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和参数匹配系统的完整设计流程。首先,针对燃料电池动力源功率、驱动电机参数、蓄电池参数及主减速比进行精确匹配,确保车辆达到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和百公里加速时间等关键性能指标。接着,在Simulink平台上建立了包括驾驶员模型、整车模型、整车控制策略(如功率跟随策略)和工况识别模块在内的全面仿真模型。特别地,引入了模糊逻辑优化蓄电池与燃料电池间的功率分配,提升氢气利用效率。同时,提供了Matlab参数匹配脚本用于辅助计算和验证。最后,附有两份详尽的技术文档,分别介绍仿真模型的具体内容及其优化设计方法。 适用人群: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关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机制的研究者;旨在帮助工程师掌握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全过程,包括参数选择、模型建立及优化调整,最终实现高效的能量管理系统。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涵盖了具体的技术细节,还包括了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强调持续创新对于推动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性。
2025-08-26 13:28:38 2.06MB Simulink Matlab 参数匹配
1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混合动力汽车(FCHV)能量管理策略。研究对象为FCHV,重点在于在预测域内车速已知的情况下,构建最优控制问题并采用动态规划和PMP(庞加莱-莫尔森原理)求解方法,以获得最优的燃料电池输出功率。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在不同车速和能源需求条件下,实现高效的能源分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延长续航里程,并减少排放。 适合人群:从事新能源汽车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对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和开发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旨在提高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续航能力,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介绍了具体的求解方法和技术细节,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025-08-25 21:36:29 177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的MATLAB实现。文章涵盖了目标函数的设计,特别是引入了动力系统性能衰退的因素,使得能量管理更加全面和有效。此外,文中展示了两种预测方式(BP神经网络和LSTM)及其切换机制,确保了预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同时,文章讨论了SOC始末一致性的调节方法,以及不同工况下的适应性和优化措施。通过实际案例验证,该策略显著提升了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系统效率。 适合人群:从事新能源汽车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师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研究与开发,旨在提高系统的性能、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延长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详细的解释有助于读者理解和应用该策略,同时也鼓励读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改进和优化。
2025-07-08 10:23:44 485KB
1
燃油模型的MATLAB代码SOFC-EIS-ECM 用于将有效电路模型拟合到奈奎斯特图的 Matlab 代码,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需要 3 列 csv 的实验 EIS 数据作为输入。 examplerun.m 包含一些给定典型数据和最小化约束的性能和结果示例。 fit_eis_dat.m 包含数据清理、模型生成和误差计算、最小化和绘图功能。
2025-06-11 13:37:14 17KB 系统开源
1
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氢气和氧气的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具有高效、清洁、低噪声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能源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燃料电池的各种类型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因为其启动快、工作温度低、功率密度高等特点,在便携式电源、电动汽车和分布式发电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了PEMFC发电系统中电堆温度的控制策略,温度对于PEMFC电堆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当电堆处于特定温度时,才能发挥最佳性能。PEMFC的电化学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随着反应的进行,电堆温度会逐渐升高。适当的温度可以加快电化学反应速度,提高质子交换膜的电导率,从而增加电堆的输出功率。然而,电堆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膜中水分流失加快,减弱质子交换膜的强度。 为了实现对PEMFC电堆温度的有效控制,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算法的温度控制策略。该策略首先分析了PEMFC发电系统的热理模型,并将其与近似线性系统进行比较。研究人员依据先前实验经验,自动调节控制参数,设计出了一套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加热器、循环水泵、散热器和流量控制阀等执行机构,结合脉宽调制(PWM)技术,实现对电堆温度的精准控制。 在PEMFC电堆的温度控制中,主要面临时变、大滞后和非线性等复杂特性。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往往会出现较大的超调量,且调节时间较长,难以适应系统的动态变化。因此,本文提出的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状态动态调节,有效解决传统PID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研究中还提及了不同工作温度下PEMFC的电池电压电流关系特性。例如,在5KW电堆中,通过实验得到的不同温度下的电压电流关系特性曲线显示,电堆在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工作特性。这些曲线对于理解电堆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及最佳工作点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提出的基于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算法的PEMFC电堆温度控制策略,不但解决了PEMFC温度控制中的时变、大滞后和非线性问题,而且通过实验验证了其良好的控制效果,为PEMFC电堆的最佳性能发挥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拓展,这一温度控制策略的研究成果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2025-06-03 10:08:51 202KB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在Simulink中的完整建模过程。首先探讨了燃料电池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随后逐步讲解了电堆模型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质子交换膜传导特性和热管理。接着深入讨论了空气系统和氢气系统的具体建模步骤,涵盖空压机、进排气管道、加湿器、中冷器、氢气循环泵、引射器和喷氢阀等部件的建模方法和技术要点。此外,文章还阐述了控制模块的设计,涉及PID控制器、线性化处理和线性二次型控制器(LQR)的应用。最后,作者分享了模型验证的经验,强调了参数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从事燃料电池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Simulink建模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燃料电池系统各组件的工作原理;②学会使用Simulink搭建燃料电池系统模型;③理解并应用先进的控制算法提高系统性能;④通过模型验证和优化提升仿真的准确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代码片段和实践经验,有助于读者快速入门并深入理解燃料电池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2025-05-27 09:46:10 204KB
1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仿真模型:双输入DCDC与蓄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仿真模型研究:双输入DCDC与蓄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simulink模型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仿真模型 双输入DCDC(嵌套于燃料电池汽车) 蓄电池管理系统(嵌套整车模型) ,关键词: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Simulink模型; 混合动力汽车; 仿真模型; 双输入DCDC; 蓄电池管理系统; 整车模型。 关键词以分号分隔的结果为: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Simulink模型;混合动力汽车仿真模型;双输入DCDC;蓄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模型。,基于双输入DCDC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仿真模型设计与分析
2025-05-13 16:50:29 2.6MB kind
1
基于MATLAB平台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等效氢气消耗最小化在线能量管理方法,基于MATLAB平台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等效氢气消耗最小化在线能量管理方法,等效氢气消耗最小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 基于matlab平台开展,纯编程,.m文件 该方法作为在线能量管理方法,可作为比较其他能量管理方法的对比对象。 该方法为本人硕士期间编写,可直接运行 可更任意工况运行 ,等效氢气消耗;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Matlab平台;纯编程;.m文件;在线能量管理;硕士期间编写;直接运行;可更换工况。,基于Matlab编程的等效氢气消耗最小化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管理策略:在线应用与多工况适应性
2025-05-12 19:23:33 642KB 正则表达式
1
设计题目 16:2×200MW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⑴厂址概况:厂址位于大型矿区,所用燃料由矿区直接提供,为一大型坑口电站。本厂生产的电力除厂用外,用110kV电压向5回线向四各较大负荷供电,其余电力全部送入220kV电力系统。 厂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有铁路干线经过。厂址附近水源充足,属于六级地震区,气候条件属于Ⅶ典型气象区。土壤电阻率在500Ω/m以内。 ⑵机组形式 锅炉:4×HG-670/140-1 汽轮机:4×N200-130/535/535 发电机:4×QFQS-200-2 ⑶电力系统接线图 图1.1 电力系统接线图 ⑷负荷资料 序号 用户名称 最大负荷( MW) 距离(kM) 线路数 (回) 利用小时数(h) 1 甲区变电所 80000 60 2 5000 2 乙区变电所 60000 70 1 5000 3 钢 厂 40000 20 1 6000 4 重 机 厂 50000 35 1 6000 厂用负荷资料 序号 设备名称 台数 容量(MW) 1 引风机 8 1250 2 送风机 8 1250 3 磨煤机 32 570 4 排煤机 16 ### 设计题目 16:2×200MW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 一、项目背景与概述 本设计题目旨在针对一个2×200MW的火力发电厂进行电气部分的设计。该火力发电厂位于一个大型矿区附近,能够直接获得所需的煤炭资源,因此属于典型的坑口电站类型。发电厂生产的电力除了满足自用需求外,还通过110kV电压等级向四个主要负荷区域供电,并将剩余电力接入220kV电力系统。 #### 二、厂址概况 1. **地理位置与环境**: - 该厂址位于大型矿区,交通便利,有铁路干线经过,便于煤炭运输。 - 地势平坦,有利于施工建设和日常运营。 - 附近水源充足,适合大型工业项目的用水需求。 - 属于六级地震区,需要考虑相应的抗震设计。 - 气候条件符合Ⅶ典型气象区的标准,需考虑极端天气对设施的影响。 - 土壤电阻率较低,有利于电气设备接地系统的设置。 2. **电力输送情况**: - 除厂用外,110kV电压向五个回路供电,分别供应给不同的负荷区域。 - 其余电力全部送入220kV电力系统,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电力调配。 #### 三、设备配置 1. **锅炉**:采用4×HG-670/140-1型锅炉,共计4台。 2. **汽轮机**:选用4×N200-130/535/535型汽轮机,共计4台。 3. **发电机**:配备4×QFQS-200-2型发电机,共计4台。 这些设备的选择是为了确保发电厂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同时满足环保要求。 #### 四、负荷资料分析 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发电厂的电力主要分配给了以下几个区域: 1. **甲区变电所**:最大负荷80000MW,距离60公里,通过2回线路供电,利用小时数5000小时。 2. **乙区变电所**:最大负荷60000MW,距离70公里,通过1回线路供电,利用小时数5000小时。 3. **钢厂**:最大负荷40000MW,距离20公里,通过1回线路供电,利用小时数6000小时。 4. **重机厂**:最大负荷50000MW,距离35公里,通过1回线路供电,利用小时数6000小时。 此外,还需要考虑厂内自身的用电负荷,包括但不限于引风机、送风机、磨煤机等关键设备。 #### 五、主接线设计 电气主接线是电力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设计要求,220kV和110kV电气主接线的设计需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 **技术性比较**:包括但不限于设备选型、布局合理性、维护便利性等方面。 2. **经济性比较**:从投资成本、运行费用等方面综合考量。 3. **方案确定**:最终确定的电气主接线方案不仅要技术可行,还要经济合理。 #### 六、短路电流计算 短路电流计算对于电气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通过对不同短路点的计算,可以确保所选电气设备能够在各种工况下正常工作。 1. **220kV侧K1点三相短路**:考虑到电力系统的大规模,此点的短路电流可能会非常大,对设备的要求极高。 2. **110kV侧K2点三相短路**:相对于220kV侧,此处的短路电流较小,但仍然需要仔细计算,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 七、电气设备选择 电气设备的选择不仅需要考虑其额定工作条件,还需通过短路状态下的校验来确保设备能够在极端情况下正常工作。这包括但不限于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等关键组件。 2×200MW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设计涉及多个方面,从厂址选址、设备选型到电气主接线设计和短路电流计算,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发电厂的整体性能,确保其稳定运行。
2025-04-11 10:54:37 410KB
1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温度与进气系统模型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模型sofc 质子交膜燃料电池pemfc 温度系统控制,进气系统控制 pem电解槽 模糊控制,pid控制,模糊pid控制 ,核心关键词如下: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模型(SOFC);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温度系统控制; 进气系统控制; PEM电解槽; 模糊控制; PID控制; 模糊PID控制。,"燃料电池技术:SOFC与PEMFC模型下的温度与进气系统控制及模糊PID策略"
2025-03-27 17:35:10 287KB xbox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