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探讨了移动机器人的认知模型与导航技术,融合控制论、感知循环与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实际实验与仿真,详细讲解了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的地图构建、路径规划及实时导航。内容涵盖遗传算法、卡尔曼滤波、立体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适用于机器人学、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配套源码便于实践,适合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学习参考。 本书详细探讨了移动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进行地图构建、路径规划和实时导航所必需的认知模型与导航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了融合控制论、感知循环以及机器学习方法,以期达到机器人对环境的认知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实施导航。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和方法,书中提供了大量实际实验和仿真案例分析。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和实践,读者可以对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行为有更为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内容方面,本书重点介绍了遗传算法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卡尔曼滤波在状态估计中的重要性,以及立体视觉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环境感知中的作用。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过程的优化算法,被广泛用于解决各种路径规划问题,使机器人能够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或近似最优路径。卡尔曼滤波则是一种基于状态空间的递归滤波器,用于估计动态系统在有噪声干扰下的状态,对于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来说至关重要。 立体视觉技术使机器人能够通过立体摄像机捕捉到的图像来获取周围环境的深度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的三维建模。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则是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机器人对环境信息的感知能力。这些技术的结合和应用,为机器人提供了在复杂和未知环境中导航的能力。 本书不仅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还特别提供了配套的源代码,方便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移动机器人认知与导航技术的理解。源代码的存在,为那些希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编码练习来掌握知识的学生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实际操作的结合,使得它成为机器人学、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宝贵参考资源。 对于那些对机器人技术有深入研究兴趣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这本书将是一个极好的学习资料。它不仅涵盖了当前机器人导航领域的基础知识,还介绍了前沿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可以对机器人的认知模型与导航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本书的编辑团队由多位在认知技术和机器人领域具有深厚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的贡献不仅限于对本书内容的编纂,还包括了对机器人学、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这保证了书籍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和研究,读者能够掌握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认知与导航技术,理解移动机器人如何通过感知周围环境来构建地图,规划路径,并实现实时导航。这些能力对于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至关重要,是实现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自主作业的基础。
2025-09-27 15:30:08 11.39MB 机器人 认知技术 导航算法
1
实验1常用设备管理操作 实验目的与内容: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设备的常用管理操作,包括登录设备、修改设备名称、显示与修改系统时间、掌握四种命令视图以及查看设备的版本信息、当前配置和接口信息。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文档名中应将“学号”和“姓名”替换为学生的实际学号和姓名,并且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每一步骤进行截图并粘贴至文档中。此外,修改设备名称时需要包含学生的姓名全拼,例如“ZhangSan-R1”表示张三同学的第一台路由器。 实验步骤详解: 实验任务一:登录设备 实验开始时,学生需要通过console口将pc机与交换机或路由器相连。连接后,可以使用SecureCRT这样的客户端工具来完成设备的登录过程。 实验任务二:掌握四种命令视图 1. 用户视图:此视图用于查看设备启动后的基本运行状态和统计信息。登录设备后,默认就处于用户视图。 2. 系统视图:在此视图下可以配置系统全局通用参数。可以通过键进行命令的自动补全。 3. 路由协议视图:此视图下可以配置路由协议参数。根据不同路由协议,进入该视图的命令也有所不同。 4. 接口视图:在此视图下可以配置接口参数,需要先查看接口概览信息,之后使用具体的接口名称进行配置。 5. 用户界面视图:可以在此视图下配置登录设备的用户属性,实现统一管理。 实验任务三:设备的基本操作命令 1. 修改配置设备名称:使用命令“[H3C]sysname”,后面跟上设备名称,例如“ZhangSan-R1”。 2. 显示系统时间:使用命令“display clock”查看当前系统时间。 3. 系统时间的修改:如果需要手动设置系统时间,可以使用命令“[R1]clock datetime”,之后输入具体的日期和时间。需要先停止NTP协议,使用命令“[R1]clock protocol none”。 4. 查看版本信息:使用命令“display version”可查看设备的软件平台、版本号、版权信息和启动时间。 5. 显示当前配置:使用命令“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来查看设备上的当前配置信息。 实验任务四:文件的操作 (注:此处内容未完整提供,无法详细展开) 实验注意事项: 1. 文档命名规则需遵循个人学号和姓名的格式。 2. 实验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截图并插入到文档中。 3. 设备名称的修改需要按照特定格式,确保带有学生姓名全拼。 4. 在实验中使用命令时,可利用自动补全功能和帮助功能。 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熟悉设备的基本操作,还能通过截图记录和规范命名提升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追溯性。这对于学生理解网络设备管理和故障排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5-09-27 00:30:44 745KB
1
在深度学习领域,吴恩达是一位备受推崇的大师,他的深度学习课程深受广大学习者喜爱。这个压缩包文件是他在课程中的第三周作业所使用的依赖包,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Python编程、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可能用到的特定库。 Python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基础语言,它以其简洁的语法和丰富的第三方库而被广泛采用。在这个作业中,我们有两个Python文件:`testCases_v2.py` 和 `planar_utils.py`。`testCases_v2.py` 文件通常包含一系列测试用例,用于验证代码功能的正确性。在深度学习中,测试用例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帮助开发者确保模型能够按预期工作,尤其是在训练和优化算法时。 `planar_utils.py` 文件可能包含了处理二维数据("planar"暗示了二维空间)的工具函数。这些工具可能包括数据预处理、绘制二维数据分布图、计算损失函数或者实现某些特定的激活函数等。在深度学习中,数据预处理是关键步骤,它包括标准化、归一化等操作,以提高模型的训练效果。 从标签"deeplearning"我们可以推测,这个作业可能会涉及神经网络的构建和训练。在深度学习中,神经网络是由多层节点(神经元)组成的,每个节点通过权重与前一层的节点相连。学习过程就是通过反向传播算法调整这些权重,以最小化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 吴恩达的课程可能使用了诸如TensorFlow或PyTorch这样的深度学习框架。这些框架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式来构建和优化神经网络,同时简化了梯度计算和反向传播的过程。虽然具体依赖包没有明确列出,但可以假设作业可能需要理解这些框架的基本使用,如定义模型、损失函数、优化器以及训练循环。 在完成这周的作业时,学生需要理解以下核心概念: 1. 神经网络架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以及各种类型的神经元(如全连接层、卷积层等)。 2. 激活函数:如sigmoid、ReLU、Leaky ReLU等,它们为神经网络引入非线性。 3. 损失函数:如均方误差(MSE)、交叉熵等,衡量模型预测与真实值的差异。 4. 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动量优化、Adam等,用于更新模型权重。 5. 训练过程:包括前向传播、反向传播、权重更新等步骤。 这个压缩包提供的资源对于深入理解和实践吴恩达深度学习课程的第三周内容至关重要。通过解决这些作业,学习者将能够巩固他们对深度学习基础的理解,并为后续更复杂的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如果你遇到任何问题,可以参考链接到的博客文章以获取更多帮助。
2025-09-26 16:45:33 2KB deeplearning
1
在吴恩达的深度学习课程中,第二课主要聚焦于改善深层神经网络的性能,而第三周的主题则是超参数调试和Batch Normalization(批量归一化)。这两个概念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过程中至关重要,它们能够显著提升模型的收敛速度和泛化能力。 超参数调试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模型结构和训练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调整,以找到最优的模型配置。超参数包括学习率、批次大小、网络层数、节点数、正则化强度等。通过网格搜索、随机搜索或基于梯度的优化方法,我们可以找到一组超参数,使得模型在验证集上的表现最佳,防止过拟合或者欠拟合的情况发生。例如,一个合理的学习率可以帮助模型更快地收敛到全局最优解,而合适的正则化参数可以避免模型过于复杂,提高泛化性能。 Batch Normalization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网络层,用于加速训练并改进模型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它在每一层的激活函数之前或之后(通常是在全连接层之后,卷积层之前)对每一批次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Batch Norm的主要步骤包括: 1. 计算批次内的均值和方差,这有助于消除内部协变量位移,使得每一层的输入保持相对稳定的分布。 2. 将数据归一化到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分布,这样可以减少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的问题。 3. 添加可学习的尺度γ和偏置β参数,允许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学习到合适的归一化系数,从而保留一部分特征信息。 在编程作业中,学生通常会被要求实现这些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它们如何影响模型的训练。这可能包括编写代码来计算和应用超参数,以及实现Batch Norm层。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超参数调试的重要性,以及Batch Norm在神经网络中的作用。 掌握超参数调试和Batch Normalization是深度学习工程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在吴恩达的课程中,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编程作业,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从而提升模型的性能。
2025-09-26 16:44:05 673KB 吴恩达 深度学习
1
Hadoop、Hive、Spark 实验 本实验报告主要介绍了 Hadoop、Hive、Spark 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实验中,学生需要使用 Hadoop、Hive、Spark 等环境,完成大数据开发和分析,并对拍卖成功率进行预测。 知识点: 1. Hadoop 伪分布安装部署:在 Centos 7.5 系统上安装 Hadoop 2.7.3,并配置免密钥登陆和主机名映射。 2. Hadoop 完全分布式安装部署:在多台机器上安装 Hadoop,实现分布式存储和计算。 3. Hadoop 常用命令:学习 Hadoop 的基本命令,例如启动 Hadoop 集群、查看相关进程、查看 HDFS 上文件目录、递归列出目录及文件、删除文件等。 4. HDFS:学习 HDFS 的基本概念和 API 使用,例如使用 IOUtils 方式读取文件、文件创建与写入等。 5. MapReduce 编程:学习 MapReduce 编程模型,例如单词计数、数据过滤及保存等。 6. Hive 环境搭建:学习 Hive 的基本概念和使用,例如创建 Hive 表、加载数据、执行查询等。 7. Spark 环境搭建:学习 Spark 的基本概念和使用,例如创建 Spark 程序、加载数据、执行查询等。 8. 逻辑回归和决策树预测:学习逻辑回归和决策树算法,用于预测拍卖成功率。 实验设备和环境: * 虚拟机数量:1 * 系统版本:Centos 7.5 * Hadoop 版本:Apache Hadoop 2.7.3 * Hive 版本:未指定 * Spark 版本:未指定 实验步骤: 1. 安装 Javajdk 1.8.0_131,并测试版本 2. 增加主机名和 ip 的映射 3. 配置免密钥登陆 4. 启动 Hadoop 集群,并查看节点(进程) 5. 运行 PI 实例,并查看结果 6. 实现 Hadoop 伪分布安装部署 7. 实现 Hadoop 完全分布式安装部署 8. 实现 HDFS 的基本操作,例如文件创建与写入、文件上传下载等 9. 实现 MapReduce 编程,例如单词计数、数据过滤及保存等 10. 实现 Hive 环境搭建和使用 11. 实现 Spark 环境搭建和使用 12. 实现逻辑回归和决策树预测拍卖成功率 本实验报告介绍了 Hadoop、Hive、Spark 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涉及到大数据开发、存储、计算和分析等多个方面。
2025-09-25 14:09:25 5.43MB hive hadoop spark 数据仓库
1
工程硕士数学实验题目1是针对工程硕士数学课程所设计的实践环节,其核心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将基于文档所给出的信息,对这些实验题目的背景、目标和实施策略进行深入解析。 要讨论的是实验一:Hamming级数求和问题。Hamming级数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其特点是具有快速振荡的特点,直接计算非常困难。为了精确计算这一级数和,学生必须设计出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误差的算法,保证结果的精确度达到1.0e-10。这一实验的核心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误差产生机制,并在算法设计过程中学会如何通过优化来降低误差。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编写程序实现特定算法,还要了解算法效率、稳定性和精度之间的关系,最终掌握算法优化的基本技巧。 实验二要求学生通过函数插值方法,特别是Lagrange公式和Neville算法,来构建插值多项式,近似给定数据点的函数。在这一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插值理论,并且学会如何应用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Lagrange插值和Neville算法是数值分析中解决插值问题的两种经典方法,各有特点。学生通过比较这两种方法,能够加深对插值技术的理解,并了解不同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和效果差异。此外,实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其学会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 接下来是实验三,该实验聚焦于函数逼近与曲线拟合问题。实验中,学生将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一系列给定的数据点进行最优拟合曲线的寻找。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最小二乘法的实践应用,更是对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锻炼。通过这一实验,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实际数据、识别数据间存在的关系,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建模和分析。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将数学理论与实际数据相结合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实验均强调了实验报告的重要性。撰写实验报告是学生理解实验内容、反思实验过程的关键环节。报告中应详细阐述实验目的、计算公式、程序设计和结果分析等内容。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系统地回顾实验的整个流程,加深对数学模型和算法应用的理解,同时提升科研报告撰写的能力。 综合来看,这些实验题目共同构成了工程硕士数学实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实验题目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编程技能、理解不同算法的优劣,并学会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和优化算法。这些技能在IT领域的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和软件开发等方向工作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9-24 20:33:03 523KB
1
Zigbee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物联网(IoT)设备间的通信。它基于IEEE 802.15.4标准,为传感器网络和小型设备提供简单、可靠且经济高效的连接。对于新手来说,理解和掌握Zigbee开发是进入物联网世界的关键步骤。 在“Zigbee开发”这个主题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部分来深入学习: 1. **Zigbee简介**:第1章“ZigBee简介和学习方法”会详细介绍Zigbee的历史、特点和应用领域。你将了解到Zigbee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的区别,以及为何选择Zigbee作为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原因。此外,这部分还会指导新手如何开始学习Zigbee,包括推荐的学习资源和路径。 2. **开发平台构建**:第2章“Zigbee开发平台的构建”是实践操作的起点,它将引导你搭建Zigbee开发环境。这通常涉及选择合适的硬件(如CC2530或CC2650开发板)和软件工具(如IAR Embedded Workbench或Keil μVision),以及如何安装和配置它们。同时,章节可能涵盖如何建立Zigbee网络、设置协调器和路由器节点,并进行初步的通信测试。 3. **基础实验**:第3章的“基础实验.rar”包含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这些实验旨在让你亲手操作,以加深理解。实验可能涵盖创建基本的点对点通信、组播通信、数据传输与接收,以及如何实现简单的控制应用。每个实验都将逐步指导你编写和调试代码,通过实际操作熟悉Zigbee协议栈的工作原理。 学习Zigbee开发的过程中,你将接触到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 **网络拓扑**:Zigbee支持星型、网状和树形等多种网络拓扑,理解这些拓扑结构及其优缺点是设计Zigbee网络的基础。 - **Zigbee协议栈**:包括物理层(PHY)、媒体访问控制层(MAC)、网络层(NWK)、应用支撑层(APS)和应用框架(AF)等层次,了解每一层的功能是开发的关键。 - **Zigbee设备角色**:包括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设备,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网络管理和数据传输职责。 - **安全机制**:Zigbee支持多种加密和认证方式,确保网络数据的安全传输。 - **应用开发**:涉及Zigbee应用程序接口(API)的使用,如发送和接收数据包、处理事件等。 通过上述学习和实验,新手将能够建立起对Zigbee通信技术的基本认识,并具备初步的开发能力。随着经验的增长,你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复杂的Zigbee应用,如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等领域。记住,实践是学习的最佳途径,所以动手操作是提升技能的关键。
2025-09-24 10:33:58 23.24MB zigbee新手 开发文档 基础实验
1
靶场,是指为信息安全人员提供实战演练、渗透测试和攻防对抗等训练环境的虚拟或实体场地。在不同的领域中,靶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网络安全领域,靶场成为培养和提高安全专业人员技能的重要平台。 首先,靶场为安全从业者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网络环境的平台。通过构建类似实际网络的拓扑结构、部署各种安全设备和应用,靶场可以模拟出多样化的网络攻防场景。这使得安全人员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全面提升其实战能力。 其次,靶场是渗透测试和漏洞攻防演练的理想场所。在靶场中,安全专业人员可以模拟攻击者的行为,发现系统和应用的漏洞,并进行渗透测试,从而及时修复和改进防御机制。同时,这也为防御方提供了锻炼机会,通过对抗攻击提高防御能力。 靶场的搭建还促进了团队协作与沟通。在攻防对抗中,往往需要多人协同作战,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攻击和防御策略。这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协同作战的效率。 此外,靶场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在靶场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安全知识,了解攻击技术和防御策略。这样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的理论课程更加生动直观,有助于深化对安全领域的理解。 最后,靶场也是安全社区交流的平台。在靶场中,安全从业者可以分享攻防经验,交流最新的安全威胁情报,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建立更广泛的安全社区,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总体而言,靶场在信息安全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为安全专业人员提供了实战演练的机会,促进了团队协作与沟通,为学习者提供了安全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是安全社区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靶场的实践操作,安全从业者能够更好地应对不断演变的网络威胁,提高整体的安全水平。
2025-09-23 23:41:25 3KB 网络攻防 网络安全技术 实验环境
1
本文档是学堂在线《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课后作业的答案汇总。截至2025年8月,本文档包含该课后作业的所有题目。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2025-09-22 13:49:03 3.66MB 网课答案 学堂在线 MOOC
1
-MATLAB_北京理工大学数值分析《数值计算方法》丁丽娟-数值实验作业(MATLAB)和课后作业.zip
2025-09-19 11:42:06 939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