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利用COMSOL进行裂纹扩展和水力压裂的数值模拟。首先介绍了COMSOL在固体力学和岩土力学中的应用,特别是裂纹扩展模拟的基础知识。接着重点讲解了相场法模拟裂纹扩展的具体实现步骤,以及在不同加载条件(如拉伸荷载、剪切荷载)下单边拉裂纹的行为。此外,文章还涉及了横观各向同性介质中水力压裂的模拟,考虑了初始地应力场对裂纹扩展的影响。最后,讨论了不同类型裂纹扩展(如静态裂纹、循环载荷作用裂纹、蠕变裂纹扩展、环境诱导裂纹)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并简述了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理论解及仿真解。 适用人群:从事岩土力学、固体力学、石油工程、声学工程等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裂纹扩展机理和水力压裂过程的研究人员,帮助他们掌握COMSOL在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方法,提高科研效率并优化设计方案。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模拟流程和技术细节,还附有丰富的图表和实例,便于读者理解和操作。
2025-07-10 04:18:07 193KB COMSOL
1
**圆锥滚子轴承载荷分布曲线的验证与代码实现**,圆锥滚子轴承载荷分布曲线解析程序:验证动力学模型有效性的实用工具,本程序为圆锥滚子轴承载荷分布曲线。 用于与圆锥滚子轴承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包括有限元模型和自建代码动力学模型)的载荷分布进行对比,以验证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 本人自己手写的代码,参考的滚动轴承设计原理这本书,可以对着书和代码自行推导,代码注释详细有,有的注释到多少页码。 且附上了轴承参考电子书。 以上百分百都是博主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成果,保证真实有效。 ,程序名称;圆锥滚子轴承载荷分布曲线;动力学模型对比;模型验证;手写代码;滚动轴承设计原理;代码注释详细;轴承参考电子书;学习成果。,圆锥滚子轴承载荷分布曲线程序:验证动力学模型的有效工具
2025-07-06 16:22:05 2.35MB kind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利用COMSOL 6.0软件构建并分析基于悬臂梁的压电能量采集器三维模型的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压电能量采集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背景,随后详细描述了使用COMSOL 6.0进行建模的具体步骤,包括几何模型创建、材料属性定义、边界条件设置和网格划分。接着,通过对频率、载荷阻抗和加速度大小这三个关键因素的仿真分析,揭示了它们各自对输出功率的影响规律。最终得出结论,在特定的最佳工作频率范围内,输出功率可达峰值;同时存在最优匹配阻抗点,确保最高效率的能量转换;此外,不同的加速度水平也会影响系统的表现。 适用人群:从事微能源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士、高校师生及相关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压电能量采集器工作机制的研究人员,旨在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该领域内的创新与发展。 其他说明: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小型化、智能化的自供电传感器需求日益增长,压电能量采集器作为潜在解决方案之一备受关注。
2025-06-15 15:21:27 312KB
1
【车辆载荷检测技术概述】 车辆载荷检测技术在公路运输和商业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用于确保安全运输和合理装载。随着科技的发展,动态载荷检测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目的是降低安装和维护成本,提升系统的便携性和准确性。本文提出的基于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车辆载荷检测系统,正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 【差动式电容车辆载荷检测系统】 此系统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的载荷检测装置,通过在路面铺设来实施检测。系统的核心是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它能够将车辆载荷的变化转换为电容值的变化。测量系统控制单元以手持设备的形式存在,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发送指令和接收数据。电容测量电路采用先进的差动脉冲宽度调制集成电路,可以捕捉到传感器的微弱电容信号并转化为可读电压信号。 【差动式电容载荷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差动式电容载荷传感器由测量头、外壳、敏感元件(弹性体)、定极柱、动极柱、电极、等位环和引出线等组成。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宽测量范围、高灵敏度、无接触测量、低损耗、温度影响小、动态性能优秀以及适应性强。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变形,带动动极柱移动,改变电容值。传感器的输出电容变化量与受力成正比,通过测量电容变化量即可得知车辆的载荷。 【电容测量电路】 针对差动式电容传感器,设计了采用差动脉冲宽度调制的集成测量电路。这种电路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灵敏度,降低了功耗,增强了抗干扰能力,且分辨率高。电荷转移过程通过控制电平值来调整电容的充放电,从而根据输出端的矩形方波宽度来确定电容的变化,进而计算载荷。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利用内置8路8位A/D转换器的STC89LE516AD单片机芯片。芯片负责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载荷信息输出。无线通信装置的使用进一步简化了系统的布线,提升了操作的安全性。 基于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车辆载荷检测系统通过创新的传感器结构和测量电路,实现了高效、准确的载荷检测。系统设计考虑到了便携性、成本效益和测量精度,为车辆载荷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2025-06-10 14:58:45 207KB
1
预测软土地基次固结沉降,取上海祁连山南路地铁站地层土样进行三轴压缩固结试验,分析次固结系数的变化特征并探究各个影响因素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主要对不同土性指标、不同载荷条件次固结系数变化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次固结系数会随着土性指标的变化而变化,其影响力不会随载荷的变化而减弱,表明土性指标对次固结系数影响起主导作用;次固结系数也会随载荷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这种影响与土层所在的位置有关,对于深部土层以及压缩性较低的土层这种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载荷因素对次固结系数影响起辅助作用.
2025-06-02 12:22:48 260KB 三轴试验 土性指标 载荷因素
1
在探讨卫星载荷和天线下高灵敏接收机干扰冗余度分析时,首先需要了解电磁兼容(EMC)的基本概念。EMC涉及三个主要要素:干扰源、干扰路径和被干扰设备。 干扰源指的是在卫星载荷系统中,任何可能产生不需要的电磁能量的源头。在这份文档中,干扰源包括信号处理单元的辐射和遥测发射机发射天线。信号处理单元辐射通常与RE102的辐射相同,即它满足特定的电磁辐射标准。RE102标准一般与航空电子设备有关,规定了设备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允许的最大辐射强度。 干扰路径描述了干扰能量从源头传输到被干扰设备的路径。文档中提到,在没有穿舱电缆时,信号处理单元的辐射会耦合到卫星内部,然后通过穿舱电缆传输到卫星外部并重新辐射,这一过程中接收天线可能接收到这些干扰信号。此外,遥测发射机天线与GPS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耦合也构成了干扰路径。空间耦合是指由于空间的电磁场作用,使得两个天线间存在能量传输。 被干扰设备是指可能受到干扰源影响的系统或设备。在本案例中,GPS接收机是一个高灵敏度接收机,其正常工作可能会被从GPS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干扰信号所影响。 接下来,文档探讨了信号处理单元与GPS接收天线之间的耦合问题,以及穿舱电缆对于干扰程度的影响。穿舱电缆是指穿过卫星外壳并连接内外部电路和设备的电缆,它们可能成为辐射能量传播的通道。 文档还涉及了遥测发射天线的设计问题,以及如何仿真遥测发射天线与GPS接收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隔离度是指两个天线之间的电磁隔离程度,高隔离度意味着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较小。设计隔离度高的天线系统是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重要方面。 此外,文档提出了使用EMIT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EMIT(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Tool)是一种用于仿真电磁干扰和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工具。通过EMIT软件,可以分析收发信机间的电磁干扰冗余度,进而评估和优化系统的设计。 文档可能会在总结部分提出对整个分析过程的综合评估,包括讨论了哪些关键点、如何通过仿真和设计减轻干扰问题以及对于提高卫星载荷系统整体电磁兼容性的建议。 在整个文档中,作者可能还利用了CST微波工作室进行仿真。CST(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提供了一系列的电磁场仿真软件,广泛用于分析高频电磁场问题。CST微波工作室特别适用于微波、射频和高速数字应用的仿真。通过将卫星载荷系统的部件和天线导入CST软件,可以进行参数提取、电磁场分布模拟和S参数(散射参数)分析等操作,从而获得系统对电磁干扰的响应情况。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高灵敏接收机与卫星载荷系统间干扰冗余度分析的要点,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确保系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能够稳定运行。
2025-04-20 15:31:19 2.17MB CST丛书 算例26 卫星载荷 高灵敏接收机
1
9.1 SPSS在因子分析中的应用 (6)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下表中显示了实施因子旋转后的载荷矩阵。可以看到,第一主因子 在“交通和通信”和“医疗保健”等五个指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系 数,第二主因子在“居住”和“衣着”指标上系数较大,而第三主因 子在“杂项商品与服务”上的系数 大。此时,各个因子的含义更加 突出。
2024-06-13 11:16:56 9.53MB 专家建模器 平稳序列 时间序列
1
振动载荷在岩土破碎过程中的应用,郭鑫,常毅华,本文对岩土破碎过程进行了应力传播分析,指出振动载荷可以促使土壤液化,针对粘性土和砂土分别进行土壤内摩擦力减小的理论分析,
2024-02-27 09:25:48 231KB 首发论文
1
在Von-Mises屈服准则及正交流动准则的前提下,建立了循环载荷下叠加型A-F(Armstrong-Frederick)非线性随动强化模型的迭代算法,并根据塑性应变增量的收敛控制实现内部的平衡迭代。为验证本文数值方法的正确性,以Chaboche和Ohno-Abde-Karim随动硬化模型为例,将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分析结果及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均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靠性。
2024-01-17 14:39:04 125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地基处理的方法传入我国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常用现场静载荷试验方法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该法被公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方法。结合工程实测资料,讨论了用该法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问题。通过一定数量的水泥土搅拌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比分析,得出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法结果的安全度高于复合地基试验法结果的结论,更接近实际复合地基的受力性状和承载机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