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光缆线路施工规范知识点解析 #### 一、电杆安装规范 **1. 选址要求** - **安全距离:**为了保障架空光缆线路的安全与稳定性,需确保杆路与不同类型的设施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 - 距离水渠至少10米; - 距离县道、省道至少20米; - 距离国道、高速公路至少50米; - 平行于其他通信杆路时,保持至少10米的有效间距; - 与各类管线、直埋线路保持至少3米的距离。 - **特殊情况调整:**在特殊地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 建筑物最小净距要求** | 序号 | 建筑物名称 | 最小水平净距 | 备注 | | --- | --- | --- | --- | | 1 | 铁路(距最近的钢轨) | 地面杆高的 4/3 | | | 2 | 公路(距公路路肩) | 地面杆高或满足公路部门的要求 | | | 3 | 人行道(距边石) | 0.5或根据城建部门批准位置 | | | 4 | 消火栓 | 1.0 | | | 5 | 通信杆、广播杆、低压电力杆 | 地面杆高的 4/3 | 电杆与电杆的距离 | | 6 | 地下管线(上下水管、煤气管等) | 1.0 | 电杆与地下管线平行的距离 | | 7 | 地下管线(电信管道、直埋电缆) | 0.75 | 电杆与它们平行时的距离 | | 8 | 房屋建筑(距建筑物边缘) | 2.0 | | | 9 | 市区树木 | 1.25 | | | 10 | 郊区、农村树木 | 2.0 | | **3. 杆高选择与要求** - **一般杆高:**通常选用7米高的电杆,梢径为130毫米。 - **特殊情况:** - 特殊地段或跨越障碍物时,根据实际地形选择合适的杆高。 - 必须符合架空光缆线路最低线条及跨越其他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标准。 **4. 架空线路与其他电力交叉跨越平行时的间隔距离要求** | 序号 | 其他建筑物名称 | 最小垂直距离(m) | 备注 | | --- | --- | --- | --- | | 1 | 距铁路轨面 | 7.5 | 缆线最低点至轨面 | | 2 | 距公路、市区主要道路路面 | 6.0 | 公路转弯处应为倾斜的最高点 | | 3 | 距一般道路路面 | 6.0 | 包括农村机耕道、农用车道等 | | 4 | 距通航河流航帆顶点 | 1.0 | 在最高水位时 | | 5 | 距不通航河流顶点 | 2.0 | 在最高水位时及漂浮物上 | | 6 | 距房屋屋顶 | 2.0 | 跨越房顶 2.0m、跨越屋脊 0.6m | | 7 | 与其他通信线交越间距 | 0.6 | | | 8 | 距树枝顶 | 1.5 | | | 9 | 沿街坊小巷架设距地面 | 4.0 | 货车不能通行路段 | | 10 | 高农作物地段 | 3.5 | 最低缆线与农作物、农机的最高点间的净距,应不小于 0.6m | | 11 | 其他一般地型距地面 | 3.5 | 个别特殊山坡容许不小于 2.5m | **5. 杆距与长杆档设置** - **基准杆距:**一般为50米。 - **长杆档条件:** - 当线路路由受地形或其他障碍物影响导致杆档距离超过120米时,应视为长杆档,并安装辅助吊线。 - 使用9米以上的电杆。 - **短杆档条件:** - 当杆档距离小于120米时,选用8米以上的电杆。 **6. 角杆与终端杆的安装** - **角杆:** - 在线路转角点内移10-15厘米。 - 吊线收紧后,角杆应向拉线方向倾斜半个杆梢左右。 - **终端杆:** - 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20厘米。 **7. 直线杆路的电杆位置** - **位置要求:** - 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中心线上。 - 电杆中心线在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不超过5厘米。 - 电杆自身应上下垂直,不得出现弯曲现象。 **8. 电杆埋深要求** - **普通土:** - 6米杆:1.2米 - 7米杆:1.3米 - 8米杆:1.5米 - 9米杆:1.6米 - 10米杆:1.7米 - 12米杆:2.1米 - **硬土:** - 6米杆:1.0米 - 7米杆:1.2米 - 8米杆:1.4米 - 9米杆:1.5米 - 10米杆:1.6米 - 12米杆:2.0米 - **水田、湿地:** - 6米杆:1.3米 - 7米杆:1.4米 - 8米杆:1.6米 - 9米杆:1.7米 - 10米杆:1.8米 - 12米杆:2.2米 - **石质:** - 6米杆:0.8米 - 7米杆:1.0米 - 8米杆:1.2米 - 9米杆:1.4米 - 10米杆:1.6米 - 12米杆:2.0米 - **特殊要求:** - 石质电杆洞深偏差小于±3厘米。 - 其他土质电杆洞深偏差小于±5厘米。 - 杆洞回土要求分层夯实。 - 杆根培土一般应高于地面5-10厘米,在郊区应高于地面10-15厘米。 - 对于不足40厘米的浅表土石质地段,除去表土层后,电杆洞深按石质要求深度。 **9. 加固措施** - **石护墩:**安装在水洼地、鱼塘和水流易冲刷的低洼地段的电杆,应增设石护墩以加强稳固性。 **10. 杆号标示** - **标示要求:** - 杆号面向公路。 - 按照光缆线路A端到B端的方向递增编号。 - 字体为白底黑色宋体。 - 最下面字体距地面2.5米。 - **具体要求及模板:** - 示例:顺店5cm∣10cm花石95cm5cm 5cm20055cm 10cmO5cm 10cm五5cm 10cm八5cm 10cm九 #### 二、拉线安装规范 **1. 拉线位置与固定** - **角杆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上面间距为10厘米。 - **终端拉线:** - 与吊线共用一个抱箍。 - 距杆梢50厘米,特殊情况不小于25厘米。 - **双吊线情况:** - 终端杆两个拉线抱箍间距为40厘米。 - **双方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下方10厘米。 - **四方拉线:** - 顺拉抱箍应装在吊线下方10厘米。 - 侧拉线抱箍应装在四方拉顺拉线下面10厘米。 **2. 拉线上把安装** - **方法:**采用卡固法。 - **材料:**使用三个U形卡子(即钢丝扣),每个卡子间距100毫米,再隔150毫米使用3.0铁线另缠封尾5圈。 **3. 拉线中把制作** - **方法:**采用另缠法。 - **规格:** - 7/2.2钢绞线:首节间距100毫米,未节长约330毫米,全长600毫米。 - 7/2.6钢绞线:首节间距150毫米,未节长约280毫米,全长600毫米。 - 7/3.0钢绞线:首节间距150毫米,未节长约230毫米,全长600毫米。 - **封尾:**使用3.0铁线另缠封尾5圈。 通过上述详尽的规定与要求,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通信光缆线路施工过程中,对于电杆安装与拉线安装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光缆线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也是为了减少未来维护过程中的风险与不便。
2025-09-09 21:04:28 6.09MB
1
发明专利模板解读 本资源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发明专利模板,供参考和提交给代理人,旨在帮助发明者和代理人更好地理解和编写专利申请文件。该模板涵盖了发明专利的所有要素,包括技术背景、现有技术方案、技术问题、发明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关键点和欲保护点、优点、替代方案和其他相关信息。 技术背景 技术背景是发明专利的基础,包括大的技术背景和小的技术背景。技术背景的介绍应该详细、清晰,使得代理人和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该技术领域的当前状态。 现有技术方案 现有技术方案是指当前最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包括已经公开的专利、期刊、书籍等。该部分应当详细介绍当前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突出本发明的优点。 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是指当前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包括成本高、误码率高、反应速度慢等类似问题。该部分应当详细介绍当前技术的缺点,并描述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本发明技术方案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指当前发明的详细介绍,包括结构图、文字说明、工艺步骤、结构说明、原理说明、动作关系说明等。该部分应当详细提供发明的每一功能的实现方案,使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关键点和欲保护点 关键点和欲保护点是指本发明的核心技术点,包括发明的关键创新点和欲保护点。该部分应当简要地列出关键点,帮助代理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优点 优点是指本发明相比当前技术的优势,包括成本低、误码率低、反应速度快等类似优势。该部分应当简要地介绍本发明的优点,并与当前技术进行比较。 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是指本发明可能的替代方案,包括部分结构、器件、方法步骤的替代等。该部分应当详尽地写明替代方案,以扩大专利的保护范围,防止他人绕过本技术去实现同样的发明目的。 其他相关信息 其他相关信息是指对代理人有助于理解本技术的资料,包括背景技术、详尽的技术方案、其他相关信息等。该部分应当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代理人更好、更快地完成申请文件。 本资源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发明专利模板,旨在帮助发明者和代理人更好地理解和编写专利申请文件。该模板涵盖了发明专利的所有要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编写专利申请文件。
2025-02-14 16:32:42 51KB
1
项目立项(技术和业务可行性)->采购方案(如何采购)->商务招标(目标、内容、要求)->商务投标—>集中采购(各家厂商竞标)->中标->商务会签流程(基于谈判总结报告,走内部签署流程)->合同(双方签署合同)->项目入场实施。
2024-08-07 14:14:31 248KB
1
STM32H743是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推出的一款高性能微控制器,属于STM32H7系列,具备强大的ARM Cortex-M7内核。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STM32H743的串口(USART)功能,并通过DMA(直接存储器访问)进行数据传输。DMA允许在不占用CPU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外设与内存之间的高效数据交换。 串口(USART)是通用同步/异步收发传输器,常用于设备间的通信。在STM32H743上配置串口需要完成以下步骤: 1. **初始化配置**:设置波特率、数据位数、停止位和校验位。这些参数可根据通信协议和需求进行定制。 2. **中断或DMA选择**:这里采用DMA方式,因此需要开启串口的DMA请求,并配置合适的DMA通道。 3. **DMA配置**:创建DMA配置结构体,设定传输方向(发送或接收)、数据宽度、内存到外设或外设到内存模式等。 4. **MPU配置**:内存保护单元(MPU)可以保护内存区域免受非法访问。在使用DMA时,确保MPU配置允许DMA通道访问所需内存区域。 5. **缓存开启**:STM32H743支持数据和指令缓存,开启缓存能提高数据读取速度。配置缓存时,要确保与DMA的使用兼容。 6. **RAM分区**:根据应用需求,可能需要将RAM划分为多个区域,如堆栈、动态内存分配区等。 具体实现时,首先在初始化函数中配置串口和DMA。例如,使用HAL库的`HAL_UART_Init()`和`HAL_DMA_Init()`函数。接着,开启串口的DMA请求,这通常在`HAL_UART_MspInit()`回调中完成,调用`HAL_NVIC_EnableIRQ(DMA_IRQn)`来启用对应DMA通道的中断。 对于MPU配置,可以使用`HAL_MPU_ConfigRegion()`函数,设定访问权限和优先级。开启缓存可能涉及`SCB_EnableDCache()`和`SCB_EnableICache()`函数。分配RAM区域可通过`HAL_RCC_GetSRAMSize()`和`HAL_RCC_GetPCCARDRAMSize()`等函数获取总RAM大小,然后用`__attribute__((section(".mySection")))`这样的内存定位属性进行分配。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启动发送或接收操作,例如通过`HAL_UART_Transmit_DMA()`或`HAL_UART_Receive_DMA()`。当传输完成时,DMA中断会被触发,此时需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处理完传输状态,更新标志位或者执行其他必要的动作。 在H743_BSP_Validate这个文件包中,可能包含了验证这些功能的示例代码、配置文件以及必要的头文件。用户可以参考这些代码来理解和实现STM32H743的串口DMA驱动程序。为了确保程序正确运行,还需要注意系统时钟配置、异常处理以及串口和DMA的中断优先级设置。 STM32H743的串口DMA驱动涉及到硬件层的串口、DMA和MPU配置,以及软件层的中断处理和内存管理。正确理解并实施这些概念,能够构建高效、可靠的串口通信系统。
2024-07-29 19:35:57 7.16MB STM32H743 DMA USART 串口
1
有关三层数据库的例子.使用的是asta的组建用delphi 编写.简单易用实现三层数据库的通讯.
2023-12-13 10:53:12 2.46MB 三层数据
1
SAP HR模块常用到的表,仅供参考,包括表名的总结等
2023-04-02 17:23:13 16KB sap HR 表名
1
计算机软考高级项目管理师论文中-范围管理论文-zyc.doc,是本人2019年考前自己写的论文,已经通过考试,只是我字丑才考45分,但内容供参考
2023-03-12 15:20:02 18KB 高项进度管理论文
1
软件工程大作业包图
2022-12-27 09:15:15 120KB 软件工程
1
最新的UL8750中文版,不好找的,我还有UL1310和1598的标准
2022-12-04 20:50:06 303KB UL875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