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理解计算机系统运作基础的关键领域,它涵盖了从数据表示到硬件组件之间的交互等多个方面。本视频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通过计算运行原理的图解和生动的动画演示,帮助学习者直观理解计算机计算过程。 1. 【科普】计算机工作原理.mp4:这个视频可能首先会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存储设备等。它将阐述计算机如何接收输入、处理数据并产生输出的基本流程,即著名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2. 2.什么是计算机.mp4:此视频可能会深入探讨计算机的概念,解释其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本质。它可能会涵盖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基本功能以及现代计算机的分类,如个人电脑、服务器、嵌入式系统等。 3. 3.数据和二进制.mp4:这部分内容着重于计算机的数据表示,特别是二进制系统的重要性。学习者将了解二进制数如何表示数字、字符和颜色,以及如何进行二进制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4. 5.电路和链辑.mp4:视频可能涵盖了逻辑门(如AND、OR、NOT、XOR)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基本元素构建复杂的逻辑电路,如半加器、全加器和触发器。这将解释布尔代数在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基本的逻辑运算。 5. 4.内存、CPU输入和输出.mp4:这部分内容将讨论内存的作用,包括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以及它们如何与CPU交互。此外,还会讲解CPU如何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传输,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6. 6.硬件和软件.mp4:视频可能进一步阐述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解释操作系统如何协调硬件资源,并提供软件运行的平台。同时,可能会提及程序的执行过程,包括编译、链接和加载,以及指令集架构(ISA)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 通过这一系列视频,学习者将能够建立对计算机系统的全面理解,不仅明白计算机是如何执行指令的,还能理解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流动过程,从而为更深入的编程、系统分析或硬件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10-30 11:19:06 67.59MB 计算机原理
1
《编译原理试卷》 编译原理是一门深入探讨计算机程序如何从高级语言转化为机器语言的学科,它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本压缩包包含了六套编译原理的试题,部分试题附带了答案,以Word文档的形式提供,便于学习者自我检测和复习。 一、编译器概述 编译器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将高级编程语言(如C++、Java等)转换为机器语言,使得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执行。编译器的工作流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和优化等多个阶段。 二、词法分析 词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第一步,它将源代码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符号或“记号”(Token),这些记号由单词、数字、运算符等构成。词法分析器通常采用正则表达式进行设计。 三、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阶段,编译器将词法分析产生的记号流转换成抽象语法树(AST)。这一过程依据的是源代码的语言结构,即上下文无关文法(Context-Free Grammar, CFG)。通过递归下降分析或LR/LALR等方法实现。 四、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阶段,编译器检查程序的逻辑正确性,确保语句符合语言规范,并进行类型检查、作用域解析等。同时,编译器也会在此阶段开始生成中间代码,如三地址码或虚拟机指令。 五、代码生成 代码生成阶段,编译器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的机器指令。这个过程要考虑目标平台的特性,如指令集架构、寻址模式等。有时,为了提高效率,编译器还会对生成的代码进行优化。 六、编译器优化 优化是编译器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常量折叠、死代码消除、循环展开、公共子表达式消除等。优化的目的是提升程序运行速度或减少代码大小。 七、试卷内容概览 压缩包中的六套试卷覆盖了编译原理的主要知识点,可能包括:词法分析题、语法分析题、语义分析题、编译器设计与实现题以及相关的编程题。每套试卷可能侧重不同的方面,比如理论知识、实践应用或者综合能力的考察。 通过解答这些试卷,学习者可以系统地回顾和巩固编译原理的各个方面,理解编译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没有答案的试卷,可以借助教科书、网络资源或同行交流来寻找解题思路,深化理解。 这份《编译原理试卷》资源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编译原理学习材料,无论对正在学习该课程的学生还是对编译技术感兴趣的从业者,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系统性的练习和思考,有助于提升对编译器工作原理的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计算机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2025-10-30 01:51:08 80KB 编译原理
1
《传感器原理》是一门深入研究各类传感器工作原理与应用的学科。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石,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各个领域。本资料包包含了一系列关于传感器原理的PPT,涵盖了光电式、辐射式、超声波、压电式、电感式、电容式、磁学量以及温度传感器等多个重要类型的讲解。 我们来探讨第0章的概述部分。这一章通常会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包括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在现代技术中的重要性。它可能会涵盖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如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以及信号处理电路的基础知识。 接下来,我们关注光电式传感器(第8章)。光电式传感器利用光信号的变化来检测和测量各种物理量,如距离、颜色、亮度等。这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的吸收、反射、散射或透射。常见的光电传感器有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和CCD/CMOS图像传感器等。 辐射式传感器(第12章)主要涉及红外、紫外、射线等非可见光谱范围的探测。这些传感器用于测量热辐射、放射性物质等,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遥感技术等领域。 超声波传感器(第10章)是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来检测物体的位置、距离、速度等参数。它们的工作原理基于声波的发射、反射和接收,常见于无损检测、测距、避障系统等。 压电式传感器(第6章)则基于压电效应,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或反之。它们常用于压力、振动、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测量,例如在地震监测、机械工程中。 电感式传感器(第4章)通过检测线圈自感或互感的变化来感知位移、磁场强度等。这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位置控制、电流测量等场合。 电容式传感器(第5章)利用电容的改变来检测各种物理量,如位移、压力、湿度等。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容器电容与几何尺寸、介质介电常数等因素的关系。 磁学量传感器(第7章)如霍尔效应传感器,可以检测磁场强度、磁通量等,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导航系统等领域。 温度传感器(第13章)如热电偶、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等,是测量环境或物体温度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食品安全、医学诊断等多个领域。 这个资料包提供了全面的传感器理论知识,适合学生学习、工程师参考,以及科研人员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掌握,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感器技术,为实际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2025-10-30 01:06:06 61.28MB 传感器原理
1
matlab改变代码颜色CNNF 演示代码“学习有效的密集匹配的新功能的原理” 内容 此演示代码包包括6个不同的部分。 “提取器”:特征提取器,为演示,我们提供16通道立体声和光学快速模型。 (其余内容,包括培训代码,将在以后发布。) “ PMBP原始”:用于立体和光流的PMBP [3]连续密集算法。 如果将“ weight_pw”值设置为零,则还可以产生PatchMatch [2]算法的结果。 简而言之,该软件包提供了4种算法(PMBP立体声,PMBP光学流,PatchMatch立体声,PatchMatch流)。 该软件包由[2]的作者编写。 “ PMBP改进”:通过实现我们的匹配功能,该包是从“ PMBP原始”中修改而来的。 4种匹配算法与上述相对应。 “ CostFilter-original”:这是用于立体匹配和光流的原始costvolume [1]方法(基于粒子)。 “ CostFilter-improved”:这是实施了我们的功能方案的改进的costfilter。 “工具:”此软件包提供了一些有用的matlab工具来更改数据格式(例如,将“ flo”更改为“ int16 p
2025-10-29 21:23:01 7.54MB 系统开源
1
1  AD5933芯片概述   1.1  主要性能   AD5933 是一款高精度的阻抗测量芯片,内部集成了带有12位,采样率高达1MSPS的AD转换器的频率发生器.这个频率发生器可以产生特定的频率来激励外部电阻,电阻上得到的响应信号被ADC采样,并通过片上的DSP进行离散的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变换后返回在这个输出频率下得到的实部值R和虚部值I.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在每个扫描频率下的傅立叶变换的模和电阻的相角.   AD5933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1 可编程的频率发生器,频率可达100KHz   2 作为设备通过口和主机通讯,实现频率扫面控制   3 频率分辨率为27位(<0
2025-10-29 19:32:29 467KB
1
文件中包括八位加法器,32位可控加减法器,32位ALU,一位booth补码乘法器实现八位二进制乘法
2025-10-29 01:04:19 156KB logsim 计算机组成原理 booth算法
1
包含实验logisim运算器实验的电路
2025-10-29 00:50:17 182KB
1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设计词法分析程序】 在计算机科学中,编译器是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机器可执行代码的关键组件。编译器的设计通常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包括词法分析。本实验报告主要关注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这是编译器前端的第一步,负责识别源代码中的基本单元——单词(Token)。以下将详细阐述实验的目的、设计、过程以及实现。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正则表达式**:掌握如何用正则表达式描述词法规则,正则表达式是表示字符序列的模式,用于匹配和处理文本。 2. **NFA与DFA的转化**:了解如何将正则表达式转化为非确定有限自动机(NFA),然后确定化NFA并简化为最小的确定有限自动机(DFA)。NFA和DFA是理论计算模型,用于识别正则语言。 3. **词法分析程序设计**:学习词法分析程序的基本流程,包括单词的分类和输出方案。 **二、实验设计** 1. **正则表达式与NFA**:为TEST语言的每条词法规则编写相应的正则表达式,并构造NFA表示。 2. **DFA构建**:通过合并NFA,确定化并简化为最小DFA,用于指导词法分析。 3. **单词分类与输出方案**:根据语言规则定义单词类别,并确定单词输出格式。 **三、实验过程** 1. **规则与NFA**: - 标识符:以(a-zA-Z)开头,后跟零个或多个字母、数字的字符串。 - 保留字:预定义的关键字,如if、else等。 - 无符号整数:由一个或多个数字组成。 - 分界符:包括括号、分号、花括号等。 - 运算符:加减乘除及比较操作符等。 - 注释符:以//开头的单行注释。 - NFA的构造不在此处详述,但通常涉及创建状态和转移边。 2. **DFA**: - 经过NFA的合并、确定化和最小化过程,形成一个能识别所有规则的DFA,该DFA的每个状态代表了对当前输入字符的一种反应。 3. **单词分类与输出**: - 关键字:如int、if等。 - 标识符:由字母或数字组成的标识。 - 无符号整数:仅包含数字的序列。 - 分界符:如{、}、(、)、;等。 - 运算符:包括+、-、*、/、比较和赋值操作符等。 - 注释符:以//开头的单行注释。 - 保留字:与关键字类似,但需特殊处理。 4. **词法分析程序**: - 使用Python编写词法分析程序,定义状态机(DFA),通过get_char_category函数判断输入字符类别,然后根据DFA的状态转移表进行状态迁移,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单词。 **四、程序实现**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词法分析程序框架: ```python # 状态定义 states = {'START', 'ID', 'NUM', 'OPERATOR', 'DELIMITER', 'COMMENT', 'ERROR'} # 输入字符分类函数 def get_char_category(char): # 根据字符特性返回对应类别 # DFA状态转移表 dfa = { # 省略具体状态转移规则 } # 主程序 def lexical_analysis(source_code): # 扫描源代码,根据DFA进行词法分析 ``` 此程序读取源代码,根据状态转移表逐步分析字符,输出对应的单词类型。完整的词法分析程序还需要考虑错误处理、缓冲区管理、回溯机制等细节。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词法分析的原理和实践,为后续的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10-28 23:28:42 444KB 实验报告
1
TI全系列DSK原理图是针对Texas Instruments(TI)公司一系列微控制器开发板的设计文档集合。这些原理图详细展示了各种型号DSK(Development System Kit)的电路布局和组件连接方式,帮助开发者理解和使用TI的不同MCU产品。在这个压缩包中,你将找到包括TMS320C2812、TMS320F28335、TMS320F2407、TMS320F5402、TMS320F6711、TMS320F5416以及TMS320F5510等DSK的原理图。这些开发板通常用于嵌入式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为工程师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来测试和验证TI微控制器的功能。 1. TMS320C2812:这是一款高性能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适用于实时控制应用。其原理图会展示如何连接电源、外围接口、存储器以及模拟和数字输入/输出。 2. TMS320F28335:这款DSP拥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和增强的处理能力,适用于工业自动化、电机控制等领域。原理图会包含其内部总线结构、CPU核心、外设模块如ADC、PWM和串行通信接口等的详细连接。 3. TMS320F2407:作为一款定点DSP,它适合于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原理图将展示如何配置其内部资源,如定时器、GPIO和中断控制器。 4. TMS320F5402和TMS320F5416:这两款属于C2000系列的DSP,专为实时控制而设计。它们的原理图会涉及模拟前端、模拟比较器、模拟多路复用器以及高速数字信号处理部分。 5. TMS320F5510:这是TI的C5000系列成员,适用于电机控制和电力电子应用。它的原理图将揭示如何利用其内置的硬件乘法器和浮点运算单元进行高效计算。 通过这些DSK的原理图,开发者可以学习到以下关键知识点: 1. 微控制器的系统架构:理解CPU、内存、外设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交换。 2. 接口技术:了解UART、SPI、I2C等通信协议的硬件实现。 3. 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学习如何设计ADC、DAC、滤波器等模块。 4. 电源管理:掌握如何为不同组件供电,以及电源的保护和监控电路。 5. 开发和调试工具:熟悉JTAG或SWD调试接口的电路设计。 这些原理图对嵌入式系统设计者来说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可以帮助他们快速上手TI的微控制器,并在实际项目中灵活应用。同时,通过分析和对比不同型号的DSK,还可以学习到针对特定应用如何优化硬件设计。因此,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应该深入研究这些原理图,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2025-10-28 09:36:33 5.15MB
1
《CS5211:eDP到LVDS转换设计原理详解》 在嵌入式硬件领域,接口转换技术是至关重要的。CS5211是一款专门用于将Embedded DisplayPort (eDP)信号转换为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LVDS)信号的芯片,广泛应用于单片机系统中,以实现不同显示设备之间的兼容性。本文将深入解析CS5211的设计原理及其应用方案。 CS5211芯片特点: 1. CS5211AN是该系列的代表型号,具备高效率和低功耗特性。 2. 该芯片能够提供EDP转LVDS的解决方案,确保高质量的视频传输。 3. 设计中包括了对HPD(Hot Plug Detect)信号的处理,能够检测显示器是否已连接,从而自动启动或关闭数据传输。 4. 集成了LVDS输出,支持多种LVDS接口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LCD面板。 设计原理: 1. 输入接口:CS5211接收来自eDP接口的信号,包括DP0、DP1数据线,以及DP_IN_AUX_P、DP_IN_HPDDP_IN0_N等辅助通道。这些信号经过内部处理后转化为LVDS格式。 2. 输出接口:转换后的LVDS信号通过LVDSA和LVDSB数据对发送,包括LVDSA_DAT0_N至LVDSA_DAT3_N以及LVDSB_DAT0_N至LVDSB_DAT3_N,同时包含LVDSA_CLK_N和LVDSB_CLK_N时钟线。 3. 辅助功能:CS5211还包含了对背光控制的支持,如BKLT_EN和BKLT_PWM引脚,可调节显示器的亮度。 4. 电源管理:芯片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如12V_IN、3.3V等,以确保正常工作。此外,还有专门的电源返回线(PWR_RTN)来减少电磁干扰。 5. 接口连接:电路中采用电阻、电容和MOS管等元件进行阻抗匹配和滤波,以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例如,R260、R244.7k与C50.1uF等组合用于电源去耦和噪声滤除。 应用方案: 1. EDPtoLVDS转换:CS5211适用于需要将eDP源连接到LVDS显示屏的场景,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2. 背光控制:通过配置 BKLT_PWM 和 BKLT_EN 引脚,可以精确地控制显示器的背光亮度,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 3. 自动检测:利用HPD DET功能,系统能自动识别显示器的接入状态,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即时性。 总结,CS5211是实现eDP与LVDS之间高效转换的关键元件,其设计原理涉及信号的接收、转换、输出和电源管理等多个环节。在实际应用中,它能够提供灵活的显示接口方案,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提升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2025-10-27 17:15:17 710KB 嵌入式硬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