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 15
6.1 路径终端点模式和端口模式 15
6.2 缺损 15
6.3 相应措施 16
6.4 缺损关连 17
6.5 一秒性能监测过滤器 17
7 穿过XXX_MP参考点的信息流(XXX_MI) 17
8 通用处理 17
8.1 线路编码和扰码处理 17
8.2 定位处理 17
8.3 信号质量监视处理 21
8.4 BIP矫正处理 23
**ITU-T G.783协议详解**
**一、协议背景和目的**
ITU-T G.783协议是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制定的,旨在规范同步数字系列(SDH)设备的功能块特性。这个协议不具体规定SDH设备的构造,而是提供一个基本的功能构件库和组合规则,以便描述和设计数字传输设备。G.783与其他如G.806、G.781、G.784和I.732等建议书一起,构成了完整的SDH网络设备功能规范。
**二、功能构件库**
G.783协议定义了一套功能构件,用于描述SDH设备的基本功能。这些功能构件包括但不限于线路编码和扰码处理、定位处理、信号质量监视处理以及BIP矫正处理。每个功能块都有相应的输入/输出信息流,但这些是概念上的,而非物理连接。这些原子功能可以通过协议中规定的组合规则灵活组装,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三、关键功能**
1. **156.1路径终端点模式和端口模式**:这部分涉及到SDH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路径和接口处理,包括数据的接收、发送以及端口级别的管理和控制。
2. **156.2缺损监测**:SDH系统需要持续监测其性能,156.2规定了对网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或性能下降进行检测的机制。
3. **166.4缺损关连**:当检测到网络问题时,166.4规定了如何关联和报告这些缺损,以便于故障定位和修复。
4. **176.5一秒性能监测过滤器**:对SDH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秒级监控,提供实时的性能数据,有助于性能优化和问题诊断。
5. **177穿过XXX_MP参考点的信息流(XXX_MI)**:定义了信息如何在SDH网络的多个节点之间流动,包括特定参考点上的数据交换和处理。
6. **178通用处理**:涵盖了一系列通用的处理功能,如信号再生、时钟同步等,确保SDH网络的正常运行。
7. **178.1线路编码和扰码处理**:SDH系统中的数据通常需要经过编码和扰码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178.1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
8. **178.2定位处理**:涉及帧定位和定时恢复,确保数据在SDH网络中的正确对齐和传输。
9. **178.3信号质量监视处理**:对信号质量进行实时监测,识别潜在的问题并触发适当的响应。
10. **218.4 BIP矫正处理**:错误检测和校正机制,如BIP-8校验,用于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四、应用场景**
G.783协议广泛应用于SDH网络的设计、建设和运维中,帮助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运营商确保SDH设备的互操作性和网络的稳定性。通过遵循G.783的规范,可以构建出高效、可靠的SDH传输系统,满足不同场景下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五、总结**
ITU-T G.783协议是SDH网络的核心标准之一,它定义了SDH设备的关键功能和操作流程,确保了SDH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通过理解并实施G.783协议,可以优化网络性能,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简化网络的维护和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