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投稿 IEEE transaction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审稿周期大概40天,意见下来,其中两个审稿人,一个审稿人提出了较多意见,意见较尖锐,另一个审稿人意见很好,认同文章的创新性,指出几个语法拼写错误,但是编辑却认为文章的贡献度不够,直接给拒稿啦。基于此,本人写了此申辩信,看有机会打动审稿人,给一个重投的机会。希望给大家一个学习借鉴的机会。 尊敬的编辑, 我们对您在处理我们的稿件(VT-2019-03538)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同时,我们也对两位审稿人的详尽反馈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们的评论确实帮助我们提升了论文的质量。然而,当我们收到“经过对审稿人评论的仔细考虑,决定不在此发表该论文在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上。请注意,我们不接受基于此次被拒论文的修订版提交。”这样的决定时,我们感到非常遗憾,我们希望您能重新考虑并给予我们第二次机会。 第一位审稿人的意见倾向于消极,但他仅指出了文章中的一些问题,并未明确提出拒绝的意见。他提出的大多数观点都可以通过修改和改进来解决。而第二位审稿人的意见则明显积极,这表明审稿人认同文章的创新性和贡献,尽管存在一些小问题,但我们完全有能力进行修正。 对于“创新性和贡献不足以成为交易论文”的评论,我们认为这篇论文具有足够的贡献和新颖性。为了展示这篇论文的贡献和创新之处,我们对现有的VLC/RF通信系统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有少数研究者探讨了混合VLC/RF通信系统,但他们假设窃听器只存在于RF链路中,而VLC链路的物理层安全(PLS)并未被考虑。然而,由于VLC系统的广播特性,其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风险。鉴于这一背景,我们在考虑混合RF/VLC中继系统时,考虑了在VLC和RF链路上都可能发生窃听的情况。此外,我们假设源到合法用户和窃听器的直接链路并未被阻断。我们讨论了现有混合RF/VLC合作系统的PLS性能,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我们已经针对审稿人的建议对论文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审查,并准备了详细的修订计划。我们将在修订版中明确阐述我们的创新点,强调它们对VLC/RF通信领域的贡献,并对文章结构、论述清晰度以及可能存在的语言和拼写错误进行修正,以满足更高的出版标准。 我们坚信,通过这次修订,我们的论文将能够充分展示其在VLC/RF领域的独特贡献,并符合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的出版要求。因此,我们恳请您能重新考虑我们的稿件,并给予我们一次修订和再次提交的机会。 再次感谢您在审稿过程中的辛勤工作,我们期待您的积极回应,并承诺将全力以赴改进我们的论文,以期达到贵刊的期望。 顺祝商祺, [您的名字] [您的联系方式]
2025-04-10 11:40:07 15KB IEEE IEEE
1
根据给定的信息,本文将对PCI Express技术进行详细介绍,特别是针对3.0版本,并结合1.x与2.x版本进行对比分析。PCI Express(通常简称为PCIe)是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用于连接硬件设备到电脑主板。自推出以来,PCIe已经成为现代个人计算机的主要扩展接口之一。 ### 一、PCI Express技术简介 #### 1.1 什么是PCI Express? PCI Express是基于点对点连接的高速总线标准,旨在替代旧式的并行总线架构如PCI和AGP等。它的主要特点是使用串行连接而非传统的并行连接,这使得数据传输率显著提高,同时也降低了信号干扰和功耗。 #### 1.2 特点 - **高速度**:PCIe支持高达每秒数十吉比特的数据传输速率。 - **灵活性**:支持多种带宽配置,如x1、x4、x8、x16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带宽。 - **兼容性**:能够向下兼容早期的PCI标准,确保了与现有硬件的良好兼容性。 - **低功耗**:相较于传统总线技术,PCIe在降低功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二、PCI Express技术的发展历程 #### 2.1 从1.x到3.0 PCI Express技术自2004年首次发布以来经历了多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 **1.x**:最初版本定义了基本的技术规格,包括物理层、链路层以及传输层协议。 - **2.0**:于2007年发布,主要改进在于将原始的2.5 GT/s的数据传输速率提升到了5 GT/s,从而实现了更高的带宽。 - **3.0**:2010年发布的3.0版本将数据传输速率进一步提升至8 GT/s,相比于2.0版本,其理论带宽翻了一倍,达到16 GB/s。 ### 三、PCI Express 3.0的关键特性 #### 3.1 数据传输速率 PCI Express 3.0将单向数据传输速率提升到了8 GT/s,这意味着每个方向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为8 GT/s × 10 bit/byte = 1 GB/s。因此,对于一个x16通道的PCIe 3.0设备,其理论最大带宽为16 GB/s × 2 = 32 GB/s(双向)。 #### 3.2 能效提升 除了速度上的提升,PCI Express 3.0还致力于减少功耗。它引入了多种新的节能模式,比如L1 Substates,这种模式可以在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显著降低功耗而不影响性能。 #### 3.3 向后兼容性 尽管PCI Express 3.0引入了许多新的特性和改进,但它仍然保持了与早期版本的向后兼容性。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将PCIe 3.0设备安装在支持PCIe 1.x或2.0的插槽上,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将以较低的速度运行。 ### 四、应用领域 PCI Express 3.0技术因其高速度和高灵活性,在各种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 **高性能计算**:在超级计算机和数据中心中,PCIe 3.0用于连接高速存储器和GPU加速卡。 - **消费电子**:例如高端游戏显卡和SSD固态硬盘等高性能设备。 - **嵌入式系统**:在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 五、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PCI Express 3.0已经不再是最新版本。最新的版本如PCI Express 4.0和5.0继续推动着这项技术向前发展。这些新版本在保持兼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能效,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 PCI Express技术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计算机硬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1.x版本到目前的3.0版本,PCI Express不断进化,不仅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还在降低功耗和提高兼容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未来PCI Express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24-11-05 08:44:05 18.32MB PCIE
1
This standard defines the DDR5 SDRAM specification, including features, functionalities, AC and DC characteristics, packages, and ball/signal assignm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andard is to define the minimum set of requirements for JEDEC compliant 8 Gb through 32 Gb for x4, x8, and x16 DDR5 SDRAM devices. This standard was created based on the DDR4 standards (JESD79-4) and some aspects of the DDR, DDR2, DDR3, and LPDDR4 standards (JESD79, JESD79-2, JESD79-3, and JESD209-4)
2024-09-04 11:26:47 2.71MB jesd79
1
作者在Intel工作,整本书无论是从基础原理,还是行文措辞,对初学者非常友好,建议大家阅读。
2024-07-31 18:08:32 49.82MB PCIe 体系结构
1
你不用去下载part1,2,3,4,5 这一个就够了 java web开发实战1200例 第二卷 源码.7z 压缩后大小:131 MB 解压后大小:879 MB
2024-04-10 00:19:47 131.74MB java web开发实战 1200例 第二卷源码
1
超声波磁流变复合抛光技术研究,王慧军,张飞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光学方法――超声波磁流变复合抛光。文中介绍了抛光原理、实验装置和材料去除模型。本文通过大量的超声波磁流变
2024-02-25 18:31:04 550KB 首发论文
1
Biology is Technology是一本关于合成生物技术的新书,作者Rob Carlson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这一新兴领域的历史以及未来。假如说20世纪最后30年是属于计算机的时代,估计21世纪最初的30年将会是属于生物科技的时代。
2024-01-11 14:35:09 1.83MB Biology
1
HCIP-Datacom-Core Technology V1.0培训材料.zip
2024-01-03 17:23:07 50.48MB
1
HCIP-Datacom-Core Technology V1.0 实验手册.pdf HCIP-Datacom-Core Technology V1.0 文档.pdf
2024-01-03 17:21:11 181.09MB CoreTechnology HCIP datacom
HCIP-Datacom-Core Technology V1.0 实验手册.pdf
2023-11-08 09:29:49 2.6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