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LMP算法的MATLAB水下传感器网络定位仿真研究——参考IEEE Transactions文章的可扩展移动预测定位技术,【6】MATLAB仿真 水下传感器网络定位,SLMP算法,有参考文档。 主要参考文档: 1. Scalable Localization with Mobility Prediction for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主要供文档方法的学习 非全文复现。 ,MATLAB仿真;水下传感器网络定位;SLMP算法;参考文档;可扩展性定位;移动预测。,MATLAB仿真:水下传感器网络定位的SLMP算法研究
2025-05-03 11:04:35 878KB
1
**正文** IEEE 802标准集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定义了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的通信协议。这一系列标准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旨在规范数据传输、网络互联以及无线通信等方面的技术。下面将详细介绍IEEE 802标准集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重要知识点。 1. **IEEE 802.1:网络管理** IEEE 802.1标准涵盖了网络互连和管理,包括桥接、虚拟局域网(VLAN)、QoS(服务质量)和端口安全性。它定义了如何在不同网络之间建立连接,并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和安全。 2.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 LLC层是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的一部分,负责提供错误检测、流量控制和多协议支持。802.2标准定义了LLC层的通用服务访问点(SAP),使得不同网络协议如TCP/IP或IPX/SPX能在同一物理链路上共存。 3. **IEEE 802.3:以太网** 802.3是最广泛使用的局域网标准,定义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它包括了不同速率的以太网,如10Mbps、100Mbps、1Gbps、10Gbps等,以及最新的100Gbps和400Gbps标准。此外,802.3af和802.3at定义了PoE(电力以太网)技术,允许通过以太网线供电。 4. **IEEE 802.4:令牌总线** 这一标准描述了令牌总线网络,其中令牌在网络中传递,只有持有令牌的设备才能发送数据。这种机制避免了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造成的冲突。 5. **IEEE 802.5:令牌环** 802.5标准定义了令牌环网络,其中数据以令牌的形式在环形结构中传递。同样,只有获得令牌的设备才能传输数据。 6.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 802.11系列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规范,包括Wi-Fi技术。它包括多个版本,如802.11a、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和802.11ax(Wi-Fi 6),分别提供了不同的带宽、传输距离和效率提升。 7. **IEEE 802.15:个人区域网(PAN)** 这个标准集主要关注短距离通信,包括蓝牙(802.15.1)和Zigbee(802.15.4)。它们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设备,如无线耳机、键盘、鼠标等。 8. **IEEE 802.16:宽带无线接入(WiMAX)** 802.16标准定义了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提供城市范围内的高速数据传输,类似于无线DSL。 9. **IEEE 802.17:弹性分组环(RPR)** RPR是一种具有自愈能力的环形网络架构,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效率。 10. **IEEE 802.1Q:VLAN标记** 802.1Q定义了VLAN标记协议,允许在单一物理链路上创建多个逻辑网络,提高网络管理和安全性。 11. **IEEE 802.3z/802.3ab:千兆以太网** 这两个标准共同定义了1000BASE-T的千兆以太网,允许通过双绞线实现千兆速率的传输。 12. **IEEE 802.3ae:万兆以太网** 802.3ae标准引入了10 Gigabit Ethernet,进一步提升了以太网的传输速度。 以上就是关于IEEE 802标准集的关键知识点,它们构成了现代网络基础设施的核心,为各种局域网、城域网和无线网络提供了标准化的通信协议。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设计更高效、可靠的网络系统。
2025-04-28 22:23:55 29.06MB IEEE
1
根据给定的信息,我们可以深入探讨IEEE Draft P802.11-REVmb™/D3.0的主要知识点,这是一份重要的文档,涉及到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关键标准更新。 ### 标准概述 #### IEEE Draft P802.11-REVmb™/D3.0 这一草案是在2010年3月发布的,它作为对IEEE Std 802.11™-2007标准的一系列修订,其中包括了IEEE Std 802.11k™-2008、IEEE Std 802.11r™-2008、IEEE Std 802.11y™-2008、IEEE Std 802.11w™-2009以及IEEE Std 802.11n™-2009等修正案的综合修订版本。这一标准由IEEE计算机协会的LAN/MAN委员会下的802.11工作组负责制定。 ### 技术要点解析 #### 无线局域网(WLAN)MAC与PHY规范 IEEE Draft P802.11-REVmb™/D3.0主要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和物理层(PHY)的技术规范。这部分内容包括了以下方面: 1. **技术修正与澄清**:文档中包含了对先前标准中的技术性错误进行修正的内容,并提供了必要的澄清,以确保标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现有MAC增强**:文档还介绍了对现有MAC层协议的改进措施,这些改进旨在提高网络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 物理层(PHY)规格 该标准详细定义了不同类型的物理层规格,包括但不限于: - **频段支持**:标准覆盖了2.4 GHz和5 GHz频段的支持,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 **调制技术**:详细规定了使用的调制技术,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信号质量。 - **多输入多输出(MIMO)**:标准中还包括了MIMO技术的相关规定,以提高数据吞吐量和网络覆盖范围。 #### MAC层规定 MAC层是WLAN通信的核心部分之一,其规定主要包括: - **帧结构**:定义了数据帧的结构和格式,包括控制帧、管理帧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包。 - **接入控制机制**:规定了不同的接入控制方法,如CSMA/CA(载波侦听多址/冲突避免),以确保数据的有效传输。 - **安全机制**:介绍了WPA2等高级安全协议的应用,以保护无线网络免受攻击。 ### 文件状态与版权说明 此文档为未批准的草案版本,意味着其内容可能会有所变化。在最终版本发布之前,这份文档不能用于任何符合性或合规性的目的。同时,文档也明确指出了版权归属IEEE,并对复制和使用的条件进行了规定。 ### 结论 IEEE Draft P802.11-REVmb™/D3.0是一份重要的技术文档,它不仅修正了先前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还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规定,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无线局域网技术的需求。对于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这份标准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参考。
2025-04-25 13:37:58 12.31MB IEEE Draft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Simulink R2015b构建的IEEE 15节点电力系统仿真模型。首先概述了模型的基本结构,包括15个母线、3台发电机和多个负载及其连接方式。接着深入探讨了模型的关键配置步骤,如母线参数设置、负载模块配置、发电机控制参数调整以及仿真求解器的选择。文中还分享了许多实用技巧,如正确设置基准电压、避免单位转换错误、优化仿真步长、处理故障仿真和数据提取方法。此外,文章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模型。最后,强调了模型在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方面的潜力,特别是在4号节点预留的新能源接口。 适合人群:电力系统工程师、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及其他对电力系统仿真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教学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仿真流程;②作为研究工具,探索不同条件下电力系统的性能变化;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评估新型电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效果。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提供了大量实践经验,有助于读者快速掌握IEEE 15节点模型的搭建和调试方法。同时提醒读者注意版本兼容性和参数设置的细节,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2025-04-20 21:20:58 120KB
1
### IEEE Standard for Terminology and Test Methods for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 (Std 1241-2010) #### 标准概述 IEEE Std 1241-2010 是一项针对模拟到数字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 ADC)的专业标准文档,它旨在为ADC的设计、测试与评估提供统一的技术术语和测试方法。该标准由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制定,并在2010年进行了修订。 #### 重要性与目的 该标准的重要性在于其为ADC领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框架,这对于提高不同制造商之间产品性能的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它还能够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ADC的工作原理、特性和性能指标,从而指导产品的设计、选择与应用。 #### 主要内容 ##### 1. **基本概念与术语** 该标准定义了一系列与ADC相关的专业术语,包括但不限于: - **量化**: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成离散数值的过程。 - **采样**:在特定时间点上获取模拟信号值的过程。 - **量化误差**:实际输出值与理想输出值之间的差异。 - **满量程范围**:ADC可以准确表示的最大输入信号范围。 - **分辨率**:ADC能区分的最小输入信号变化。 - **位数**:用以表示ADC输出的二进制位数,通常用来衡量分辨率。 - **信噪比(SNR)**:有效信号与噪声信号功率之比。 ##### 2. **测试方法** IEEE Std 1241-2010 中详细规定了多种用于测试ADC性能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 **直流特性测试**:如非线性度、失调电压、增益误差等。 - **交流特性测试**:如信号带宽、采样率、量化误差等。 - **动态特性测试**:如信噪比(SNR)、总谐波失真(THD)、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等。 - **稳定性测试**:如温度稳定性、电源稳定性等。 ##### 3. **背景知识与理论基础** 该标准还提供了关于ADC的基本背景知识和技术理论,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ADC的工作原理及其关键参数的意义。例如: - **量化理论**:讨论了量化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及如何减小这些误差。 - **采样理论**:解释了采样频率与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奈奎斯特采样定理。 - **转换原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ADC(如逐次逼近型、Σ-Δ调制型等)的工作原理。 ##### 4. **案例研究与附录** 标准中还包括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附录,例如对特定ADC参数的详细解释以及相关的图表和图形。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标准中所涉及技术细节的理解。 #### 结论 IEEE Std 1241-2010 是一个全面而详尽的ADC标准,它不仅为ADC的设计和测试提供了统一的术语体系,而且还详细规定了各种测试方法,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ADC的性能。这一标准对于推动ADC技术的发展、促进产品性能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对于ADC的研究者、设计师还是使用者来说,熟悉并遵循这一标准都是非常必要的。
2025-04-18 14:35:23 4.18MB ADC
1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论文格式是学术出版物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标准格式。此格式规定了论文各个部分的字体、段落格式、引用格式和参考文献等多个方面的写作规范。IEEE论文格式的详细内容包括: 1. 字体:论文中大部分文本使用12磅大小的字体,且通常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包括正文字体、引用和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姓名、出版年份等信息。 2. 段落格式:段落首行通常缩进五个空格,段落之间空一行,且无需额外的空行。 3. 引用格式:在论文中引用其他作品时,需在引用处的句末使用括号注明作者的姓氏和出版年份,例如(Smith, 2019)。如果直接引用,则需包括作者、出版年份、引文的具体页面和完整的引文信息。 4. 参考文献格式:在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列出所有引用过的文献,按字母顺序排列,采用标准化的参考文献格式。 IEEE论文格式的核心是确保整个论文的统一性和专业性。这涉及到了对论文中不同部分的具体格式要求,例如: - 论文标题:标题中所有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包括连接词和介词(如果它们是标题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词)。通常,单位缩写和缩略语全部小写,除非它们是专有名词或在句首或句尾。 - 文献引用:在引用文献时,需遵循特定的顺序,例如作者的姓氏、出版年份、文献标题、期刊名、卷号、期号、页面范围等。 - 页脚注:页脚注通常以不带编号的脚注开头,接着是连续编号的脚注,通常提供关于文章的附加信息,例如版权说明、作者的联系方式等。 - 缩略语:论文中使用的缩略语在首次出现时应该全称,随后使用缩略语,并在括号中给出全称的缩写形式。如果是标准单位或熟知的缩写,可以直接使用。 - 数学材料格式化:对公式、方程和数学符号进行详细格式化,以确保其清晰且易读。 - 图表和图片:图表和图片必须清晰、精确,并且要有明确的标题和说明文字。 IEEE论文格式的编辑哲学是不改变论文的技术内容,而是确保论文的可读性、语法正确性,并尽可能地与IEEE的风格保持一致。编辑工作包括纠正语法错误、明显的不一致性或遗漏、拼写和标点符号问题。 为确保论文的格式正确,IEEE论文格式还提供了编辑指南,其中包括了对拼写、引用、语法和用法的指导,主要依据是《韦氏大学词典》第四版,以及《芝加哥格式手册》中的未包含内容。编辑工作不会对技术内容进行判断或更改,而是确保文档的整洁和一致性,以便于阅读。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可能还会使用各种排版软件(如LaTeX)或文档编辑工具(如Microsoft Word),这些工具中通常会集成IEEE格式的模板,以方便作者高效地编写符合标准的论文。遵循IEEE论文格式不仅可以提升论文的呈现质量,还有助于提升论文在学术界的可接受度和认可度。
2025-04-15 16:24:40 312KB IEEE style
1
在学术界,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一个权威的组织,其制定的论文格式和写作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等领域。本“IEEE写作讲座资料”是由IEEE专家精心编排的,旨在指导作者如何撰写符合IEEE规范的高质量论文,帮助科研人员在论文发表过程中避免常见错误,提升论文被接受的概率。 我们要明确IEEE论文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要求和目的。例如,摘要应简洁明了地概述研究的主要发现或贡献,关键词则帮助读者快速理解文章主题。引言需要引入研究背景、目的和相关工作,而结果和讨论部分则需清晰展示实验数据,分析其意义。 在撰写过程中,遵循IEEE的格式规范至关重要。这包括但不限于标题样式、页码设置、引用格式、图表设计等。标题应简洁、准确地反映研究内容,一般不超过15个单词。页面布局要统一,页码通常位于底部中央。引用文献时, IEEE采用了作者-年份制,需要在文中插入圆括号,如 (Smith, 2020)。图表应有简洁明了的标题,图中的文字需清晰可读,表格则通常采用三线表形式。 此外,写作技巧也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例如,使用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更能表达明确的责任和行动,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以提高可读性。同时,适当使用专业术语,但要确保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 论文的审稿过程同样重要。理解审稿人的角色和期望,可以有效回应他们的评论和建议。回复信应礼貌、专业,针对每一点质疑提供具体解释或修改。 在“Jiaoda Writing”这份资料中,可能会详细解析这些要点,包括如何进行文献调研、如何构建论文框架、如何有效展示数据、如何进行语言润色,以及如何应对审稿意见。通过学习这份资料,你可以提升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更高效地完成IEEE论文的撰写,增加论文被顶级期刊接收的可能性。 掌握IEEE论文写作规范和技巧是科研生涯中的一项必备技能。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你将能够更好地传达研究成果,为学术交流贡献力量。
2025-04-15 15:34:33 1.36MB IEEE
1
SystemC是一种由IEEE定义的ANSI标准C++类库,专门用于系统和硬件设计。它为设计师和架构师提供了一种工具,这些人员需要处理既包含硬件又包含软件的复杂系统。SystemC 2.3.0 IEEE标准1666-2011由IEEE计算机学会赞助,由设计自动化标准委员会支持,该标准为SystemC类库提供了精确和完整的定义,使得可以仅根据此标准开发SystemC实现。 SystemC标准的主要受众包括SystemC类库的实现者、支持类库的工具实现者以及类库的用户。SystemC标准的内容涵盖了用于系统和硬件设计的C++类库,标准详细说明了SystemC的各种组件和功能,以便用户可以创建和模拟混合硬件/软件系统,这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非常普遍。 SystemC语言参考手册提供了有关SystemC类和函数库的详细描述,这些类和函数库被用于从系统级到事务级的各种建模抽象层次。SystemC旨在提供一个用于电子系统级(ESL)设计的统一建模语言和环境,它支持算法级建模、事务级建模(TLM)、寄存器传输级(RTL)建模、门级建模以及混合级建模。 TLM是一种在SystemC环境中广泛采用的建模技术,它允许不同复杂度的模型之间进行交互。TLM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在事务级别上交流信息的方法,这样可以更高效地进行系统级设计和验证。TLM标准的早期版本由开放SystemC倡议(OSCI)提供,2011年12月5日,OSCI与Accellera合并,形成了新的组织Accellera系统倡议,这标志着TLM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标准化。 SystemC类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离散事件模拟的支持,它允许在模拟时对时间进行精确控制,这在设计和验证电子系统时非常关键。SystemC的离散事件引擎是集成到标准C++类库中的,使得SystemC模拟器可以以事件驱动的方式运行。 SystemC还包含了对固定点数学的支持,这对于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定点算法模拟尤为重要。固定点数学可以模拟硬件中的定点运算,这是硬件设计验证的关键组成部分。另外,SystemC标准还包括了硬件描述语言(HDL)的功能,允许设计师使用SystemC进行硬件描述和仿真。 SystemC同样适用于系统级芯片(SoC)的设计和模拟,这在现代电子产品中非常常见。SoC通常包含处理器、存储器和其他专用的硬件加速器,它们在一个单一的集成电路中集成。SystemC允许设计者在更高级别上对整个系统进行建模和验证,从而提早发现潜在的问题。 SystemC中的事务级别建模是其核心特点之一,它提供了一种比寄存器传输级建模更高层次的抽象方式。在TLM中,可以通过使用抽象的通信协议,比如TLM-1.0和TLM-2.0,来简化模型间的通信。这允许模型在较早的设计阶段进行并行开发,并加快了整个设计流程。 SystemC还支持嵌入式软件的设计和验证。随着现代电子产品中软件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能够在一个统一的环境中同时处理硬件和软件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SystemC通过其软件模拟能力,使得可以在系统设计早期阶段就开始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和调试。 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SystemC的出现使得硬件和软件设计能够在同一框架内协同工作,这简化了系统设计流程,提高了生产力,并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作为电子产品设计流程中的关键一环,SystemC具有其独特地位,其标准化确保了不同工具和方法间的兼容性。 SystemC还支持离散事件仿真,这对于验证数字系统至关重要。在数字系统设计中,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离散事件仿真允许系统在特定事件发生时更新其状态,并且仅在事件发生时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显著提高仿真的效率。 SystemC标准还涉及到了硬件验证的问题。通过SystemC,设计师可以在硬件实现之前对设计进行详尽的模拟和验证,以确保设计满足规格要求。这种提前验证的能力减少了在硅片上实现之前需要进行的迭代次数,从而节约了设计和开发成本。
2025-04-11 15:47:55 2.63MB SystemC
1
本文投稿 IEEE transaction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审稿周期大概40天,意见下来,其中两个审稿人,一个审稿人提出了较多意见,意见较尖锐,另一个审稿人意见很好,认同文章的创新性,指出几个语法拼写错误,但是编辑却认为文章的贡献度不够,直接给拒稿啦。基于此,本人写了此申辩信,看有机会打动审稿人,给一个重投的机会。希望给大家一个学习借鉴的机会。 尊敬的编辑, 我们对您在处理我们的稿件(VT-2019-03538)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同时,我们也对两位审稿人的详尽反馈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们的评论确实帮助我们提升了论文的质量。然而,当我们收到“经过对审稿人评论的仔细考虑,决定不在此发表该论文在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上。请注意,我们不接受基于此次被拒论文的修订版提交。”这样的决定时,我们感到非常遗憾,我们希望您能重新考虑并给予我们第二次机会。 第一位审稿人的意见倾向于消极,但他仅指出了文章中的一些问题,并未明确提出拒绝的意见。他提出的大多数观点都可以通过修改和改进来解决。而第二位审稿人的意见则明显积极,这表明审稿人认同文章的创新性和贡献,尽管存在一些小问题,但我们完全有能力进行修正。 对于“创新性和贡献不足以成为交易论文”的评论,我们认为这篇论文具有足够的贡献和新颖性。为了展示这篇论文的贡献和创新之处,我们对现有的VLC/RF通信系统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有少数研究者探讨了混合VLC/RF通信系统,但他们假设窃听器只存在于RF链路中,而VLC链路的物理层安全(PLS)并未被考虑。然而,由于VLC系统的广播特性,其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风险。鉴于这一背景,我们在考虑混合RF/VLC中继系统时,考虑了在VLC和RF链路上都可能发生窃听的情况。此外,我们假设源到合法用户和窃听器的直接链路并未被阻断。我们讨论了现有混合RF/VLC合作系统的PLS性能,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我们已经针对审稿人的建议对论文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审查,并准备了详细的修订计划。我们将在修订版中明确阐述我们的创新点,强调它们对VLC/RF通信领域的贡献,并对文章结构、论述清晰度以及可能存在的语言和拼写错误进行修正,以满足更高的出版标准。 我们坚信,通过这次修订,我们的论文将能够充分展示其在VLC/RF领域的独特贡献,并符合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的出版要求。因此,我们恳请您能重新考虑我们的稿件,并给予我们一次修订和再次提交的机会。 再次感谢您在审稿过程中的辛勤工作,我们期待您的积极回应,并承诺将全力以赴改进我们的论文,以期达到贵刊的期望。 顺祝商祺, [您的名字] [您的联系方式]
2025-04-10 11:40:07 15KB IEEE IEEE
1
IEEE全文导入飞书/Word
2025-01-09 20:04:48 225B IEE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