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波器探头是测量仪器中非常重要的组件,其主要作用是将待测信号承载并完整可靠地传输至示波器的输入端,为测量分析做好准备。探头的种类繁多,以适应不同的测量需求和信号特性。探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信号的完整性,因此了解各种探头的分类、特点和选择方法对于电子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按照测量对象来分类,示波器探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高阻无源探头:这类探头通常具备较高的输入电阻(一般为1MΩ或以上)以及可调的补偿电容。在首次连接示波器时,需要使用调节棒调整电容值,以匹配示波器的输入电容,并消除低频或高频增益。高阻无源探头适用于观测大多数低速数字信号、电源等常规的示波器使用场景。使用这类探头时,为了保证信号不失真,需要确保探头的带宽、上升时间等参数满足被测信号的要求。 2. 高压差分探头:这类探头由两个对称的电压探头组成,它们分别对地有良好的绝缘和高阻抗,可以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提供很高的共模抑制比。高压差分探头主要用于测量那些参考点之间存在较高电压差的浮接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对地的信号。常见于开关电源等行业中进行信号测试。使用高压差分探头时,需要注意的是探头的工作电压必须高于被测信号的电压,以避免安全风险和测量误差。 3. 电流探头:电流探头利用霍尔传感器和感应线圈来测量直流和交流电流,其工作原理是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示波器采集这个电压信号,再显示为电流信号。这类探头的优点是测量时无需断开电路,适用于系统功率测量、功率因子测量、开机冲击电流波形测量等场合。电流探头的主要缺点是其小电流测量能力可能受到示波器底噪声的影响,因此小电流测量能力受限。 选择合适的探头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参数: 1. 阻抗匹配:探头的输入阻抗需要与所使用的示波器的输入阻抗相匹配,以减少对被测电路的负载影响。低输入阻抗示波器应选用有源探头或50Ω输入阻抗的探头,而高输入阻抗示波器则应选择×10的探头。例如,如果示波器的输入阻抗为1MΩ/10pF,那么探头的输入阻抗最好是10MΩ/1pF,这样既可以实现信号衰减,减少对被测信号的负载,同时又能与示波器输入阻抗匹配。 2. 带宽:探头的带宽至少要等于或大于示波器的带宽。如果被测信号是纯正弦波,探头带宽只需等于信号频率的最高值;而如果被测信号包含非正弦波形,探头的带宽应能包含信号的基波以及最重要的谐波分量。 3. 上升时间:为了精确测量脉冲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整个测量系统的上升时间(示波器和探头上升时间之和)应比被测信号的上升时间快3到5倍。 总结起来,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探头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探头对被测电路的影响最小化,并尽可能保持最大的信号保真度以传输至示波器。如果探头以任何方式改变了信号或被测电路的行为,示波器可能接收到失真的信号结果,导致错误的测量结果或误导性的结论。因此,只有与示波器和被测电路都匹配良好的探头,才是获得准确测量结果的最佳选择。
2025-10-23 16:11:11 195KB 课设毕设
1
电源模块是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电源的重要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然而,电源模块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为了解决这些常见故障,我们需要了解其成因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电源模块的故障可能会导致多种现象,如单片机复位、电脑死机、手机蓝屏等。这些现象虽然表现不同,但都与电源模块的供电状况紧密相关。为了确定问题所在,需要对电源模块进行全面的检测与分析。 输入电压过低或不稳是导致电源模块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当输入电压低于额定值时,可能会导致微控制器系统复位,因为负载突然增大可能会拉低供电电压。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尝试调高电压或使用更大功率的输入电源,同时检查并调整电路布线,减小导线电阻,从而降低内阻造成的线损。 输入电压过高时,电源模块同样容易受损。输入端的防反接二极管压降过大或输入滤波电感过大都可能导致输入电压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换用导通压降较小的二极管,或者减小滤波电感值和内阻。 模块发热严重也是电源模块常见的问题之一。如果负载功率小于模块电源输出功率的10%,或者环境温度过高,都可能导致模块过热,影响其正常工作。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适当提高负载功率,保证其不低于10%的额定负载,同时采用散热片来降低模块温度,并确保良好的散热条件。 输出噪声较大也是电源模块的一个常见问题。输出噪声主要受到地线处理、去耦电容、多路输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为减少输出噪声,可以将电源模块远离噪声敏感元件,或者在噪声敏感元件的电源输入端处增加去耦电容,以此来降低干扰。 启动困难是电源模块故障中的另一类问题。外接电容过大或者输出负载过重都可能导致电源模块启动困难。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容性负载和负载功率,或在必要时串联电感。 电源模块上电后快速烧毁可能是由于输入电压极性接反、电压过高或输出端极性电容接反等原因造成的。为了避免这类问题,需要在接线前检查电容极性,确保正确,并在必要时使用防反接保护电路和短路保护。 模块电源损坏较快可能是因为输出电路易短路或外接负载电流过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当确保使用符合规格的电容,并且选择合适的输入电压。 耐压不良,即电源模块耐压值降低,可能是因为耐压测试不当、选择的模块隔离电压不足,或是维修中多次使用高温焊接设备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逐步上调耐压测试电压,选用耐压值较高的模块,并在焊接时控制合适的温度。 电源模块故障的解决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调整电压、优化电路设计、增加散热措施、减少干扰、适当选择启动负载、检查电容极性、增加保护电路、确保电源模块规格匹配和正确进行耐压测试。了解这些故障的成因和解决方案,对于提高电源模块的稳定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1
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Fly-Buck转换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隔离型电源的拓扑结构,它能够在输入和输出之间提供电气隔离,同时保持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Fly-Buck转换器的核心在于其能够利用变压器进行能量传递,并通过一个简单的反馈机制来控制输出电压。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反馈补偿电路在Fly-Buck转换器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二次侧稳压效果的改善。 我们需要了解Fly-Buck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Fly-Buck是一种基于反激式转换器原理的拓扑,它通过在变压器的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引入一个电感来实现能量的耦合和传输。在Fly-Buck转换器中,一次侧和二次侧的电压关系是通过变压器的匝数比来确定的。然而,由于元件的非理想特性,实际应用中会出现输出电压的偏差,这需要通过引入反馈补偿电路来校正。 反馈补偿电路的作用在于监控输出电压,并通过反馈环路的控制机制来调整Fly-Buck转换器的工作状态,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通常,反馈电路包含反馈网络和误差放大器两个部分。反馈网络用于隔离反馈信号并确定反馈补偿电路的频率特性,而误差放大器则用于放大反馈信号中的误差电压,提供必要的增益来调整输出电压。 在本文中提到的特定案例中,外部补偿电路利用了光耦合器来实现反馈隔离,而并联稳压器LM431A则被用作误差放大器。光耦合器是一种能够提供电气隔离的元器件,它通过光信号传递信息,从而避免了电路中的直接电气连接,这对于隔离式电源系统而言至关重要。LM431A是一款可控基准电压源,它能够提供稳定的基准电压,并具备较高的放大能力,这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作误差放大器。 此外,本文中提到的典型I类补偿网络由电容C1和电阻R1组成,它具有确定反馈补偿电路截止频率的作用。I类补偿网络能够提供高直流增益,从而减少低频时的稳压误差。通过适当选择电容和电阻的值,可以设定反馈补偿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从而优化整体转换器的性能。 在Fly-Buck转换器的实际应用中,反馈补偿电路的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引入补偿电路,二次侧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改善。在原型LM5017电路中,二次输出电压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出现了负梯度,而添加补偿电路后,这种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二次输出电压能够更接近其额定值,这表明补偿电路对于改善输出电压的稳压性能有明显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二次侧的稳压性能得到了改善,但是这种改善是以牺牲一次侧输出稳压性能为代价的。这是因为Fly-Buck转换器中一次侧和二次侧的输出电压基本关系是相互依赖的,一次侧的稳定直接影响二次侧的输出。因此,在设计反馈补偿电路时,必须考虑这种相互影响,并且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反馈补偿电路对于提高Fly-Buck转换器的稳压性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二次侧输出电压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通过合理设计反馈补偿电路,不仅可以提升电源系统的性能指标,还能有效地满足用户对电源品质的需求。在进行相关设计和应用时,工程师们需要充分考虑转换器的特性,以及反馈补偿电路与电源系统整体性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确保电路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
2025-09-05 22:25:08 226KB LM5017 Fly-Buck 课设毕设
1
背景内容介绍 公司120x10t/a重油催化制稀烃装置主要包括以下机组:主风机组、备用主风机组、富气压缩机组、增压机组。其中除增压机组外其它机组均成套配有一定数量的轴振动、位移、转速、键相等类型的轴系仪表。石化企业的生产流程中,旋转机械作为装置的关键设备,往往占据着心脏的主导地,对企业的稳定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更是对过程控制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旋转机械在石化工业生产中主要是指各种机泵;以压缩机和大型物料泵为主。在高速旋转机械和往复式运动机械的状态分析中,主要是获取其核心—转轴的运行参数,如轴振动、轴向位移、轴承(瓦)温度、转子振动和偏心、与机壳涨差以及转速等,对诸如轴的不平衡、不对中、轴承磨损、轴裂纹及发生摩擦等机械问题的早期判定,可提供关键的信息。状态监测系统就是用各种仪表对这些参数进行测量和监视,从而了解其运行状态。 由于电涡流传感测量系统广泛应用于石化行业,而且我们公司的机组使用了本特利内华达的电涡流传感测量系统3300系列。 本项目轴系仪表要求采用框架式结构。各机组应独立设置,共3个框架。每个机架的电源、CPU等均要求独立配置。轴系仪表
1
无线传感器,是一种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通讯等功能的无线数据通讯采集器。是一种无线数据采集传输通讯终端,具有低功耗运行,无线数据传输,无需布线,即插即用,安装调试灵活、智能手机现场调试配置等特点。比较常见常用的无线传感器,主要包括XL61无线气体传感器,XL61无线压力传感器,XL61无线温度传感器,XL51无线温湿度传感器,无线液位传感器等,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定制。
1
演示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Y411k7nY 工具:Tomcat8+MySQL 技术:Java+jsp+servlet+MySQL+jdbc+css+js+jQuery+html+B/S模式 前台显示商品列表首页,用户可以进行注册、登录、查看商品列表与商品详情、将选中的商品加入购物车、查看购物车列表并进行删减修改、下单购买等。 后台管理员可以进行管理用户、商品、分类、查看订单等。 (1) 注册功能:新用户进行账号注册。 (2) 登录功能: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验证。 (3) 商品浏览:可以查询商品,显示商品详情,提供购买链接进行跳转。 (4) 购物车管理:欲购买商品可以增添到购物车,也可以从购物车删除商品。 (5) 订单查询:用户登录后可以下订单,用户登录后也可以查看自己的订单。 (6) 商品种类管理:管理员可以对商品种类进行添加、删除操作。 (7) 商品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商品、删除商品,查看所有商品。 (8) 订单管理:管理员登录后可以对订单进行管理。 (9) 用户管理:管理员可以管理注册用户信息。
2025-08-10 18:28:33 101.41MB Java JAVAWEB 课程设计 在线商城
1
本例介绍的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采用控制按钮和数字集成电路,采 用LED发光二极管来指示输出电压值,输出电压为 3-+15V共8档可调。最大输出电流为5A。该数控百流稳压电源电路由+l2V稳压电路、电压控制/显示电路和稳压输出电路组成。 《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详解》 数控直流稳压电源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提供稳定、可调节的直流电压,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本篇将详细解析一款采用控制按钮和数字集成电路的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该电路能够实现3到+15V共8档电压调节,最大输出电流可达5A。 我们来看电路的基础结构,它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12V稳压电路、电压控制/显示电路以及稳压输出电路。 +12V稳压电路是整个电源的核心,它由电源变压器T、整流桥堆UR、滤波电容器Cl、C2、C6、C7以及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组成。电源变压器T将输入的交流220V电压降至合适的电压等级,经过整流桥UR转换为脉动直流电,随后通过电容器进行滤波,最后由IC1(如LM7812或CW7812)进行稳压,输出稳定的+12V电压,供其他部分使用。 电压控制/显示电路则负责电压的调整和显示。它包括控制按钮Sl、复位按钮S2、电阻器R0-R11、电位器RP、电容器C3-C5、施密特触发器集成电路IC2、十进制计数/脉冲分配器集成电路IC3、电子开关集成电路IC4、IC5以及LED发光二极管VL1-VL8。按下控制按钮Sl,电路产生脉冲,通过IC3进行计数,改变输出电压。每个电压档位对应的LED会点亮,直观显示当前输出电压。 稳压输出电路由三端可调稳压集成电路IC6(如LM317)、电阻器R12和滤波电容器C6-C9构成。IC6能够根据外接电阻R12的设定输出不同电压,实现电压的精细调节。 在实际操作中,接通电源开关SO,交流220V电压经过变压器T降压、整流桥UR整流及滤波电容滤波,一部分供给IC6作为输出电压,另一部分通过IC1稳压得到+12V,为IC2-IC5提供工作电源。IC3在接收到脉冲信号后,其输出端依次轮流输出高电平,控制电子开关IC4的开闭,从而改变电阻网络,调节稳压输出电压。复位按钮S2用于将电路返回到+3V的最低电压档。 在元器件选择上,电阻器R1-R12需选择耐热性能良好的金属膜电阻或碳膜电阻,可变电阻器RP选择有机实心类型。电容Cl和C8使用16V的铝电解电容,C2-C6和C9选用独石电容,C7则需要25V的铝电解电容。发光二极管VL1-VL8应选用直径为3mm的型号。整流桥UR选择2A、50V的规格。其他集成电路如IC2(CD4093)、IC3(CD4017或MCl4107)、IC4和IC5(CD4066)以及IC6(LM317)均需选用对应型号。电源开关S0应选250V、5A触头电流负荷的,而S1和S2选用微型动合按钮。 这款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巧妙地结合了数字控制与模拟电路,实现了精确的电压调节与直观的电压显示,广泛适用于实验室、教学、工程设计等领域。了解并掌握这种电路设计,对于提升电子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基于霍尔传感器电参量测量系统的设计》 在现代自动测控系统中,精确测量和显示电参量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测量方法通常依赖于变压器式的电压和电流互感器,但由于互感器本身的非理想特性,如变比误差和相位偏差,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需要额外的硬件或软件补偿,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霍尔传感器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霍尔传感器能够测量从直流到高频交流的各种电信号,同时保持原副边信号不失真传递,还能实现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电气隔离,因此在微机测控系统和智能仪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互感器的理想替代品。 霍尔效应是霍尔传感器工作的基础。当一个N型半导体薄片在垂直于其表面的磁场中通过电流时,由于洛伦兹力的作用,电荷会在导体两端形成一个电动势,即霍尔电压。霍尔电压与电流、磁感应强度和霍尔常数或乘积灵敏度有关。这使得霍尔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与其相关的各种电参量。 利用霍尔传感器测量电参量的原理是,通过控制霍尔传感器的电流或磁场,可以间接测量与之相关的未知量。例如,保持电流恒定时,可以通过测量霍尔电压来确定磁感应强度,从而测量电流或电压。反之,如果磁场恒定,通过霍尔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可以测量电压。这使得霍尔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交流电的功率因数、电功率和频率。 系统的结构通常包括霍尔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多路转换开关、A/D转换器、单片机以及显示装置。被测电参量首先由霍尔传感器转化为电压信号,经过调理电路和多路开关处理后,通过A/D转换器送入单片机。单片机,如89C51,作为系统的主控制器,接收并处理数据,用户可以通过键盘选择测量的电参量类型,测量结果则通过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器显示。 对于电压和电流的测量,霍尔电流传感器采用磁平衡原理,通过反馈电路动态平衡原边和副边的磁场,确保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成比例。同样,电压测量可以通过在原边线圈中串联电阻,将电流转换为电压进行测量。此外,通过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电流和适当的电阻,可以实现电压形式的输出,进一步简化测量和显示环节。 对于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测量,霍尔传感器可以配合其他电路,如电压和电流的乘法器,计算瞬时功率,进而积分得到有功功率。频率测量则可以通过检测交流信号的周期来实现。在测量特高压交流电压时,需要先通过隔离变压器降低电压,再进行测量。 基于霍尔传感器的电参量测量系统以其高精度、低误差和简单的设计,为电参量的测量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霍尔传感器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宽,为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带来更精确的测量手段。
2025-06-13 10:11:38 87KB 霍尔传感器 测量系统 课设毕设
1
一款3~12V可调分立元件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电子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包括交流到直流的转换、电压稳定以及反馈控制。电源从220V交流电网获取输入,通过降压变压器B降低电压至12V左右的交流电。这个降压过程是为了确保后续电路的安全和效率。 接下来,经过VD1~VD4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脉动直流电。这个过程中,整流二极管在正半周期导通,负半周期截止,使得电流仅在一个方向流动。然后,C1电容起到了滤波的作用,它将脉动直流中的交流成分滤除,使电压趋于平滑,得到大约16V的直流电压,但这个电压仍然是不稳定的。 为了实现电压的稳定,电路采用了晶体三极管VT1和VT2作为复合调整管,以及VT3作为比较放大器。R3和可调电阻RP不仅限制了LED的电流,还与LED一起构成了取样和基准电压电路。16V的直流电压Ui被施加在调整管VT1和VT2的输入端,R1提供基极偏置,使得VT1能够导通并输出电压Uo。 Uo通过取样电路连接到VT3的基极,这里VT3作为一个比较放大器,它的功能是将输出电压Uo与一个固定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如果输出电压Uo高于设定值,VT3的集电极将输出一个误差信号,控制VT1的导通程度,从而使Uo保持在一个预设的范围内,实现了电压的稳定。 在这个设计中,LED的正向导通电压(通常在1.8V到2V之间)被巧妙地用作基准电压的一部分,这样既能提供稳定的参考电压,又可以作为电源的指示灯。电容C2则用于在为收音机供电时抑制可能存在的调制交流噪声。如果需要更大的电流输出,例如负载电流达到或超过300mA,VT1可能需要替换为中功率管如C2073,并添加散热片。同时,电解电容器应选择25V的额定工作电压以应对电压波动。 这款3~12V可调分立元件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依赖于电压的整流、滤波、比较放大和反馈控制,通过这些步骤,电源能提供一个稳定的输出电压,适应不同负载需求,并在电路中实现电压调节。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负载电流和输出要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并考虑散热问题,可以确保电源的稳定和可靠。
1
《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中LM3S8962单片机的应用》 带式输送机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物料搬运设备,其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LM3S8962单片机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设计,该系统能够根据远端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实现对输送机的精确控制和故障检测。 1. 引言 目前,我国在带式输送机智能化管理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功能相对有限,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提出的控制系统旨在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接收远端传感器的信号,对输送机进行启停控制,并具备故障检测功能,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结构 带式输送机的核心是电机,通过齿轮驱动皮带旋转,从而实现物料的传输。输送带、驱动装置和拉紧装置共同构成了系统主体。为减少启动和停车时输送带的能量波动,系统采用软启动和软停车技术,避免对设备造成冲击和过度拉伸。 3.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该控制系统采用LuminaryMicro公司的LM3S8962微控制器,这是一款拥有256KB FLASH和64KB RAM的高效能芯片,能满足存储需求。LM3S8962作为系统主控模块,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类传感器信号,如皮带偏移、撕裂、温度、烟雾和洒水信号,同时控制电机运行及CAN总线通信。此外,系统还包括RS485通信模块、电机驱动模块、CAN总线模块、检测模块、报警模块和紧急停车模块。 4. μC/OS-II的移植 μC/OS-II是一种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适用于嵌入式系统,其核心功能包括任务管理、时间管理、通信和内存管理。系统将μC/OS-II移植到LM3S8962上,利用其多任务特性简化程序设计,提高模块化程度。主要任务包括与上位机的UART0交互、报警检测、显示和启停控制。通过中断服务程序,实现对传感器信号的有效响应。 5. 结论 LM3S8962单片机在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展现出强大的实时处理能力和可扩展性。结合μC/OS-II操作系统,使得程序设计更为简洁高效。未来,系统可以通过引入更先进的通信协议如CAN总线,进一步增强通信范围和系统的综合性能。 本文设计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利用LM3S8962单片机和μC/OS-II,实现了对输送机的智能控制和故障检测,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同时也预示了未来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2025-05-27 10:32:28 96KB 带式输送机 LM3S8962 课设毕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