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课程设计主要涵盖了对基本模型计算机的深入理解、指令执行流程的学习、微程序控制器设计、计算机部件单元电路的集成以及微程序编写和调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课程设计的实践,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整机概念,并深入理解微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设计方法。 在实验目的方面,学生需要理解基本模型计算机的功能和组成知识,学习计算机指令执行流程,掌握微程序控制器设计方法和LPM_ROM配置技术。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能够将单元电路组合成系统,定义和编写五条机器指令对应的微程序,并通过上机调试来掌握微程序设计方法和编写二进制微指令代码表。 实验原理部分指出,在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人工模拟产生的,而在微过程控制下,这些信号将自动产生,实现特定功能。数据通路的控制由微程序控制器完成,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此外,课程设计还详细介绍了指令格式、数据通路框图的设计、24位微代码定义以及A、B、C字段的功能说明。例如,指令格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方式,指令格式定义了操作码、源寄存器和目的寄存器。同时,对微程序流程图的绘制和微地址的设定也提出了要求。 本课程设计还涉及到三个控制台操作微程序的编写,这些微程序用于向RAM装入程序和数据、检查数据是否正确写入以及启动程序执行。实验中还包括24位微代码中各信号功能的介绍,如微地址输出信号、ALU操作选择信号、进位标志信号、存储器读写信号等。这些信号对于理解微程序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及控制方式至关重要。 课程设计中还强调了微程序流程图绘制的重要性和绘制方法。在微程序设计完毕后,每条微指令需要进行代码化,而微地址通常使用八进制表示。通过这些实验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还能够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的实践技能。
2025-10-12 09:56:28 990KB 课设报告
1
这是模式识别选修的上机,我用到了tensorflow,matlab。数据集也在里面,为了方便有些数据直接用的库函数调用(没用老师指定的数据,验收时助教也没说),uu们如果缺库函数可能需要配一下(甚至因为我这个是步进运行,之前的运行结果应该还保留着φ(* ̄0 ̄))。 上机内容如下: 第一次 验证算法: 1)K近邻方法分类; 2)最近邻方法分类; 3)分析k值不同情况或不同方式、比例训练样本情况,画出错误率/正确率曲线; 数据: 1)uSPS手写体 2)ucI数据库中sonar数据源 3)UCI数据库中Iris数据 第二次 比较kmeans算法和FCM算法数据集: 1)sonar和lris数据上验证 2)CIFAR图像数据上验证算法 第三次 验证方法:SVM 数据集:Extended YaleB人脸数据库(选做CIFAR-10数据集) 核函数:高斯核和多项式核 核参数可以手动调节或交叉验证确定 第四次 要求:验证bagging和adaboost算法 在CIFAR-10数据集和ex.ended Yale B数据集上组合分类器自己设定
2025-09-29 19:02:47 2.93MB 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 tensorflow matlab
1
软件环境:推荐采用 Proteus 8.9 SP2 及以上仿真软件,Arduino IDE,虚拟串口 驱动软件 Virtual Serial Port Driver(VSPD)。 实现功能:使用Arduino UNO微控制器,搭建一个PC上位机远程湿度监测系统。 ·功能:Arduino UNO(Atmega328P)通过串行接口组件与上位机 PC 进行双向 通信,PC 上位机软件向 Arduino UNO 发送学生自己的学号,Arduino UNO 收到 后在 LCD 上显示学生的学号,并且向 PC 机发送当前的湿度值。PC 上位机软件 显示收到的湿度值。 LCD 第一行显示 ID:学号,第二行显示 RH: 湿度值% 自行编写 PC 上位机软件,实现 PC 与 Arduino 的双向数据传输及管理控制。编 程语言不限,推荐采用 C#。 上位机软件 GUI 界面需要有发送窗口显示发送的学号,有接收窗口显示接收到 的湿度值,GUI 界面上需要有串口选择和串口打开关闭功能。
2025-09-25 19:44:26 2.24MB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工程优化 期末考试原题 还有老师课后题答案 PTT 我所有的都在这了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真的有 我保证 16年-19年的真题 真的! 西电工程优化-陈开周《最优化计算方法》历年原题以及PPT课件等还有课后题答案 西电工程优化-陈开周《最优化计算方法》历年原题以及PPT课件等还有课后题答案 西电工程优化-陈开周《最优化计算方法》历年原题以及PPT课件等还有课后题答案 西电工程优化-陈开周《最优化计算方法》历年原题以及PPT课件等还有课后题答案 西电工程优化-陈开周《最优化计算方法》历年原题以及PPT课件等还有课后题答案 西电工程优化-陈开周《最优化计算方法》历年原题以及PPT课件等还有课后题答案 西电工程优化-陈开周《最优化计算方法》历年原题以及PPT课件等还有课后题答案 西电工程优化-陈开周《最优化计算方法》历年原题以及PPT课件等还有课后题答案 西电工程优化-陈开周《最优化计算方法》历年原题以及PPT课件等还有课后题答案 西电工程优化-陈开周《最优化计算方法》历年原题以及PPT课件等还有课后题答案 西电工程优化-陈开周《最优化计算方法》历年原题以及PPT课件等
2025-09-17 15:35:38 27.87MB
1
最优化方法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领域,它涉及到寻找函数的最优解,例如最小化或最大化某个目标函数。在本实验报告中,主要探讨了四种不同的最优化算法:图解法、黄金分割法、最速下降法以及拟牛顿法,通过MATLAB和Python这两种工具来实现。 实验一介绍了图解法,这是一种直观的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实验目的是使用MATLAB绘制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并找到目标函数最优解。实验内容包括画出约束条件的边界,目标函数曲线,然后找出两者相交的最优解。在实验步骤中,首先绘制出所有约束条件的图形,接着移动目标函数曲线,直至找到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或最小值的点。实验结果显示,通过MATLAB实现的图解法可以有效地找到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实验二涉及黄金分割法,这是一种一维搜索算法,常用于寻找函数的局部极值。实验目标是利用黄金分割法求解函数f(x) = x^3 - 4x - 1的最小值点。在MATLAB环境下,通过不断将搜索区间分为黄金比例两部分,比较函数值并更新搜索区间,直至满足预设的收敛精度(本例中为0.001)。实验结果显示,黄金分割法成功找到了函数的最小值点(1.1548,-4.0792)及其对应的函数值-0.407924。 实验三介绍了最速下降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梯度优化算法,适用于无约束优化问题。实验内容是应用最速下降法解决Rosenbrock函数的最小化问题。Rosenbrock函数是一个常用来测试优化算法性能的非凸函数。实验步骤包括选择初始点,计算梯度,然后沿着负梯度方向进行一维线性搜索以更新解。实验结果显示,通过MATLAB或Python实现的最速下降法可以追踪到函数的局部最小值,尽管可能受到初始点选择的影响,导致不同的迭代路径和结果。 实验四的拟牛顿法是一种更高级的优化策略,它利用函数的二次近似来模拟牛顿法,但不需计算Hessian矩阵,而是通过迭代过程估计Hessian的逆。尽管该实验没有提供具体细节,但通常会包含构造近似Hessian矩阵,计算搜索方向,以及步长选择等步骤。 综合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从简单的图解法到更复杂的最速下降法和拟牛顿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法取决于问题的特性、计算资源以及对解决方案精度的要求。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对于解决实际工程和科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18:13:52 1.55MB
1
西电计算智能导论课后习题(精简版)
2025-05-25 15:09:23 22.07MB 计算智能
1
西电电院25年集成电路导论复习资料
2025-05-20 16:03:36 643KB
1
### 西电分布式计算课程(PPT总结版)笔记知识点详解 #### 一、通信技术 **1.1 分布式计算基础** - **通信技术的重要性:** 在分布式计算领域,节点之间的高效通信是实现高性能计算的核心。文档重点介绍了几种通信技术: - **底层通信技术:** 包括TCP/UDP这样的点对点通信技术。 - **并发服务技术:** 如多线程和线程池等。 - **上层通信技术:** 比如基于消息中间件的通信技术。 **1.2 TCP/IP 与 OSI 模型** - **TCP/IP 协议栈的发展背景:** TCP/IP 先于OSI模型出现,其结构更为实用且简化了网络编程。 - **四层模型:** - **应用层:** 提供应用程序所需的高级服务。 - **传输层:** 主要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典型协议有TCP和UDP。 - **网络层:** 处理IP地址并进行路由选择。 - **接口层:** 负责物理通信,如以太网或Wi-Fi。 - **简化网络编程:** 每一层都提供特定功能,便于开发人员按需选择合适的层次进行编程。 **1.3 套接字(Socket)编程** - **套接字介绍:** 套接字是传输层和网络层提供给应用层的标准化编程接口。 - **类型:** - **流式套接字:** 基于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 **数据报套接字:** 基于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服务。 - **原始套接字:** 直接访问底层协议,灵活性高但使用复杂。 - **标识:** 通常使用五元组来唯一标识一个套接字:本地IP地址、本地端口号、远程IP地址、远程端口号和协议类型。 **1.4 通信模式** - **基于消息中间件的通信技术:** 如ActiveMQ、RabbitMQ等,提供分布式消息队列服务,支持异步通信。 - **Web Service 技术:** 通过HTTP协议实现不同节点之间的互操作,定义了一系列标准。 - **事件驱动模型+单线程:** 结合事件驱动模型和单线程提高系统吞吐量。 - **其他并发服务技术:** Proactor模型和协程模型,增强系统的解耦合度。 #### 二、并发服务技术 **2.1 基于多线程的并发服务** - **特点:** - **动态创建与销毁:** 灵活性高但带来额外开销。 - **资源消耗:** 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导致CPU时间和内存的消耗。 - **管理复杂性:** 手动管理线程生命周期增加编程难度。 - **线程安全问题:** 多线程环境下易发生数据竞争和一致性问题。 **2.2 基于线程池的并发服务** - **特点:** - **提高效率:** 通过重用线程减少开销。 - **资源管理:** 线程池有效管理线程资源,降低资源消耗。 - **可控性:** 通过配置参数调整性能和资源使用。 - **简化编程:** 减少编程复杂度,使代码更简洁易维护。 - **同步与异常处理:** 提供同步机制和支持优雅的异常处理。 **2.3 事件驱动模型配合单线程** - **事件驱动模型:** 结合线程池提高系统吞吐量。 - **特点:** - **单线程处理:** 通过事件循环处理多个请求,减少线程切换开销。 - **异步处理:** 支持非阻塞IO操作,提高并发能力。 #### 三、远程过程调用与远程方法调用 **3.1 RPC 与 RMI** - **远程过程调用(RPC):** - **概念:** 允许远程调用过程或服务,如同本地调用。 - **语言无关性:** 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使用不同编程语言。 - **协议与架构:** 没有固定实现,如gRPC使用HTTP/2和ProtoBuf。 - **灵活性:** 适用于多种网络环境,但实现复杂。 - **远程方法调用(RMI):** - **概念:** Java RMI是JDK提供的一套RMI中间件。 - **面向对象特性:** 扩展面向对象编程模型至分布式环境。 - **协议与架构:** 实现跨进程、跨语言、跨网络的过程调用。 - **灵活性:** 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数据序列化格式。 #### 四、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框架 文档还提及了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框架,包括: - **MapReduce:** Google提出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模型,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并行处理。 - **Spark:** Apache Spark是一种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开源集群计算框架,提供了比MapReduce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 #### 总结 本文档全面介绍了分布式计算领域的关键技术点,包括通信技术、并发服务技术、远程过程调用与远程方法调用等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读者可以深入理解分布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实现,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5-14 21:49:32 2.59MB 课程资源 分布式计算
1
电院高通滤波器的代码,ppt,演示视频,以及电路图等
2025-05-05 15:52:09 76.58MB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
文件结构: ——上机实验 ——pic:实验结果截图 ——src:实验源码 ——资料:课程实验资料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一 ARM开发基础 1.了解“EMSBC2410实验平台”的基本硬件组成 2.初步学会使用 μVision3 IDE for ARM 开发环境及ARM 软件模拟器 3.通过实验掌握简单 ARM 汇编指令的使用方法 实验二 基本接口实验 1.掌握S3C2410X 芯片的I/O 控制寄存器的配置 2.通过实验掌握ARM 芯片使用I/O 口控制LED 显示 3.了解ARM 芯片中复用I/O 口的使用方法 4.通过实验掌握键盘控制与设计方法 5.熟练编写 ARM 核处理器S3C2410X 中断处理程序。 实验三 人机接口实验 1.掌握液晶屏的使用及其电路设计、EMSBC24 LCD 控制器的使用及液晶显示文本及图形的方法与程序设计 2.通过实验掌握触摸屏(TSP)的设计与控制方法 实验四 μC/OS-II系统原理实验 实验五 简易计算器设计 1.理解任务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µCOS-II中任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2.掌握µCOS-II中任务间通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025-04-28 17:55:48 809.05MB ar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