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逆变电路系列之仿真研究:桥式有源逆变、半波可控整流与波形分析,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与有源逆变电路Simulink仿真:触发角与负载变化波形分析,单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单相交流调压电路simulink仿真,还有相应说明图(触发角不同时和负载不同时的波形)。 ,单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 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交流调压电路; Simulink仿真; 触发角波形; 负载波形。,单相整流与调压电路的Simulink仿真研究:不同触发角与负载下的波形分析
2025-10-31 11:00:11 5.33MB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基于Simulink平台搭建永磁同步电机(PMSM)效率优化模型的方法,主要探讨了三种优化方案:基于磁场定向控制(FOC)的进退法和黄金分割法,以及基于直接转矩控制(DTC)的最小损耗控制(LMC)模型。文中详细讲解了每种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代码片段及其优缺点,并提供了实用的调参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作者指出了各算法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特点,强调了版本兼容性和参数辨识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Simulink工具箱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提高PMSM工作效率的研究项目或工业应用,旨在通过优化控制算法降低能耗,提升系统性能。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工业自动化设备等。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所有模型均已上传至GitHub,供读者下载参考。建议读者在实践中结合自身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关注最新版本的Simulink软件以获得更好的仿真体验。
2025-10-30 20:41:11 376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Simulink搭建两区域电力系统的二次调频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文中首先解释了区域控制误差(ACE)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接着分别阐述了火电机组和储能系统的建模方法,包括传递函数的选择、参数设置以及控制逻辑的设计。此外,还讨论了负荷扰动的设置、调参技巧以及仿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对比实验展示了储能系统在提高频率稳定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适合人群:电力系统工程师、自动化专业学生、从事电力调度和控制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电力系统二次调频机制的人群,特别是希望通过仿真工具验证理论知识并掌握实际应用技能的学习者。目标是通过构建和调试Simulink模型,理解火电机组与储能系统在频率调节中的协同作用。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现模型。同时提醒了一些常见的仿真陷阱,如代数环错误、参数选择不当等,有助于初学者避开误区。
2025-10-30 20:08:31 499KB Simulink 火电机组
1
基于PID的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跟踪控制仿真:MATLAB Simulink实现,包含多种轨迹案例注释详解,基于PID的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跟踪控制-仿真程序 [火] 基于MATLAB中Simulink的S-Function模块编写,注释详细,参考资料齐全。 2D已有案例: [1] 8字形轨迹跟踪 [2] 圆形轨迹跟踪 3D已有案例: [1] 定点调节 [2] 圆形轨迹跟踪 [3] 螺旋轨迹跟踪 ,核心关键词:PID控制; 四旋翼无人机; 轨迹跟踪; Simulink; S-Function模块; MATLAB; 2D案例; 3D案例; 8字形轨迹; 圆形轨迹跟踪; 定点调节; 螺旋轨迹跟踪。,基于PID算法的四旋翼无人机Simulink仿真程序:轨迹跟踪控制与案例分析
2025-10-30 17:16:59 95KB paas
1
在电子工程和电动汽车领域,电池模型的仿真对于研究和优化能源系统至关重要。"PDF论文加电池simulink模型"提供了一个车载锂离子电池的Simulink建模与仿真实例,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电池动态行为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模拟。下面将详细探讨相关的知识点。 锂离子电池是现代电动汽车的主要能源来源,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在Simulink中构建电池模型,可以模拟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电压、电流和温度变化,以预测电池性能,对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支持。 1. **锂离子电池基本原理**: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充电时,锂离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放电时,锂离子反向移动。电池的电压、容量和效率都与此过程密切相关。 2. **电池模型分类**:电池模型分为简化模型(如等效电路模型ECM)、中间复杂度模型(如电化学模型PEM)和详细模型(如多域模型)。Simulink中通常采用的是中等复杂度的电化学模型,它结合了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和欧姆电阻,能更准确地反映电池动态特性。 3. **Simulink简介**:Simulink是MATLAB环境下的一个图形化仿真工具,用于系统级的建模和仿真。在电池建模中,用户可以通过搭建块图来表示电池的各种物理过程,如电流流经电解质、电极反应速率等。 4. **Simulink电池模型构建**:构建锂离子电池模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电池电压模型、内阻模型、热模型和状态变量模型。电压模型描述电池的开路电压和荷电状态的关系,内阻模型考虑电池内部欧姆损耗,热模型则关注电池温度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5. **仿真过程**:在Simulink中,通过设置不同的输入信号(如充放电电流、环境温度)和运行时间,可以仿真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的响应。仿真结果可以帮助分析电池的动态特性,如瞬态响应、循环寿命、温度分布等。 6. **电池管理系统的应用**:电池模型在BMS设计中起着核心作用。通过实时仿真电池状态,BMS可以精确估计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健康状态(SOH),实现均衡控制、热管理、故障诊断等功能,保障电池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7. **论文和程序的价值**:提供的PDF论文和Simulink模型文件,为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他们可以直接复现和扩展模型,加深对电池特性和Simulink仿真的理解,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PDF论文加电池simulink模型"资源是学习和研究电池建模与仿真的宝贵资料,它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知识,有助于提升我们在电池系统设计和控制方面的专业能力。
2025-10-30 17:08:31 150.95MB 电池模型仿真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DPWM(不连续脉宽调制)算法及其在Simulink中的仿真建模。文章首先介绍了PMSM的特点和DPWM的优势,如降低开关损耗。接着详细讲解了Simulink模型的搭建步骤,包括电机模型模块、DPWM算法模块和控制系统模块的具体实现。文中提供了多个MATLAB代码示例,涵盖电机参数设置、DPWM算法逻辑、PI控制器实现等方面。此外,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如电压矢量扇区判断、占空比计算、过调制处理等技巧,并展示了仿真结果,验证了DPWM的有效性。最后提到通过邮箱分享完整的Simulink模型文件。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电力电子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永磁同步电机和DPWM算法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永磁同步电机的DPWM控制算法,能够在Simulink中搭建和优化相应的仿真模型,从而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理论知识,还包括大量实用的代码片段和实践经验,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2025-10-30 09:03:56 532KB
1
Matlab_Simulink为携带电缆悬挂有效载荷的两个四旋翼机提供的文档。_Matlab_Simulink documents for two quadrotors carrying a cable-suspended payload..zip Matlab和Simulink是一对强大的工具,它们在控制工程、信号处理、系统建模以及实时工作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atlab提供了广泛的数据分析、算法开发和数值计算的功能,而Simulink则是一个基于图形的多域仿真和模型设计环境。当这两者结合起来时,便能为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和实时仿真提供强大的支持。 本文档所关注的是一个特定的应用场景,即通过Simulink为两个四旋翼飞行器协调控制提供技术支持,这些四旋翼飞行器携带有通过电缆连接的载荷。在这一应用中,Matlab与Simulink的结合能够创建出一个动态的仿真环境,让研究者和工程师们可以测试和验证他们对于载荷稳定性和飞行器协调控制的算法。通过这样的仿真,可以在实际部署之前发现并修正潜在的问题,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Simulink能够为四旋翼飞行器提供精确的物理模型,包括其动力学特性、飞行动态和控制策略等。在这个模型中,四旋翼飞行器的每部分,如螺旋桨、电机、机身等都会被详细地模型化。通过调整这些模型的参数,模拟飞行器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行为,为现实世界中飞行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对于载荷的动态建模,Simulink同样能够提供用于描述缆绳弹性、载荷质量和空气动力学影响的模型。这些因素对于确保载荷平稳移动至关重要,而且模型的精确程度直接关系到仿真的可信度。在Matlab中,可以通过编写相应的算法来计算载荷在空中移动的轨迹,以及四旋翼飞行器之间如何协作以保证载荷的平稳和安全。 通过Matlab中的函数和工具箱,可以进一步分析仿真数据,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飞行器和载荷系统的动态行为,以及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系统的性能如何变化。例如,可以使用Matlab进行系统辨识,从而提取出实际飞行器的动态特性,并将这些特性反馈到仿真模型中,以进一步提高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整个文档系统由多个Simulink模型和Matlab脚本组成,这些模型和脚本需要紧密配合工作,以保证模拟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例如,在进行四旋翼飞行器的控制算法仿真时,Matlab脚本可以用来运行和管理仿真,记录数据,而Simulink模型则负责具体的控制算法的实施和测试。 文档中可能还包含了关于如何在实际硬件上部署仿真模型的指南。这可能包括将Simulink模型转换成可以直接在四旋翼飞行器上运行的代码,以及对飞行器的硬件进行适当的配置和测试。这一步骤对于确保理论研究能够成功转化为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此外,文档还可能提供有关如何根据仿真结果调整飞行器控制参数的建议。这可能包括修改控制算法中的增益、时间常数、死区和饱和限制等参数,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性能。由于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对参数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这一步骤需要谨慎进行。 Matlab和Simulink的使用能够为研究和开发新型的四旋翼飞行器和其相关技术提供强大的工具和方法。这些工具能够帮助工程师们深入理解复杂的系统行为,并设计出更加安全、有效和稳定的飞行器。
2025-10-29 11:56:37 102KB
1
五相电机邻近四矢量SVPWM算法原理及MATLAB Simulink仿真模型详解,五相电机邻近四矢量SVPWM算法原理及MATLAB Simulink仿真模型详解,五相电机邻近四矢量SVPWM模型_MATLAB_Simulink仿真模型包括: (1)原理说明文档(重要):包括扇区判断、矢量作用时间计算、矢量作用顺序及切时间计算、PWM波的生成; (2)输出部分仿真波形及仿真说明文档; (3)完整版仿真模型:Simulink仿真模型; 注意,只包含五相电机邻近四矢量SVPWM算法,并非五相电机双闭环矢量控制,如果想要五相电机双闭环矢量控制资料,另一个链接。 资料介绍过程十分详细 ,五相电机; 邻近四矢量SVPWM模型; MATLAB; Simulink仿真模型; 原理说明文档; 扇区判断; 矢量作用时间计算; 输出部分仿真波形; 仿真说明文档,五相电机SVPWM模型:邻近四矢量算法的MATLAB Simulink仿真研究
2025-10-27 16:35:35 1.11MB ajax
1
### S-Function编写指导 #### S-Function概述 **S-Function**(系统函数)是Simulink中一种强大的机制,允许用户通过自定义代码来扩展Simulink的功能。S-Function可以用来创建复杂的模块,这些模块能够实现Simulink标准库中没有的功能。 #### 什么是S-Function S-Function是一种用户自定义的Simulink模块,可以使用MATLAB脚本语言(M文件)、C、C++、Ada或Fortran语言编写。它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来实现复杂的算法和逻辑,特别是当标准Simulink块无法满足需求时。 #### 在模型中使用S-Function S-Function可以通过S-Function模块被添加到Simulink模型中。用户只需指定相应的S-Function名称即可。 #### 向S-Function传递参数 S-Function可以通过模型参数对话框中的“参数”选项卡来接收外部参数。这些参数可以用于配置S-Function的行为。 #### 何时使用S-Function - 当需要实现的功能超出了Simulink标准库的能力范围。 - 当需要使用特定编程语言(如C/C++)实现高性能计算。 - 当需要与其他非MATLAB环境进行集成时。 #### S-Function的工作原理 ##### Simulink块的数学关系 每个Simulink块都有其独特的数学关系,定义了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对于S-Function来说,这种关系由用户自定义。 ##### 仿真过程 在仿真过程中,Simulink按照预定的顺序调用S-Function中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初始化、更新、输出计算等。 ##### S-Function回调程序 回调程序是在仿真过程的不同阶段由Simulink自动调用的函数。例如: - `mdlInitializeSampleTimes`:设置采样时间。 - `mdlStart`:执行一次性的初始化任务。 - `mdlOutputs`:计算输出。 - `mdlUpdate`:执行离散状态更新。 #### S-Function的实现 S-Function可以根据所使用的编程语言分为两类: 1. **M文件S-Function**:使用MATLAB脚本语言编写。 2. **MEX文件S-Function**:使用C/C++、Ada或Fortran语言编写,并编译成MEX文件。 ##### MEX文件与M-文件S-Function比较 - **性能**:MEX文件通常比M文件具有更高的执行效率。 - **互操作性**:MEX文件可以更方便地与非MATLAB环境集成。 - **复杂性**:MEX文件的编写和维护可能更为复杂。 #### S-FUNCTION的概念 ##### 直接馈通 直接馈通是指一个块的输出直接依赖于它的输入。这在设计控制回路时非常重要。 ##### 动态维矩阵 S-Function可以支持动态大小的矩阵作为输入或输出。 ##### 设置采样时间和偏移量 S-Function允许用户指定块的采样时间和偏移量,这对于多速率系统尤为重要。 #### S-FUNCTION范例 本部分提供了几种不同类型的S-Function示例: 1. **M文件S-Function**:简单示例,展示了基本功能。 2. **C S-Function**:复杂示例,展示了使用C语言编写S-Function的过程。 3. **Fortran S-Function**:展示如何使用Fortran语言编写S-Function。 4. **C++ S-Function**:高级示例,展示了使用C++语言编写S-Function的方法。 5. **Ada S-Function**:介绍如何使用Ada语言编写S-Function。 #### 编写M-SFUNCTION 在编写M-SFunction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概述**:了解S-Function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流程。 - **S-Function参数**:理解如何在S-Function中定义和使用参数。 - **S-Function的输出**:明确如何计算输出值。 - **定义S-FUNCTION块特性**:设置S-Function块的各种属性。 - **处理S-FUNCTION参数**:学习如何处理模型参数。 #### 使用C语言编写S-FUNCTION 使用C语言编写S-Function可以提高性能,并且便于与C/C++库集成。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 **创建CMEX S-Function**:了解如何从头开始创建C语言S-Function。 - **自动生成S-Function**:利用Simulink工具来自动生成S-Function模板。 - **编译CS-Function**:确保正确配置编译环境。 - **Simulink如何与CS-FUNCTION相互作用**:理解Simulink与C语言S-Function之间的交互机制。 #### 实现块特性 实现S-Function时还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特性包括: - **对话框参数**:允许用户通过模型对话框设置S-Function的参数。 - **创建运行参数**:动态创建S-Function的运行时参数。 - **创建输入和输出端口**:定义S-Function的输入和输出端口。 - **自定义数据类型**:支持自定义数据类型。 - **采样时间**:定义S-Function的采样时间和偏移量。 - **工作向量**:使用工作向量来存储中间结果和其他数据。 - **内存分配**:管理S-Function内部的数据结构。 - **FUNCTION-CALL子系统**:支持触发S-Function的执行。 #### 错误处理 在S-Function中正确处理错误和异常是非常重要的: - **防超程代码**:防止溢出和其他数值问题。 - **SsSetErrorStatus的终止条件**:设置适当的错误处理机制。 - **数组边界检查**:避免数组访问越界。 #### S-FUNCTION范例 本书还提供了多个S-Function的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S-Function的使用方法: - **连续状态的S-Function范例**:展示了如何模拟连续系统。 - **离散状态的S-Function范例**:介绍了离散系统的实现。 - **混合系统的S-Function范例**:结合连续和离散系统的实现。 - **变步长的S-Function范例**:展示了如何处理变步长仿真。 - **过零检测的S-Function范例**:介绍了过零检测技术。 - **时变连续传递函数的S-Function范例**:演示了如何实现时变系统。 通过上述内容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看到S-Function的强大功能和灵活性。无论是使用MATLAB脚本语言还是C/C++等其他编程语言,S-Function都为Simulink用户提供了一种强大而灵活的方式来扩展Simulink的功能,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应用场景。
2025-10-27 10:42:09 2.96MB MATLAB simulink S-Function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Simulink R2015b平台的三种PWM调制方法(双极性PWM、单极性PWM、正弦PWM)下的逆变电路仿真模型。文章首先概述了PWM调制逆变电路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随后分别介绍了这三种PWM调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仿真模型的搭建过程,包括电路参数设置、信号源设置和波形生成等模块的具体操作步骤。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展示了不同PWM调制方式对逆变电路性能和稳定性的显著影响,如双极性PWM和正弦PWM能产生更平滑的电流波形,而单极性PWM在某些情况下更具节能效果。最终,文章总结了不同PWM调制方式的选择依据和仿真条件的准确性对于实际工程应用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PWM调制技术和逆变电路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PWM调制逆变电路工作原理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旨在帮助他们掌握不同PWM调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从而为实际工程项目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仿真模型搭建步骤,还通过具体的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各种PWM调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2025-10-26 21:28:13 1.9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