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们最近进行了一项名为“工业污水处理的PLC控制”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详细介绍了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题目的来源、设计要求、设计过程、电气原理图设计、PLC程序编写、调试过程以及参考资料和心得体会。从这份课设说明书可以看出,学生们在一周的时间内进行了从理论设计到实验仿真,再到最终调试的完整过程。 设计题目要求分析污水处理过程,并实现对流量、PH值、温度和水位的控制。流量控制涉及流量计和进水阀的计量和调整。中和处理依赖于PH值量计测量污水的酸碱度,并通过加酸阀和进碱阀进行中和。温度处理则是通过温度计来监控并调节水温。水位控制由水位控制器和排水阀门共同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绘制电气原理图,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PLC硬件电路及I/O接口表。此外,PLC控制程序的编写是整个设计的核心,需要利用梯形图和指令表来具体实现。调试结果、参考资料和心得体会也是课程设计报告不可或缺的部分。 工业污水处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污水处理成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尽管中国污水处理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存在着处理设施滞后、负荷率低等问题。因此,提升污水处理的自动化水平,运用PLC等先进技术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学生们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自动化水平,确保工业污水处理过程的安全、可靠与连续性。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们不仅可以将PLC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且能够加深对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理解。课程设计的完成和答辩,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专业能力的平台。 课程设计说明书还提到了两本参考书籍,分别是漆汉宏主编的《PLC电气控制技术》和寥常初主编的《FX系列PLC编程及应用》。这些参考资料无疑为学生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生们能够得到宝贵的实践经验,不仅学会了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还学会了如何通过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来支持自己的设计。这将对他们在未来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职业生涯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课程设计还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2025-09-13 15:32:22 121KB
1
EDA技术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它涵盖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自动完成电子系统设计的整个流程。在本实验报告中,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学习和实践EDA的基本概念,使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硬件设计,并通过EDA开发软件实现电路设计、仿真、综合及验证。 实验一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全加器电路。全加器是数字电路中的基础组件,能够完成带进位的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在实验中,学生使用拨码开关作为输入信号,LED灯作为输出显示,通过Verilog HDL编写代码来实现全加器的逻辑功能,并通过仿真波形和门级列表图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全加器的逻辑功能通过真值表来定义,实验结果显示输出端口的波形图与真值表一致,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 实验二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四选一的数据选择器。数据选择器是一个根据选择信号将多个输入信号中某一个信号传递到输出端的数字电路。学生利用Verilog HDL实现了一个四输入的数据选择器,通过仿真波形和门级列表图来验证设计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数据选择器能够根据输入的选择信号正确地将对应的输入信号传递到输出端。 实验三关注的是设计一个三人或多人表决器电路。表决器是一种逻辑电路,它根据多数输入信号的状态来决定输出信号的状态。在本实验中,学生编写了表决器的Verilog代码,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功能。当参与表决的人中有多数同意时,LED灯亮起表示表决通过;反之,则熄灭表示表决未通过。 实验四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EDA,并使用Verilog HDL来实现一个流水灯设计。流水灯是一个简单的循环灯光效果,通常用于电子设备的指示或装饰。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循环灯光效果,并通过EDA软件进行仿真测试。 总体来看,报告中的每个实验环节都是对EDA设计流程的详细演示,从理论学习、编码实现、仿真验证到硬件测试,都体现了学生对EDA工具熟练掌握和运用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EDA概念的理解,也提高了使用Verilog HDL进行硬件设计的能力,同时对EDA开发软件的使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025-09-03 11:28:15 3.25MB
1
2022年燕山大学多核程序设计实验报告详细知识点: 1. Windows多线程编程机制:本实验通过Windows系统下的多线程编程,让参与者了解和掌握Windows环境下多线程的创建和管理机制,包括线程的同步措施。 2. 多线程编程实验环境及软件:实验采用的环境是Windows XP操作系统,编程软件为Microsoft Visual C++ 6.0,强调了在特定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环境下进行多核程序设计的重要性。 3. 线程的创建与管理:通过CreateThread API函数实验,介绍了如何在Windows环境下创建线程。实验中详细描述了CreateThread函数的各个参数,包括线程属性、堆栈大小、线程函数指针、线程参数、创建标志以及线程ID的设置。 4. 线程同步措施:实验着重于线程同步的技术细节,指出线程同步是确保线程安全和数据一致性的重要手段,涉及到的同步机制有临界区、互斥量、信号量等。 5. 蒙特卡罗法求PI算法:本实验展示了蒙特卡罗算法在计算圆周率PI中的应用。通过模拟随机点落在特定区域内的分布情况,间接求解圆周率的近似值。 6. 几何解释及概率统计:实验对正方形和圆的面积比进行了几何解释,并结合概率统计原理,解释了通过随机点落在圆内和正方形内比例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数学逻辑。 7. 串行与并行算法实现:实验内容区分了串行算法和并行算法,并详细描述了两种算法的实现步骤和差异。并行算法部分重点在于如何利用多核处理能力来加快计算过程。 8. Windows环境下并行算法编程:在Windows环境下,介绍了如何实现并行算法,包括设定解决问题的处理器数量、产生随机数、进行条件判断、计数累加及最后的计算结果输出。 9. 实验程序代码分析:实验报告中提供了详细的C++语言代码,包括创建线程、线程函数定义、主函数逻辑等。通过代码解析,加深对线程创建、执行和同步的理解。 10. 实验成果演示:实验最后通过演示程序运行的结果,验证了多线程编程和蒙特卡罗算法求PI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11. 编程技巧与调试:报告也隐含了编程技巧和调试经验,比如通过设置断点、跟踪变量变化等方法来调试程序,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12. 实验心得:虽然报告中未直接提及,但从整体结构来看,编写者通过实验不仅学习了相关知识,还应该有实践中的心得体会,这对于深入理解多核程序设计有极大的帮助。
2025-06-12 18:30:38 176KB
1
在当今计算机科学领域,多核程序设计是一种关键的技术,它使得软件能够在多个处理器核心上并行执行,显著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响应速度。燕山大学的多核程序设计实验报告详细记录了在Windows环境下进行的两个关键实验:Windows多线程编程和蒙特卡罗法求解π值的并行计算。 在Windows多线程编程实验中,实验报告详细介绍了创建线程的API函数CreateThread的使用方法,包括其参数的意义和作用。该实验要求理解Windows多线程编程机制,并掌握线程同步的措施。实验中用到了多种编程元素,如安全属性、堆栈大小、线程启动函数、线程参数、创建标志、线程标识等。实验程序展示了如何在C++中使用_beginthread函数创建线程,以及如何通过Sleep函数实现线程的简单同步。这部分内容对于深入理解Windows环境下的多线程编程至关重要。 接着,报告转向蒙特卡罗法求π值的并行计算。该算法利用随机点落在圆形和正方形面积比的数学原理来估算π值。通过比较落在圆形面积内点的数量与总点数的比例,可以得到π值的近似值。实验描述了如何通过改变点的数量来提升算法的精确度。并行算法部分,报告提出了一种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实现方式,包括在多个处理器上分配任务、生成随机数、判断点是否在圆内以及汇总结果等步骤。此外,报告中提到了多个C语言库函数,如rand和srand,它们在产生随机数时起到关键作用。 实验报告详细记录了编程环境、实验内容和步骤,包括代码实现和程序运行结果。实验中使用了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 6.0作为编译器,Windows XP作为操作系统。在并行算法部分,报告讨论了如何将工作负载分配给多个处理器,以及如何同步这些处理器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整个实验报告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包括了丰富的实践操作和代码示例,这有助于学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多核程序设计的核心概念和技术细节。通过实际编写和测试代码,学生可以加深对线程管理和并行计算中常见问题解决方法的认识。 总体来说,燕山大学的多核程序设计实验报告是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材料,它系统地涵盖了Windows平台下多线程编程和并行计算的核心概念,实验设计细致且注重实践,对于想要掌握相关技术的读者来说,是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2025-06-12 18:21:27 176KB
1
### 知识点总结 #### 一、个人时间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及背景 - **社会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有效管理个人时间成为迫切需求。 - **传统方式局限性**: - 纸质日历、记事本易丢失,无法实时更新信息。 - 缺乏对个人时间使用的精确跟踪,导致效率低下。 #### 二、个人时间管理系统的关键特性 - **效率提升**:合理规划时间,避免拖延。 - **组织性增强**:制定明确目标和计划,提高任务处理条理性。 - **认知改善**:通过可视化展示学习成果,激发持续学习和改进的动力。 #### 三、工程目标 - **提高效率**:提醒用户按时完成任务。 - **合理安排**:按优先级对任务排序。 - **系统反馈与激励**:记录分析用户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 四、工程规模 - **用户规模**:从个人用户和小型团队开始,逐步扩大至数万名活跃用户。 - **功能规模**: - 时间规划与分配。 - 任务管理与提醒。 - 统计与报告。 - 自定义设置。 - 账户与同步。 - **数据规模**:包括用户基本信息、任务活动数据、时间使用数据等。 #### 五、可行性研究 - **问题定义迭代**: - 初始问题定义:识别需求、初步分析、形成初步定义。 - 迭代过程:反馈收集、问题分析、问题修正与细化、验证与确认。 - 迭代结果:明确问题定义、共识达成。 - **系统逻辑模型**: - **程序流程图**:描述系统运行流程。 - **顶层数据流图**:展示系统的主要数据流动。 - **0层数据流图**:详细说明顶层数据流图中的每个数据处理。 - **1层数据流图**:进一步细化数据处理过程。 - **数据字典**: - 用户登录信息。 - 用户注册信息。 - 用户信息。 - 账号信息。 - 密码信息。 - 任务信息。 - 会员信息。 - 数据统计信息。 - 番茄钟记录信息。 #### 六、关键技术点详解 1. **时间规划与分配**: - 用户可以设置特定时间段内的任务和活动。 - 支持灵活调整任务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2. **任务管理与提醒**: - 提供清晰的任务列表视图。 - 设置多种提醒方式(如短信、邮件、应用内通知)。 - 支持设置重复任务。 3. **统计与报告**: - 自动生成时间使用情况统计报告。 - 分析用户在不同任务上的效率。 - 提供图形化报告,便于理解。 4. **自定义设置**: - 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调整界面风格。 - 支持个性化通知设置。 5. **账户与同步**: - 支持多设备间的数据同步。 - 实现账号管理功能,保障数据安全。 6. **数据安全性与性能**: - 采用合适的数据库架构和存储策略。 - 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不丢失。 - 加密敏感信息,保护用户隐私。 7. **问题定义迭代**: - 通过不断迭代,确保问题定义准确无误。 - 收集多方反馈,确保系统设计符合用户实际需求。 #### 七、结论 个人时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问题背景、工程目标、功能需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与设计,可以确保系统既实用又高效。此外,通过不断的迭代优化,可以使系统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变化,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2025-05-19 18:39:50 1.22MB 软件工程
1
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主要实验的知识点:基本网络命令、利用单双网卡实现多IP计算机组建实验性互联网、以及利用路由模拟器建立直连路由。 ### 实验一:基本网络命令 #### 实验目的 1. **了解网络命令的基本功能**:通过学习各种网络命令,如`ipconfig`、`ping`、`tracert`等,理解它们的基本作用。 2. **掌握基本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熟练运用这些命令进行网络状态的查看。 3. **掌握使用网络命令观察网络状态的方法**:能够通过命令行工具对当前网络环境的状态进行诊断和监控。 #### 实验内容 1. **安装TCP/IP**:确保计算机上已安装TCP/IP协议栈。 2. **手动配置TCP/IP参数**: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3. **使用ipconfig命令**:测试TCP/IP是否安装成功,可以显示所有当前的TCP/IP网络配置值。 4. **使用ping命令**:验证网络连接是否正常,通过发送ICMP请求包来测试目标主机的可达性。 5. **学习其他网络命令**:`tracert`用于跟踪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netstat`用于显示活动的TCP连接、计算机侦听的端口等;`arp`用于显示和修改地址解析协议缓存中的项目。 ### 实验二:利用单双网卡实现多IP计算机组建实验性互联网 #### 实验目的 1. **学习掌握路由选择的基本原理**:理解数据包如何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到达目的地。 2. **学习单双网卡多IP地址的绑定方法**:了解如何在一个或多个网卡上配置多个IP地址。 3. **掌握路由配置的方法**:能够配置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策略。 #### 实验内容 1. **构建三台虚拟机**:分别为主机A、主机B和服务器server。 2. **为服务器虚拟机设置双IP地址**:一个IP地址对应不同的子网。 3. **在另外两台计算机上配置TCP/IP协议**:分别为主机A和主机B配置相同的子网内的不同IP地址。 4. **进行测试配置**:使用`ping`命令验证路由配置的正确性。 ### 实验三:利用路由模拟器建立直连路由 #### 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华为路由模拟器**:掌握华为eNSP模拟器的基本操作。 2. **利用路由模拟器掌握路由配置的方法**:能够在模拟环境中配置路由。 #### 实验内容 1. **了解华为路由模拟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模拟器界面,了解如何添加设备、连接线路等。 2. **学习其各个命令的作用、使用方法**:如配置接口IP地址、启动路由协议等。 3. **利用其实现三层交换机及直联路由的配置**:配置交换机的不同VLAN,并设置直联路由。 4. **测试其正确性**:通过`ping`命令测试不同网络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以上实验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基本的网络命令和配置方法,还通过实践加深了对路由原理的理解。这些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4-02 22:23:10 801KB 网络 计算机网络
1
燕山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完整版,内含实验结果,截图,结论,实验报告内容足够规范,内容充实,仅供有需要的人参考。
2023-04-18 15:49:02 2.23MB 计算器网络 实验报告 燕山大学
1
燕山大学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2023-03-18 10:18:04 1.03MB c++
1
结合燕山大学李贤善老师的课堂PPT,对于重要的知识点,个人总结的复习笔记。适用于燕山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期末复习,如想深入学习,请移步哈工大计组课程及书籍资料
2023-01-04 11:32:41 50.74MB 燕山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
1
燕山大学机器学习实验报告 包含 实验1.1 糖尿病情预测 1 实验1.2 影厅观影人数预测 1 实验2.1 肿瘤分类与预测(朴素贝叶斯) 7 实验2.2 肿瘤分类与预测(SVM) 11 实验3.1 肿瘤预测(决策树) 16 实验3.2 顾客购买服装的分析与预测 21 实验4 不同含量果汁饮料的聚类 25 实验5 肿瘤预测(AdaBoost) 32 实验6 肿瘤预测与分析(神经网络) 37
2023-01-01 18:26:11 2.27MB 燕山大学机器学习实验报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