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8位Polar码的编解码过程,涵盖了MATLAB仿真实现和FPGA硬件实现两大部分。首先展示了MATLAB环境下Polar码的编码和基于成功概率传递(SC)算法的解码方法,重点解析了生成矩阵的递归构建以及比特反转操作。接着深入探讨了FPGA实现中的具体挑战和技术细节,如利用Verilog进行编码器的设计,采用流水线结构优化性能,以及状态机控制下的SC译码器实现。文中不仅分享了代码片段,还讨论了一些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如LLR更新中的数值溢出问题和信噪比对误码率的影响。 适合人群:对通信系统、信号处理、数字电路设计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希望深入了解Polar码编解码机制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学术研究、教学演示或工程项目中需要将通信算法从理论转化为实际运行代码的情况。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Polar码的工作原理,并能够独立完成从仿真到硬件部署的全流程。 其他说明:作者提供了完整的GitHub代码链接,鼓励读者动手实践并参与进一步的技术交流。同时提醒读者注意硬件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独特现象,如量化误差带来的意外效果。
2025-09-28 17:50:18 1.31MB 数字通信
1
HFSS(高频结构仿真)在天线仿真设计中的应用,涵盖了微带天线、馈电网络、波导裂缝天线、口径天线和阵列综合低副瓣等多种类型的天线设计。首先,文章探讨了微带天线的特点及其在HFSS中的电磁场分布和辐射性能的模拟;接着,讨论了馈电网络的设计,强调了传输线效应、阻抗匹配和功率分配的关键因素;然后,分别介绍了波导裂缝天线和口径天线的模拟过程,重点在于裂缝长度、宽度及波导形状对性能的影响;最后,针对阵列综合低副瓣天线,阐述了阵列单元布局、间距和馈电相位的优化方法。文中还提到了利用仿真软件编写脚本和使用优化工具来提高设计效率。 适合人群: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天线设计有深入研究需求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天线设计和仿真的项目,旨在提升天线性能,优化设计方案,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天线设计难题。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结合具体实例展示了HFSS在天线设计中的强大功能,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2025-09-28 17:20:54 2.3MB
1
宏天微服务企业信息平台【EIP8】 技术白皮书,EIP8(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tform)是宏天软件针对当前企业在信息化转型过 程中遇到的内部管理问题而专门设计的企业信息平台。平台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良好的 用户体验,细致强大的后台配置能力在统一门户,统一流程中心,统一用户中心,在线应 用快速开发领域为客户提供平台级别产品与优质的服务体验,针对企业痛点提供针对性的 解决方案。 宏天软件的EIP8系统是一款专为企业信息化转型而设计的企业信息平台。它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架构和用户友好的设计,提供了强大的后台配置能力,使得在统一门户、统一流程中心、统一用户中心以及在线应用快速开发方面,为客户提供了平台级别产品与优质的服务体验。EIP8技术白皮书详细阐述了产品的技术解决方案、产品概述及体系架构,并针对企业面临的内部管理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产品概述及体系架构部分,白皮书首先介绍了宏天EIP8的引言,然后详细阐述了企业核心诉求,其中包括企业核心矛盾、降本增效和规范统一。在面对标准套件不匹配和系统快速实现等企业核心矛盾时,EIP8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同时,通过EIP8的使用,企业可以达到降本增效和规范统一的目标。 产品能解决的问题包括了解析行业主流低代码平台的核心特点,行业不同类型低代码平台的特点,以及宏天软件低代码平台能解决的问题。宏天EIP8不仅解决了一些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还提供了一个低代码开发环境,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开发和部署应用程序,满足市场和业务的变化需求。 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白皮书详细介绍了技术规范设计,这是宏天EIP8能够实现快速开发和统一管理的关键。技术规范设计涵盖了平台的整体架构、数据处理、安全机制、用户界面、以及如何通过低代码平台快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EIP8的架构和功能,白皮书还提供了一系列的目录和索引,使用户能够快速定位到感兴趣的部分。同时,白皮书还提供了联系方式和地址,方便有兴趣的企业或个人直接与宏天软件进行交流和合作。 宏天EIP8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白皮书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了宏天EIP8的特性、优势及应用前景,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09-28 11:33:19 60.48MB 微服务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在不同工况(DST、FUDS、HPPC)下,利用一阶和二阶RC模型进行电池参数在线辨识的方法。文中介绍了两种主要的在线识别算法——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FFRLS),并通过具体代码实例展示了这两种算法的应用。对于OCV(开路电压)的辨识,推荐采用多项式拟合而非查表法,并强调了参数初始化、噪声处理以及动态调整的重要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将容量作为状态变量进行扩展辨识的技术细节,并提供了Simulink模型用于验证效果。 适合人群:从事电池管理系统(BMS)开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电池参数在线辨识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掌握电池内部参数变化情况的实际应用场景,如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目标是提高电池参数辨识的准确性,优化电池管理系统的性能。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括了大量的代码片段和具体的实施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2025-09-28 10:19:58 1.24MB
1
高效智能采摘机器人技术研究涵盖了智能机器人的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包括感知技术、决策系统设计、传感器融合技术、运动控制与路径规划、抓取与分离技术、智能调度与协同技术以及试验与测试等。 在智能采摘机器人的基本原理与系统构成方面,研究重点在于采摘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核心技术分析,以及采摘机器人的工作流程。感知技术的分类与应用,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传感器融合技术在采摘机器人中的应用等,都是智能采摘机器人研究的关键技术点。智能采摘机器人的核心在于机器人的感应与决策能力,即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识别水果的位置、成熟度,并作出相应的决策执行采摘动作。 运动控制与路径规划是智能采摘机器人实现高效率作业的关键。运动控制策略的研究,路径规划算法的探讨,以及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共同构成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为了高效采摘,机器人需要有精确的控制策略和合理的路径规划算法,以降低能耗,缩短作业时间,提高采摘的精确度和效率。 智能采摘机器人的抓取与分离技术包括抓取机构的设计与优化,分离技术的实现方法,以及抓取与分离效果的评估。抓取机构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考虑到不同水果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因素,而分离技术则是确保水果在采摘过程中不会因操作不当而受损。这两项技术的精确执行是采摘机器人能否成功商业化的关键。 智能采摘机器人的智能调度与协同技术研究,包括任务调度策略的制定,机器人之间的协同机制研究,以及智能调度与协同系统的实现,这些都是确保多机器人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协同工作,完成复杂任务的前提。 智能采摘机器人的试验与测试是验证机器人性能的重要环节。试验环境的搭建与设备准备,试验方法与步骤,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估,为机器人的实用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成果的总结,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回顾与展望,对于指导未来的研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构成了对智能采摘机器人技术研究全面的概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的深入,不仅提升了采摘机器人的技术含量,也为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智能采摘机器人有望在识别准确性、操作灵活性、作业效率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智能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5-09-27 21:08:03 103KB
1
Comsol四场耦合增透瓦斯抽采技术研究:动态渗透率与孔隙率变化模型及PDE模块应用,Comsol四场耦合增透瓦斯抽采技术:动态渗透率与孔隙率变化模型,涵盖热、流、固场与PDE模块综合应用,Comsol热-流-固四场耦合增透瓦斯抽采,包括动态渗透率、孔隙率变化模型,涉及pde模块等四个物理场,由于内容可复制源文件 ,核心关键词:Comsol热-流-固四场耦合;增透瓦斯抽采;动态渗透率;孔隙率变化模型;PDE模块。,Comsol模拟:热-流-固四场耦合下的瓦斯抽采与动态渗透 在当代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需求下,瓦斯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和工业灾害气体的存在,其安全、高效地抽采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Comsol四场耦合增透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该技术的核心在于研究动态渗透率与孔隙率的变化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Comsol软件中的偏微分方程(PDE)模块。通过这一综合应用,研究者能够模拟热、流、固三场在瓦斯抽采过程中的相互耦合效应,以达到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和安全性的目的。 热场代表了瓦斯在地下的温度场,流场则涉及瓦斯的流动,固场指的是岩石或煤层的力学特性。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瓦斯的运移与分布。在传统的瓦斯抽采模型中,往往忽略了这些场之间的耦合作用,导致预测和控制瓦斯流动的能力有限。四场耦合模型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它能够更加精确地描述瓦斯抽采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指导实际工程的实施。 动态渗透率和孔隙率变化模型是四场耦合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率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瓦斯的渗透能力和流动路径,而孔隙率的改变则涉及到瓦斯储存空间的大小和分布。在瓦斯抽采过程中,由于煤层中瓦斯的释放,煤层的结构会经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瓦斯的渗透性和储存能力。因此,能够精确捕捉渗透率和孔隙率的动态变化对于瓦斯抽采具有重要意义。 PDE模块在Comsol软件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它允许用户构建和求解描述物理现象的偏微分方程。在四场耦合模型中,利用PDE模块可以将热、流、固场的方程耦合起来,以模拟和分析瓦斯抽采过程中的复杂现象。这不仅有助于理论研究,也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值仿真工具。 本次研究涉及的文件名称列表显示,相关文章涵盖了技术论文、技术博客、引言和具体的技术分析等不同的文体和内容。这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是多方位的,既包括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也包含了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和技术交流。同时,文件名称中提到“技术博客文章”和“在程序员社区的博客上发表”,说明研究成果被广泛分享和讨论,有助于推动瓦斯抽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文章中可能涉及的“ajax”标签,虽然与本次主题不直接相关,但这可能表明研究者在进行数据通信和动态内容更新方面采取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强了技术交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 Comsol四场耦合增透瓦斯抽采技术研究,结合了理论与实际、模型与仿真,为瓦斯抽采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方案和研究思路。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与应用,该技术有望成为解决瓦斯安全高效抽采问题的重要手段,为煤矿安全生产和清洁能源的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2025-09-27 16:34:00 3.61MB ajax
1
本书系统探讨了移动机器人的认知模型与导航技术,融合控制论、感知循环与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实际实验与仿真,详细讲解了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的地图构建、路径规划及实时导航。内容涵盖遗传算法、卡尔曼滤波、立体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适用于机器人学、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配套源码便于实践,适合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学习参考。 本书详细探讨了移动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进行地图构建、路径规划和实时导航所必需的认知模型与导航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了融合控制论、感知循环以及机器学习方法,以期达到机器人对环境的认知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实施导航。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和方法,书中提供了大量实际实验和仿真案例分析。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和实践,读者可以对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行为有更为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内容方面,本书重点介绍了遗传算法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卡尔曼滤波在状态估计中的重要性,以及立体视觉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环境感知中的作用。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过程的优化算法,被广泛用于解决各种路径规划问题,使机器人能够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或近似最优路径。卡尔曼滤波则是一种基于状态空间的递归滤波器,用于估计动态系统在有噪声干扰下的状态,对于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来说至关重要。 立体视觉技术使机器人能够通过立体摄像机捕捉到的图像来获取周围环境的深度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的三维建模。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则是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机器人对环境信息的感知能力。这些技术的结合和应用,为机器人提供了在复杂和未知环境中导航的能力。 本书不仅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还特别提供了配套的源代码,方便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移动机器人认知与导航技术的理解。源代码的存在,为那些希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编码练习来掌握知识的学生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实际操作的结合,使得它成为机器人学、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宝贵参考资源。 对于那些对机器人技术有深入研究兴趣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这本书将是一个极好的学习资料。它不仅涵盖了当前机器人导航领域的基础知识,还介绍了前沿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可以对机器人的认知模型与导航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本书的编辑团队由多位在认知技术和机器人领域具有深厚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的贡献不仅限于对本书内容的编纂,还包括了对机器人学、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这保证了书籍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和研究,读者能够掌握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认知与导航技术,理解移动机器人如何通过感知周围环境来构建地图,规划路径,并实现实时导航。这些能力对于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至关重要,是实现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自主作业的基础。
2025-09-27 15:30:08 11.39MB 机器人 认知技术 导航算法
1
ABB机器人OmniCore V250XT Type A型控制柜中文手册是关于ABB公司生产的OmniCore V250XT Type A型机器人控制柜的使用说明书。该手册为中文版本,详细介绍了产品的工作环境、技术规格、安全使用标准以及维护操作等相关知识。手册中不仅包含对设备的操作指引,也详细描述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强调在使用机器人进行操作前,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ABB机器人OmniCore V250XT Type A控制柜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一部分,其设计和制造符合工业安全标准,保证了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高效和安全。手册中特别强调了在发生任何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执行保护停止和紧急停止程序,并提供了相应的安全信号与符号的解释,帮助操作者正确理解并运用。 此外,手册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安全操作指引,包括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控制器上的安全符号说明等,以确保机器人在各种操作模式下的安全性。手册中还对机器人的停止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保护停止和紧急停止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使能设备和停止功能的运用说明,为操作者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流程。 在产品手册中,ABB公司对其提供的信息和内容有明确的版权声明和责任限制。手册明确指出,ABB不承担因信息变更、手册内容变更或使用手册及产品引起的责任。手册内容如有变更,ABB公司不会专门通知。此外,手册中的信息不能被解释为对任何损失或伤害的保证,且未经ABB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本手册及其中的任何部件。 ABB机器人OmniCore V250XT Type A型控制柜中文手册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为操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操作与安全指南,确保机器人系统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
1
Zigbee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低复杂度的无线网络技术。它采用了IEEE 802.15.4无线物理层的优点,包括省电、简朴和低成本的规格,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逻辑网络、网络安全和应用层。ZigBee联盟成立于2023年,初期由英国Invensys企业、日本三菱电气企业、美国摩托罗拉企业和荷兰飞利浦半导体企业等四大企业加盟,随后加盟企业不断增加,至目前已经涵盖了IT领域以及其他行业的150多家企业。 ZigBee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无线数据采集、无线工业控制、消费性电子设备、汽车自动化、家庭和楼宇自动化、医用设备控制、远程网络控制等场合。ZigBee无线技术适合组建WPAN(无线个人设备)网络,特别适合于数据采集和控制信号的传播。 ZigBee无线技术的特点包括其低功耗设计,这使得电池可以工作很长时间,尤其是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2节5号干电池可以支持1个节点工作6~24个月。此外,ZigBee还具有低成本优势,通过大幅简化协议,降低了对通信控制器的要求,并且免协议专利费,芯片价格大约为2美元。Zigbee还具有低速率和近距离的特性,工作在20~250kbps的较低速率,传播范围一般介于10~100米之间,通过路由和节点间通信的接力,传播距离可以更远。 ZigBee的物理信道包括2.4GHz的ISM频段、欧洲的868MHz频段、以及美国的915MHz频段,不同频段可使用信道分别为16个、1个和10个。在2.4GHz频段上具有16个信道,带宽为250K。ZigBee无线技术适合组建大规模网络,网络节点容量可达65535个。 ZigBee技术还具有短时延的优势,从睡眠转入工作状态只需15ms,节点连接进入网络只需30ms,进一步节省了电能。此外,ZigBee还具有高容量的特点,可采用星状、片状和网状网络构造,一种主节点最多可管理254个子节点。 在技术特征和性能分析方面,ZigBee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其协议栈的设计,这使得它能够支持更多的应用,并且其网络拓扑构造支持星状、片状和网状等多种结构,可以灵活地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ZigBee的网络设备类型分为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设备。其抗干扰能力强,能够确保传输的可靠性。 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物联网、智能家庭、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是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设备互联互通的理想选择。
2025-09-26 22:41:26 618KB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基于FPGA的实时语音生成图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旨在为听障人士和婴幼儿提供一种全新的、直观的声音感知方式,通过FPGA实现语音信号的采集和传输,并在PC端完成语音识别和图像生成。系统的核心模块包括语音采集、I2C总线配置、异步FIFO、UART串口通信、PC端数据接收与音频恢复、离线语音识别和实时图像生成。语音采集模块使用WM8731音频编解码芯片进行模数转换,I2C总线用于配置WM8731的寄存器,异步FIFO解决跨时钟域数据传输问题,UART模块负责数据传输,PC端通过串口接收数据并恢复音频,使用Vosk离线语音识别模型将语音转换为文本,再调用火山方舟的seedream-3-0模型API生成图像。 适合人群:对FPGA技术有一定了解,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特别是关注助听设备和教育辅助工具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实现语音信号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②为听障人士和婴幼儿提供直观的声音感知方式;③推动FPGA技术在语音信号处理领域的应用,探索其在实时性、精度和功耗等方面的优化潜力;④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该系统不仅为听障群体和婴幼儿提供便捷有效的辅助工具,还在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通过该系统的实现,展示了FPGA在复杂信号处理任务中的优势,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09-25 13:14:24 2.98MB FPGA 语音识别 图像生成 WM873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