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利用COMSOL软件对光子晶体光纤(PCF)的关键光学参数进行仿真计算的方法,重点涵盖有效折射率、模式色散和有效模式面积的计算原理与实现路径。通过建立PCF几何模型,设置材料属性与边界条件,采用全矢量波分析、参数扫描和光场分布模拟等手段,获取光纤的传播特性,从而评估其性能表现。 适合人群:从事光纤通信、光器件设计、光子学仿真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具备一定COMSOL操作基础的研究生或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PCF关键参数的数值仿真方法;②为新型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仿真依据;③应用于光通信系统中的色散管理与非线性效应分析。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COMSOL光学模块实际操作,重点关注模型构建、材料参数设定与后处理中有效模式面积的积分计算方法,以提高仿真精度与物理理解深度。
2025-11-05 15:47:34 251KB
1
实验3—Hadoop 完全分布式模式搭建
2025-11-05 00:33:31 835KB hadoop
1
致癌作用符合电磁场(EMF)波的频率模式,其中逐渐发生细胞组织丢失。 适当暴露于相干的电磁频率可以抑制这种癌症特征的产生。 但是,癌症也可以以其他不同的电磁波频率引发和促进。 通过对123种不同的,较早发表的生物医学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分析了100种不同的EMF频率数据,揭示了这两种观察结果。 所研究的EM频率显示了12个有益(抗癌)频率和12个有害(促癌)频率的分形模式,形成了更广泛的自相似EMF抑制或促进癌症活动的EMF谱图的中心模式。 因此,可以通过暴露于相干类型的电磁场中来考虑抑制癌症的过程,甚至治愈疾病。 疾病的稳定可通过癌细胞中大分子与外部施加的相干EMF场频率(称为孤子/极化子)的建设性共振来理解。 例如,后者已被更早地显示出诱导DNA / RNA构象的修复和/或表观遗传学改变。 EMF治疗癌症疾病的领域正在Swift扩展,我们的研究可能会邀请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可以系统地应用各种潜在的EMF治疗方案(组合频率和调制频率)以获得更有效的EMF抗癌治疗方法。
2025-11-04 23:35:42 894KB 癌症治疗
1
Review of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Patterns, and Practices 我看过很多有关软件开发方面的书籍,包括过程控制方面的、设计方面的以及最佳实践方面。确实也从其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但是,在具体的软件开发实践中,却没有取得期望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隐约觉得,应该还有某个存在于过程方法、设计原则以及最佳实践之外的东西来有机地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这三者的最大效用。这种东西不是可以形式化的条条框框,而是活跃于人的大脑中的某种思维方法。看完了Robert Martin的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之后,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把这种思维方法阐述的再清晰不过。 本书具有两大特色。第一,很多讲述软件开发的书籍,要么是仅仅涉及过程方法方面的内容,要么是仅仅涉及设计原则方面的内容。这些做法相对于整个软件开发活动来说都是片面的。其实,过程方法、设计原则以及最佳实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孤立地去使用任何一部分都无法获得最佳的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根据自己开发团队的实际情况,找出一种能够有效地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并使它们相互支持的方法。比如,大家都知道每周(日)构建是一种得到广泛认可的最佳实践方法,但并不是只要你每周(日)都去构建了,就能得到好的效果,有时,结果可能会更糟。要想使这种方法有效,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援。每周(日)构建的前提是软件必须是易于每周(日)构建的。也就是说,你需要对软件中的依赖关系进行管理,使之具有每周(日)构建的基础。而这种依赖关系的管理是需要设计原则来指导和度量的。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本书中到处都体现着作者的这种主导思想和实践。如果读者能够在这个方面好好体会的话,肯定会对软件开发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从而可以更加有效的去使用这些过程方法、设计原则以及最佳实践。   第二,本书的核心是软件设计,但是它对软件设计的理解以及讲解方式非常的特别。许多有关软件设计的书籍中,要么先讲述一些设计原则、模式,然后再给出几个简单的在理想情况下的应用;要么是拿一个最终的设计结果来剖析,然后告诉你它们是多么的优美。当时,你可能真会那么认为,但是当你试图在自己的实际开发中应用时,总会发现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此时,你要么束手无策,要么会误用设计原则、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此类书中所讲述的不是真正的设计,只是设计的部分内容,而忽略了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方面。设计是人的思维的一种动态活动,是设计者针对自己的问题的思索、权衡、折中、选择的过程。其中会出现很多在理想情况下不会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水平才是真正的设计水平。同样,本书中到处都是这样的思考过程。针对每个案例,作者都会和你一起思索、一起探讨、一起权衡、一起验证。本书中所展示的是一个个完整的设计活动过程。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相信读者肯定会对设计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本书中也讲述了很多的设计模式,但是和很多其他讲述模式的书不同的是,它更多的是在告诉你什么时候不要去使用模式,去抵制模式的诱惑,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复杂性。在对模式狂热吹捧的今天,本书无疑是一剂纠偏良药,可以让你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模式。 其实,这些内容正是软件开发活动中最本质,同时也是最难以琢磨的内容。要把这些内容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更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这方面的书籍凤毛麟角的原因。然而在本书中,Rober Martin先生能把这些内容编写得如此清晰、如此易于理解,充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技术功底和卓越的表达能力。因此,本书能从众多优秀书籍中脱颖而出获得第13届Jolt大奖,就没有什么出乎意料了。   本书主要包含4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今天的软件工程师都非常的重要,它们是:   ●Agile方法:主要讲述了如何去使用Agile方法,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本书包含了11个面向对象设计原则,涵盖了包的设计和类的设计。这是我所见过的对这方面内容讲解的最清晰、最彻底、最深刻的唯一的一本书。   ●设计模式:本书中讲述了23个设计模式,并都有具体的实例。讲解的重点在如何在实际的应用中去使用模式,如何根据当前问题的上下文以及约束力去选择最适合的模式,以及何时避免使用模式。   ●UML:本书不是关于UML的,但是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作者使用了一些UML图来展示设计思路。同时,本书中也对如何有效的使用UML做了深入的阐述。本书中有两个附录专门对UML进行了简介。   总之,本书是写给那些一线的软件工程师的。如果你想学习UML,如果你想学习如何去设计软件,如果你想学习设计模式,如果你想学习最好的软件开发实践,那么请阅读本书。   感谢Robert Martin先生为我们写了一本如此优秀的著作,我从本书中学到了很多。我相信本书也不会令您失望。 敏捷软件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强调团队合作、客户协作,以及对变化的快速响应。敏捷开发方法可以帮助团队更有效地开发软件,更快地交付高质量产品,并更灵活地应对变化。 敏捷开发的原则包括对客户需求的持续关注、欢迎需求的变化,以及频繁交付可工作的软件。敏捷团队倾向于较小的、跨功能的协作团队,这些团队以自组织和自律的方式开展工作。在敏捷开发中,计划和交付的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进,而不是在项目启动之前一次性定义所有的需求。 在敏捷开发的实践中,过程方法、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软件工程师需要在软件开发中综合运用这些元素,以实现高质量的软件交付。过程方法涉及到如何规划和控制软件开发流程,设计原则关注如何创建良好的软件架构和代码,最佳实践则是指那些在行业内经过验证、被广泛接受并适用于特定情况的有效做法。 敏捷开发中提到的模式,是指在特定情境下经常出现的解决方案的模板。设计模式是一组反复出现的设计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案,它们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组织代码结构,并解决特定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设计模式都适合每个项目,软件工程师需要具备判断何时使用模式以及何时避免过度工程化的技巧。 UML(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标准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它可以帮助软件工程师通过图表形式表达系统的设计。虽然本书不是专门讲述UML的,但它使用了一些UML图来展示设计思路,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同时,书中对如何有效使用UML进行了深入探讨。 Robert Martin在《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这本书中,通过真实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敏捷开发和极限编程来设计、测试和重构软件。书中不仅提供了可重用的C++和Java源代码,还重点阐述了如何运用UML和设计模式来解决面向客户系统的问题。 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 敏捷方法:这部分讲述了敏捷软件开发的概念、价值观、原则以及实践方法。作者解释了为何采用敏捷方法,并且提供了大量实践建议。 2.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包含了11个面向对象设计原则,这些原则涉及包设计、类设计等方面,是软件开发中构造灵活和可维护系统的基石。 3. 设计模式:讨论了23种设计模式,涵盖了设计软件时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书中不仅列举了模式的实例,还探讨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模式,以及在某些情况下避免使用模式的建议。 4. UML:虽然本书不专门讲解UML,但使用了UML图来帮助解释设计思路,并对如何在软件开发中有效利用UML进行了详细讨论。 总结来说,《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是一本为软件工程师量身定制的实践指南,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敏捷开发的各个方面,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有效地应用这些方法、原则和模式。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获得关于如何使用敏捷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的深刻见解,同时也能学习到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的使用技巧,以及如何将UML应用于软件开发实践中。这是一本适合一线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软件项目领导以及任何对敏捷开发和极限编程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的权威参考书。
2025-11-04 14:49:46 17.95MB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 模式与实践
1
正态分布的Bayes决策例解 两类的识别问题:医生要根据病人血液中白细胞的浓度来判断病人是否患血液病。 根据医学知识和以往的经验,医生知道: 患病的人,白细胞的浓度服从均值2000,标准差1000的正态分布;未患病的人,白细胞的浓度服从均值7000,标准差3000的正态分布; 一般人群中,患病的人数比例为0.5%。 一个人的白细胞浓度是3100,医生应该做出怎样的判断? 正态分布 Bayes决策 它与人工智能关系密切,其目的是用机器完成人类智能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去识别外界环境的工作。 模式识别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技术科学。
2025-11-04 13:51:26 5.9MB 模式识别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COMSOL软件中进行三维线偏振斜入射仿真的方法,特别是如何区分和设置TE(横电)和TM(横磁)模式。文中涵盖了从基本概念解释到具体参数设置、波矢分量计算、边界条件配置以及后处理验证等多个方面。通过实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利用端口边界条件、极化角度、波矢分量等参数精确控制入射波特性,并提供了多种实用技巧如参数扫描、周期性边界条件设置、场分布验证等。 适合人群:从事电磁场仿真研究的技术人员,尤其是使用COMSOL进行光学、微波等领域仿真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模拟复杂电磁环境的研究项目,帮助用户准确区分并设置TE/TM模式,提高仿真精度和效率。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光子晶体、波导结构、天线设计等领域的仿真分析。 其他说明: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常见错误及其解决方法,强调了三维坐标系转换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代码片段用于验证模式正确性和优化仿真效果。
2025-11-03 15:05:10 481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Comsol软件中进行三维线偏振斜入射仿真的方法,重点讲解了如何区分TE(电场垂直于入射面)和TM(磁场垂直于入射面)模式。文中首先明确了TE和TM模式的定义及其在三维坐标系中的表现形式,接着阐述了利用端口边界条件和偏振设定来配置电场和磁场的具体步骤。此外,还提供了坐标系转换、相位匹配以及验证模式正确性的实用技巧,并强调了仿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内存消耗较大、收敛困难等。 适合人群:对电磁波仿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模拟电磁波在复杂三维环境中传播的研究项目,帮助用户掌握Comsol软件中处理TE/TM模式的基本技能,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电磁波传播特性,还能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建议初学者从简单的二维模型开始练习,逐步过渡到复杂的三维仿真。
2025-11-03 15:04:19 414KB
1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在并网模式下,如何运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微电网的经济调度,并特别关注储能调度在其中的关键作用。首先介绍了微电网面临的挑战,即如何合理调度内部资源以实现经济性和稳定性。接着详细解释了粒子群算法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力负荷分配和电源调度中的应用,展示了通过模拟生物群体行为找到最优解的方法。最后强调了储能调度对于平衡供需关系、降低成本以及提高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性,提出了高峰时段放电、低谷时段充电的具体策略。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研究、微电网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士,以及对智能算法在能源领域应用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并网模式下微电网经济调度方法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旨在帮助他们掌握粒子群算法和储能调度技术,从而提升微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其他说明:文中还提供了一段关于粒子群算法的伪代码,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
2025-11-01 13:26:35 406KB
1
**正文** GD32系列微控制器是GD Microsystems推出的一款高性能、低成本的32位MCU,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GD32的低功耗模式,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特性,实现设备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能耗,延长电池寿命。 GD32的低功耗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停机模式(Stop Mode)**:这是最节能的一种模式,CPU和大部分外设都将停止工作,唯一的例外是RTC(实时计数器)以及唤醒源。在停机模式下,系统功耗极低,但恢复运行时需要重新初始化所有外设。 2. **待机模式(Standby Mode)**:比停机模式更进一步,待机模式下,除了RTC,所有电源域都会被切断,包括电压调节器。这种模式下,系统功耗几乎为零,但恢复速度较慢,因为需要重新启动电源和复位系统。 3. **睡眠模式(Sleep Mode)**:在这种模式下,CPU会被关闭,而其他外设仍保持活动状态。这使得GD32能够快速响应外部中断,例如传感器数据或其他事件,从而在不需持续运行CPU的情况下保持功能。 4. **深度睡眠模式(Deep Sleep Mode)**:与睡眠模式类似,CPU停止工作,但可以选择性地关闭一部分外设。这种模式下,功耗比睡眠模式更低,但比停机和待机模式恢复更快,因为部分外设仍然在线。 在GD32中,进入低功耗模式通常需要设置适当的寄存器,并通过设置中断标志来唤醒。例如,可以配置EXTI线或RTC定时器作为唤醒源。同时,为了确保系统安全,需要在退出低功耗模式后检查和处理可能积累的中断事件。 开发过程中,优化低功耗模式下的唤醒时间也是关键。GD32提供快速唤醒功能,如快速启动GPIO和时钟系统,以缩短从低功耗模式到运行状态的转换时间。此外,合理配置系统时钟和电源管理策略也是降低功耗的关键,比如选择低功耗的时钟源,或者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工作频率。 在GD32的固件库中,开发者可以找到专门的低功耗API函数,如`HAL_PWR_EnterSTOPMode()`和`HAL_PWR_EnterSTANDBYMode()`,这些函数封装了进入和退出低功耗模式的细节,简化了开发流程。同时,开发者还需要关注不同低功耗模式下的电源配置,确保在唤醒后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总结来说,GD32的低功耗模式提供了多样化的选项,允许开发者根据应用需求平衡性能和功耗。通过深入理解并有效利用这些模式,可以设计出既高效又节能的嵌入式系统。在实际开发中,结合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低功耗模式,并进行细致的电源管理和中断处理,将是实现高效低功耗设计的关键。
2025-10-29 18:25:44 299KB GD32
1
文档支持目录章节跳转同时还支持阅读器左侧大纲显示和章节快速定位,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文档内所有文字、图表、函数、目录等元素均显示正常,无任何异常情况,敬请您放心查阅与使用。文档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Fortran,作为历史最悠久的高级编程语言,凭借卓越的数值计算能力与高性能并行处理特性,持续统治科学计算、工程模拟、气象预测等领域。其专为数学表达式设计的语法与不断演进的标准(Fortran 2023),让科学家与工程师能高效处理复杂算法,从量子物理研究到超级计算机应用,Fortran 始终是计算科学的基石语言。
2025-10-29 16:26:50 4.68MB Fortra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