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的工作特性和数据的读写方法。 实验设备: * 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 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 实验所用的半导体静态存储器电路原理如图 1 所示,实验中的静态存储器由一片 6116(2K×8)构成,其数据线接至数据总线,地址线由地址锁存器(74LS273)给出。地址灯 ADO~AD7 与地址线相连,显示地址线内容。数据开关经三态门(74LS245)连至数据总线,分时给出地址和数据。 6116 有三个控制线:CE(片选线)、OE(读线)、WE(写线)。当片选有效(CE=0)时,OE=0 时进行读操作,WE=0 时进行写操作。本实验中将 OE 常接地,因此 6116 的引脚信号 WE=1 时进行读操作,WE=0 时进行写操作。在此情况下,要对存储器进行读操作,必须设置控制端 CE=0、WE=0,同时有 T3 脉冲到来,要对存储器进行写操作,必须设置控制端 CE=0、WE=1,同时有 T3 脉冲到来,其读写时间与 T3 脉冲宽度一致。 实验内容: 1. 向存储器中指定的地址单元输入数据,地址先输入 AR 寄存器,在地址灯上显示;再将数据送入总线后,存到指定的存储单元,数据在数据显示灯和数码显示管显示。 2. 从存储器中指定的地址单元读出数据,地址先输入 AR 寄存器,在地址灯显示;读出的数据送入总线,通过数据显示灯和数码显示管显示。 实验步骤: (1)将时序电路模块中的Φ和 H23 排针相连。将时序电路模块中的二进制开关“STOP”设置为“RUN”状态、“STEP”设置为"STEP"状态。 (2)按图 2 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3)向存储器指定的地址送入数据,如:向 00 单元中输入 11,步骤如下: ① 向地址寄存器 AR 中输入地址 00 的流程如下: a. 设置:SW-B=1; b. 从输入开关输入 00000000; c. 打开输入三态门:SW-B=0; d. 将地址打入地址锁存器中:LDAR=1,按 START 发 T3脉冲。 ② 输入要存放的数据 11 的流程如下: a. 设置:SW-B=1; b. 从输入开关输入 00010001; c. 打开输入三态门:SW-B=0; d. 关闭地址寄存器:LDAR=0; e. 将数据写入存储单元:CE=0,WE=1,按 START 发 T3脉冲; f. 输入数据在数码管上显示:LED-B=0,发 W/R 脉冲。 ③ 按照①②的步骤继续向下面的几个地址中输入下述数据: 地址 数据 0112 0203 1304 0415 (4)从存储器指定的地址中读出数据,如从 00 中读出的流程如下: 1. 操作步骤是,设置:a. SW-B=1; b. 禁止存储器读写 CE=1; c. 从输入开关输入 00000000; d. 打开输入三态门:SW-B=0; e. 将地址打入地址锁存器中:LDAR=1,按 START 发 T3脉冲。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的工作特性和数据的读写方法。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静态随机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读写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
2025-11-09 10:02:51 80KB
1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本报告将深入探讨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涵盖数据格式、指令系统、设计原理以及关键组件如微程序控制器、PC计数器和时序产生器等。 1. 设计目的 设计模型计算机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础构造,包括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方式,指令执行的流程,以及如何通过逻辑门和控制单元实现这些功能。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系统整体运作的理解,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硬件设计、系统集成或软件开发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通常包括定义计算机的数据格式,如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或浮点数表示;设计一套适合模型计算机的指令集,包括算术、逻辑、控制等基本操作;构建微处理器的逻辑结构,包括微指令和微程序的概念;实现关键组件,如程序计数器(PC)和时序产生器,确保指令的顺序执行和系统时钟的同步。 3. 设计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通常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 数据格式的规范性和效率:数据表示应兼顾精度和存储空间; - 指令集的完备性:覆盖基本运算和控制流; - 微程序控制器的灵活性:能处理复杂控制流和异常情况; - 硬件组件的可靠性:保证正确性和稳定性。 4. 数据格式与指令系统 4.1 数据格式:数据在计算机内部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的,但为了方便人类阅读和编程,常采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如整数、浮点数、字符编码等。在模型计算机中,可能需要定义不同长度的整数和浮点数格式,以及特定的符号位表示正负。 4.2 指令系统:指令集是计算机能执行的基本操作集合,包括加载、存储、算术运算、逻辑运算、跳转等。每个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操作码指示要执行的操作,操作数指定参与操作的数据。 5. 设计原理与电路图 5.1 总逻辑框图:整体架构展示了计算机各主要组成部分,如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之间的交互关系。 5.2 微程序控制器:微程序控制器使用微指令来实现更复杂的控制逻辑,它通过地址转移逻辑和微程序控制器逻辑图实现对指令执行的控制。 5.2.1 地址转移逻辑图:这部分设计用于确定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实现程序的分支和循环。 5.2.2 微程序控制器逻辑图:详细描绘了微指令的生成和执行过程,包括读取微指令、解码、生成控制信号等步骤。 5.3 PC计数器:程序计数器负责存储当前指令的地址,并在执行完当前指令后自动加一,以指向下一条指令,实现指令的顺序执行。 5.4 时序产生器:时序产生器产生各种定时信号,如时钟信号,保证计算机内部操作的同步进行。 通过上述设计和实现,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还能亲手创建一个能够运行简单程序的模型计算机,从而深化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这样的实践经历对于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2025-11-05 15:01:43 776KB
1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在本次课设报告中,学生需要完成两个实验,分别是“ROM 仿真”和“验证74LS181运算和逻辑功能”。 ### 1. ROM 仿真 #### 实验目的 - **理解ROM的工作原理**:ROM(只读存储器)是计算机内存的一种,数据在制造时写入,之后不能更改,常用于存储固定不变的信息,如BIOS。 - **绘制逻辑电路图**:通过设计电路来展示ROM的读取过程,要求布局清晰、整洁。 - **掌握ROM读出原理**:ROM的读取是通过字线和位线的交叉点控制二极管导通与否,从而在数据线上读出0或1。 #### 实验原理 ROM由存储矩阵构成,字线与位线的交叉点代表存储单元。当交叉点有二极管时,数据线读出1;反之,读出0。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使用单刀双掷开关控制高低电平输入,通过非门和与门转换,最终在数码管上以十六进制显示4位二进制数据。 ### 2. 验证74LS181运算和逻辑功能 #### 实验目的 - **理解ALU(算术逻辑单元)的工作原理**:ALU是CPU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执行基本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 **熟悉数据传输路径**:学习简单的运算器中数据如何在各个组件间流动。 - **绘制逻辑电路图**:设计并绘制74LS181芯片的电路连接图,保持整洁美观。 - **验证运算功能**:检查74LS181的4位运算功能是否正确,包括加法、减法、逻辑运算等。 #### 实验原理 74LS181是一款4位运算功能发生器,有8个数据输入端,4个二进制输出端,以及多个控制引脚。通过调整控制引脚的信号,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运算。在M引脚控制下,74LS181可以执行算术或逻辑运算,其功能表详细列出了各种可能的操作。 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计算机硬件的理解,还能提升电路设计和逻辑分析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进一步掌握了DCD-HEX数码管的显示原理、ROM的存储机制以及74LS181芯片的运算逻辑,为后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5-11-05 14:51:41 2.87MB 计算机组成原理 HNUST
1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理解计算机系统运作基础的关键领域,它涵盖了从数据表示到硬件组件之间的交互等多个方面。本视频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通过计算运行原理的图解和生动的动画演示,帮助学习者直观理解计算机计算过程。 1. 【科普】计算机工作原理.mp4:这个视频可能首先会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存储设备等。它将阐述计算机如何接收输入、处理数据并产生输出的基本流程,即著名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2. 2.什么是计算机.mp4:此视频可能会深入探讨计算机的概念,解释其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本质。它可能会涵盖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基本功能以及现代计算机的分类,如个人电脑、服务器、嵌入式系统等。 3. 3.数据和二进制.mp4:这部分内容着重于计算机的数据表示,特别是二进制系统的重要性。学习者将了解二进制数如何表示数字、字符和颜色,以及如何进行二进制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4. 5.电路和链辑.mp4:视频可能涵盖了逻辑门(如AND、OR、NOT、XOR)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基本元素构建复杂的逻辑电路,如半加器、全加器和触发器。这将解释布尔代数在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基本的逻辑运算。 5. 4.内存、CPU输入和输出.mp4:这部分内容将讨论内存的作用,包括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以及它们如何与CPU交互。此外,还会讲解CPU如何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传输,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6. 6.硬件和软件.mp4:视频可能进一步阐述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解释操作系统如何协调硬件资源,并提供软件运行的平台。同时,可能会提及程序的执行过程,包括编译、链接和加载,以及指令集架构(ISA)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 通过这一系列视频,学习者将能够建立对计算机系统的全面理解,不仅明白计算机是如何执行指令的,还能理解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流动过程,从而为更深入的编程、系统分析或硬件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10-30 11:19:06 67.59MB 计算机原理
1
文件中包括八位加法器,32位可控加减法器,32位ALU,一位booth补码乘法器实现八位二进制乘法
2025-10-29 01:04:19 156KB logsim 计算机组成原理 booth算法
1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COP2000实验平台就是为这门课程设计的一个教学工具,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深入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运行机制。COP2000安装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关键概念。 COP2000平台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模块: 1. **指令系统模拟器**:这个模块允许用户设计、执行和分析自定义的指令集,理解指令如何控制计算机的运算和数据处理。通过编写汇编程序并观察其执行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指令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2. **CPU仿真器**:COP2000提供了一个CPU模型,包括ALU(算术逻辑单元)、寄存器、控制单元等部件,让学生能够看到指令执行时内部状态的变化,深入理解CPU的工作流程。 3. **存储系统模拟**:这个部分涵盖了内存层次结构,包括高速缓存(Cache)、主存(RAM)和磁盘存储,通过模拟读写操作,解释存储访问时间差异和数据高速缓存策略。 4. **输入/输出系统**:实验平台可能包含对I/O设备的模拟,如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让学生了解I/O操作的中断处理和DMA(直接存储器访问)机制。 5. **总线系统**:COP2000可能有总线模拟,展示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如何在不同组件间传输,以及总线仲裁和冲突解决的原理。 6. **汇编语言编程环境**:软件通常提供一个集成开发环境(IDE),支持汇编语言编程,方便学生编写和调试程序,提高实践能力。 7. **实验指导书和案例**:为了辅助学习,COP2000通常会附带一系列实验教程和示例,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各个实验,巩固理论知识。 在进行COP2000实验时,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关键知识点: 1. **基本逻辑门和组合逻辑电路**:了解AND、OR、NOT、XOR等基本逻辑门的功能,并能用它们构建更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 2. **时序逻辑电路**:理解寄存器、计数器等时序逻辑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3. **计算机指令系统**:掌握简单的指令集架构,如RISC(精简指令集)或CISC(复杂指令集),了解常用指令的功能和格式。 4. **数据表示和运算**:理解二进制、十六进制、ASCII码和浮点数的表示方法,以及算术和逻辑运算的实现。 5. **存储器层次结构**:学习如何优化存储性能,包括Cache的工作原理、替换策略和命中率计算。 6. **中断和DMA**:掌握中断的概念,了解中断处理过程和DMA在I/O操作中的作用。 7. **总线协议**:学习总线协议的基本概念,如共享总线的仲裁方式和信号同步。 8. **微程序控制**:理解微程序设计技术,以及微指令的结构和执行过程。 通过COP2000实验平台,学生不仅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还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在计算机硬件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安装和使用COP2000时,确保遵循软件的安装指南,熟悉软件界面和操作流程,充分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实践,将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2025-10-22 17:46:51 6.44MB COP2000安装软件
1
鬼灭之刃计算机求职笔试面试全方位复习资料库_数据结构与算法精讲_操作系统原理深入解析_计算机网络核心知识_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突破_常见笔试题目详解_高频面试题答案解析_LeetCode经典.zip计算机求职笔试面试全方位复习资料库_数据结构与算法精讲_操作系统原理深入解析_计算机网络核心知识_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突破_常见笔试题目详解_高频面试题答案解析_LeetCode经典.zip
2025-09-17 11:41:58 76KB python
1
课设5,6,7分别是2024年东北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三个小课设 课设5是5条inst单周期设计,找到名字为“keshe5”的项目打开即可 课设6是20条inst 单周期CPU设计,找到“run vivado”的文件地址,用cd+空格+文件地址,再用source+空格+createtcl的文件地址 这样就打开了项目, 课设7是20条Inst多周期CPU设计,是从课设6改进的,并不是流水线改的,打开方法如课设6 课设6,7中需要将goideng_trace.txt 以及obj文件夹中的各个文件的地址找到然后替换成你自己的地址,几个IP核也需要解锁,里面的文件也需要你自己更换成你自己的地址。
2025-09-13 15:57:31 128.58MB CPU
1
夏令营、预推免和保研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针对研究生招生的三个不同阶段。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些阶段的准备通常涉及一系列专业课程的深入复习。本资料汇总整合了计算机专业课复习的核心科目内容,包括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以及数据结构这五个基础而重要的领域。这些领域的深入掌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同时也是他们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重要考核点。 算法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涉及算法的设计、分析和优化。在复习这一科目时,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算法的原理、性能特点以及适用场景。此外,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也是该领域的重点内容。 计算机网络是研究计算机之间如何通过通信网络交换信息的学科。它涵盖了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网络硬件设备、网络管理以及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在复习计算机网络时,学生需要理解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栈,掌握IP地址、路由算法、交换技术以及各种网络应用协议等知识点。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接口。操作系统复习中需要掌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输入输出系统以及设备管理等内容。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机制对于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是至关重要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研究计算机硬件设计和构建的学科,它涵盖了计算机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如CPU、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等。学习这一科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从最基本的门电路到复杂的CPU结构,每一部分的原理和工作机制都是复习的重点。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它决定了数据的处理效率。在复习数据结构时,学生需要掌握线性表、栈、队列、树、图以及散列表等基本数据结构的概念、实现和应用场景。此外,对于数据结构的算法实现,如排序和搜索等,也是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点。 总体来说,这份资料汇总整合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点,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通过对这些领域的全面复习,学生不仅能够为考试做好准备,还能够加深对计算机科学这一领域的理解,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造和运行机制。本教程通过PPT的形式,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个简单易懂、清晰明了的学习路径,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 我们要知道计算机组成原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数据表示与运算、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系统(I/O)以及总线结构。这些部分构成了计算机硬件的基础,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1. 数据表示与运算:在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在。数据表示包括整数、浮点数、字符和布尔值等的编码方式。运算部分则涉及加减乘除、逻辑运算以及移位等基本操作,这些都是CPU执行指令的基础。 2. 存储系统:计算机内存分为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其中RAM用于临时存储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而ROM则存储固定不变的信息,如BIOS。此外,还有高速缓存(Cache)用于提高CPU访问数据的速度。 3. 指令系统:指令系统是CPU能够理解和执行的命令集合,包括数据传送、算术逻辑运算、控制转移等指令。每一条指令都有特定的格式和功能,构成了程序执行的基石。 4. 中央处理器(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控制内存访问和数据处理。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两部分组成,控制器负责解码指令并产生控制信号,运算器则执行实际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5. 输入输出系统(I/O):I/O设备是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桥梁,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计算机通过I/O控制器与这些设备通信,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6. 总线结构: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部件的通信线路,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它们共同决定了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教程的PPT将通过一系列图表和实例,生动展示上述各个部分的工作流程和相互关系。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解这些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因为它们不仅有助于学习后续的软件开发,还能为理解计算机系统的优化和故障排查提供理论支持。 总结来说,"计算机组成原理教程PPT"是一个深入浅出的教育资源,它覆盖了计算机硬件的核心概念,适合计算机科学初学者作为入门资料。通过学习这个教程,你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并为今后深入学习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高级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7-24 10:37:34 5.3MB 组成原理 PP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