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东南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设计源码及报告,主要是一个CPU的设计,包含全套源码和word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设计并验证一个简单的CPU(中央处理器)。这个CPU有基本的指令集,并且我们将利用它的指令集来生成一个非常简单的程序来验证它的性能。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只会考虑CPU、寄存器、主存储器和指令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考虑以下三部分:读/写寄存器、读/写记忆以及执行指令。 一个简单的CPU至少有四个部分组成:控制单元、内部寄存器、ALU和指令集,这是我们项目设计的主要方面。 二、实验任务 CPU设计中使用单地址指令格式。指令字包括两部分:操作码(OPCODE),用来定义指令的功能;地址段(Address Part),用来存放要被操作的指令的地址。称之为直接寻址(Direct Addressing)。在一些少量的指令中,地址段就是操作数,这是立即数寻址(Immediate Addressing)。 简化起见,主存储器的大小为256×16Bits。指令字有16比特,其中操作码部分8比特,地址段8比特。指令字的格式如图一。
2025-04-27 11:02:24 56.18MB 课程资源
1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2025-04-24 09:45:23 15.55MB 计算机组成原理
1
头歌计组实验通关代码 第1关:汉字国标码转区位码实验 第2关:汉字机内码获取实验 第3关:偶校验编码设计 第4关:偶校验解码电路设计 第5关:16位海明编码电路设计 第6关:16位海明解码电路设计 第7关:海明编码流水传输实验 第8关:16位CRC并行编解码电路设计 第9关:CRC编码流水传输实验 头歌计算机数据表示实验是一系列以计算机数据表示为主题的教学实验项目,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刻理解计算机内部如何处理和表示数据。实验内容涉及汉字编码、校验编码设计、海明编码以及循环冗余校验(CRC)等重要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时进行实践操作。 第1关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汉字国标码与区位码之间的转换方法。国标码(GB码)是汉字在计算机内部的一种编码方式,而区位码则是一种将汉字分为若干区和位的编码方法。了解这两种编码之间的转换对于理解汉字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处理至关重要。 第2关实验是关于汉字机内码的获取。机内码通常指的是在计算机系统内部用于表示汉字的二进制代码。掌握如何从国标码或其他编码中提取机内码,对于学习计算机中汉字处理机制至关重要。 第3关和第4关实验分别是偶校验编码设计与解码电路设计。偶校验是一种错误检测方法,通过在数据中加入一个校验位来保证数据中1的个数为偶数。通过设计编码和解码电路,学生可以加深对数据传输过程中错误检测原理的理解。 第5关和第6关实验关注16位海明编码电路的设计。海明码是一种线性纠错码,能够检测并纠正单比特错误。该实验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实现海明编码电路,学习如何在数据传输中加入冗余信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第7关实验是关于海明编码的流水传输。流水传输是一种在多级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处理方式,海明编码的流水传输实验让学生理解如何将海明码用于实际的数据传输场景,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与稳定性。 第8关实验涉及到16位CRC并行编解码电路设计。CRC是一种高效的错误检测码,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该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并行的编解码电路,加深对CRC算法在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方面应用的认识。 第9关实验是CRC编码的流水传输。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将CRC编码与流水线技术结合,优化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检测效率。 整个实验课程覆盖了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关于数据表示、存储和传输的核心知识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025-04-19 08:58:20 410KB 计算机组成原理 代码
1
zzu郑州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2025-04-13 20:46:36 1.82MB
1
在深入探讨《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存储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该学科不仅包括了计算机硬件的设计思想,也涵盖了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协同工作等核心内容。 存储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研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存储系统设计的目标是构造出一个既快速又廉价的存储设备,它能高效地保存和读取数据,以满足计算机对数据处理速度和存储容量的需求。存储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它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存储器的类型选择、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存储器的层次化设计等。 在存储器的类型选择上,常见的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缓存(Cache)、磁盘存储器等。RAM包括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它们在读写速度、存储容量、价格等方面各有千秋。ROM则多用于存储一些固定的、不易改变的数据和程序。缓存位于CPU与主存之间,其速度快但价格昂贵,用于临时存放CPU运算所需的数据和指令。磁盘存储器则以其大容量和非易失性的特点,成为长期存储数据的首选。 在存储器的组织结构方面,存储系统设计通常需要考虑如何组织和管理存储器中的数据,以实现快速、高效的数据访问。这包括确定存储器的寻址方式、存储器的位宽、存储器的地址空间等。寻址方式决定了数据如何定位,而存储器的位宽则影响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地址空间的大小则直接关系到存储器能够存储的数据量。 存储器的层次化设计是提高存储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这一设计思想将存储器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一层都有不同的速度和容量。常见的层次结构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内存)和辅助存储(硬盘)等。每一层存储器的设计都旨在利用其层次间的速度和价格差异,来平衡整体存储系统的性能和成本。 本资料《存储系统设计(HUST)》可能是华中科技大学(HUST)的相关课程实验的参考资料或答案集合。它可能包含了关于存储系统设计的各种实验题目的解答,这些解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答案来检验自己对存储系统设计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存储系统设计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实际操作和实验对于学习该部分内容至关重要。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存储系统的性能优化技巧,并学会如何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合理地设计存储系统。 存储系统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随着新型存储技术的不断涌现,如固态硬盘(SSD)、非易失性内存(NVM)等,存储系统的设计也在不断地进行革新。因此,掌握存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跟踪存储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进行未来的存储系统设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04-10 19:34:23 1.82MB 计算机组成原理
1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硬件的核心概念。本习题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中断**:中断是计算机处理外部事件的一种机制。CPU响应中断的时间是在执行周期结束,此时可以安全地保存当前状态,转而处理中断请求。 2. **寻址方式**:基址寻址方式中,有效地址是基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其他寻址方式还包括直接寻址、间接寻址、相对寻址等。 3. **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通常由主存-辅存两级存储器组成,通过页表或段表映射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4. **DMA(直接存储器访问)**:DMA访问主存时,CPU会暂停执行,等待DMA操作完成后再恢复工作,这种模式称为停止CPU访问主存。 5. **运算器组件**:运算器包含ALU(算术逻辑单元)、数据总线、状态寄存器等,但不包含地址寄存器,地址寄存器通常在CPU的其他部分。 6. **时钟周期**:计算机操作的最小单位时间是时钟周期,指令周期、CPU周期和中断周期都是基于时钟周期的。 7. **程序计数器**:程序计数器用于存储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指示了程序的执行流程。 8. **控制器**:控制器负责理解和执行指令,但它并不存储结果,而是控制整个CPU的运行。 9. **中断向量**:中断向量包含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和中断处理所需的其他信息,中断向量法可以快速定位中断服务程序。 10. **浮点数表示**: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和精度由阶码的位数和尾数的位数决定,它们共同决定了数值的大小和精度。 11. **中断响应条件**:CPU会在外设工作完成且系统允许中断时响应中断请求。 12. **存储器容量计算**:16K×32位的存储器,地址线和数据线总和为46位,因为地址线需要14位(2^14 = 16384 = 16K),数据线需要32位。 13. **寻址范围**:16位字长,1MB存储容量,按字编址,寻址范围是512K(2^19 / 2^14 = 512K)。 14. **中断服务程序**:中断服务程序可以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中断向量包含中断处理的入口地址,软件查询和硬件方法都能找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 15. **微处理器与微指令**:微程序控制器不是微处理器,微指令编码效率最低的是直接编码方式,增量计数器法形成的微地址顺序控制字段较短,CMAR是控制器中存储微地址的寄存器。 16. **中断向量提供**:中断向量提供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17. **冯·诺伊曼结构**:它定义了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的基本工作方式。 18. **程序控制指令**:这类指令用于改变程序执行顺序,例如跳转、分支、调用子程序等。 19. **水平型微指令**:水平型微指令可以一次完成多个操作,格式较长,操作控制字段进行编码。 20. **存储字长**:存储字长指的是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二进制代码位数,与机器指令的位数不同。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对于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至关重要。通过解答这些习题,学生可以检验自己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理解,并为将来处理更复杂的系统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4-10 17:25:20 4.4MB 计算机组成原理
1
在计算机科学的学习旅程中,掌握一系列基础知识是极为重要的。《王道咸鱼学长408课件PDF整理》作为一个集计算机科学核心领域之大成的资源,对于渴望深入理解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本科生及考研408科目考生来说,是一个宝贵的资料。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之一,它教会我们如何高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在《王道咸鱼学长408课件PDF整理》中,线性结构如数组和链表,非线性结构如二叉树、图等,以及高级数据结构如堆、栈、队列等,都被详尽地介绍。对于算法设计和数据库管理等实际问题,这些数据结构知识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掌握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进行数据操作和优化性能。 紧接着,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为我们揭开了计算机硬件工作的神秘面纱。在这部分,我们学习了CPU的内部结构,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内存系统中RAM和ROM的特性,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的交互方式。了解了这些内容后,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是如何执行程序的,还可以对代码的性能优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另外,操作系统部分则着重于计算机软件资源的管理。这部分内容通常包括进程管理,其中进程同步、互斥是重要组成部分;内存管理,如分页、分段技术;以及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有了对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的深刻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使用和开发软件,特别是在多任务处理和并发编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王道408”不仅仅是一套复习资料,它是专门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综合(科目代码408)而设计的,整合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的精华。这份课件对于考研者来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备考材料,它能帮助考生全面而深入地掌握考试所需的基础知识。 《王道咸鱼学长408课件PDF整理》的优势在于它将所有这些关键知识整合到一个PDF文件中,方便学习者随查随学,不必翻阅多本书籍或文件。此外,课件中细心地加入了标签,这些标签使得学习者可以迅速定位到特定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综合来看,《王道咸鱼学长408课件PDF整理》无疑是一个优质的学习资源,它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以清晰的结构呈现给学习者,极大地减轻了学习者的负担。无论你是计算机本科生还是考研学生,这份资料都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核心知识,为你的学术之路或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份课件的学习,你可以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机制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将来可能面临的各种技术挑战做好准备。
1
一位全加器、八位串行可控加减法器。circ文件,下载后直接用logisim打开即可。只实现了一位全加器、八位串行可控加减法器,其他部分没有实现。
2024-11-07 17:15:58 395KB 计算机组成原理 logisim画CPU
1
Logisim 头歌8位可控加减法电路设计图解及代码(计算机组成原理)资源免费提供!!!!!​​ 实验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一位全加器的实现逻辑,掌握多位可控加减法电路的实现逻辑,熟悉 Logisim 平台基本功能,能在 logisim 中实现多位可控加减法电路。 实验内容 在 Logisim 模拟器中打开 alu.circ 文件,在对应子电路中利用已经封装好的全加器设计8位串行可控加减法电路,其电路引脚定义如图所示,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在电路中使用对应的隧道标签,其中 X,Y 为两输入数,Sub 为加减控制信号,S 为运算结果输出,Cout 为进位输出,OF 为有符号运算溢出位。 实验步骤 处理减法运算,连接电路图。 探求溢出判断的方法。 由2中得到的方法连接电路图。 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测试。 通过异或门给到,为0是加法过程,为1是减法过程!!! 最后,就十分顺利的通过了这一个实验!!!!!!!!!!
2024-09-24 00:44:20 618KB
1
计算机组成原理.md
2024-09-06 01:05:04 37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