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derstand 2.5 用户使用指南关键知识点 #### 一、Understand 2.5 概述 **Understand 2.5** 是一款专为软件维护和代码理解设计的强大工具,它支持跨平台操作,并涵盖了多种编程语言,旨在帮助开发者高效地管理和维护大型项目的源代码。该工具通过其独特的交叉引用、语法高亮、智能编辑器以及逆向工程图表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直观且高效的方式来探索和理解复杂的代码库。 #### 二、许可管理 在 **Understand 2.5** 的许可管理方面,用户可以在软件的标题栏查看当前已授权的许可类型。如果存在多个许可,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许可类型。此外,系统还允许用户添加新的许可认证。例如,当需要添加一个新的许可时,可以通过点击 “Add a license” 选项,然后从下拉菜单中选择评估版、个人版或特定的许可证服务器名称。 对于非固定许可类型的用户,可以利用 “Show Users” 功能来查看当前活跃的用户列表。此功能旁边通常还有一个刷新按钮(通常表示为双箭头图标),用于实时更新许可使用状态的信息。 #### 三、支持的语言及特性 **Understand 2.5** 支持以下编程语言及其编译器版本: 1. **Ada**:支持 Ada83、Ada95 和 Ada05。 2. **C/C++**:支持 K&R C、ANSI C 以及 C++ 的大部分特性。注意,C++ 模板特性尚未完全支持。 3. **C#**:全面支持 C#。 4. **FORTRAN**:支持 FORTRAN77、FORTRAN90 和 FORTRAN95 的自由格式和固定格式,同时兼容 Harris FORTRAN 和 DEC FORTRAN。 5. **Java**:支持 JDK1.3/1.4/5/6,但 JDK5 引入的泛型 (generics) 特性目前未被支持。 6. **JOVIAL**:支持 JOVIAL73 和 JOVIAL3。 7. **Pascal/Delphi**:支持 Borland's Delphi 和 Turbo Pascal 的所有版本,同时还支持 ISO7185:1990 (即 Unextended Pascal) 以及 Ingres 内置的 SQL 语法。 8. **PL/M**:支持 PL/M80/86 标准版本。 9. **VHDL**:支持 VHDL-87、VHDL-93 和 VHDL-2001。 10. **Web 语言**:支持 HTML、PHP、CSS 和 JavaScript。 对于每种语言的具体支持情况,如编译器兼容性和语法特性等详细信息,用户可以访问 Scientific Toolworks 官方网站上的 build 日志页面 (http://www.scitools.com/support/buildLogs.php) 进行查询。 #### 四、代码分析能力 **Understand 2.5** 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代码分析工具,帮助用户快速回答以下关键问题: - **实体定义**:这个实体是什么? - **实体变更**:这个实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 **实体引用**:这个实体引用了哪些其他实体? - **实体依赖**:哪些实体依赖于当前实体?当前实体又依赖于哪些实体? 这些分析工具使得开发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跟踪代码中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 #### 五、代码结构化 除了强大的代码分析能力之外,**Understand 2.5** 还提供了灵活的代码结构化功能,帮助用户建立代码单元的层次结构,并按照自己的需求命名和组织这些单元。这些结构化的代码单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项目的架构。 **Understand 2.5** 作为一款全面的代码理解和维护工具,不仅提供了强大的语言支持,而且还配备了一系列实用的功能,如许可管理、代码分析和结构化工具等,旨在帮助开发者更加高效地管理和优化代码库。
2025-10-16 10:42:39 3.88MB understand 代码分析
1
NoteExpress是一款流行的文献管理软件,它被设计用来辅助科研人员在整个科研流程中高效利用电子资源。其核心功能包括检索并管理文献摘要与全文,以及在撰写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专著或报告时,添加文中注释和自动生成参考文献索引等。 NoteExpress提供了在线下载安装的途径,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资源推介栏目或电子资源导航链接到NoteExpress的官方下载页面,选择免费的集团版进行下载。安装后若出现过期提示错误,用户应等待应用更新提示,然后点击更新,并重启软件以解决问题。 该软件支持多个Windows操作系统版本,包括Windows XP/Vista/7/8的32位与64位版本,以及Windows Server 2003/2008/2008R2的相应版本。其写作插件兼容MS Word 2007/2010/2013和WPS等写作工具。 在首次启动NoteExpress时,会打开自带的示例题录数据库,存放在用户的“我的文档”目录下,供新用户练习。但建议用户在正式使用前建立自己的新数据库。新建数据库的过程包括在主程序的【文件】菜单下选择【新建数据库】,然后指定数据库的名称和储存位置。 该软件还允许用户通过【题录】分类下的多级文件夹来分类管理资料。右键点击目标文件可以调出添加、删除、重命名及移动文件夹的选项。NoteExpress提供的核心功能还包含了信息的导入、过滤、全文下载等,能够支持数以百计的全球图书馆书库检索和电子数据库。通过一次检索即可永久保存数据,实现对电子文献题录及全文的分门别类管理。它还能对检索结果进行多种统计分析,帮助用户更加高效地进行文献检索。 软件的检索功能集成了200多个常用数据库,并支持多线程下载方式,以提高下载速度。用户可以在线检索,选择所需的在线数据库,并将常用数据库进行收藏,方便随时使用。 此外,NoteExpress还具备综述阅读方式,帮助用户发现并关联有价值的文献,同时提供了与发现文献相互关联的笔记功能,方便用户随时记录自己的思想火花。在论文写作时,该软件支持Word和WPS,并能自动生成符合要求的参考文献索引,从而一键完成以往繁琐的工作。 总体来说,NoteExpress通过提供强大的文献管理功能,帮助用户提升了文献检索、管理和引用的效率,是进行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
2025-10-14 18:51:13 9.52MB
1
### SEED-XDS510PLUS仿真器安装与使用指南 #### 一、概述 SEED-XDS510PLUS是一款高性能的仿真器,适用于德州仪器(TI)全系列的DSP处理器开发平台。该仿真器提供了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使得开发者能够更高效地调试和测试他们的应用程序。本指南将详细介绍SEED-XDS510PLUS仿真器的安装过程及基本使用方法。 #### 二、安装说明 ##### 2.1 安装环境 为了确保SEED-XDS510PLUS仿真器能够正常工作,您的计算机系统需满足以下最低配置要求: -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XP/Vista Professional - **开发工具**: - Code Composer Studio™ V2.20.18 (For 2000/5000/6000) - Code Composer Studio™ V3.1 - Code Composer Studio™ V3.3 - Code Composer™ C3x-4x 此外,SEED-XDS510PLUS仿真器支持的DSP处理器系列包括但不限于: - TMS320LF24xx - TMS320F28xx - TMS320VC54xx - TMS320VC55xx - TMS320C67xx - TMS320C64xx - TMS320DM64x - TMS320DM270 - TMS320DM320 - DaVinci™ - OMAP™ - VC333 ##### 2.2 安全警告 在进行任何硬件连接之前,请务必遵循以下安全指导: 1. **断电操作**:为了降低可能的人身伤害风险,在连接SEED-XDS510PLUS仿真器前,请确保您的计算机已完全关闭。 2. **电源保护**:为了减少触电和火灾的风险,请确保与SEED设备相连的主要设备都有合格的电源保护措施,这些设备应该通过了UL、CSA、VDE或TUV等机构的认证。 #### 三、安装步骤 ##### 3.1 安装软件:TMDSCCSALL-1 (CCS v3.3) 1. **路径设置**:定义安装路径为 `C:\CCStudio_v3.3`。完成安装后,桌面上会出现一个名为 "CCS3.3" 的快捷方式图标。 2. **确认安装**:在“设备管理器”中,可以找到名为 “Texas Instruments XDS510 PCI JTAG Emulator” 的图标,以此确认安装成功。 ##### 3.2 安装SEED-XDS510PLUS仿真器驱动 1. **运行安装程序**:双击仿真器驱动的安装程序 `SEED-XDS510Plus Emulator for CCS3.3 Below.exe`。 2. **设置安装路径**:安装路径应与 Code Composer Studio 软件相同,即 `C:\CCStudio_v3.3`。 3. **选择CCS版本**:在安装过程中,需根据所使用的CCS版本选择相应的驱动安装选项。 - **图1-5**:在此界面中,需要选择对应的CCS版本来安装相应的驱动。 - **更新和恢复现有驱动**:若之前已经安装过驱动,可以根据提示选择更新或恢复现有的驱动。 ##### 3.3 安装SEED-XDS510PLUS仿真器硬件设备 安装SEED-XDS510PLUS仿真器硬件设备的具体步骤未在给定内容中详细说明,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连接仿真器到PC**:将仿真器通过USB或其他接口连接至PC。 2. **连接仿真器到目标板**:将仿真器连接至目标DSP开发板。 3. **配置仿真器**:在CCS中配置仿真器参数,如端口设置等。 #### 四、目标DSP板驱动程序的安装 对于特定的目标DSP板,还需要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以便于CCS能够正确识别并控制目标板。这一步骤通常包括: 1. **设置CODE COMPOSER STUDIO软件**:配置软件中的开发环境,使其能够适配目标DSP板。 2. **实例演示**:通过示例项目来演示如何使用SEED-XDS510PLUS仿真器进行开发。 #### 五、总结 SEED-XDS510PLUS仿真器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工具,为开发者提供了便捷的DSP处理器开发平台。通过遵循本文档中的指南,您可以顺利完成仿真器的安装,并开始使用它来进行高效的DSP应用开发。请注意,在整个安装过程中,遵循所有的安全指南至关重要,以避免任何潜在的安全风险。
2025-10-14 10:56:33 767KB 仿真器安装
1
STK SOLIS(Spacecraft Object Library In STK)为在 STK 中进行 航天器仿真提供了完整的仿真环境,包括全旋转动力学(full rotational dynamics)、姿态确定和控制、敏感器和执行机构模型、能源和有效 载荷建模等
2025-10-13 19:13:04 3.07MB SOLIS
1
NCO IP核的应用.doc Quartus II 7.2 handbook(Complete Five-Volume Set).pdf Quartus II Handbook Version 11.0.pdf Quartus II 用户指南.pdf Quartus II教程.pdf Quartus工具使用指南.pdf
2025-09-17 15:01:50 36.75MB Altera QuartusII
1
**EchoLink使用指南** EchoLink是一款专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设计的软件,它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连接全球范围内的其他业余无线电设备,实现语音通信。这款工具极大地扩展了业余无线电的覆盖范围,使得即使在没有直接无线电信号覆盖的地方,也能与世界各地的爱好者进行交流。 **一、EchoLink的基本概念** 1. **业余无线电**:业余无线电是无线电通信的一种形式,由爱好者们出于兴趣和学习目的而进行。参与者需要持有相应的许可证才能合法操作。 2. **IP连接**:EchoLink利用互联网协议(IP)将业余无线电与全球网络相连,实现了无线电通信的数字化传输。 3. **节点系统**:EchoLink网络由许多称为“节点”的服务器组成,这些节点负责中继和转发用户的语音信号。 **二、安装与配置EchoLink** 1. **下载软件**:访问EchoLink官方网站下载适合您操作系统的版本(Windows、Mac或iOS/Android移动设备)。 2. **注册账户**:首次使用需注册一个EchoLink账户,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并获得一个唯一的用户ID。 3. **设置硬件**:确保拥有合适的业余无线电设备,以及连接计算机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如麦克风和扬声器。 4. **连接节点**:在EchoLink软件中输入想要连接的节点号或电台呼号,程序会自动建立连接。 **三、使用EchoLink进行通信** 1. **呼叫与应答**:使用EchoLink时,遵循业余无线电的常规通信礼仪,例如先报出自己的呼号,再发起呼叫。 2. **多点会议**:EchoLink支持多用户同时在线,形成虚拟的无线电聚会,多人可以参与讨论。 3. **语音质量**:网络状况影响语音质量,良好的网络环境能提供清晰的通话体验。 4. **功能设置**:软件中可调整音频设置,包括增益、静音、回声消除等,以优化通话效果。 **四、安全与法规** 1. **遵守规定**:使用EchoLink必须遵守当地的业余无线电法规,不得进行非法通信。 2. **隐私保护**:尊重他人隐私,不要在公共频道讨论敏感话题。 3. **网络礼仪**:保持友好和尊重的网络氛围,避免冲突和干扰其他用户。 **五、进阶功能** 1. **VoIP Gateway**:EchoLink可连接到VoIP网关,允许通过电话拨打业余无线电。 2. **DX Cluster集成**:部分EchoLink软件集成了DX Cluster功能,帮助用户发现远距离的通信机会。 3. **日志记录**:软件自动记录每一次的通信,方便用户管理和回顾。 EchoLink是一个强大且实用的工具,它让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能够跨越地理限制,享受更广泛的通信乐趣。通过熟悉其基本操作和进阶特性,用户可以在业余无线电的世界里畅游无阻。不过,记得始终遵守相关法规,保持良好的网络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EchoLink进行有意义的互动。
2025-09-17 10:43:15 52KB
1
前言:win 本地需要在 xshell 中激活 x11 功能才可以可视化,步骤如下:先安装 Xmanager:如何在 xshell 中激活 X11 转发功能:输
2025-09-10 14:58:47 3.2MB linux
1
本文档为《AN143-CMT2300A_FIFO和包格式使用指南V1.1》,旨在介绍CMT2300A芯片中的FIFO(First In First Out,先进先出)队列的工作原理、寄存器配置以及包格式的设置方法。文档提供了对CMT2300A芯片在收发数据时FIFO的管理、中断时序的设置以及应用场景的详细说明。此外,还涵盖了包格式的配置,包括数据模式、Preamble、SyncWord配置等内容。文档还包含GPIO和中断系统的配置方法,以及一些用于演示FIFO读写操作和GPIO中断配置函数的示例代码。 一、FIFO工作原理 FIFO是CMT2300A芯片中用于数据暂存的一种队列结构,主要功能是在数据的接收(RX)和发送(TX)过程中缓冲数据。文档详细解释了与FIFO相关的寄存器配置和工作模式,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中断时序和操作方法。 1. FIFO相关寄存器 在配置FIFO时,用户需要对应地设置RFPDK(Radio Frequency Programming and Development Kit)上的参数。例如,DataMode寄存器项在RFPDK界面上不显示,需要用户在应用程序中灵活配置。FIFO_TH寄存器则用于自动计算发射包数量,并在数量大于1个包时设置为1。FIFO_AUTO_RES_EN寄存器比特用于决定每次发完一个数据包后是否自动恢复TXFIFO。 2. FIFO工作模式 CMT2300A提供了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式,包括Direct模式和Packet模式。其中,DataMode<1:0>寄存器的内容和解释是核心部分,决定了芯片在数据处理时的操作模式。 3. FIFO中断时序 FIFO的中断时序是指FIFO在数据收发时触发中断的时机,这对于正确管理数据传输过程非常重要。 4. FIFO应用场景 文档提供了多种FIFO的应用场景,例如在RX模式下接收数据,预先填好数据进入TX发射,或者在TX模式下一边接收数据一边发射。这些应用场景的解释有助于用户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配置。 二、包格式介绍 CMT2300A芯片支持灵活的数据包格式配置,包括数据模式、Preamble、SyncWord、数据包总体配置、NodeID、FEC、CRC、编解码配置等。每一种配置都有其对应的寄存器,用户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来设置这些参数,以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1. 数据模式配置 包括决定数据处理模式的DataMode寄存器的配置,以及FIFO阈值的设置等。 2. Preamble和SyncWord配置 分别用于设置数据包前导码和同步字,是数据通信中用于同步的重要部分。 3. 数据包总体配置 涉及到数据包的长度、格式和校验等设置。 4. NodeID配置 用于设置网络中设备的唯一ID。 5. FEC和CRC配置 前向纠错(FEC)和循环冗余校验(CRC)是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GPIO和中断 除了FIFO和包格式的配置之外,文档还介绍了如何配置GPIO(通用输入输出)引脚和中断系统。这部分内容包括GPIO的配置,中断的配置和映射,以及天线TX/RX切换控制。 1. GPIO的配置 用于设置GPIO引脚的功能和模式。 2. 中断的配置和映射 用于配置和映射中断源,以便在特定事件发生时触发中断。 3. 天线TX/RX切换控制 用于控制天线的发送和接收模式切换。 四、附录和变更记录 文档附录部分提供了FIFO读写操作和GPIO输出中断配置函数的示例代码。变更记录则记录了本文档自发布以来的所有版本更新情况。联系方式部分提供了文档编制单位的联系信息。 本文档为用户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包括如何配置和使用CMT2300A芯片中的FIFO队列、设置数据包格式以及管理GPIO和中断系统。通过阅读本文档,用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CMT2300A芯片进行无线数据通信和处理。
2025-08-17 09:16:03 1.47MB
1
### LabVIEW Real-Time 模块使用指南 #### 安装和配置 Real-Time 模块 在开始使用 LabVIEW Real-Time 模块之前,首先要确保在主机(开发计算机)上正确安装了该模块,并且对 Real-Time 终端(RT 终端)进行了适当的配置。 ##### 安装 Real-Time 模块 1. **安装 LabVIEW 开发系统**:在安装 Real-Time 模块之前,必须首先在主机上安装 LabVIEW 开发系统。关于 LabVIEW 的安装步骤,请参考《LabVIEW 发行说明》。 2. **安装 Real-Time 模块及其驱动程序**:关于 Real-Time 模块及其驱动程序的具体安装指南,请参考《LabVIEW Real-Time 模块发行和升级说明》,该文档通常随软件一起提供,也可以从官方网站 ni.com/manuals 获取。 ##### 配置 RT 终端 1. **使用 MAX 进行配置**:配置 RT 终端的基本设置前,需使用 National Instruments Measurement & Automation Explorer (MAX)。MAX 能够与联网的 RT 终端通信,这里的联网 RT 终端指的是与主机位于同一子网的远程系统。在主机上安装好 Real-Time 模块后,可通过 MAX 来配置 RT 终端并在终端上安装 Real-Time 模块及相应的驱动程序。 2. **网络设置**:首次配置时,需要确保联网 RT 终端已连接到运行 MAX 的主机所在子网。例如,可以将 RT 终端配置为自动从 DHCP 服务器获取 IP 地址,如图 1 所示。关于配置联网 RT 终端的详细指导,请参考 MAX 帮助中的《MAX 远程系统帮助》部分。 3. **配置资源**:关于 RT 终端的配置,可以通过以下资源获得更多信息: - **Real-Time (RT) Installation/Configuration Troubleshooter**:访问 ni.com/info 并输入信息代码 rtconfig,获取安装和配置 RT 终端的相关链接和参考资料。 - **LabVIEW Real-Time 终端配置教程**:参考 MAX 帮助中的《LabVIEW Real-Time 终端配置教程》,获取逐步指导。 - **其他高级设置**:LabVIEW 帮助中的《Configuring RT Target Settings》提供了更多关于配置 RT 终端的信息。 #### 创建实时项目和应用程序 ##### 使用 Real-Time Project Wizard 创建项目 1. **启动 Wizard**:打开 LabVIEW,选择“文件”->“新建”->“项目”,然后选择“Real-Time 项目”。 2. **配置项目**:在 Wizard 中选择合适的 RT 终端和主机配置。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 RT 终端和主机组合。 3. **添加 RT 终端至项目**:通过项目 Wizard 可以轻松地将 RT 终端添加到项目中。这一步骤对于构建完整的实时系统至关重要。 4. **查看项目结构**:在项目浏览器窗口中查看项目和应用程序的结构。这有助于了解项目的整体布局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5. **配置 RT 终端属性**:根据项目的需求调整 RT 终端的属性设置,如 CPU 类型、内存大小等,确保其满足实时应用程序的要求。 ##### 部署和运行 RT 终端上的 VI 1. **生成独立的实时应用程序**:使用 LabVIEW 应用程序生成器将 VI 转换为独立的实时应用程序。这使得可以在没有 LabVIEW 运行环境的情况下运行实时应用程序。 2. **创建实时程序生成规范**:在生成独立应用程序之前,需要创建一个实时程序生成规范,指定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 3. **编辑实时程序生成规范**:根据需要调整生成规范,确保最终生成的应用程序能够满足性能需求。 4. **生成和运行独立的实时应用程序**:完成规范编辑后,可以生成并运行独立的实时应用程序。 5. **监测 RT 终端资源和错误**:为了确保实时应用程序的稳定运行,需要定期检查 RT 终端的资源使用情况,并查看错误日志以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6. **调试 RT 终端 VI 和独立应用程序**:如果发现应用程序存在问题,可以使用 LabVIEW 内置的调试工具来诊断问题。对于 RT 终端上的 VI 和独立应用程序,调试过程略有不同。 7. **使用 Real-Time Execution Trace 工具包**:为了更深入地分析实时应用程序的行为,可以使用 Real-Time Execution Trace 工具包。这个工具包能够提供详细的执行跟踪信息,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应用程序的运行情况。 #### 总结 通过本指南的学习,您应该已经掌握了如何使用 LabVIEW Real-Time 模块来开发实时项目和应用程序的基础知识。从安装配置 Real-Time 模块到创建、调试和部署实时应用程序,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此外,通过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 Real-Time Execution Trace 工具包,您可以进一步优化您的实时应用程序,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希望这份指南能为您的 LabVIEW 开发之旅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2025-08-08 14:14:32 455KB labview
1
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是电子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元件,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滤波、放大、比较等各类电路设计。本指南将深入探讨运放的原理、种类、特性以及如何在单电源环境下有效地使用运放。 一、运算放大器基本原理 运算放大器是一种高增益、低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的线性集成电路。它由多个晶体管和电阻组成,设计成可以提供极高的电压增益,通常在数十万到数百万之间。运放工作时,其两个输入端——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之间的电压差被放大,并通过输出端输出。理想情况下,运放具有无限增益、零输入偏置电流、零输出电阻和无限带宽等特性。 二、运放的工作模式 1. 非反相配置:运放的输出与反相输入端之间连接一个电阻,形成一个非反相放大器。在这种配置下,输入信号加在同相输入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位,增益等于两输入端之间电阻的比例。 2. 反相配置:输入信号加在反相输入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反相位,增益可以通过调整反相输入端与地之间的电阻和反馈电阻的比例来改变。 3. 差分输入配置:当运放的两个输入端同时接受不同幅度的信号时,输出与这两个信号的差值成比例,常用于抑制共模干扰。 三、单电源使用运放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在单电源环境下,运放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无法实现负电压输出,这限制了其动态范围。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 1. 使用虚拟地:通过内部或外部电阻分压,将反相输入端接地,创建一个“虚拟地”,使得运放能在单电源下实现全摆幅输出。 2. 使用射极跟随器:射极跟随器可提高负载能力,同时保持输入阻抗,允许运放在单电源下更稳定地工作。 3. 借助比较器:结合比较器,运放可以输出数字信号,从而扩展其应用范围。 4. 引入负反馈:通过负反馈电路,可以改善运放的线性度和稳定性,即使在单电源下也能实现良好的性能。 四、运放的选择与应用 不同的运放有不同的性能参数,如增益带宽积、输入失调电压、电源抑制比等,选择时应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例如,高速应用可能需要高增益带宽积的运放,而低噪声应用则关注输入噪声和失调电压。 运放广泛应用于信号调理电路,如滤波器(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电压跟随器、比较器、积分器、微分器等。它们在音频设备、仪器仪表、通信系统、自动控制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总结,运算放大器是电子工程中的核心组件,理解和熟练掌握运放的使用方法对于任何电子工程师来说都至关重要。在单电源环境下,通过巧妙的电路设计和参数选择,运放仍能展现出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本指南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算放大器,为实际工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2025-07-12 13:23:19 3.11MB 运算放大器使用指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