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SW标准,用于构建FC-SAN网络的网络协议标准。FIBRE CHANNEL SWITCH FABRIC - 5 (FC-SW-5) REV 8.5 INCITS working draft proposed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une 3, 2009 ### FC-SW标准协议概述 #### 一、FC-SW标准简介 FC-SW标准,全称为Fibre Channel Switch Fabric (光纤通道交换结构), 是一个关键的网络协议标准,主要用于构建FC-SAN(Fibre Channel Storage Area Network)网络。该标准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并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INCITS)提出。 根据给定文件描述,“FIBRE CHANNEL SWITCH FABRIC - 5 (FC-SW-5) REV 8.5”是2009年6月3日发布的修订版草案,由INCITS技术委员会负责维护和更新。此标准旨在规范FC-SAN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管理,确保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 二、FC-SW标准的重要性 - **互操作性与兼容性**:FC-SW标准规定了FC-SAN网络中设备间通信的具体规则,包括帧格式、信号传输方式等,从而实现不同制造商生产的设备间的互操作性。 - **性能优化**:通过定义高效的通信机制,如优先级处理、流量控制等,提高FC-SAN网络的整体性能。 - **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数据传输提供了安全保障措施,例如错误检测与纠正机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三、FC-SW标准的关键特性 1. **逻辑连接**: FC-SW标准支持建立多条逻辑连接路径,提高了网络的冗余度和灵活性。 2. **虚拟SAN(VSAN)**: 通过划分VSAN,可以在同一物理网络上创建多个独立的逻辑存储区域,有效隔离不同业务流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3. **优先级处理**: 支持基于优先级的数据流处理,确保关键应用获得更高带宽和服务质量(QoS)。 4. **流量控制**: 采用先进的流量控制技术,避免网络拥塞,保障数据传输的顺畅。 5. **错误检测与纠正**: 通过CRC校验等方式进行错误检测,并提供相应的纠正机制,确保数据完整性。 6. **地址分配**: 规定了设备地址的分配方式,便于网络设备之间的寻址和通信。 #### 四、FC-SW标准的应用场景 - **数据中心**: FC-SW广泛应用于企业级数据中心,支持高性能计算(HPC)、数据库服务器等关键业务负载。 - **云计算环境**: 在私有云或公有云架构中作为底层存储网络的基础,支持大规模虚拟化部署。 - **备份与灾难恢复**: 提供高速稳定的连接,适用于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方案。 #### 五、FC-SW标准的发展历程 自1990年代初以来,光纤通道技术就开始发展,并逐渐成为高端存储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FC-SW标准经历了多次更新迭代,如FC-SW-1至FC-SW-5等多个版本。每个新版本都针对现有问题进行了改进,并引入了新的功能和技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 #### 六、结论 FC-SW标准是构建FC-SAN网络的核心,对于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存储和传输至关重要。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其在现代数据中心和企业级应用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FC-SW标准也将继续演进,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和用户需求。
2025-10-14 15:10:09 2.52MB FC-SW 网络存储
1
### 光纤通道协议标准FC-SW-5详解 #### 一、概述 《光纤通道标准协议》(FC-SW-5)是光纤通道技术领域内的重要标准之一,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光纤通道交换结构(Switch Fabric)的技术要求与实现方式。本标准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认证,并由信息技术产业委员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uncil, ITIC)担任秘书处工作。 #### 二、FC-SW-5标准背景 FC-SW-5标准是基于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 FC)通信技术制定的,旨在为高性能存储网络提供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光纤通道是一种高性能的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级数据中心,尤其是在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 SAN)中。该技术能够支持多种协议(如SCSI),并通过光纤链路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数据传输服务。 #### 三、FC-SW-5标准内容概览 根据所提供的部分内容来看,FC-SW-5标准涵盖了以下关键内容: 1. **文档购买信息**:介绍了获取该标准文档的具体途径。 2. **版权及使用声明**:明确了该文档的版权信息以及使用许可范围。 3. **编辑注释**:提供了修订版本中所做的主要修改,包括删除名称服务器IP引用、配置服务器清理、获取授权状态、支持II类/F级服务等更新内容。 4. **技术细节**:虽然具体技术细节未在提供的部分中展示,但可以推测其主要包括交换机架构设计、协议栈定义、数据传输机制等方面。 #### 四、FC-SW-5标准中的关键技术点 ##### 1. EVFP协商 EVFP(Extended Virtual Fabric Protocol)是一种扩展虚拟化技术,用于增强FC-SW-5标准下的虚拟化能力。它允许在单个物理连接上同时运行多个独立的虚拟连接,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并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 **功能**:EVFP支持在一个物理端口上创建多个逻辑端口,每个逻辑端口可以独立配置和管理。 -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度隔离和安全性的环境,如云数据中心或虚拟化SAN。 ##### 2. 名称服务器IP引用 在早期版本中提到的名称服务器IP引用可能指的是通过IP地址来标识和定位网络中的名称服务器。这种做法在后续版本中被移除,以适应更灵活和动态的网络环境需求。 - **移除原因**:随着网络规模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固定IP地址的方式变得不够灵活,容易导致维护复杂性和成本增加。 - **替代方案**:采用更先进的名称解析机制,如DNS服务或其他自动发现机制。 ##### 3. 配置服务器清理 配置服务器清理是指对配置服务器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目的**:避免因过时或无效的信息导致网络性能下降。 - **方法**:定期检查配置服务器中的数据库,删除不再使用的记录或更新过时的信息。 ##### 4. 获取授权状态 获取授权状态的功能允许网络设备查询和确认某一特定设备是否已获得访问特定资源的权限。 - **作用**:增强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 **实现方式**:通常通过专门的安全协议或认证机制来实现。 ##### 5. II类/F级服务支持 在FC-SW-5标准中引入了对II类/F级服务的支持,这意味着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保证。 - **特点**:针对需要较高带宽和更低延迟的应用场景设计。 - **应用**:适用于实时视频流、高性能计算等领域。 #### 五、总结 《光纤通道标准协议》(FC-SW-5)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在存储网络技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上述关键技术点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标准不仅关注技术细节,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如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安全性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FC-SW-5标准将会继续演进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数据中心的需求。
2025-10-14 15:09:22 2.5MB fc-sw-5 光纤通道
1
项目工程资源经过严格测试可直接运行成功且功能正常的情况才上传,可轻松copy复刻,拿到资料包后可轻松复现出一样的项目,本人系统开发经验充足(全栈开发),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我会及时为您解惑,提供帮助 【资源内容】:项目具体内容可查看/点击本页面下方的*资源详情*,包含完整源码+工程文件+说明(若有)等。【若无VIP,此资源可私信获取】 【本人专注IT领域】: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我会及时解答,第一时间为您提供帮助 【附带帮助】:若还需要相关开发工具、学习资料等,我会提供帮助,提供资料,鼓励学习进步 【适合场景】:相关项目设计中,皆可应用在项目开发、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期末/期中/大作业、工程实训、大创等学科竞赛比赛、初期项目立项、学习/练手等方面中 可借鉴此优质项目实现复刻,也可基于此项目来扩展开发出更多功能 #注 1. 本资源仅用于开源学习和技术交流。不可商用等,一切后果由使用者承担 2. 部分字体及插图等来自网络,若是侵权请联系删除,本人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或内容负法律责任。收取的费用仅用于整理和收集资料耗费时间的酬劳 3. 积分资源不提供使用问题指导/解答
2025-10-14 13:39:17 10.54MB
1
山东大学软件项目管理农业物联网_STM32F103C8T6主控_ESP8266-01s无线通信_OneNet云平台_MQTT协议_AndroidStudio开发_嘉立创EDA设计_蔬菜大棚环境监测系统.zip 农业物联网技术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传感器、无线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本项目涉及的农业物联网系统,以STM32F103C8T6作为主控制单元,通过ESP8266-01s模块实现无线通信,并使用OneNet云平台,借助MQTT协议进行数据的传输。同时,该系统采用Android Studio进行移动端应用的开发,并通过嘉立创EDA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主要应用于蔬菜大棚环境监测,以提升蔬菜大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STM32F103C8T6是一款由STMicroelectronics生产并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高性能微控制器,其丰富的接口资源和较高的处理能力使其适合用于农业物联网中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ESP8266-01s是一款常用的低成本Wi-Fi模块,能够方便地将微控制器连接到互联网,为物联网项目提供了无线通信的能力。OneNet是一个由中国移动推出的开放云服务,支持各类物联网设备接入,用户可以通过云平台对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是一种轻量级的消息传输协议,它支持推送和订阅模式,非常适合物联网场景下设备间的数据通信。 Android Studio是谷歌官方开发的一款集成开发环境,专门用于开发Android应用。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和调试工具,便于开发者快速开发稳定、性能优异的Android应用。嘉立创EDA是一款流行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广泛应用于电路设计、PCB布板设计等环节,其简洁的界面和强大的功能使之成为工程师和爱好者设计电路图和PCB板的首选工具。蔬菜大棚环境监测系统则是将上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监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智能调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该压缩包内的附赠资源.docx、说明文件.txt以及monitoring-system-main文件夹,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开发指南和项目文件。其中,附赠资源可能包含了教学视频、相关资料或者额外的代码示例,而说明文件将详细描述系统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和安装指南。monitoring-system-main文件夹中则应包含了项目的核心代码和必要的配置文件,为开发者提供了从零开始搭建和维护整个蔬菜大棚环境监测系统的可能性。 本农业物联网项目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旨在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于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10-14 12:50:12 54.62MB python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TM32的智能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采用STM32F103C8T6作为主控芯片,配合L298N电机驱动模块、光电编码器以及0.96寸OLED显示屏,实现了对直流电机的速度控制。文中重点讲解了PWM配置、光电编码器测速、PID和模糊PID控制算法的实现及其切换机制,并通过LabVIEW上位机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传输。此外,还分享了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L298N发热、编码器信号干扰和PID超调震荡等。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嵌入式开发基础,尤其是对STM32和电机控制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学习和研究电机控制系统的开发流程,掌握PID和模糊PID算法的应用方法,提高嵌入式系统的调试能力。 其他说明:附有完整的项目资源链接,包括STM32工程、LabVIEW源码和Matlab仿真模型,便于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
2025-10-13 15:39:39 119KB
1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STM32F407ZET6微控制器与AT24C02存储设备之间的IIC通信协议。首先对比了SPI和IIC两种通信方式的不同之处,如控制从机通信的方式、应答机制以及通信效率。接着深入讲解了IIC通信的基本概念,包括引脚配置(SDA、SCL、WP)、寻址机制、数据传输格式等。随后,文档逐步解析了IIC通信的具体过程,包括启动信号、寻址、应答、数据传输、停止信号等步骤。此外,还提供了详细的写数据和读数据流程,以及相应的C语言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初始化IIC接口、发送和接收字节、处理应答信号、以及具体的数据写入和读取操作。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特别是对STM32系列微控制器有一定了解的研发人员或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读者理解IIC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与SPI协议的区别;②掌握AT24C02存储设备的IIC通信流程,包括数据的写入和读取;③通过提供的代码示例,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实现STM32与AT24C02之间的可靠通信。 其他说明:文档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提供了具体的代码实现,有助于读者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硬件进行调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IIC通信的实际应用。
2025-10-13 14:50:09 1MB IIC 嵌入式开发 STM32 AT24C02
1
It defines a generic and protocol independent software interface towards the modular vehicl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MVCI) protocol module它为(不同厂家产品的)MVCI协议模块定义了一套通用的、独立于协议的软件接口。(MVCI协议模块应该就是根文件里安装的不同产品;根文件里D-PDU API 相关的dll对外提供的接口功能都是按标准实现的)。 Application通过MVCI D-Server API访问MVCI D-Server。 D-Server从ODX获取有关ECU的所有信息。D-Server使用ODX信息将Application的请求转换成字节流D-PDU。通过D-PDU API,将D-PDU传送到MVCI协议模块(即测试仪)。MVCI协议模块再将D-PDU传送到车辆ECU。反之, MVCI协议模块接收车辆的响应并将响应数据报告给D-Server。D-Server使用ODX数据解析D-PDU并将解析的符号信息提供给Application。
2025-10-13 14:44:55 42.52MB ISO22900
1
【标题解析】 "基于Qt的视频监控源代码"指的是使用Qt框架开发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原始编程代码。Qt是一个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广泛应用于桌面、移动和嵌入式设备,支持C++语言,同时也提供了QML进行UI设计。在视频监控领域,Qt可以用于构建用户界面,处理视频流,以及实现与硬件设备如摄像头的交互。 【描述分析】 "Linux下的qt creator的视频监控源代码"表明这个项目是在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利用Qt Creator这款集成开发环境(IDE)来编写的。Qt Creator提供了一整套工具,包括代码编辑器、调试器和构建管理器,方便开发者进行Qt应用程序的开发。视频监控源代码可能包含了捕获、显示、存储和分析视频流的相关功能,适应于实时监控和安全防护需求。 【标签解析】 "qt"标签明确了主要技术栈,即Qt框架。Qt框架包含丰富的库,如图形视图模块、网络模块、多媒体模块等,这些都可能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多媒体模块可以处理视频流的读取和播放,网络模块可以实现远程传输和控制,而图形视图模块则可用来创建用户界面。 【详细内容】 基于Qt的视频监控系统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视频捕获**:使用Qt的多媒体模块(QMultimedia)捕获来自摄像头的视频流。通过`QCamera`类,可以配置摄像头参数,如分辨率、帧率,并启动或停止捕获。 2. **视频显示**:利用`QVideoWidget`或`QML`的`Video`元素将视频流显示在界面上。可以通过设置窗口大小、缩放比例等参数优化显示效果。 3. **网络传输**:如果需要实现远程监控,Qt的网络模块(QNATiceServer/QNetworkAccessManager)可以用来接收或发送视频数据,实现视频流的实时传输。 4. **录像功能**:使用Qt的文件I/O功能,结合多媒体模块,可以实现视频录制。可以设定录制时间、格式和质量。 5. **用户界面**:Qt Creator提供的QML语言和C++结合,可以设计出直观、响应迅速的用户界面。用户可以在此界面上调整监控设置,查看实时画面,回放录像等。 6. **事件处理**:通过信号和槽机制,可以处理各种事件,比如检测到运动物体触发警报,或者用户操作触发特定功能。 7. **多线程编程**:为了保证视频处理的流畅性,可能需要在后台线程中进行视频处理和网络通信,避免阻塞主线程。 8. **硬件交互**:可能需要通过Qt的系统接口与硬件设备进行低级别交互,例如控制摄像头的焦距、光圈等。 9. **数据库存储**:如果需要长期保存录像,可以使用Qt的SQL模块连接到数据库,将视频片段存储为文件链接或其他形式的数据。 "基于Qt的视频监控源代码"是一个涵盖了多媒体处理、网络通信、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项目,体现了Qt的强大功能和灵活性。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个源代码,开发者可以深入了解Qt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提升自己的跨平台开发能力。
2025-10-13 09:37:15 4KB
1
python-mtp 围绕 libmtp 的 python 包装器来讨论媒体传输协议 关于 python-mtp 是 libmtp 的包装器,允许 python 应用程序与 libmtp 支持的所有 MTP 设备进行通信。 有关受支持和测试的设备,请参见此处。 它是使用 cython 实现的。 可以在 examples/ 中找到所有主要操作的简单测试脚本。 一点警告:MTP 是废话,不能很好地工作或可靠。 这个包装器和 libmtp 都不是罪魁祸首。 用法 包装器使用 with 语句,可以像这样简单地使用: from mtp import MediaTransfer with MediaTransfer() as mtp: print('Infos: {}'.format(mtp.get_deviceinfo()) 这些示例包括一个简单的备份脚本,它将 MTP 可访问的所有文件
2025-10-12 18:58:50 34KB Python
1
在数字通讯领域,USB虚拟网卡协议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移动设备与计算机的互连能力。特别是ECM(Ethernet Control Model)、NCM(Network Control Model)和RNDIS(Remote Network Driv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这几种协议,为USB接口提供了多种网络通讯功能。 ECM是一种通过USB接口实现以太网通讯的协议,它允许将USB接口模拟成一个以太网设备。当电脑或者移动设备通过USB线连接至支持ECM的手机或其他嵌入式设备时,可以实现类似局域网内的数据交换。ECM模式下,计算机网络设置中会出现一个虚拟的网络适配器,通过这个适配器,数据包能够被发送和接收,使得远程设备接入网络成为可能。 NCM是另一种基于USB接口的网络通讯协议,它提供了一种网络控制方式,使得网络连接可以直接通过USB进行。在NCM模式下,设备能够通过USB接口实现全双工的数据传输,且不需要额外的驱动支持,通常被用于内置了USB接口的嵌入式设备中。 RNDIS则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网络通讯协议,它允许远程网络设备通过USB接口与主机系统通信。RNDIS的主要优势是能够支持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和Mac OS等,提供了一种跨平台的网络连接方案。RNDIS协议下的设备在被识别后,也会在主机上创建一个虚拟的网络适配器,使得数据传输可以双向进行。 ECM、NCM和RNDIS协议的各个版本,不仅提供了不同特性的网络通讯选项,也使得开发者能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USB网络适配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移动设备的网络共享、嵌入式系统的网络调试到高性能计算中的高速数据传输等场景,都可以见到这些协议的影子。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协议也在不断演进,提供了更高效的通信效率、更低的功耗和更强大的安全性。它们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了便利,也极大地促进了USB接口技术在通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通过这些协议,USB接口已经从最初的数据存储和简单设备控制,转变为一种强大的网络通讯工具,大大拓展了USB技术的应用边界。 不同的协议版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兼容性和性能差异,开发者在选择使用特定协议时需要考虑目标平台、操作系统支持以及通讯效率等因素。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需求的变化,这些USB相关的虚拟网卡协议有望继续得到改进和推广。
2025-10-12 09:16:29 6.62MB USB RNDI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