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特性介绍: 工程文件路径:A02_如何设计UART串口收发应用代码\Source\fr8000-master\examples\none_evm\ble_simple_peripheral 1)设计一个UART串口收发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帧,并在接收到数据后,经过一个可调节的延迟(最快10ms),发送一帧响应数据。 2)系统应支持波特率115200,且能够一次性接收1K数据而不丢失。 3)选择了基于FR800X蓝牙SDK中的工程ble_simple_peripheral作为基础,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扩展。
2025-05-03 14:45:22 47.03MB
1
基于PLC的三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高楼大厦的建设日益增多,电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电梯作为高建筑中的列班车,人们对其安全性和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梯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电梯控制系统也经历了由继电器控制到微处理器控制、再到目前的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具有高效、可靠、安全和智能化等特点,它可以实时监控电梯的运行状态,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和高效运转。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一种工业控制器,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编程和设计,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的需求。PLC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故障诊断和远程监控等功能,从而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效率。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度等多方面的要求。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从电梯的机械结构、电气系统到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度等多方面的要求。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从电梯的机械结构、电气系统到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本文的主要内容将涵盖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包括电梯控制系统的概述、PLC的概述、电梯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等内容。 1. 电梯控制系统的概述 电梯控制系统是指电梯的控制和管理系统,它负责电梯的安全运行和高效运转。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电梯的机械结构、电气系统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度等多方面的要求。 2. PLC概述 PLC是一种工业控制器,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编程和设计,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的需求。PLC具有高效、可靠、安全和智能化等特点,它可以实时监控电梯的运行状态,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和高效运转。 3. 电梯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 电梯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电梯控制系统也经历了由继电器控制到微处理器控制、再到目前的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 4.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度等多方面的要求。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从电梯的机械结构、电气系统到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本文的主要内容将涵盖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包括电梯控制系统的概述、PLC的概述、电梯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等内容。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是当前电梯控制系统发展的趋势之一,它可以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度等多方面的要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2025-04-28 17:47:50 15MB
1
针对目前线性化和非线性化算法在面波频散曲线反演中的局限性问题,分析了一种新的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PSO)及其基本原理和算法流程,并且采用了细化分理论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求解横波速度结构的基础上,分别对四速度递增理论模型和野外实测数据进行了反演试算.实验结果表明:频散曲线反演拟合效果较好,粒子群算法表现出了全局寻优特点.研究结论初步验证了粒子群算法在面波频散曲线反演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025-04-28 16:09:14 1.47MB 粒子群算法 频散曲线 细化分层
1
微穿孔板吸声系数研究:理论计算与comsol仿真分析,多次结构并联串联影响探究。,微穿孔板吸声系数理论计算,comsol计算,可以算单,双串联并联,两两串联后并联的微穿孔板吸声系数。 ,核心关键词:微穿孔板吸声系数; 理论计算; comsol计算; 单微穿孔板; 双串联并联微穿孔板; 两两串联后并联的微穿孔板。,"微穿孔板吸声系数:理论计算与Comsol模拟" 在现代声学工程与噪声控制领域中,微穿孔板因其独特的吸声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微穿孔板是一种带有微小孔隙的薄板,这些孔隙能够有效控制声波的传播。通过对微穿孔板吸声系数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材料的吸声性能,进而优化材料设计和结构布局以达到更好的声学效果。 研究微穿孔板吸声系数涉及到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理论计算可以提供初步的吸声性能预估,而仿真分析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进一步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是一个强大的仿真工具,它可以模拟物理过程中的复杂相互作用,包括声学仿真。利用COMSOL进行微穿孔板吸声系数的仿真分析,可以模拟不同频率下的声波与材料相互作用,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吸声系数数据。 此外,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次和排列方式,例如单、双以及多次的串联或并联结构。每种结构设计都会影响吸声系数的表现,因此深入研究这些结构的吸声性能对于工程应用至关重要。通过理论计算和COMSOL仿真分析,可以探究单微穿孔板、双串联并联微穿孔板以及两两串联后并联的微穿孔板的吸声系数差异,为实际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理论计算和COMSOL模拟分析的结合,为研究多次微穿孔板结构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理论计算方面,通常需要考虑材料的物理参数,如密度、孔隙率、厚度等,以及声波的频率。理论计算可以快速得出吸声系数的初步估算,但可能不足以反映复杂的物理现象。而COMSOL仿真则可以更细致地模拟声波在微穿孔板中的传播、反射、吸收和透射过程,为理论计算提供验证,同时对多板的吸声性能做出更准确的预测。 在工程实践中,微穿孔板吸声系数的研究对于声学材料的优化和噪声控制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不同排列方式和结构设计下的吸声性能,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噪声隔离和消声系统时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例如,在建筑工程、车辆噪声控制、工业消声器设计等方面,微穿孔板的应用都是提高吸声效果的关键手段。 微穿孔板吸声系数的研究包括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两个方面。通过结合理论与仿真,可以全面掌握微穿孔板的吸声特性,为声学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研究多次结构的影响,如单、双以及不同排列方式的微穿孔板,对于提高材料的吸声效率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2025-04-28 08:40:53 658KB csrf
1
### 计算机网络实验八:运输-协议分析 #### 实验背景及目标 本实验旨在通过Wireshark这一强大的网络数据包捕获工具,深入解析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两大主流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通过对这两种协议的数据包进行捕获和分析,理解其报文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 实验任务一:UDP协议报文分析 **实验步骤与结果** 1. **捕获UDP报文段**: - 启动Wireshark,配置好相应的捕获接口。 - 访问基于UDP的应用程序,如QQ登录、视频播放等,确保有UDP数据流产生。 2. **分析UDP报文段头部信息**: - **发送主机IP地址**:192.168.105.32 - **接收主机IP地址**:224.277.140.211(注:此处IP地址格式不正确,可能为笔误,应为224.177.140.211) - **源端口**:7498 - **对应的16进制代码**:1D2A - **目的端口**:53977 - **对应的16进制代码**:D2D9 - **长度**:96 - **对应的16进制代码**:60 - **校验和**:0xff6e - **对应的16进制代码**:ff6e 3. **截图说明**:提供一张捕获到的UDP报文段的截图,并标注上述关键字段的位置。 #### 实验任务二:TCP协议报文段分析 **实验步骤与结果** 1. **捕获TCP报文段**: - 启动Wireshark并开始捕获。 - 选择一个基于TCP的应用程序进行交互操作。 2. **分析TCP报文段头部信息**: - **发送主机IP地址**:192.168.169.2 - **接收主机IP地址**:192.168.105.125 - **源端口号**:43796 - **目的端口号**:9182 - **序列号**:555381884 - **确认序号**:1307910642 - **数据偏移**:10(即32位,表示头部长度为32字节) - **标志位**:URG=0, ACK=1, PSH=0, RST=0, SYN=0, FIN=0 - **窗口大小**:501 3. **截图说明**:提供一张捕获到的TCP报文段的截图,并标注上述关键字段的位置。 #### 实验任务三:TCP三次握手过程分析 **实验步骤与结果** 1. **捕获TCP三次握手**: - 启动Wireshark并开始捕获。 - 访问FTP服务器或进行其他TCP连接操作。 2. **第一次握手(SYN)**: - **发送主机IP地址**:192.168.169.2 - **接收主机IP地址**:192.168.105.125 - **源端口号**:56324 - **目的端口号**:9182 - **序列号**:864047985 - **确认序号**:0 - **数据偏移**:10(即32位,表示头部长度为32字节) - **标志位**:URG=0, ACK=0, PSH=0, RST=0, SYN=1, FIN=0 - **窗口大小**:64240 3. **第二次握手(SYN+ACK)**: - **发送主机IP地址**:192.168.105.125 - **接收主机IP地址**:192.168.169.2 - **源端口号**:9182 - **目的端口号**:56324 - **序列号**:(此处未给出) - **确认序号**:864047986(通常是第一次握手序列号加1) - **数据偏移**:10(即32位,表示头部长度为32字节) - **标志位**:URG=0, ACK=1, PSH=0, RST=0, SYN=1, FIN=0 - **窗口大小**:(此处未给出) 4. **截图说明**:提供两张截图,分别对应第一次和第二次握手的报文段,并标注上述关键字段的位置。 #### 结论与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UDP和TCP两种协议的基本概念和报文结构,还掌握了如何使用Wireshark对网络流量进行抓包和分析的能力。UDP是一种无连接的服务,其报文头部简单,主要包含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和校验和等信息;而TCP则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其报文头部包含了更多的控制信息,如序列号、确认序号、标志位等,能够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此外,通过对TCP三次握手过程的分析,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TCP建立连接的过程以及其如何确保连接的可靠性。这些技能对于理解和解决实际网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04-25 15:10:47 1009KB 网络 计算机网络
1
国内著名IT企业曾经使用的三敏捷开发框架,曾服务于多家知名中外企业,本代码仅供学使用,如在项目中使用请做事懂修改,以免涉及侵权。
2025-04-24 21:02:14 21.38MB 著名企业 三层架构
1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MATLAB自主构建一个三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并用它来训练MNIST数据集。MNIST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手写数字识别数据集,包含60,000个训练样本和10,000个测试样本,每个样本都是28x28像素的灰度图像,代表0到9的手写数字。 我们需要了解BP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前馈网络,由输入、隐藏和输出组成。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有784个输入节点(对应MNIST图像的像素),30个隐藏节点,以及10个输出节点(代表0-9的10个数字)。这种网络结构可以捕捉图像中的复杂特征并进行分类。 MATLAB文件"bp1.m"和"bp2.m"很可能包含了实现神经网络训练的核心算法。BP算法的核心是反向传播误差,通过梯度下降法更新权重以最小化损失函数。在训练过程中,网络会逐步调整权重,使得预测结果与实际标签之间的差距减小。 "pain1.m"可能是主程序文件,负责调用其他函数,初始化网络参数,加载MNIST数据,以及进行训练和测试。"train_MNIST.mat"和"test_MNIST.mat"则分别存储了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数据。MATLAB的`.mat`文件格式用于存储变量,这使得我们可以方便地加载和使用预处理好的数据。 在训练过程中,通常会绘制损失曲线来监控模型的学习进度。损失曲线展示了随着训练迭代,网络的损失函数值的变化情况。如果损失值持续下降,表明网络正在学习,而损失曲线趋于平坦可能意味着网络已经过拟合或者训练接近收敛。 输出的精确度是衡量模型性能的关键指标。在MNIST数据集上,高精确度意味着网络能够正确识别大部分手写数字。为了得到精确度,我们会计算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结果,并与实际标签进行比较。 总结来说,这个项目涵盖了以下关键知识点: 1. BP神经网络:包括前馈网络结构、反向传播算法和梯度下降优化。 2. MATLAB编程:利用MATLAB实现神经网络的搭建和训练。 3. 数据集处理:MNIST数据集的加载和预处理。 4. 模型训练:权重更新、损失函数和损失曲线的绘制。 5. 模型评估:通过精确度来衡量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性能。 以上就是关于MATLAB自主编写的三BP神经网络训练MNIST数据集的相关知识。这样的项目对于理解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原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25-04-23 16:47:44 32.15MB 神经网络 matlab 数据集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解析了一个经过实车验证的新能源汽车VCU(整车控制器)应用模型,涵盖高压上下电、车辆蠕行、驻坡功能等多个关键模块。通过Simulink平台构建,模型采用了分架构设计,并在AutoSAR框架下实现了功能模块解耦。文中详细介绍了各个模块的核心逻辑及其背后的工程智慧,如高压上下电模块中的预充控制、车辆蠕行中的扭矩分配算法以及驻坡功能中的防溜坡策略。此外,还涉及了能量管理模块的SOC估算方法和定速巡航模块的设计细节。每个模块不仅包含了详细的代码实现,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标定策略。 适合人群:从事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VCU应用模型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并优化新能源汽车VCU控制策略的研发团队。目标是帮助工程师们掌握Simulink建模技巧,提高整车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模型已通过30万公里的实车测试,可以直接部署到主流车规级芯片上。附带详尽的标定文档和测试用例,有助于快速搭建和调试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
2025-04-23 10:05:05 1.76MB Simulink AutoSAR
1
关键在覆岩运动中起着控制作用,因此覆岩关键位置的快速判别对工程应用意义重大。根据钱鸣高院士提出的关键理论,以板的同步变形为依据并对q判别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得到更为简明的表达方式。运用Delphi 7.0对判别方法进行编译,确定关键的位置。并且在考虑到采高和复合关键的双重影响下对采场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进行计算,最后运算结果由打印报表形式输出。该软件计算数据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做对比,结果基本相吻合。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西门子PLC和组态王的八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探讨了八电梯电气控制的基础,包括楼选择、平停靠、轿厢门开关等功能的实现方法。接着阐述了如何利用组态王构建电梯组态画面,展示了电梯轿厢、楼示意等图形元素及其动画效果的实现方式。文中还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使用格雷码处理绝对位置、优化电梯调度算法等,并讨论了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特别是对电梯控制系统感兴趣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电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技术人员。主要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基于西门子PLC和组态王进行电梯控制系统开发的方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2025-04-21 21:10:42 618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