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师中级考试,通常指的是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与水平考试中的中级软件设计师部分。这个考试是中国信息技术行业中一项重要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主要面向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软件行业从业者。通过这个考试,可以证明个人在软件设计领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准。 这份“软件设计师中级笔记总结资料”是针对准备参加软件设计师中级考试的考生而编写的,它涵盖了考试的两个部分:上午题和下午题。上午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等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下午题则更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考查考生对软件开发的综合理解和实践技能,如软件设计、编码、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等。 资料中的“软考笔记内容”可能来源于编者对之前博客笔记的整理与总结。这些笔记是编者在学习和准备考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知识点,以及对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分析和解答。通过这些笔记,考生能够更快速地掌握考试要点,更高效地进行复习。 在编纂这些笔记时,编者可能参考了大量权威资料和最新的考试动态,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资料中可能包含了大量图表、示例代码以及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这些都是帮助考生理解复杂概念、掌握核心知识点的重要工具。 学习这些笔记对考生而言意义重大。它可以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软件设计的知识体系,明确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考生能够提升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这份资料还能帮助考生构建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和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软件设计师中级考试中取得证书,意味着考生具备了相当的专业能力,这是迈向软件行业更高职位的一块重要敲门砖。这份“软件设计师中级笔记总结资料”便是帮助考生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 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在软件设计领域的专业技能,或希望通过参加软考中级取得职业资格认证的从业者来说,这份资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源。通过认真学习这些笔记,考生不仅能提高通过考试的几率,还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这份资料在考生中广受欢迎,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笔记总结,更是一份职业成长的助推器。它代表了编者对考试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对考生需求的精准把握,是软件设计师中级考生不可或缺的学习材料。
2025-10-20 01:33:11 31.84MB 软考中级 软件设计师中级 Java 学习笔记
1
《火哥6期windows内核学习笔记》主要围绕Windows内核与游戏过保护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详细记录了在Windows环境下进行内核调试与保护模式下的调试技术,同时涵盖了双机调试的方法以及使用windbg工具和符号表加载等相关知识点。此外,该笔记还涉及了Windows内核中的保护机制,包括段选择子、段描述符、调用门等底层技术。火哥通过具体的实验设置,如调用门的构造以及代码函数逻辑地址的提权,阐述了在Windows内核编程中的具体实现与应用。 具体内容包含以下知识点: 1. 保护模式:保护模式是操作系统中的一种模式,它能够限制程序直接访问硬件和内存,保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2. 双机调试:双机调试是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进行程序调试,一台作为开发机,另一台作为目标机,通过网络连接进行调试信息的交互。 3. 虚拟机设置与调试:在虚拟机中安装特定的补丁和工具,如VMware tools,设置虚拟机以进行调试。 4. Windbg工具:Windbg是一款功能强大的Windows内核调试工具,用于调试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内核。 5. 符号表加载:在调试时,加载符号表可以将内存地址转换为可读的函数名和变量名,便于调试人员阅读和理解程序。 6. 段选择子和段描述符:段选择子用于选择一个特定的段描述符,段描述符则定义了内存段的具体属性,包括段基址、段界限和段属性等。 7. 调用门:调用门是保护模式中用于实现程序间控制转移的一种机制,它包含了一系列权限和特权级检查,确保了操作的安全性。 8. 权限级别:在Windows内核中,权限级别分为请求特权级别(RPL),描述符特权级(DPL)和当前特权级(CPL),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操作权限。 9. Windows内核编程:涉及如何在Windows内核模式下编写和调用函数,以及如何通过调用门实现提权等技术细节。 10. 双机调试实验:通过vs2008设置和windbg工具,进行内核模式下的代码调试,设置代码函数的逻辑地址,并通过链接器参数修改来控制程序编译行为。 11. 提权实验:在调用门实验中,通过修改链接器设置并利用windbg构建调用门描述符,成功实现对函数的调用和提权。 《火哥6期windows内核学习笔记》是一份深入学习Windows内核编程、双机调试以及过保护技术的实用学习资料。通过这份笔记,读者可以系统地掌握Windows内核环境下的高级调试技术,包括保护模式的深入理解、windbg工具的使用以及内核级权限控制等重要知识点。对于有志于深入了解Windows内核工作原理的开发者,这份笔记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2025-09-22 00:07:11 17.58MB windows
1
在本篇“Autosar学习笔记(一)”中,主要介绍了如何搭建针对NXP S32K144微控制器的软件开发环境。Autosar(AUTomotive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是一种开放标准,用于汽车电子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涉及的各个步骤和相关知识点。 我们关注编译器的选择与安装。在这个例子中,选用的是IAR编译器。IAR Embedded Workbench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微控制器开发的集成开发环境,它提供了高效的编译工具链,适用于多种微控制器平台,包括NXP的S32K144。安装过程通常包括下载安装文件并按照向导进行配置,但具体操作细节在描述中未详述。 接着,安装了Davinci Developer软件,这是Vector公司提供的开发工具,用于图形化配置和调试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通信。Davinci Developer的安装相对简单,只需要按照提示进行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该软件可能需要购买许可证才能正常使用。 第三步是安装EB Tresos,这是EB(Elektrobit)公司的软件,用作MCAL(Microcontroller Abstraction Layer)配置工具。MCAL是Autosar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硬件抽象层,使得应用程序可以独立于特定的微控制器硬件。安装EB Tresos时,需要设置安装路径,并通过激活码进行授权。激活码可以从NXP官网上获取,通常有时间限制,到期后需要重新申请。 第四步,安装S32K14X MCAL,即针对NXP S32K144的MCAL驱动。这一步确保了对微控制器硬件接口的支持。安装过程中,需要加载license文件并指定EB Tresos的安装路径。 将MCAL集成到Autosar的SIP(Software Integration Package)包中。这通常涉及到解压缩MCAL的软件包,使用集成工具3rdPartyMcalIntegrationHelper.exe,选择正确的MCAL版本和EB Tresos路径,以及指定目标MCU型号。完成这些步骤后,MCAL便准备好了用于代码生成。 在最后一个阶段,通过工具生成代码。通常,这会涉及打开特定的应用程序或脚本,以根据配置的Autosar模型自动生成针对S32K144的C/C++代码,这些代码可以直接烧录到微控制器中运行。 这个笔记涵盖了建立一个完整的Autosar开发环境,包括编译器、配置工具、MCAL驱动以及代码生成流程。对于开发基于NXP S32K144的汽车电子系统来说,这些步骤是至关重要的。理解并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有助于开发者更高效地开发符合Autosar标准的嵌入式软件。
2025-09-20 12:59:04 1.63MB
1
下载压缩包后解压,用浏览器打开《剪映专业版-基础_index》,此为目录页面。 该学习笔记是根据B站有知公开课《剪映电脑版教程》整理而来,其中有老师的讲解,有自己的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录 01视频剪辑流程讲解 02软件快捷键 03云空间扩容 04全局设置 05常见视频专业术语 06音频和图片格式 07素材导入与界面认识 08剪映电脑版剪辑基本操作 09定格、倒放、镜像、旋转、裁剪 10时间线工具:主轨磁吸、自动吸附、联动、预览轴、全局缩放预览 11音频的全流程剪辑操作 12文本应用:字体、字号、颜色、位置、其他 13快速为视频配好音:清晰、无噪声、对齐 14为视频添加炫酷特效 15绿幕抠图:应用技巧、注意事项 16剪映电脑版内视频封面制作 17高质量视频如何导出
2025-09-19 08:35:29 23.89MB 课程资源 视频剪辑
1
PKI学习笔记(PKI,密码学,单钥密码学,双钥密码学,对称密码学) 公钥密码学出现使大规模的安全通信得以实现– 解决了密钥分发问题;  公钥密码学还可用于另外一些应用:数字签名、防抵赖等;  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 陷门单向函数(trapdoor one-way function)
1
Python作为一种现代编程语言,由于其简洁明了的语法和强大的功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设计理念强调代码的可读性和简洁性,使得初学者更容易上手,同时也允许专业开发人员编写复杂的程序。 Python语言包含了大量的标准库,这些库涵盖了文件操作、网络通信、数据库访问、图形用户界面构建等多个方面,极大地减少了开发者的编程负担。此外,Python的第三方库也非常丰富,涉及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等领域,使得Python成为科研、教育、金融、互联网等多个行业的首选编程语言。 学习Python的基础部分通常包括掌握变量和数据类型、基本运算符、控制流(如if语句、循环结构)、函数的定义和使用、面向对象编程等。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进一步学习如何使用Python进行Web开发、数据分析、网络爬虫编写、自动化测试等高级应用。 在实际开发中,Python的几个主要版本需要注意区分,包括Python 2和Python 3,它们在语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Python 2由于不再更新,已经被官方弃用,因此对于新项目来说,推荐使用Python 3。此外,Python社区非常活跃,新手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方便地找到丰富的学习资源、问题解决方案和社区支持。 对于有志于深入学习Python的开发者来说,除了学习语言本身,还需要关注Python的运行环境,即解释器。最常用的Python解释器有CPython(官方版本)、PyPy(性能优化版)以及Jython(运行在Java平台上的版本)等。 Python的模块化编程也是其一大特点,它允许开发者将代码组织成多个模块,便于代码的重用和维护。Python的包管理工具如pip,可以方便地安装和管理第三方模块,极大地简化了模块的管理和升级过程。 此外,Python对于测试也非常友好,它拥有丰富的单元测试框架,如unittest和pytest,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些工具编写测试用例,保证代码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学习Python的过程中,实际编写代码和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初学者应该多动手实践,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数据分析、自动化脚本编写等,这样可以更快地提升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ython学习笔记1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通过对Python基础语法和核心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学习的深入,Python能够提供的应用场景将变得越来越广泛,能够帮助开发者在各自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
2025-09-15 10:08:08 43KB python
1
CANFD(CAN with Flexible Data Rate)是博世公司在2012年发布的一种新的通信协议,它继承了传统CAN总线的大部分特性,同时通过引入一些新技术,解决了CAN总线在数据传输速率和总线带宽上的不足。CANFD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适应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人机交互HMI对数据传输速率和带宽的需求。 CANFD协议相较于传统CAN总线,主要有以下优点: 1. 数据长度的增加:CANFD每个数据帧最多支持64个数据字节,相比于传统CAN的8个数据字节,大幅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2. 传输速度的提升:CANFD支持双比特率传输,标称(仲裁)比特率限制为1 Mbit/s,数据比特率可高达5 Mbit/s,显著提高了传输速率。 3. 可靠性的增强:通过改进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和“受保护的填充位计数器”,降低了未被检测到的错误风险,对安全攸关的应用至关重要。 4. 平滑过渡的能力:CANFD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与仅支持传统CAN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共存,从而允许OEM逐步引入CANFD节点,简化程序并降低成本。 CANFD和CAN总线协议在帧结构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同点,主要包括: 1. 传输速率的不同:CANFD的数据传输速率可变,最高速率可达8Mbps,而传统CAN的传输速率是固定的。 2. 数据长度的不同:CANFD支持的最大数据长度为64byte,而CAN的最大数据长度为8byte。 3. 帧格式的不同:CANFD新增了FDF、BRS、ESI位。FDF位用于指示CAN报文类型,BRS位表示是否发生位速率转换,ESI位用于指示节点的错误状态。 4. ID长度的不同:CAN FD标准帧ID长度可扩展至12bit,而传统CAN的标准帧ID为11bit。 5. ACK长度的不同:CANFD的ACK段允许有2个位的长度,而传统CAN的ACK段只需要一个位。 通过上述改进,CANFD能够有效应对传统CAN在整车网络负载、实际数据传输带宽、总线速率、总线速度限制以及ACK延迟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在数据传输速率和总线带宽方面表现更加出色,满足了现代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发展对数据传输的高要求。 CANFD是在传统CAN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汽车电子化发展趋势而开发的新一代通信协议。它通过改进帧结构和引入新技术,有效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和总线带宽,同时保持了与传统CAN的高度兼容性,支持平滑过渡,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CANFD已经成为汽车通信协议的重要发展方向。
2025-09-10 21:51:03 5.77MB
1
HCIE-Cloud_云计算直通车3.0-HCIE笔记-完整版.pdf HCIE-Cloud_第01天-HCS介绍及FusionStorage分布式存储介绍.pdf HCIE-Cloud_第02天-HCS部署全流程.pdf HCIE-Cloud_第03天-HCS LLD表详解与网络流量.pdf HCIE-Cloud_第04天-Docker容器介绍及镜像容器操作.pdf HCIE-Cloud_第05天-Docker容器Dockerfile及compopse.pdf HCIE-Cloud_第06天-K8s环境搭建及pod管理操作.pdf HCIE-Cloud_第07天-K8s中POD调度策略及存储管理.pdf HCIE-Cloud_第08天-deployment及SVC.pdf HCIE-Cloud_第09天-CCE讲解.pdf HCIE-Cloud_第10天-Rainbow迁移及安全服务WAF-HSS.pdf
2025-09-09 09:56:20 72.74MB HCIE-Cloud 华为云计算认证
1
Qt的信号与槽机制是其编程的基础,使得界面组件的交互操作更加直观和简单。信号(Signal)是特定情况下被发射的事件,如按钮点击等;槽(Slot)是对信号响应的函数,可以在类的任意部分定义。使用QObject::connect()函数可以将信号和槽关联起来。连接信号与槽的规则要求信号与槽的参数个数和类型需一致,并且需要在类的定义中加入Q_OBJECT宏。在实际项目中,可以通过在头文件声明信号和槽,并在源文件中实现槽函数,然后使用connect()函数连接信号与槽。Qt提供了大量预定义好的信号与槽,基本满足开发需求,如果需要自定义信号与槽,可以按照指定方法进行定义。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Qt Creator和Qt帮助文档查看和使用这些信号与槽,帮助文档提供了详细的信息和使用说明。
2025-09-09 09:28:20 1.02MB
1
在Ultrascale系列FPGA中,Flash的配置和操作是一项关键任务,这对于系统的启动和固件更新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解析如何在这些器件中进行Flash的配置。 了解Ultrascale系列FPGA的启动机制。在该系列中,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和BPI(Byte Parallel Interface)启动模式均可用。SPI启动的数据线位于bank0,而BPI启动的数据线DQ0-DQ3同样位于bank0,这部分区域被视为FPGA的特殊分区。在选择SPI或BPI启动后,可以利用Flash的剩余空间存储其他数据或进行远程固件更新。 Xilinx提供了针对VCU108开发板的技术实现,它使用MicroBlaze软核连接到AXI外部存储器控制器(AXIEMC),并通过STARTUPE3原语通过专用BPI配置接口实现对BPI Flash的读写访问。实现流程大致分为两步:使用存储在BPI Flash中的BIN文件配置FPGA;然后,在MicroBlaze上运行应用程序,通过Xmodem协议下载新比特流,并通过CRC校验更新BPI Flash,最后执行IPROG操作以重新配置FPGA。 在系统设计中,时钟拓扑起着核心作用。外部300MHz差分时钟经过MMCM分频,生成100MHz和50MHz时钟。50MHz时钟用于AXI EMC、处理器系统复位和axi_hwicap模块,100MHz时钟则服务于AXI外设互连和其他外设。AXI EMC使用50MHz时钟,通过STARTUPE3原语与BPI Flash通信,确保时钟同步。 AXI EMC内核的设置是关键。地址线被截断至26位,匹配Flash的A[25:0],数据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STARTUPE3原语与BPI Flash接口相连,另一部分通过顶层设计中的三态IOBUF连接到FPGA的双用途I/O引脚。此外,芯片使能信号、读写使能信号等都通过STARTUPE3或直接传输到FPGA引脚,以驱动BPI Flash。 MMCM产生的50MHz时钟信号通过STARTUPE3的USRCCLKO端口传递给FPGA的专用CCLK引脚,再传输给BPI Flash的CLK引脚。对于从设计逻辑传输到USRCCLKO引脚的信号,需要特定的引脚约束和时序约束处理。 总结来说,Ultrascale系列FPGA的Flash配置涉及SPI和BPI启动方式的选择,使用STARTUPE3原语和AXI EMC内核进行读写操作,时钟管理和信号路由至关重要。通过MicroBlaze和Xmodem协议,可以实现固件的动态更新和系统维护,确保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进行Ultrascale系列FPGA的开发和应用至关重要。
2025-08-31 19:24:36 320KB FPG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