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实习报告书——武汉邮科院】是一个关于学生在武汉邮科院下属的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习的报告。这篇报告详尽记录了实习的目的、时间、内容以及重点涉及的产品——同步电动机数字励磁控制单元。 1、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过渡到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准备。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专业技能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2、实习时间: 本次实习发生在2009年12月20日至2010年1月10日,总计三周。 3、实习内容与要求: - 实习动员阶段,学生接受教育和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实习计划,查找相关资料,为后续实习任务做好准备。 - 学生分别在电气设备厂和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最后一周用于小组讨论和完成实习报告。 4、同步电动机数字励磁控制单元: 这是一个高性能的控制装置,采用双CPU和硬件脉冲分配器技术,实现闭环控制、逻辑控制、故障诊断、参数设定和状态显示等功能。与传统的单片机(含DSP芯片)励磁控制相比,该装置具有更强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 产品用途:主要用于驱动轻载或重载启动的同步电动机,如球磨机、空气压缩机和泵类设备,适用范围广泛,覆盖125至10000KW的励磁电源需求。 - 主要特点: - 硬件脉冲分配器,避免了单片机可能出现的失控情况,保证触发脉冲的稳定可靠。 - 高性能的双CPU系统,正常运行时协同处理,故障时互为备份,处理能力强,速度快。 - 高集成度设计,减少故障点,提高可靠性。 - 使用高品质器件,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 强大的调节和保护功能,包括恒励磁电流、恒励磁电压、恒功率因数等,并具备多种保护机制。 - 自诊断能力,实时故障定位,便于故障排除。 - 记录运行过程,自动识别状态,确保调节过程的连续性。 - 铝制机箱,模块化设计,便于检修和更换。 - 全中文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友好。 - 支持RS-485通讯接口,方便联网操作。 5、滑差顺极性零位投励功能: 该功能基于同步电动机起动时转子感应的正弦波信号,通过滑差信号变换电路转换为方波信号。当检测到信号频率达到预设值并在方波上升沿时,控制单元解除脉冲封锁,输出触发脉冲,实现顺极性零位投励。这一功能有助于优化电机的启动过程,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在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实习,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了同步电动机数字励磁控制单元的原理和实际应用,这对于他们的专业成长和未来职业生涯有着积极的影响。
2025-07-12 14:11:44 40KB 生产实习
1
"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本课程设计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是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实现。该设计使用了单片机 AT89C51 作为控制器,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来测量温度,并将测量结果显示在 3 位共阳极 LED 数码管上。 在设计中, DS18B20 数字温度传感器扮演着核心角色,它可以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并且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 9~12 位的数字读数方式。该传感器具有独特的单线接口、多点组网功能、低待机功耗、温度报警设置等特点。 在硬件方案设计中,我们使用了单片机 AT89C51 作为控制器,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来测量温度,并使用 3 位共阳极 LED 数码管来显示温度值。软件方案设计中,我们使用了 Keil µVision4 として编译器对单片机进行编程。 在调试中,我们使用了 Proteus 专业版来模拟整个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和调试。最终,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实现。 本设计报告书的主要贡献在于: 1. 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的数字温度计,能够准确地测量温度值并显示在 LED 数码管上。 2. 使用了单片机 AT89C51 作为控制器,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 3. 实现了多点组网功能,能够同时测量多个温度值。 4. 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和调试,确保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设计报告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单片机 AT89C51 的使用和编程。 3.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和实现。 4. 多点组网功能的实现。 5. 系统的测试和调试。 本设计报告书展示了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实现,并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和调试。
2025-06-07 10:40:01 1.16MB
1
### IF-ELSE条件语句的翻译程序设计报告书 #### 1. 引言 本设计旨在通过设计、编制及调试一个针对IF-ELSE条件语句的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来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法检查和分析。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不仅可以提升编程技能,还能进一步理解编译原理中的关键概念。 #### 2. 问题描述 本项目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 **文法和属性文法描述**:根据IF-ELSE条件语句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和属性文法。 2. **分析方法的思想及分析表设计**:给出具体的分析方法思想,并设计相应的分析表。 3. **中间代码序列的结构设计**:设计合理的中间代码序列结构,以便后续处理。 4. **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程序设计**:实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程序。 #### 3. 简要的分析与概要设计 ##### 3.1 简要分析 - **词法分析**:词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源程序转换为一系列的词法单元。对于IF-ELSE条件语句而言,需要识别的关键字有IF、THEN、ELSE,以及其他操作符如赋值操作符“=”、逻辑运算符等。词法分析器还需要识别变量名、数字常量等标识符。 - **语法分析**:语法分析的任务是确定输入的符号串是否符合指定的文法规则。IF-ELSE条件语句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但需要正确处理嵌套的情况。 - **语义分析**:语义分析是对程序的语义进行验证的过程,确保程序在语法正确的前提下,其语义也是合法的。例如,确保所有变量在使用前都已声明,布尔表达式的值可以用于控制流等。 - **出错处理**:在词法和语法分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符合预期的输入,这时需要进行错误检测并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 3.2 概要设计 - **程序总体描述**:整个程序由词法分析模块、语法分析模块和语义分析模块组成。词法分析模块负责将输入的字符流转换成词法单元流;语法分析模块则依据文法规则判断词法单元流是否符合IF-ELSE条件语句的语法结构;语义分析模块则是在语法正确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语义检查。 - **程序接口声明**:定义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确保数据能够顺利传递。 #### 4. 文法及属性文法的定义 ##### 4.1 文法 为了描述IF-ELSE条件语句,我们可以定义如下文法: \[ S \rightarrow \text{IF } B \text{ THEN } A \text{ ELSE } A \] \[ B \rightarrow b | ( B ) \] \[ A \rightarrow \text{id } = \text{ num } \] 其中: - \( S \) 是起始符号。 - \( B \) 表示布尔表达式。 - \( A \) 表示赋值语句。 - \( b \) 表示基本布尔值。 ##### 4.2 属性文法 在属性文法中,我们为每个非终结符添加额外的信息(属性),以支持更复杂的语义分析。 \[ S \rightarrow \text{IF } B \{ \text{boolValue} \} \text{ THEN } A \{ \text{trueAction} \} \text{ ELSE } A \{ \text{falseAction} \} \] 这里,\( boolValue \) 代表布尔表达式的计算结果,\( trueAction \) 和 \( falseAction \) 分别代表在布尔表达式为真和假时执行的操作。 #### 5. 语法分析方法及中间代码形式的描述 ##### 5.1 语法分析 - **自顶向下分析**:采用递归下降的方式进行语法分析。 - **自底向上分析**:利用简单优先分析法,通过构建分析表来进行语法分析。 ##### 5.2 语法分析表设计 根据IF-ELSE条件语句的特点,设计对应的简单优先分析表,用于指导语法分析过程。 ##### 5.3 中间代码形式的描述 中间代码是一种接近于机器语言的低级表示,便于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对于IF-ELSE条件语句,可以采用三地址码的形式表示中间代码。 例如,对于条件语句 \( \text{IF } x > y \text{ THEN } z = 1 \text{ ELSE } z = 0 \),其三地址码可以表示为: \[ t_1 = x > y \\ \text{IF } t_1 \text{ GOTO } L1 \\ z = 0 \\ \text{GOTO } L2 \\ L1: z = 1 \\ L2: \] ##### 5.4 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的中间代码设计 结合语法分析的结果,生成相应的中间代码,同时进行语义检查。 #### 6. 算法描述 ##### 6.1 词法分析 词法分析器读取源程序文本,识别出单词符号,如关键字IF、THEN、ELSE、标识符、数值等,并生成词法单元流。 ##### 6.2 语法分析 根据定义的文法和简单优先分析表,进行语法分析。对于每个输入的词法单元,按照文法规则判断其合法性。 #### 7. 软件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设计多个测试用例,包括合法的IF-ELSE条件语句和非法的语句,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和健壮性。 - **测试用例1**:包含简单的IF-ELSE语句。 - **测试用例2**:包含嵌套的IF-ELSE语句。 #### 心得体会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加深了对编译原理中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等关键环节的理解,还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比如如何有效地处理嵌套的IF-ELSE结构,如何在语义分析阶段进行有效的类型检查等。这些经验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多篇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技术文档,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参考文献列表按公开发表的规范书写,具体文献信息省略。
2024-12-25 18:59:00 1.4MB 程序设计报告书
1
两机五节点网络潮流计算方法牛拉法和pq法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doc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中的潮流计算方法,包括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两种方法。这些方法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中,用于计算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情况。 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计算,是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与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个部分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的电压、各元件中流过的功率、系统的功率损耗等等。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牛顿-拉夫逊法是一种常用的潮流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收敛的优点,能够快速计算出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情况。然而,牛顿-拉夫逊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每次迭代的计算量和所需的存量较大。 P-Q分解法是为了改进牛顿-拉夫逊法在存占用量与计算速度方面的不足,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状态的物理特点,对极坐标形式的牛顿- 拉夫逊法修正方程式进行了合理的简化。P-Q分解法无论在存占用量还是计算速度方面都比牛顿-拉夫逊法有较大的改进,是目前计算速度最快的潮流算法。 MATLAB 是一种交互式、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广泛应用于工业界与学术界,主要用于矩阵运算,同时在数值分析、自动控制模拟、数字信号处理、动态分析、绘图等方面也具有强大的功能。在本文档中,我们使用 MATLAB 设计程序,来实现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的潮流计算。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设计一个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课程设计报告书,通过对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的研究和比较,来提高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计算速度和精度,为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档为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中的潮流计算方法提供了一个详细的研究报告,涵盖了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两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为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价值。
2024-10-28 16:34:59 271KB
1
"数据库课设报告书毕业设计管理子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设计一种毕业设计管理子系统,模拟毕业设计的信息管理工作。该系统主要包括四个模块:毕业设计管理、毕业生管理、指引教师管理和查询记录。 毕业设计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为指引教师分派毕业生,设立有效期限,发布毕业设计公示、规定等。毕业生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毕业生信息的维护和查询,毕业生可以根据指引教师研究方向,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有效期限内提交设计内容,并查看指引教师的评语。指引教师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指引教师信息的维护,指引教师可以查看所属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并对毕业生提交的每阶段设计内容进行批阅,给出毕业设计成绩。查询记录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按系别、班级、指引教师等记录信息,例如选题状况、设计成绩等。 在设计数据库时,首先需要进行系统分析,了解系统的需求和约束条件,然后进行逻辑构造分析,设计E-R图模式,最后进行物理构造分析,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在本系统中,使用MS SQL SERVER建立数据库构造,并加载测试数据。 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步骤包括: 1. 系统分析:了解系统的需求和约束条件。 2. 逻辑构造分析:设计E-R图模式,了解实体之间的关系。 3. 物理构造分析: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建立索引,提高数据查询性能。 4. 数据库实行及应用程序编制:使用MS SQL SERVER建立数据库构造,加载测试数据。 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此外,数据库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以便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此外,毕业设计管理子系统数据库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隐私和安全。同时,系统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性,以便于用户的使用和操作。 毕业设计管理子系统数据库设计是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设计一种毕业设计管理子系统,模拟毕业设计的信息管理工作。该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需求、逻辑构造、物理构造、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024-06-25 09:19:24 133KB
1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书" 本设计报告书是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书的总结,旨在通过综合设计,深入了解计算机整机的综合理解,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和微程序的编制、调试技术,以及模型机设计的基本方法,强化设计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主要知识点: 1.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涉及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等。 2. 微程序控制器:微程序控制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所有操作,包括指令执行、数据处理和存储管理等。 3. 模型机设计:模型机设计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复杂的计算机整机系统,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4. 变址寻址:变址寻址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寻址方法,通过使用变址寄存器来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实现了灵活的数据处理和存储管理。 5. 微指令格式:微指令格式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指令格式,用于描述微程序的结构和执行过程,包括操作码、操作数和地址码等。 6. TD-CMA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TD-CMA 是一款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实验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7.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设计,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主要技术点: 1. 设计设备:PC 机一台,TD-CMA 实验系统一套。 2. 设计原理和方法: 采用变址寻址的方法设计模型机,使用微程序控制器实现指令执行和数据处理,通过设计实验验证模型机的正确性和性能。 3. 微程序设计:设计微程序流程图,描述微程序的结构和执行过程,包括微指令格式、微指令执行和数据处理等。 实验步骤: 1. 连接线路图,打开电源。 2. 选择联机软件的“[转储] - [装载]”功能,在打开文件对话框中选择上面所保存的文件,软件自动将机器程序和微程序写入指定单元。 3. 选择联机软件的“[转储] - [刷新指令区]”可以读出下位机所有的机器指令和微指令,并在指令区显示,对照文件检查微程序和机器程序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说明写入操作失败,重新写入。 4. 进入软件界面,选择菜单命令“[实验]- [复杂模型机]”,打开复杂模型机实验数据通路图,选择相应的功能命令,即可联机运行、监控、调试程序。 5. 按动 CON 单元的总清按钮 CLR,然后通过软件运行程序,当模型机执行完 OUT 指令后,检查 OUT 单元显示的数是否正确。在数据通路图和微程序流中观测指令的执行过程,并观测软件中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以及微指令显示和下位机是否一致。 结论: 本设计报告书通过设计实验,掌握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模型机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变址寻址的应用等,强化了设计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为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参考。
1
基于VHDL语言的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报告书.doc
2024-06-16 11:35:24 310KB
zzu数据库实验报告书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通过实验巩固学生所学《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建模和处理实际应用中的数据,能够采用SQL 语句进行基本的数据库操作,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性和可恢复性等处理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开发奠定基础。 二、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概念模型、关系模型,熟悉各种SQL 命令,能够定义数据库,查询检索、管理控制数据库。采用某种数据库开发软件,如openGauss,通过构建或者模拟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熟悉开发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理解 实验一 认识DBMS系统 实验二 创建数据库、表和索引 实验三 交互式SQL语句 实验四 创建视图 实验五 完整性控制 实验六 安全性控制 实验七 事务与并发控制 实验七 事务与并发控制 实验九 使用JDBC连接数据库
2024-06-13 14:28:38 3.23MB
1
基于单片机的定时闹钟课程设计报告书(完整资料).doc
2024-05-23 22:01:59 3.92MB
1
基于单片机的定时闹钟课程设计报告书.doc
2024-05-23 21:59:37 2.06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