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ATLAB环境中实现基于熵的声纳图像分割算法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首先读取并灰度化原始声纳图像,然后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去噪,接着利用Roberts算子进行边缘检测,去除阴影边界,通过阈值定位分离图像背景与前景,去除船舶边界,再经过形态学膨胀操作连接断开的边缘,将去噪和膨胀结果合并,最后采用二维熵分割完成图像分割,并进行后处理优化结果。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还针对每个步骤给出了具体的参数选择依据和注意事项。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MATLAB编程基础的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从事海洋探测、图像处理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从声纳图像中提取特定目标的应用场景,如水下考古、海洋测绘等。主要目的是提高声纳图像的目标识别精度,减少噪声干扰,增强图像质量。 其他说明:文中强调了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DCT去噪可能出现的块效应、边缘检测后的形态学操作参数调整、熵阈值的选择等。同时提醒读者可以通过对比各步骤的中间结果来检查和优化算法性能。
2025-09-19 08:41:33 227KB 图像处理 MATLAB 形态学操作
1
平台项目建设思路 1、微服务架构,模块化部署 2、全业务流程线上闭环管理 3、多媒体资源整合统一管理 4、全业务线上化,数据链路完整 5、以人为本,优化系统操作流程 6、与数据中台的对接实现数据同步更新 7、智能化办公插件,提升办公幸福感
2025-09-19 08:37:23 4.72MB 智慧图书馆 原型设计
1
用于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的成熟FOC(场向量控制)电机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STM32F0系列微控制器并采用全C语言编写。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电路图、PCB文件和源代码,还深入解析了程序的核心部分,包括初始化、FOC算法、速度与转矩控制以及各种保护机制。此外,该程序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能够轻松迁移到其他国产32位芯片平台。此程序实现了诸如转把控制、多档调速、EABS电子刹车等功能,确保了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适合人群:对电机控制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从事电动交通工具开发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和掌握FOC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②利用提供的完整资料进行实际项目开发;③将现有代码移植到不同硬件平台上,拓展应用场景。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读者对于FOC电机控制的理解,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2025-09-19 00:13:14 1.13MB
1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VC++与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库中的MSComm控件进行串口通信编程。这个"vc++基于MScomm控件的串口编程实例"是一个实用的示例,它演示了如何创建一个能够接收和发送数据的上位机程序。我们将分析该实例的核心知识点,帮助你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 串口通信是设备间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和上位机的交互。MSComm控件是VC++中提供的一种简单易用的串口通信接口,它封装了许多底层的串口操作,使得开发者无需深入了解COM(Communications Port)的硬件细节就能实现串口通信功能。 我们需要了解MS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事件和方法: 1. **属性**: - `CommPort`:设置或获取串口号,如COM1、COM2等。 - `Settings`: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例如"9600,N,8,1"表示9600波特率,无校验,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 - `Input`:读取串口缓冲区的数据。 - `Output`:写入串口的数据。 - `RThreshold` 和 `InputLen`:定义触发OnComm事件的数据量。 2. **事件**: - `OnComm`:当串口发生错误或数据可用时触发,通常用于检测错误和接收数据。 - `CommError` 属性在 OnComm 事件中用于识别错误类型。 3. **方法**: - `SetCommState`:设置串口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等。 - `Clear`:清除输入和输出缓冲区。 - `GetCommState` 和 `SetCommMask`:用于获取和设置串口状态和中断。 在`CommTest`这个项目中,开发者可能会创建一个MFC对话框类,并在其中添加一个MSComm控件。然后,通过在对话框的初始化函数中设置MSComm控件的属性,如设置串口号、波特率等。在运行时,用户可以通过按钮或其他控件触发发送或接收数据的事件处理函数。 例如,当点击"发送"按钮时,程序会调用一个函数,将用户输入的数据写入到MSComm控件的`Output`属性,从而发送到串口。同时,`OnComm`事件会被用来监听串口活动,当接收到数据时,程序会读取`Input`属性并处理这些数据。 为了调试和监控串口通信,开发者可能会添加日志记录功能,将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打印到控制台或文件中。这样可以帮助检查数据是否正确传输,并诊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个VC++的MSComm控件串口编程实例是一个学习串口通信的好材料,它涵盖了设置串口参数、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错误处理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个实例,你可以了解到如何在MFC应用程序中集成串口通信功能,这对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上位机编程至关重要。当你理解并掌握了这些概念后,你将能更有效地设计和实现串口通信解决方案。
2025-09-19 00:00:03 31KB VC++
1
TRIGRS模拟浅层滑坡危险性及降雨强度影响的初步探讨:物源分析与综合应用教程,浅层滑坡风险评估与模拟:基于TRIGRS的降雨量分析及区域边坡稳定性研究,trigrs浅层滑坡危险性模拟 TRIGRS逐小时降雨量模拟、相同历史不通降雨强度模拟。 代模拟,接相关硕士lunwen浅层滑坡危险性模拟章节,相关课题项目,代模拟+出图分析,具体价格加好友。 trigrs主要用于浅层区域边坡稳定性分析,可得不稳定区域,结果可以作为ramms物源使用。 也可与Scoops3D或Flow-R结合使用 纯小白教程 ,TRIGRS模拟; 浅层滑坡危险性; 逐小时降雨量模拟; 不同降雨强度模拟; 物源; Ramms物源使用; 区域边坡稳定性分析; Scoops3D或Flow-R结合使用; 纯小白教程。,TRIGRS模拟浅层滑坡危险性分析纯小白教程
2025-09-18 23:14:56 2.9MB
1
在现代电机控制系统中,永磁同步电机(PMSM)因其高效率、高性能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为了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通常采用双闭环矢量控制策略。MATLAB作为一款强大的数学计算和仿真软件,其子产品Simulink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仿真环境,允许工程师构建复杂的动态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和分析。本文将详细探讨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双闭环矢量控制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原理。 双闭环矢量控制包括两个主要的控制环:内环为电流环,外环为速度环。在电流环中,电机的定子电流需要被精确控制,以确保转矩的线性响应。而在速度环中,则主要控制电机的转速,确保其能够按照给定的参考值进行调节。这种控制策略能够使得电机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都得到良好的保证。 在Simulink环境下,构建PMSM双闭环矢量控制模型首先需要利用MATLAB编写相应的算法。这些算法可能涉及电机的数学模型、坐标变换(如Clarke变换和Park变换)、PI控制器(比例-积分控制器)的设计、以及电机的逆模型(即电流到电压的转换)等。在Simulink中,用户可以通过拖拽模块的方式,将这些算法模块化,并搭建起完整的控制模型。 模型中,电流环的PI控制器负责调整d轴和q轴的电流,以便实时跟踪给定的电流参考值。速度环的PI控制器则根据速度误差调节q轴电流的参考值,从而控制电机的输出转矩,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这种双闭环控制策略的关键在于,电流控制和速度控制的紧密配合,以及对电机模型参数的准确设定。 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还需考虑电机参数的精确测量和设定,如电枢电阻、电感以及永磁体的磁链等。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控制系统的性能。此外,为了模拟真实世界的环境,还需要在模型中加入诸如负载扰动、电源波动等因素,以测试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模型搭建完成后,通过运行仿真,可以观察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分析电机的稳态和动态性能。仿真过程中,可以调整PI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同时,可以利用Simulink内置的多种分析工具,对电机运行过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整个仿真模型的构建和优化过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仿真测试和参数调整,最终达到设计要求。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而言,一个准确的仿真模型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机的控制机理,而且在实际应用中,还能够大幅度减少开发周期和成本。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双闭环矢量控制仿真模型的构建,是一个集电机学、控制理论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于一体的复杂过程。掌握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升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而且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09-18 20:51:12 50.25MB 永磁同步电机PMSM
1
QT开发的CAN收发上位机工具是一项技术性软件产品,主要面向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专业用户。该工具的开发基于QT框架,QT是一个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它允许开发者利用C++语言开发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同时也可以用来开发非GUI程序,如命令行工具和服务器。 该工具的核心功能是实现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数据的收发。CAN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通讯协议。它是一种多主机的串行通信总线,具有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特别适合于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 在汽车电子领域,Vector是一家知名的公司,它提供的Vector盒子,如空盒子、CANoe、CANape等,主要用于车辆网络和分布式系统的测试、分析和模拟。这些工具在车辆电子系统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CANoe和CANape,它们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网络的开发、分析和故障诊断。 本上位机工具能够兼容Vector的这些产品,意味着用户可以将该工具集成进现有的Vector测试环境中,进而实现CAN数据的高效收发。这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们无需更换现有的开发和测试环境,即可利用QT开发的上位机工具来实现更为便捷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此外,该工具也支持PCAN(PC-Based CAN)。PCAN是指基于PC的CAN接口卡,这类接口卡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CAN总线之间的通信。用户可以通过USB、PCI等接口将CAN接口卡安装在个人计算机上,进而实现计算机对CAN网络的访问和控制。PCAN的使用为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该基于QT开发的上位机工具,不仅对现有Vector系统的兼容性强,同时对成本相对低廉的PCAN解决方案也有所支持。这使得该工具在市场上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适用于需要高集成度和高效率的商业级应用,同时也适合科研机构和教育领域的低成本使用需求。用户可以利用这款工具进行CAN总线的数据监测、发送和分析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开发和测试的效率。 另外,这款工具还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自定义能力。由于基于QT框架开发,它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和可扩展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新的功能模块或进行界面的个性化调整。这种灵活性使得该上位机工具更加贴合专业用户的实际工作流程。 基于QT开发的适用于Vector CAN和PCAN的CAN收发上位机工具,是对现有车载网络通讯领域测试工具的一个重要补充,它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也扩大了测试工具的适用范围,是汽车电子和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突破。
2025-09-18 20:23:50 2.19MB PCAN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PSIM9.1软件构建全桥LLC变换器的闭环仿真模型,涵盖主电路搭建、参数设置、闭环控制逻辑以及仿真的具体步骤。文中不仅探讨了关键组件如MOSFET、变压器的设计要点,还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参数优化ZVS特性和频率响应,确保仿真结果贴近实际情况。此外,针对常见的仿真问题提供了实用解决方案,如防止高频振荡、提高仿真收敛性等。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设计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LLC变换器及其闭环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LLC变换器工作原理及其实现细节的研究人员和开发者。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掌握如何使用PSIM进行高效、精确的仿真,从而为实际硬件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依据。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实例和技巧有助于提升仿真的准确性,避免常见错误,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优化LLC变换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2025-09-18 20:20:49 485KB
1
基于MATLAB的力磁耦合数值模拟主要涉及到压磁效应、磁记忆检测、磁机械效应、逆磁致伸缩效应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在现代设备向着高载、高速、高温、高压方向发展的背景下,预防事故的发生、早期发现引起机械结构和设备失效的各种微观缺陷和局部应力集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在处理宏观裂纹或缺陷产生之前的隐性损伤时显得力不从心,而金属磁记忆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在早期损伤检测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目前对铁磁构件早期损伤的磁记忆检测机理和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 在实际研究中,首先要探讨磁记忆技术在应力状态和疲劳损伤检测中的可行性。通过静载和疲劳拉伸试验,研究铁磁性材料在塑性范围内的磁机械效应模型,以及面向早期疲劳损伤的磁场畸变建模。研究发现,应力致磁场的变化是一个由初始磁状态不断向非滞后磁化强度接近的过程,这一点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证实。此外,磁信号在旋转一周不同位置的变化与受检对象的实际应力-变形状态一致,磁记忆信号与循环次数的变化特征显示了其与疲劳损伤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对未退磁平板试件和退磁平板试件进行静载拉伸试验,研究加载过程中磁记忆信号的演变规律,能够识别弹塑性不同变形阶段的磁信号特征。同时,分析不同初始剩磁状态对应力致磁场变化的影响及原因,为磁记忆检测的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进一步地,通过拉-拉疲劳试验,研究了磁记忆信号随循环周次的变化规律,发现应力集中区磁场梯度是表征疲劳损伤的关键参量,该参量的变化与动态疲劳过程中的损伤程度演化规律相一致。 针对现有磁机械效应模型仅在弹性范围内有效的局限性,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推导出了适用于塑性变形阶段的改进模型,并得到了磁化强度随应变变化的关系。这一改进模型突破了之前模型的局限性,使其能够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范围,从而更准确地描述实际材料的磁机械行为。 基于MATLAB的力磁耦合数值模拟在铁磁性材料早期损伤诊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金属磁记忆技术的应用上。通过该技术,可实现对铁磁性材料在塑性变形和疲劳早期阶段的损伤诊断,为工程应用中的设备状态监控和失效预防提供重要参考。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进一步完善磁机械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不同条件下材料的磁记忆特性,以及研究更为精确和高效的磁记忆检测算法,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工程实际需求。
2025-09-18 19:21:26 5.87MB 论文
1
在当前的工程技术领域中,LLC(谐振)变换器因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优越的动态性能被广泛应用在电源转换系统中。MATLAB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数学计算软件,其在电子和电气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尤其是在模拟和分析电力电子电路中。一个基于MATLAB的LLC扫频模型为工程师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设计和优化LLC变换器的性能。 LL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了谐振的概念,即通过控制变换器中的开关元件,使得变换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达到谐振状态,从而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对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等关键参数进行精心选择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性能。 MATLAB通过其强大的数值计算和图形显示功能,可以对LLC变换器的性能进行仿真和分析。一个基于MATLAB的LLC扫频模型可以模拟变换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行为,包括负载变化、输入电压波动等。模型通过改变谐振网络的电感和电容参数,观察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变化,从而评估变换器的性能。 此外,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为工程师提供了可视化的仿真平台,可以构建复杂的系统模型,并通过动态仿真来观察系统的行为。在LLC变换器的设计过程中,Simulink可以帮助工程师快速地搭建电路模型,进行参数扫描和敏感度分析,以及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LLC变换器的设计不仅仅包括主电路的设计,还涉及到了磁性元件的设计、驱动电路的设计、控制算法的设计等多个方面。MATLAB和Simulink作为一个集成的开发环境,可以将这些分散的设计环节有效整合,实现从模型构建到结果分析的一体化流程。 一个完善的LLC扫频模型还应该考虑到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各种非理想因素,如元件的非线性、损耗、温度变化等。通过MATLAB模型的细致调整和校准,可以确保在实际应用中变换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保证稳定可靠的运行。 基于MATLAB的LLC扫频模型,不仅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和优化工具,而且有助于推动新型电源转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MATLAB模型的构建和运用,工程师可以更加高效地设计出性能优越的LLC变换器,满足日益增长的电源系统性能需求。
2025-09-18 17:53:10 174KB matlab模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