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Delphi编写的基于nano-ecc曲线库实现的国密SM2加解密和签名验签程序
2025-08-08 13:43:31 213KB Delphi
1
Python语言是一种解释型、伪编译型的胶水语言,具有开源、跨平台、免费自由软件、强类型、动态类型、自动内存管理等特点。它支持面向对象编程,并拥有大量可用于各种任务的库。Python是一种可扩展的语言,它允许用户通过编写其他语言编写的模块并将其编译成Python可以调用的模块来扩展其功能。 Python的版本之争主要涉及2.x版本和3.x版本。2.x版本被普遍认为是稳定可靠的,而3.x版本则是大势所趋。Python支持多版本共存和轻松切换,用户可以通过更改环境变量PATH来实现。Python的版本信息可以通过sys模块查看,包括主版本号、次版本号、微版本号以及发布号等。 Python的安装途径包括官方源安装、第三方包管理工具如pip、conda等。在Python 2中需要单独安装pip,而在Python 3中pip已作为标准库的一部分。pip安装命令简单,例如使用pip安装NumPy库。用户还可以使用pip来更新和卸载已经安装的第三方包。 Python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对象模型。在Python中,处理的每样东西都被视为对象。Python拥有许多内置对象,编程者可以直接使用,例如数字、字符串、列表和字典等。对于非内置对象,需要导入模块后才能使用,例如正弦函数(math.sin())、随机数生成函数(random.random())等。 Python的快捷键和常用命令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包括使用快捷键浏览历史命令(Alt++P和Alt++N),重启shell(Ctrl++F6),打开Python帮助文档(F1),自动补全单词(Alt++//),缩进代码(Ctrl++[和Ctrl++]]),以及注释和取消注释代码(Alt++3和Alt++4)。开发环境的配置,如命令行、Jupyter Notebook和IDLE等,为Python开发者提供了不同的开发体验。 Python作为一门编程语言,其简单易学的特性、强大的库支持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使其成为许多开发者和研究人员的首选语言。在数据科学、网络开发、自动化脚本编写和教育领域,Python的应用尤为突出。
2025-08-05 16:17:10 111KB
1
"Python多媒体编程" Python程序设计董付国(第二版)第15章多媒体编程.pptx提供了Python语言在多媒体编程方面的应用,涵盖了图形编程、图形几何变换、光照模型、纹理映射、阴影模型等内容。 15.1 图形编程 Python的扩展模块PyOpenGL支持图形编程所需要的几乎所有功能。 Python程序可以使用OpenGL创建窗口类,重写构造函数,初始化OpenGL环境,指定显示模式以及用于绘图的函数。PyOpenGL模块提供了与OpenGL的绑定层,允许Python程序员使用OpenGL的功能。 创建图形编程框架 为了创建图形编程框架,需要导入相关模块,包括sys、OpenGL.GL、OpenGL.GLU和OpenGL.GLUT。然后,需要创建一个窗口类,重写构造函数,初始化OpenGL环境,指定显示模式以及用于绘图的函数。例如: ```python class MyPyOpenGLTest: def __init__(self, width = 640, height = 480, title = b'MyPyOpenGLTest'): glutInit(sys.argv) glutInitDisplayMode(GLUT_RGBA | GLUT_DOUBLE | GLUT_DEPTH) glutInitWindowSize(width, height) self.window = glutCreateWindow(title) glutDisplayFunc(self.Draw) glutIdleFunc(self.Draw) self.InitGL(width, height) ``` 在初始化OpenGL环境时,需要指定显示模式、窗口大小等参数。然后,需要定义自己的绘图函数,例如: ```python def Draw(self): 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 | GL_DEPTH_BUFFER_BIT) glLoadIdentity() glutSwapBuffers() ``` 15.1.1 创建图形编程框架 在创建图形编程框架时,需要定义自己的绘图函数,例如绘制文字、绘制图形等。例如,使用glutBitmapCharacter函数可以绘制文字: ```python def Draw(self): 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 | GL_DEPTH_BUFFER_BIT) glLoadIdentity() glColor3f(1.0, 1.0, 1.0) glTranslatef(0.0, 0.0, -1.0) glRasterPos2f(0.0, 0.0) s = 'PyOpenGL is the binding layer between Python and OpenGL.' for ch in s: glutBitmapCharacter(GLUT_BITMAP_8_BY_13, ord(ch)) ``` 15.1.2 绘制文字 使用glutBitmapCharacter函数可以绘制文字,每次只能绘制一个字符。如果需要绘制多个字符,可以使用循环。 15.1.3 绘制图形 在OpenGL中绘制图形的代码需要放在glBegin(mode)和glEnd()这一对函数的调用之间,其中mode表示绘图类型。例如,使用GL_POINTS可以绘制点、使用GL_LINES可以绘制直线、使用GL_TRIANGLES可以绘制三角形等。 ```python def Draw(self): 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 | GL_DEPTH_BUFFER_BIT) glLoadIdentity() glBegin(GL_TRIANGLES) # 绘制三角形的代码 glEnd() ``` 绘制图形时,需要指定绘图类型、顶点坐标、颜色等信息。 Python语言可以使用PyOpenGL模块实现图形编程,提供了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
2025-08-05 16:14:50 197KB
1
国网红外标准数据存储格式测试软件+DLT664-通用红外标准数据存储格式测试软件。 国家电网电力红外图谱格式验证。
2025-08-04 14:21:07 2.13MB
1
单向后方交会是测量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用于确定地面点的坐标。在2025年的测绘程序设计国赛中,这一方法的C#实现及其公式的总结被作为实战演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编程实现单向后方交会,不仅可以锻炼参赛者的编程技能,还能加深其对测绘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在进行单向后方交会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单向后方交会是指在至少两个已知点的方位上,测量未知点至已知点的方向或角度,通过计算得出未知点的坐标。这一方法适用于特定的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比如山区、建筑物密集区域等。 在编程实现单向后方交会时,重点在于公式的运用和编程逻辑的正确实现。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 1. 坐标系统的建立和转换:在进行单向后方交会之前,需要建立统一的坐标系统,并掌握坐标转换的方法,如从地方坐标系转换到平面坐标系。 2. 已知点与未知点的关系:理解并计算已知点和未知点之间的距离关系,以及角度关系,是单向后方交会的关键。 3. 方向测量数据的处理:如何处理通过测量得到的方位数据,并将其与已知点的坐标相结合,计算未知点的坐标,是编程实现的核心问题。 4. 公式的应用:单向后方交会的核心公式为: \[ x = x_0 + \Delta x \] \[ y = y_0 + \Delta y \] 其中,\( (x_0, y_0) \) 是已知点的坐标,\( \Delta x \) 和 \( \Delta y \) 分别是未知点与已知点之间在 X 和 Y 方向上的坐标差。这些坐标差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角度和距离计算得出。 5. 编程语言的选择和编程技巧: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如C#)和开发环境,运用编程技巧解决数学模型的计算问题,实现坐标解算的自动化。 6. 结果的验证和调整:编程实现后,要通过实际测量数据对程序进行验证,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7. 错误处理和异常管理:在编程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错误和异常情况,如输入数据格式错误、测量数据误差、计算过程中的数值稳定性等,编写出健壮性高的程序。 单向后方交会的C#实现涉及到一系列测量学和编程学的知识点,对于测绘专业的学生和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综合训练项目。通过这样的实战演练,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技术能力,还能加深对测绘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025-07-30 11:18:27 324KB
1
电赛,全称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科技竞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综合解决实际电子问题的能力。这项赛事自举办以来,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电子设计项目和创新思维,为我国电子科技领域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历年来的电赛设计报告,是对参赛作品的详细记录和总结,这些报告不仅包含了设计的初衷、理论依据、技术实现、实验验证等全面的技术细节,还包括了对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深入分析。通过阅读这些设计报告,可以了解到每一届电赛的主题、参赛队伍的构思与创新,以及电子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 从2001年至2017年,电赛的设计报告覆盖了十数年的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这些报告不仅是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电子设计教育和科研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年份的报告,可以看出电子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电子技术的最新动态,同时也能够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内的技术热点和发展瓶颈。 报告中所展示的优秀设计项目涉及面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智能仪器仪表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往往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很多设计理念和产品原型在后续的发展中被进一步完善和商业化,对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电赛的设计报告也是学生实践学习的重要资料。通过对报告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设计报告中体现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赛历年的设计报告是一份宝贵的技术和教学资源,对于电子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都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分析这些报告,可以加深对电子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激发创新灵感,提高科技研发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2025-07-29 00:43:18 193.44MB 电子设计大赛 设计报告
1
从给定的文件信息来看,2009年的国赛控制类题目(B题)主要聚焦于设计并制作一个声音导引系统,该系统通过声音信号来引导一个可移动声源精确地移动到指定位置。下面我们将详细解析题目中的各个知识点。 ### 一、竞赛规则与参赛须知 竞赛的规则明确指出,参赛队伍需根据自己的组别选择相应的题目,即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分别有专门的题目范围。此外,参赛者必须是在校的本、专科学生,且每队限3人,比赛期间不得更换队员。竞赛强调了独立性,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人员需回避,确保比赛的公平性。所有作品和报告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由专人封存,以备后续评审。 ### 二、声音导引系统的设计任务与要求 #### 基本要求: 1. **可移动声源设计**:要求参赛队伍设计并制作一个可移动的声源,该声源需产生周期性的音频脉冲信号,用于后续的声音导引。 2. **响应时间与平均速度**:声源在接收到导引信号后,需准确地移动至Ox线(即AB的中垂线),并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均速度大于5cm/s。 3. **定位精度**:声源停止后的位置与Ox线之间的距离误差需小于3cm。 4. **运动路径控制**:在移动过程中,声源不能超出Ox线左侧超过5cm。 5. **指示功能**:声源达到目标位置时,需有明显的光和声指示。 6. **功耗与成本**:系统需具备低功耗和高性价比的特点。 #### 发挥部分: 1. **转向能力**:声源需能在180度转向后,重复基本要求。 2. **提高速度与精度**:进一步提升平均速度至10cm/s以上,减小定位误差至1cm以内,同时减少运动过程中超出Ox线左侧的距离。 3. **复杂任务执行**:在完成基础移动后,声源需在原地停留一段时间,然后依据接收器A和C的信号,移动至W点,并在此点停止,且与W点的直线距离误差小于1cm,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需大于10cm/s。 ### 三、系统设计与实施细节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参赛队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 1. **ASSP芯片的应用**:题目特别指明必须使用组委会提供的电机控制ASSP芯片(型号MMC-1),这要求参赛者熟悉并掌握该芯片的功能和编程方法。 2. **无线传输技术**:误差信号的无线传输是系统的核心之一,参赛者需选择合适的无线传输方式和频率,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声源定位与控制**:设计高效的控制算法,确保声源能够准确地按照预设路径移动,同时满足速度、精度和功耗的要求。 4. **系统集成与优化**:整合所有子系统,包括电源管理、信号处理、运动控制等,确保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 四、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涵盖了设计报告的质量、系统方案的合理性、控制方案的设计与论证、电路设计与测试结果等多个方面,总分100分。其中,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占据了相当的比重,体现了对文档编制和表达能力的重视;而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的完成情况则直接反映了参赛作品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009年国赛控制类题目(B题)不仅考验了参赛者的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系统集成等综合技能,还对其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025-07-28 17:14:52 272KB 2009年
1
这就是小编,耗时一夜一上午,获得的全新感悟,和大家共享。
2025-07-27 22:06:51 823KB GNSS
1
内容概要:本文聚焦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拥堵问题,特别是拥有知名景区的小镇,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交通流量管控与评价的研究。文章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数据挖掘、K-means聚类算法和遗传优化算法,结合车辆行驶行为特征,对小镇景区路网的信号灯进行优化配置,估算临时停车位需求,并评价临时管控措施的效果。具体而言,文章通过四个主要问题展开讨论:1)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车流量进行时段划分并估计各相位车流量;2)使用遗传算法优化信号灯配置,以提高车辆通过率;3)分析五一黄金周期间巡游车辆特征,估算临时停车位需求;4)通过路段平均通过时长评价临时管控措施的效果,结果显示管控后车流量平均速度显著提高,重度拥堵时长减少了25.7%。 适合人群:从事交通工程、城市规划、数据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关注智能交通系统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1)帮助城市管理者制定有效的交通管控策略,尤其是在旅游景区等高流量区域;2)提供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信号灯优化配置方法,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3)为临时停车位的需求预测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游客出行顺畅;4)评估临时交通管控措施的效果,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算法实现步骤,还展示了具体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文中提到的模型和算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可以在类似的城市交通管理和优化项目中广泛应用。此外,文章指出了现有模型的一些局限性,如K-means算法的参数敏感性和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