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作为一种创新的信息化应用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名为“ssm292基于ssm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的项目,该平台采用了当前流行的Web开发技术栈,包括Java、SpringBoot和Vue.js,以满足农业信息化的需求。 该项目的核心技术是SSM(Spring、SpringMVC、MyBatis),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Java EE项目开发中的轻量级框架组合。Spring框架主要负责业务逻辑层的实现,SpringMVC则用于处理Web层的请求和响应,而MyBatis作为数据访问层的框架,实现了数据的持久化操作。这种架构模式不仅可以保证系统的高性能和稳定性,还能提供灵活的扩展性和良好的维护性。 Vue.js则作为一种渐进式JavaScript框架,主要用于构建用户界面,它轻量、高效、快速且易于学习,非常适合用于构建单页面应用(SPA)。Vue.js的核心库只关注视图层,不仅易于上手,还非常容易与现有的项目进行整合。在本项目中,Vue.js被用于构建前后端分离的前端界面,与后端SSM框架通过RESTful API进行数据交互。 项目中提到的“ssm292”可能是该平台的版本号或项目编号,而“admin”目录下的文件表明平台可能包含了管理员管理界面,其中包含了用户登录、密码修改、导航栏面包屑等界面组件。这些文件的后缀名为“.bak”,表明它们可能是备份文件,通常用于源代码版本控制或系统恢复。 项目中的“3-build.bat”、“2-run.bat”和“1-install.bat”三个批处理文件分别用于构建、运行和安装项目。这些文件通常包含了编译、打包、启动服务等命令,为开发者提供了便利。同时,“.classpath”和“.settings”目录下的文件则是Eclipse开发环境的配置文件,这说明项目可能在Eclipse IDE中进行开发和调试。 该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栈和框架,具备了高效稳定的服务能力。项目的实施能够为农业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帮助农业企业和农户更好地掌握市场动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学习该项目的源码和架构设计,开发者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Java Web开发和前后端分离技术方面的专业技能。
2025-04-25 22:45:52 20.59MB java springboot vue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的S-Function模块实现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Variable Step 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 Method),用于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文中通过具体代码展示了如何利用S-Function模块根据光照强度的变化动态调整步长,从而实现对最大功率点的高效跟踪。该方法在光照突变情况下表现出色,能够迅速稳定地锁定最大功率点,显著提高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此外,文章还讨论了算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表现以及一些调试技巧。 适合人群:从事光伏系统研究和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MATLAB/Simulink平台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光伏系统性能的研究项目或工业应用,旨在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减少功率损失。主要目标是通过改进MPPT算法,使光伏系统能够在各种光照条件下保持最佳工作效率。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仿真结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该算法。同时,作者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如选择合适的灵敏度系数α和步长限制,确保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
2025-04-25 22:32:28 540KB
1
MATLAB变步长扰动观察法仿真模型:利用s-function模块实现光强变化下的最大功率跟踪,MATLAB变步长扰动观察法仿真模型:基于s-function模块实现光强变化下的最大功率跟踪动态响应策略,MATLAB变步长扰动观察法仿真模型,采用了s-function模块,可以随光强的变化,时刻做到最大功率跟踪。 ,MATLAB; 变步长扰动观察法; 仿真模型; s-function模块; 光强变化; 最大功率跟踪,MATLAB扰动观察法仿真模型:光强变步长MPPT实现 在现代能源管理和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能够确保光伏系统在各种光照条件下,都能够尽可能地提高太阳能板的效率,以获取最大的电能输出。MATLAB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广泛应用于算法仿真和工程问题的解决中。在MPPT的研究和实现过程中,MATLAB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方法。特别是,通过MATLAB中的s-function模块,可以更加灵活地构建仿真模型,模拟和分析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在光强变化下的最大功率跟踪动态响应策略。 s-function模块在MATLAB中的应用,使得用户可以根据特定的仿真需求,自定义函数和算法,从而实现更加复杂和动态的系统模型。变步长扰动观察法作为一种常见的MPPT技术,通过不断地对输出电压或电流施加小幅度的扰动,从而观察系统功率的变化情况,通过算法调整以找到最大功率点。在变步长的版本中,该方法能够根据实际的环境变化,动态调整扰动的幅度,进而提高跟踪效率,缩短达到最大功率点的时间,并减少震荡。 在此次的仿真模型中,利用s-function模块实现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不仅能够模拟光强变化对太阳能板输出功率的影响,还能够展示系统如何实时调整工作点,以实现最大功率输出。这为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方法,来分析和优化MPPT算法的性能。同时,该仿真模型也展示了如何结合MATLAB中的其他工具箱,比如Simulink,进行更复杂的系统建模和仿真分析。 整个仿真模型的构建过程,需要对太阳能电池板的物理特性和电气特性有深入的理解,包括其伏安特性、温度和光照对其性能的影响等。此外,还需要对MPPT的基本原理和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工作机制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这些基础研究,可以确保仿真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的物理过程和电能转换效率。 在设计和实现这样的仿真模型时,还需要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条件的变化、系统参数的波动等。因此,模型的验证和准确性检验也非常重要。通过与实验数据或其他仿真工具的比较分析,可以评估所构建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因其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和调整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通过MATLAB仿真模型的构建和优化,研究者和工程师可以进一步推动MPPT技术的发展,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MATLAB仿真模型为研究和优化MPPT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尤其在结合了s-function模块后,能够更加灵活和精确地模拟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25-04-25 22:18:14 1.88MB edge
1
点云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捕捉三维空间中的点信息来构建物体或环境的三维模型。在本项目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微软的Kinect v2.0深度相机来获取点云数据,并使用C++进行处理。这个方案涵盖了从硬件设备的连接到软件开发的所有步骤,包括SDK的安装和代码实现。 我们需要了解Kinect 2.0的基本工作原理。它通过红外投影和摄像头结合的方式,生成深度图像,进而计算出每个像素对应的三维坐标,形成点云。Kinect SDK 2.0提供了一个接口,方便开发者访问这些数据。 在项目中,"获取点云.cpp"文件是实现点云数据获取的主要代码。通常,这会包含初始化Kinect设备、开启深度流、接收并处理数据等关键步骤。例如,我们可能需要调用`IDepthFrameSource::OpenReader`方法创建一个帧读取器,然后在回调函数中处理每个新到达的深度帧。每个深度帧包含了每个像素的深度值,可以通过SDK提供的转换函数将其转化为3D坐标。 接着,我们要理解C++编程在处理点云数据时的角色。C++是一种高效且灵活的语言,适合处理大量的数据。在这个项目中,开发者可能会使用结构体或者类来存储每个点的信息(如X、Y、Z坐标),并通过数组或者向量来组织成点云数据集。同时,C++还支持多线程编程,可以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 为了运行这个项目,你需要先安装"KinectSDK-v2.0_1409-Setup.exe",这是一个包含Kinect v2.0 SDK的安装包。SDK提供了必要的库、头文件和示例,使得开发者能够轻松地集成Kinect功能到自己的应用中。安装后,确保你的开发环境(如Visual Studio)配置正确,能够链接到SDK的库,并且设置了正确的编译选项。 在实际应用中,点云数据的获取只是第一步。后续可能涉及到点云预处理(如噪声去除、滤波)、特征提取、目标识别或者3D重建等多个环节。C++强大的库支持(如PCL库)可以辅助完成这些任务。 总结来说,本项目提供了一个基于Kinect 2.0的C++点云获取方案,涵盖了从硬件连接、SDK使用到代码实现的全过程。通过学习和实践,开发者不仅可以掌握点云数据的获取,还能进一步了解C++在处理三维数据方面的潜力。这个方案对于研究和开发依赖3D感知的应用,如机器人导航、增强现实或工业检测等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
2025-04-25 21:13:24 275.64MB 深度相机 Kinect2.0
1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不断拓宽,其中Android平台作为市场上极为流行的操作系统,凭借其开放性和丰富的应用生态,成为了智能终端软件开发的重要选择。本文件《基于Android天气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x》深入探讨了如何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Android平台的天气预报系统,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天气信息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系统开发的整个流程涵盖了从界面设计、功能实现到用户体验的多个环节。文档首先介绍了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强调了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对于智能移动终端推广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天气预报软件在移动应用中的价值和市场潜力。系统开发环境是实施项目的前提条件,本文件对Android平台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涉及了Android系统开发中常用的SQLite数据库以及Java编程语言。 在系统需求分析章节,文件详细阐述了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与操作可行性三个维度,确保所设计的天气预报系统能够在现实环境中顺利部署和使用。系统概要设计章节则提出了设计目标和设计思路,旨在构建一个用户友好、功能完备且稳定可靠的天气预报软件。文档提到了界面设计是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界面介绍、控件使用、界面布局等,这些都是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 随着章节的深入,文档内容不断深入到系统开发的技术细节,揭示了软件开发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实现方法。具体的实现技术包含了如何使用Java语言开发Android应用,以及如何利用Android系统提供的各种控件和接口来获取和展示天气信息。考虑到天气信息来源于外部数据源,系统还需设计与第三方天气信息服务的接口对接策略,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文档可能还探讨了如何进行系统测试和优化,以保证软件的稳定运行和良好的用户反馈。系统的测试阶段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用户接受测试等,确保所有功能模块和系统整体都达到设计要求。在性能优化方面,可能会涉及代码优化、内存管理以及电池使用效率等关键技术点。 文档可能会总结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和实现结果,评估系统的实际效果,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升级计划进行展望,确保天气预报系统能够持续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用户需求。 这份文件全面地反映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天气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涵盖了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应用的各个方面,对于从事移动应用开发的专业人士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025-04-25 20:41:01 526KB java
1
VisionPro算法优化下的涂胶检测系统:自动轨迹获取与智能断胶控制,"VisionPro算法驱动的涂胶检测系统:模板轨迹的自动获取与精准定位实现",visionpro算法做的涂胶检测(已经在项目中实际应用) 定义起点 ,自动获取涂胶轨迹 ,实现方式ToolBlock,脚本语言 C#高级脚本 1、需要先根据OK的胶路做一个模板轨迹,后面会根据做的模板轨迹去寻找 2、可以自己控制是否显示断胶超限,胶宽,少胶区域 3、实现思路卡尺的检测区域CenterX CenterY=前一个卡尺工具获取到的中点的延长线L(延长线角度为R,L为两个卡尺的间 距,手动设定) 仅提供一种思路方法,自己的产品请参考根据实际自行修改。 ,核心关键词:VisionPro算法; 涂胶检测; 模板轨迹; 断胶超限; 胶宽检测; 少胶区域检测; 实现方式ToolBlock; C#高级脚本; 卡尺检测区域; CenterX CenterY; 延长线L; 角度R。,基于VisionPro算法的自动涂胶检测系统
2025-04-25 20:19:39 556KB ajax
1
LSTM (Long Short-Term Memory) 是一种特殊的循环神经网络(RNN)架构,用于处理具有长期依赖关系的序列数据。传统的RNN在处理长序列时往往会遇到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的问题,导致无法有效地捕捉长期依赖。LSTM通过引入门控机制(Gating Mechanism)和记忆单元(Memory Cell)来克服这些问题。 以下是LSTM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组件: 记忆单元(Memory Cell):记忆单元是LSTM的核心,用于存储长期信息。它像一个传送带一样,在整个链上运行,只有一些小的线性交互。信息很容易地在其上保持不变。 输入门(Input Gate):输入门决定了哪些新的信息会被加入到记忆单元中。它由当前时刻的输入和上一时刻的隐藏状态共同决定。 遗忘门(Forget Gate):遗忘门决定了哪些信息会从记忆单元中被丢弃或遗忘。它也由当前时刻的输入和上一时刻的隐藏状态共同决定。 输出门(Output Gate):输出门决定了哪些信息会从记忆单元中输出到当前时刻的隐藏状态中。同样地,它也由当前时刻的输入和上一时刻的隐藏状态共同决定。 LSTM的计算过程可以大致描述为: 通过遗忘门决定从记忆单元中丢弃哪些信息。 通过输入门决定哪些新的信息会被加入到记忆单元中。 更新记忆单元的状态。 通过输出门决定哪些信息会从记忆单元中输出到当前时刻的隐藏状态中。 由于LSTM能够有效地处理长期依赖关系,它在许多序列建模任务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语音识别、文本生成、机器翻译、时序预测等。
2025-04-25 20:14:58 6KB LSTM
1
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DS18B20温度检测与声光报警系统Proteus仿真实现,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DS18B20温度检测与显示系统(Proteus仿真+Keil编译器C语言程序实现),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检测proteus仿真_ds18b20(仿真+程序+原理图) 仿真图proteus 7.8 proteus 8.9 程序编译器:keil 4 keil 5 编程语言:C语言 功能说明: 通过对多路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实现8路 4路温度采集并将数值显示在LCD显示屏上; 通过按键设置温度报警值,逐个显示传感器的温度,当lcd显示温度超过设定值时,系统声光报警。 ,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检测; DS18B20; Proteus仿真; 程序编译器; 原理图; 温度采集; 报警值设置; 声光报警。,基于51单片机与DS18B20传感器的多路温度检测与报警系统Proteus仿真
2025-04-25 19:44:56 1.27MB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遗传算法(GA)、灰狼优化算法(GWO)和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模型,并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实现。文章涵盖了数据准备、参数优化、模型训练、预测及结果可视化的全过程。通过对三种优化算法的性能对比,展示了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具体步骤包括:读取Excel数据,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定义优化参数范围,使用相应优化算法找到最佳参数,训练SVR模型,进行预测并计算误差指标如MSE、MAE、RMSE和R²。最终通过图表形式直观呈现不同算法的预测效果和误差对比。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编程基础,熟悉Matlab编程环境,从事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提高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预测精度的应用场景,特别是那些希望通过引入优化算法改善模型性能的研究项目。目标是在多个候选优化算法中选择最适合特定任务的最佳方案。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数据集,只需替换相应的数据文件路径即可。此外,强调了数据归一化的重要性,指出这是确保模型正常工作的关键步骤之一。
2025-04-25 16:49:35 894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构建一个完整的双目三维重建系统。首先,通过双目摄像头采集图像并进行硬件连接,接着进行双目标定和立体校正,确保图像无畸变并对齐。然后,利用SGBM算法和WLS滤波器进行视差计算,提高视差图的质量。最后,通过Open3D生成并显示点云,完成从二维图像到三维空间的转换。文中还提供了许多实战技巧,如标定失败的解决办法、视差图断层的处理以及点云降采样的方法。此外,系统还集成了深度学习模型用于立体匹配,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鲁棒性和精度。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编程基础和技术背景的研发人员,尤其是对计算机视觉、三维重建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三维重建的应用场景,如机器人导航、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主要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双目三维重建的完整流程,能够独立搭建和优化自己的三维重建系统。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详细的代码实现,还包括了许多实战经验和优化技巧,帮助读者避免常见错误并提高系统的性能。同时,附赠了一些常用的点云处理算法,方便读者进行二次开发。
2025-04-25 16:14:09 1.36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