制方法中点电压存在不能平衡的区域,而利用虚拟空间矢量的调制方法,在输出三相电流之和为零时,即能实现对中点电压的完全控制,但需要进行大量的三角函数运算及扇区判断,增大了控制器的计算工作量和实现难度。提出一种改进的虚拟空间矢量调制方法。通过虚拟矢量空间尺度的放大,进一步减少小扇区的划分,简化计算。通过将虚拟空间矢量分解到60°坐标系,无需进行扇区判断以及大量三角函数的计算即可得到各桥臂开关管在每个开关周期内的开通时间,可在调制比≤2/3范围内实现中点电压平衡完全控制,同时在矢量选取和作用时间计算方面进行了简化。最后构建了二极管箝位三电平逆变器模型,对该方法在中点电压平衡控制上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1
提出一种单相电压源中点箝位开关电容多电平逆变器,该逆变器利用直流母线箝位电容对电源电压进行分割,通过控制电源与电容的串并联实现逆变器多电平输出,并且可以通过扩展进一步提高逆变器的输出电平数量和电压增益。为实现电容的电压平衡,同时降低其电压纹波,逆变器的调制过程考虑了开关的冗余状态,且开关管之间互补工作,调制策略简单。对所提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调制策略、电容电压及相关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拓扑结构的扩展方法。最后,分别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提逆变器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进行了验证。
1
为解决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在采用载波移相调制时的电容电压平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载波交换的平衡方法。该方法位于调制层,不改变子模块的调制波,既不影响输出电压波形,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开关损耗。首先详述了MMC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调制方式;分析了开关状态交换时可能会出现的4种情况,分别是存在上升沿时桥臂电流大于0或小于0和存在下降沿时桥臂电流大于0或小于0;给出了具体的电容电压平衡方法及流程图。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将桥臂的电容电压集中在参考值附近,且各路电压之间无大幅波动,具有很好的平衡效果。
1
现有的三极直流输电系统因极3采用晶闸管换流器而存在交流电压易波动、过渡阶段易引发过电压和过电流等固有缺陷。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式的混合型系统,即极3换流站改用基于全桥子模块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为使系统获得较好的响应特性,提出了无功(电压)平衡、电流平衡和子模块电容电压平衡3个控制要求,并根据控制要求给出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采用改进直流电流控制和交流电压控制、子模块采用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等控制措施。利用时域仿真软件PSCAD/EMTDC对所提出的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混合型三极直流系统及其控制策略能够很好地实现系统电压平衡、电流平衡和子模块电容电压平衡。
1
在“半导体C-V测量基本原理”一文中,我曾谈到,电容-电压(C-V)测试长期以来被用于判断多种不同器件和结构的各种半导体参数,适用范围包括MOSCAP、MOSFET、双极结型晶体管和JFET、III-V族化合物器件、光伏(太阳能)电池、MEMS器件、有机薄膜晶体管(TFT)显示器、光电二极管和碳纳米管等等。研发实验室广泛利用C-V测量技术*测新材料、工艺、器件和电路。负责产品和良率增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利用它们优化工艺和器件性能。可靠性工程师利用这类测量技术对供货商的材料进行资格检验,监测工艺参数,分析失效机理。毋庸置疑,它们是半导体特征分析与测试的基础。   本文讨论如何针对特定的应用选择合适
1
根据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运行原理,研究了传统电容电压排序算法导致器件开关频率增大的根本原因;为降低器件的开关频率,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提出了一种电容电压排序优化算法。该算法对传统排序算法进行了优化改进,给定3个电压参考值,将已投入的子模块电容电压值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继续保持投入状态。在Matlab中搭建了每相60个子模块的MMC电容电压排序优化算法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显著降低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减小换流器的功率耗损。
2022-02-23 16:47:05 252KB 行业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