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各种传感器来获取、处理和分析物理量或化学量的信息。该课程的第四版由胡向东教授编著,旨在提供最新的传感器技术和检测方法的全面理解。课件内容通常涵盖了理论知识、实践应用和技术发展,对于学习者深入理解这一领域具有极大的帮助。 传感器是现代科技中的关键组件,它们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机器人、航空航天、医疗、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会讲解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热电偶、压阻、电容、光电和磁敏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分别对应温度、压力、电阻、光强和磁场等物理参数的测量。同时,课程还会涉及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包括放大器、滤波器和模数转换器等,这些都是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转化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所必需的。 检测技术则是传感器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课程中可能涵盖误差分析、信号处理算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系统以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例如,精密测量中需要考虑噪声、漂移和稳定性等问题,而实时监控则可能要求快速响应和高可靠性。 胡向东教授的课件很可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案例研究,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际应用中的传感器选择和设计。此外,可能还会有实验部分,让学生亲手操作和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温度监测系统,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选择适合的温度传感器,如何搭建信号调理电路,以及如何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会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工作机制,还会了解到传感器技术的最新发展,如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以及智能传感器等前沿技术。这些知识对于未来从事工程设计、科研工作或是解决实际问题都至关重要。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深入探讨信息感知和处理的课程,通过胡向东教授的课件,学习者不仅可以系统地学习到传感器的基本理论,还能了解到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2025-09-06 09:45:08 62.26MB
1
利用Matlab实现列车-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耦合垂向时域仿真的方法。首先对系统参数进行初始化,包括列车质量、钢弹簧刚度和阻尼比等关键参数。接着展示了如何通过微分方程建模列车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轮轨接触力的计算以及轨道振动的有限差分离散处理。文中还强调了选择合适的求解器(如ode45),并解释了其原因。最后,通过三维可视化展示了振动波在轨道上的传播情况,帮助识别潜在的共振危险区域。 适合人群:对轨道交通动力学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及高校相关专业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特性及其对轨道的影响,可用于优化轨道设计、评估列车运行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 其他说明:本文提供的Matlab代码经过实测验证,能够准确复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一书中的经典案例,并支持自定义多种工况模拟。
2025-09-02 10:30:58 267KB
1
nginx 1.22.1 window编译版本,添加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 模块,支持http,https正向代理。 当前ngx_http_proxy_connect_module库的master分支已修复windows下https代理异常的问题,大家也可以重新编译。
2025-08-21 08:50:51 1.63MB nginx 正向代理 windows
1
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HMM)是一种在统计建模中广泛应用的概率模型,尤其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在这个HMM_Study项目中,我们将深入探讨HMM的核心概念,以及如何利用Python实现前向算法、维特比算法和前向后向算法。 我们要理解HMM的基本构成:状态(State)、观测(Observation)和转移概率(Transition Probability)。在HMM中,系统处于一系列不可见的状态,每个状态会生成一个可观察的输出。状态之间的转移和观测的产生都遵循概率分布。 1. **状态**:这些是模型内部的隐藏状态,它们决定了模型的行为,但通常不能直接观测到。 2. **观测**:基于当前状态产生的可观察事件,是外界可以看到的输出。 3. **转移概率**:描述了模型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 接下来,我们讨论三种核心算法: 1. **前向算法(Forward Algorithm)**:这是一种动态规划方法,用于计算在给定观测序列下,模型处于任意时间步的状态概率。它通过维护前向变量α_t(i),表示在时间t观测到前t个符号且处于状态i的概率。 2. **维特比算法(Viterbi Algorithm)**:该算法找出最有可能生成观测序列的状态序列,即找到一条具有最高概率的路径。它通过维护维特比得分δ_t(i)和最优父状态π_t(i),表示在时间t观测到序列时,处于状态i的最可能路径。 3. **前向后向算法(Forward-Backward Algorithm)**:结合了前向算法和后向算法,后向变量β_t(i)表示在时间t之后,观测到剩余序列时处于状态i的概率。这个算法常用于计算任意时刻t的“完整数据”对数似然,或者用于计算状态的条件概率。 在Python实现这些算法时,我们需要定义模型的初始概率、状态转移矩阵和观测概率矩阵。使用这些矩阵,我们可以编写函数来执行上述算法。例如,`forward()`函数将实现前向算法,`viterbi()`函数用于维特比解码,而`forward_backward()`函数将执行前向后向算法。 在实际应用中,HMM还涉及到学习问题,即如何估计模型参数。常见的方法有Baum-Welch算法(EM算法的一个特例),它通过迭代优化模型参数以最大化观测序列的似然性。 HMM_Study项目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HMM及其算法的平台,特别是对于那些想在自然语言处理或语音识别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算法,我们可以构建更复杂的系统,解决实际问题,如词性标注、语音识别等。在Python环境中实现这些算法,不仅有助于理论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编程技能,使开发者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工具到实际项目中。
2025-08-16 23:35:44 5KB Python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MATLAB及其工具箱(Simulink和Simscape)对KUKA KR6六自由度机械臂进行仿真的方法。首先,通过DH参数定义机械臂的几何结构,接着分别探讨了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代码示例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深入讲解了非线性控制技术的应用,特别是PID控制和动力学补偿的方法。最后,展示了如何利用Simulink搭建完整的控制系统并进行轨迹规划和动态模拟。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MATLAB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自动化专业学生以及从事机器人研究的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理解和掌握六自由度机械臂运动学和控制原理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主要目标是帮助读者通过实例学习如何使用MATLAB进行机械臂仿真,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代码片段和技巧提示,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强调了一些容易忽视的关键点,如DH参数的准确性、关节配置的方向性等,避免初学者走弯路。
2025-08-13 17:00:46 1.19MB
1
使用Unity的GPU上的3d网络图布局 这是力导向图布局算法(Fruchterman-Reingold方法)与计算着色器统一的(粗略)实现 在united 2018.1中测试 没有优化 使用显示图形边缘,此处不包括
2025-07-29 11:32:44 766KB
1
本文针对轮胎纵向与横向力的关系协调,提出了基于虚拟轨道列车(VRT)系统的分布式驱动模式下层级化的合作控制方法,并构建了多体动力学仿真平台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优化结果,确保了车辆的行驶状态并大大改善了列车转向时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路径跟随性能还降低了峰值负载率,并使整个车组负荷率分布更为平均。 适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者以及车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发人员。 应用场景为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解决三四线城市的拥堵问题,以及一二线城市交通运输工具补充,具体目标为提高VR系统中轮胎纵横方向的力量分配及其对列车运行的影响效果。 推荐进一步探索更多实际运营环境条件下,不同参数设置的合作控制策略表现。
2025-07-16 10:23:45 1.12MB 分布式驱动 控制策略
1
基于Carsim2019与Matlab2018a的Dugoff轮胎模型搭建与验证:精确输出轮胎纵向力与侧向力,使用Carsim和Simulink构建Dugoff轮胎模型:验证纵向力与侧向力精度,附模型文件与详细文档代码注释,Dugoff轮胎模型(Carsim2019,Matlab2018a及以上) 利用Carsim和Simulink搭建Dugoff轮胎模型,并输出轮胎纵向力、轮胎侧向力与Carsim输出的轮胎力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精度,如图。 特殊说明:包含模型文件,另外包含详细的说明文档,代码有逐行注释,逻辑清晰,适合学习。 ,Dugoff轮胎模型;Carsim2019;Matlab2018a;模型精度验证;模型文件;说明文档;逐行注释;逻辑清晰。,基于Carsim2019与Matlab2018a的Dugoff轮胎模型验证与学习资源
2025-07-13 15:15:01 575KB 数据结构
1
Comsol中铌酸锂不同切向设置的电场强度归一化与折射率、反射率计算:X切铌酸锂与Z切铌酸锂的电压加法研究,Comsol铌酸锂不同切向设置 x切铌酸锂、z切铌酸锂 归一化电场强度设置、加电压计算折射率及反射率 ,Comsol;铌酸锂;不同切向设置;x切铌酸锂;z切铌酸锂;归一化电场强度设置;加电压;折射率计算;反射率计算,Comsol中铌酸锂切向设置与电场强度计算 在现代光学和光电技术领域,铌酸锂晶体因具有良好的压电、电光、声光和非线性光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尤其在制造电光调制器、声光调制器和光波导器件中,铌酸锂的性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深入理解铌酸锂晶体在不同切向设置下的电场分布、折射率和反射率变化,研究人员常常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Comsol Multiphysics是一款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能够准确模拟电磁场、结构力学、流体流动等多种物理现象,特别适用于复杂材料特性的研究。 通过Comsol软件对铌酸锂晶体进行模拟,研究人员可以在X切和Z切的设置下,探究电场强度的归一化处理对晶体折射率和反射率的影响。X切和Z切是铌酸锂晶体常用的两种切割方式,它们分别对应晶体的特定晶面。X切指的是在晶体的X轴方向上进行切割,而Z切则是在Z轴方向上进行切割。不同的切向设置会影响到晶体内部的电场分布,进而影响折射率和反射率。研究电场强度的归一化,意味着将电场强度标准化到一个无量纲的比值,以此来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电场分布情况。 在进行电压加法研究时,研究人员会计算不同电压条件下,晶体折射率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直接关联到光波导器件的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通过模拟计算,可以预测在特定电压条件下,晶体的折射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指导实际应用中的器件设计和优化。 从压缩包中提取的文件列表显示,研究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探讨到模拟实验的全过程。例如,“深入探究中铌酸锂的切向设置与电场强度.doc”和“铌酸锂波导中的光场调控艺术从切.doc”可能包含对晶体切向设置和电场强度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分析。而“基于平台下铌酸锂晶体不同切向设置的模拟研究摘要本.html”和“在讨论铌酸锂的不同切向设置及.html”可能提供了一定的模拟实验背景和结果概述。图像文件“1.jpg”可能展示了实验中的某个关键步骤或者结果的可视化图表。文本文件“技术博文中铌酸锂不同切向设置与电场强度折射率和反.txt”和“博文标题中铌酸锂不同切向设置对归一化.txt”、“题目铌酸锂晶体切向设置与电场强度对.txt”、“探索中铌酸锂不同切向设置下的光学.txt”则可能包含了详细的技术分析、实验方法和结果讨论。 从这些文件的内容来看,研究者们致力于全面了解铌酸锂晶体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光学性能,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晶体的切向设置和施加电压来调节其电光性能。这样的研究对于开发新型光电设备和优化现有器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通过这种深入分析和模拟,研究者们能够为铌酸锂的应用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技术支持,推动光电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2025-07-12 14:33:44 631KB xbox
1
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中,图像传输已成为一项基本且重要的功能,尤其在远程监控、视频会议、在线教育等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K230模块,通过socket通信向客户端实现图像传输的过程和相关技术要点。K230是一种常用于图像处理和视频传输的硬件模块,它能够高效地处理图像数据,并通过网络接口将图像传输给连接的客户端设备。 要实现图像传输,必须确保K230模块具备图像采集和处理的能力。K230模块通常搭载了强大的图像处理芯片和优化算法,能够对图像进行采集、压缩和编码。在本文的上下文中,K230可能采用了YOLO算法(You Only Look Once)进行图像识别,这是一种先进的实时对象检测系统,能够在图像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目标对象。 接下来,K230模块需要通过网络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传输给客户端。这就涉及到socket通信技术的应用。Socket通信是网络编程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允许两个程序在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在本例中,K230模块需要有一个服务器端程序,用于监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在建立连接后发送图像数据流。 服务器端程序的具体实现细节包括创建socket、绑定IP地址和端口、监听连接请求以及接收和发送数据等步骤。客户端程序则需要能够发起连接请求、接收服务器端发送的数据,并最终将数据流渲染成图像显示出来。 在实现过程中,除了基本的socket通信流程,还需要考虑多个技术要点。例如,为了提高图像传输的效率和实时性,可能需要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减少传输的数据量;同时还需要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包丢失或被截获。 此外,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协议也是实现图像传输的关键。需要定义清晰的协议规范,包括如何开始传输、传输的数据格式、传输过程中的控制指令以及如何结束传输等。 根据给定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得知相关的文件名称为“Canmv+PC端客户端代码”。这暗示了PC端的客户端程序可能是用C语言或类似语言编写的。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开发者需要根据K230模块的API文档和socket通信的相关知识,编写出能够处理图像数据、执行网络通信任务的代码。 利用K230模块通过socket通信实现图像传输的过程涵盖了图像采集、处理、压缩编码、网络传输和客户端渲染等多个技术环节。开发者需要综合运用图像处理技术、网络编程技术和协议设计知识,才能高效地完成图像传输系统的构建。
2025-07-03 11:40:18 7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