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电分布式计算课程(PPT总结版)笔记知识点详解 #### 一、通信技术 **1.1 分布式计算基础** - **通信技术的重要性:** 在分布式计算领域,节点之间的高效通信是实现高性能计算的核心。文档重点介绍了几种通信技术: - **底层通信技术:** 包括TCP/UDP这样的点对点通信技术。 - **并发服务技术:** 如多线程和线程池等。 - **上层通信技术:** 比如基于消息中间件的通信技术。 **1.2 TCP/IP 与 OSI 模型** - **TCP/IP 协议栈的发展背景:** TCP/IP 先于OSI模型出现,其结构更为实用且简化了网络编程。 - **四层模型:** - **应用层:** 提供应用程序所需的高级服务。 - **传输层:** 主要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典型协议有TCP和UDP。 - **网络层:** 处理IP地址并进行路由选择。 - **接口层:** 负责物理通信,如以太网或Wi-Fi。 - **简化网络编程:** 每一层都提供特定功能,便于开发人员按需选择合适的层次进行编程。 **1.3 套接字(Socket)编程** - **套接字介绍:** 套接字是传输层和网络层提供给应用层的标准化编程接口。 - **类型:** - **流式套接字:** 基于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 **数据报套接字:** 基于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服务。 - **原始套接字:** 直接访问底层协议,灵活性高但使用复杂。 - **标识:** 通常使用五元组来唯一标识一个套接字:本地IP地址、本地端口号、远程IP地址、远程端口号和协议类型。 **1.4 通信模式** - **基于消息中间件的通信技术:** 如ActiveMQ、RabbitMQ等,提供分布式消息队列服务,支持异步通信。 - **Web Service 技术:** 通过HTTP协议实现不同节点之间的互操作,定义了一系列标准。 - **事件驱动模型+单线程:** 结合事件驱动模型和单线程提高系统吞吐量。 - **其他并发服务技术:** Proactor模型和协程模型,增强系统的解耦合度。 #### 二、并发服务技术 **2.1 基于多线程的并发服务** - **特点:** - **动态创建与销毁:** 灵活性高但带来额外开销。 - **资源消耗:** 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导致CPU时间和内存的消耗。 - **管理复杂性:** 手动管理线程生命周期增加编程难度。 - **线程安全问题:** 多线程环境下易发生数据竞争和一致性问题。 **2.2 基于线程池的并发服务** - **特点:** - **提高效率:** 通过重用线程减少开销。 - **资源管理:** 线程池有效管理线程资源,降低资源消耗。 - **可控性:** 通过配置参数调整性能和资源使用。 - **简化编程:** 减少编程复杂度,使代码更简洁易维护。 - **同步与异常处理:** 提供同步机制和支持优雅的异常处理。 **2.3 事件驱动模型配合单线程** - **事件驱动模型:** 结合线程池提高系统吞吐量。 - **特点:** - **单线程处理:** 通过事件循环处理多个请求,减少线程切换开销。 - **异步处理:** 支持非阻塞IO操作,提高并发能力。 #### 三、远程过程调用与远程方法调用 **3.1 RPC 与 RMI** - **远程过程调用(RPC):** - **概念:** 允许远程调用过程或服务,如同本地调用。 - **语言无关性:** 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使用不同编程语言。 - **协议与架构:** 没有固定实现,如gRPC使用HTTP/2和ProtoBuf。 - **灵活性:** 适用于多种网络环境,但实现复杂。 - **远程方法调用(RMI):** - **概念:** Java RMI是JDK提供的一套RMI中间件。 - **面向对象特性:** 扩展面向对象编程模型至分布式环境。 - **协议与架构:** 实现跨进程、跨语言、跨网络的过程调用。 - **灵活性:** 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数据序列化格式。 #### 四、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框架 文档还提及了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框架,包括: - **MapReduce:** Google提出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模型,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并行处理。 - **Spark:** Apache Spark是一种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开源集群计算框架,提供了比MapReduce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 #### 总结 本文档全面介绍了分布式计算领域的关键技术点,包括通信技术、并发服务技术、远程过程调用与远程方法调用等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读者可以深入理解分布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实现,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5-14 21:49:32 2.59MB 课程资源 分布式计算
1
RPA实在能A卷答案
2025-05-12 17:16:33 13.97MB
1
智能控制技术复习考试题课后答案.docx
2025-05-12 15:06:01 9.03MB
1
### Excel 学习笔记知识点详解 #### 一、信息筛选 **知识点1:信息筛选** - **概述**:Excel中的筛选功能允许用户基于特定条件显示数据集中的子集。这非常适用于大型数据集,帮助用户更快地定位所需信息。 - **应用场景**:当处理大量数据时,筛选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 - **实现步骤**: 1. 选中包含数据的列。 2. 在“数据”选项卡中点击“筛选”按钮。 3. 在列标题旁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筛选条件。 #### 二、信息查找、替换与添加批注 **知识点2:信息查找与替换** - **概述**:查找功能用于定位数据中的特定值;替换功能则用于批量更改数据。 - **应用场景**:当需要修改多个单元格中的相同信息时,使用查找和替换可以提高效率。 - **实现步骤**: 1. 使用快捷键`Ctrl + F`打开查找对话框。 2. 输入要查找的内容,点击“查找全部”或“查找下一个”。 3. 使用快捷键`Ctrl + H`打开替换对话框。 4. 输入旧值和新值,点击“替换全部”或“替换”。 **知识点3:添加批注** - **概述**:批注用于为单元格添加额外的注释或说明。 - **应用场景**:当需要为某些数据提供解释或备注时使用。 - **实现步骤**: 1. 选中要添加批注的单元格。 2. 在“审阅”选项卡中点击“新建批注”。 3. 在弹出的小窗口中输入文本。 #### 三、选择性粘贴 **知识点4:选择性粘贴** - **概述**:选择性粘贴功能允许用户在粘贴数据时仅选择特定的选项,如数值、格式等。 - **应用场景**:当需要保留原始数据格式或仅复制特定属性时。 - **实现步骤**: 1. 复制需要的数据。 2. 选中目标位置,点击“开始”选项卡中的“粘贴”下拉菜单。 3. 选择所需的粘贴选项,如“数值”、“格式”等。 #### 四、数据的分列 **知识点5:数据的分列** - **概述**:数据分列是将一个单元格中的内容拆分为多个单元格的过程。 - **应用场景**:当一个单元格中的数据由多个部分组成且需要分开存储时。 - **实现步骤**: 1. 选中需要分列的单元格。 2. 在“数据”选项卡中点击“文本分列”。 3. 选择分隔符,如逗号、空格等。 4. 确认分列后的列数。 #### 五、数据的合并 **知识点6:数据的合并** - **概述**:数据合并是指将多个单元格的内容合并到一个单元格中。 - **应用场景**:当需要组合来自不同单元格的信息时。 - **实现步骤**: 1.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1&"-"&C1`。 2. 拖动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以应用到其他单元格。 #### 六、新建视图 **知识点7:新建视图** - **概述**:新建视图功能可以保存当前的工作表布局,方便后续调用。 - **应用场景**:当需要保存不同的数据展示方式时。 - **实现步骤**: 1. 在“视图”选项卡中点击“自定义视图”。 2. 添加新的视图,并保存。 #### 七、插入新的一行/一列 **知识点8:插入新的一行/一列** - **概述**:在Excel中插入新行或新列以扩展工作表。 - **应用场景**:当需要增加数据存储空间时。 - **实现步骤**: 1. 选中要插入新行或新列的位置。 2. 右键选择“插入”。 #### 八、设置打印区域 **知识点9:设置打印区域** - **概述**:设置打印区域是为了确保打印时只打印所需的部分。 - **应用场景**:当只需要打印工作表中的特定区域时。 - **实现步骤**: 1. 选中需要打印的区域。 2. 在“页面布局”选项卡中点击“打印区域”,然后选择“设置打印区域”。 #### 九、在Excel中录制宏 **知识点10:录制宏** - **概述**:宏是一系列自动执行的操作集合,可用于重复执行相同任务。 - **应用场景**:当需要自动化复杂的操作流程时。 - **实现步骤**: 1. 在“开发”选项卡中点击“录制宏”。 2. 执行一系列操作。 3. 再次点击“录制宏”停止录制。 #### 十、宏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知识点11:宏运行注意事项** - **概述**:宏一旦启动就不能撤销,因此在运行前需谨慎考虑。 - **应用场景**:任何涉及宏使用的场景。 #### 十一、在Excel中建立图表 **知识点12:创建图表** - **概述**:图表是一种直观展示数据的方式。 - **应用场景**:当需要可视化数据分析结果时。 - **实现步骤**: 1. 选中需要绘制图表的数据。 2. 在“插入”选项卡中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3. 调整图表样式和布局。 #### 十二、在Excel中获取网络数据 **知识点13:获取网络数据** - **概述**:可以直接从网页导入数据到Excel。 - **应用场景**:当需要从网页抓取数据时。 - **实现步骤**: 1. 在“数据”选项卡中点击“新建查询”。 2. 选择“从Web”。 3. 输入网址并选择数据表。 #### 十三、设置单元格格式 **知识点14:设置单元格格式** - **概述**:用于调整单元格的外观,如字体颜色、背景颜色等。 - **应用场景**:美化表格或突出显示特定信息。 - **实现步骤**: 1. 选中需要调整格式的单元格。 2. 右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 3.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调整样式。 #### 十四、使用Excel中的函数 **知识点15:函数查询功能** - **概述**:Excel提供了丰富的内置函数来执行各种计算。 - **应用场景**:简化复杂计算过程。 - **实现步骤**: 1. 在公式栏中输入`=`,然后选择“插入函数”。 2. 选择合适的函数并填写参数。 **知识点16:SUMIF定向求和函数** - **概述**:用于对符合条件的数值求和。 - **应用场景**:当需要对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进行汇总时。 - **公式示例**:`=SUMIF(B2:B25,">5")` **知识点17:SUM求和函数** - **概述**:用于简单数值相加。 - **应用场景**:当需要对一组数值求和时。 - **公式示例**:`=SUM(A2:A10)` **知识点18:使用函数中的技巧** - **概述**:在公式编辑过程中的一些实用技巧。 - **应用场景**:提高公式编写效率。 - **技巧说明**: - `,“”` 表示并列关系。 - `,“:”` 表示省略关系。 - `,“/”` 表示除法运算。 #### 十五、为单元格添加超链接 **知识点19:添加超链接** - **概述**:超链接可以链接到网页或其他Excel工作簿。 - **应用场景**:当需要链接到外部资源时。 - **实现步骤**: 1. 选中要添加超链接的单元格。 2. 右键选择“插入超链接”。 #### 十六、冻结行/列标题 **知识点20:冻结窗格** - **概述**:保持特定行或列在滚动时始终可见。 - **应用场景**:当需要滚动查看数据时保持标题可见。 - **实现步骤**: 1. 选中需要冻结的行或列。 2. 在“视图”选项卡中点击“冻结窗格”。 #### 十七、为宏设置控件 **知识点21:宏控件** - **概述**:使用控件来触发宏。 - **应用场景**:当需要通过按钮等控件执行宏命令时。 - **实现步骤**: 1. 在“开发”选项卡中点击“插入”。 2. 选择控件,如按钮。 3. 设置控件对应的宏。 #### 十八、锁定Excel文档不被修改 **知识点22:保护工作表** - **概述**:防止工作表被意外更改。 - **应用场景**:保护敏感数据。 - **实现步骤**: 1. 选中需要保护的单元格。 2. 在“审阅”选项卡中点击“保护工作表”。 #### 十九、共享Excel表格 **知识点23:共享工作簿** - **概述**:允许多个用户同时编辑同一份Excel文件。 - **应用场景**:团队协作。 - **实现步骤**: 1. 在“审阅”选项卡中点击“共享工作簿”。 #### 二十、将公式结果转换为数值 **知识点24:公式结果转数值** - **概述**:将公式计算结果固定下来,避免因数据变动导致结果变化。 - **应用场景**:当不再需要动态更新公式结果时。 - **实现步骤**: 1. 选中包含公式的单元格。 2. 复制这些单元格。 3. 选择性粘贴为“数值”。 #### 二十一、设置Excel标签颜色 **知识点25:设置标签颜色** - **概述**:用于区分不同的工作表。 - **应用场景**:当有多个工作表需要管理时。 - **实现步骤**: 1. 右键点击标签。 2. 选择“标签颜色”。 #### 二十二、数据输入防重复 **知识点26:数据验证防重复** - **概述**:确保同一列中不会出现重复的数据。 - **应用场景**:当需要避免重复录入时。 - **实现步骤**: 1. 选中需要设置验证规则的列。 2. 在“数据”选项卡中点击“数据验证”。 3. 选择适当的验证条件。
2025-05-11 22:26:52 9KB Excel
1
《数据治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道》读书笔记
2025-05-09 16:16:01 21.05MB
1
Win7 64bit QT5.7.1 QgroundControl3.2.2.51完全编译详细记录
2025-05-09 14:13:54 1.13MB QT5.7.1编译
1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工程、通信工程以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重要教材,由张小虹教授编著。这本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份资料包含了前三章的答案,对于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尤其有帮助。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的引论 在这一章中,我们首先会接触到信号的基本概念,包括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信号可以是模拟的或数字的,如电压波形、音频信号等。同时,我们会学习到系统的基本定义,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对输入信号进行响应。此外,还会介绍信号的运算,如平移、尺度变换和卷积等,这些都是后续章节的基础。 第二章:连续时间信号分析 这一章主要探讨连续时间信号的特性。我们会学习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这两种工具能够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从而揭示信号的频率成分。傅里叶变换对于分析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信号都十分关键,而拉普拉斯变换则在处理不稳定系统时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还会讨论一些特殊的信号,如单位阶跃函数、单位冲激函数及其导数,这些在系统分析中经常用到。 第三章:连续时间系统分析 在这一章,我们将重点研究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时域分析通常通过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而频域分析则利用系统函数H(s)来研究系统对不同频率成分的响应。系统函数可以通过卷积定理推导,其零点和极点分布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此外,我们还会学习稳定系统、暂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的概念,这些都是分析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 前三章的学习,对于理解和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至关重要。通过解答书中的习题,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后续章节中,教材会进一步探讨离散时间信号、数字滤波器设计、采样定理等内容,这些都是现代通信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因此,这份答案资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可以帮助他们高效学习并加深理解。
2025-05-09 00:34:03 1.65MB 信号与系统
1
云计算原理与实践-课后答案-王伟.docx
2025-05-08 20:08:44 36KB
1
反激变换器设计笔记doc,开关电源的设计是一份非常耗时费力的苦差事,需要不断地修正多个设计变量,直到性能达到设计目标为止。本文step-by-step 介绍反激变换器的设计步骤,并以一个6.5W 隔离双路输出的反激变换器设计为例,主控芯片采用NCP1015。 反激变换器设计是开关电源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在1W至60W的低功率隔离电源应用中,反激变换器因其简洁、稳定、成本效益高而被广泛采用。设计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参数的调整,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我们需要初始化系统参数。这包括输入电压范围,如90~265VAC,电网频率,如50Hz,以及输出功率和效率。例如,一个6.5W的隔离双路输出电源,主路输出5V/1A,辅路输出15V/0.1A,预估效率为0.8。根据输出功率比例,可以定义输出功率分配比KL1和KL2。 接着,确定输入电容Cbulk的值。Cbulk的大小通常与输入功率成正比,宽电压输入时取2~3μF/W,窄电压输入时取1μF/W。例如,对于6.5W的电源,选取19.7μF的电容,实际设计中可能会用到15μF+4.7μF的两个400V高压电解电容并联。 下一步是确定最大占空比Dmax。反激变换器有两种主要工作模式: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和电感电流断续模式(DCM)。CCM模式适合低压大电流输出,而DCM模式适用于高压小电流输出。在设计中,通常选择在CCM和DCM模式临界点,即BCM模式,输入电压最低和满载条件下进行,简化设计过程。最大占空比Dmax决定了输出电压增益和其他关键参数,如反射电压Vor,次级整流二极管的电压VD,以及MOS管的电压Vdsmax。 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MOS管的导通损耗和次级输出电容的电流应力。在保证MOS管安全裕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Dmax可以减少MOS管应力,但可能增加次级整流管的电压应力。这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反激变换器的设计还包括变压器设计、反馈电路设计、保护机制设定等。变压器的磁芯选择、线圈匝数比以及漏感的计算都直接影响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反馈电路用来维持输出电压的恒定,而保护机制则防止过压、过流等情况发生,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反激变换器设计涉及众多细节,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确计算和优化。主控芯片,如NCP1015,提供了集成的控制和保护功能,简化了设计流程,但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者需要对开关电源理论有深入理解,才能成功设计出高效、可靠的反激变换器。
2025-05-08 19:48:06 1.36MB 开关电源
1
《数据结构题集答案 严蔚敏》是IT领域中数据结构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由清华大学严蔚敏教授编著,内容全面深入,适用于学生、教师和专业人士校对和深化理解数据结构理论。以下是对该书部分内容涉及的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 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 数据与数据元素 数据是对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表示,如数字、字母等,是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信息载体。数据元素则是数据的基本单位,通常作为整体进行处理。 #### 数据对象与数据结构 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它是数据的一个子集。数据结构则进一步描述了这些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不仅包括数据元素本身,还包括它们之间的联系。 #### 存储结构与数据类型 存储结构关注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数组、链表等。数据类型则是定义了一组值和一组操作的集合,包括基础数据类型和复杂数据类型。 #### 抽象数据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是一种高级概念,它封装了数据和操作,对外只暴露接口,隐藏实现细节,增强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数据结构与抽象数据类型概念对比 数据结构侧重于描述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抽象数据类型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封装,提供了数据操作的接口,不关心具体的实现细节,更加注重数据操作的逻辑性和独立性。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比数据类型更为抽象,它不仅限于具体的编程语言定义,而是由程序员根据需求自定义,增强了程序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 ### 复数与有理数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在定义复数和有理数的抽象数据类型时,需要明确数据对象、数据关系和基本操作。例如,复数的数据对象包括实部和虚部,数据关系为一对有序实数,基本操作包括初始化、销毁、获取和设置元素值等。同样地,有理数的数据对象为分子和分母,数据关系为一对有序自然数(分母非零),基本操作与复数类似,增加了对分数性质的判断和操作。 ### 出错处理与输入输出方法的优缺点 #### 出错处理方式 1. 使用`exit`语句立即终止程序执行,适用于严重错误,但会中断程序流程,可能造成资源未释放。 2. 通过函数返回值来判断错误,易于理解和维护,但需要在调用方处理错误情况。 3. 通过额外的参数传递错误类型,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错误信息,但增加了函数的复杂性。 #### 输入输出方法 1. 使用`scanf`和`printf`进行格式化输入输出,直观但容易出错,需要严格控制格式。 2. 通过函数参数传递,可以实现信息的封装和局部化,减少全局变量的影响,提高程序的健壮性。 3. 全局变量传递虽然方便,但过度依赖可能导致程序状态混乱,不易于调试和维护。 《数据结构题集答案 严蔚敏》涵盖了数据结构的基础概念、抽象数据类型的设计以及编程中的常见问题处理,对于学习和掌握数据结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提升对数据结构的理解,还能增强解决实际编程问题的能力。
2025-05-08 19:43:09 983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