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在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涵盖了模型转换、控制策略及具体实施步骤。文中详细描述了压缩机转速和电子膨胀阀开度的控制策略,前者采用PID和模糊控制,后者采用PID控制。此外,还提供了一个详细的PPT讲解,指导用户完成从模型导入到仿真结果分析的全过程。 适合人群:从事热泵空调系统设计与仿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及对联合仿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及其在热泵空调系统中应用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目标是掌握热泵空调系统的建模、仿真和优化方法。 其他说明:本文基于AMESim2020.1和MATLAB R2016b版本,提供了完整的仿真流程和控制策略,有助于提升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2025-09-10 11:18:08 545KB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在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涵盖了模型转换、控制策略及具体实施步骤。文中详细描述了压缩机转速控制(PID和模糊控制)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PID控制),并通过PPT形式讲解了联合仿真的具体步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精准地模拟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提升系统效率并优化控制策略。 适合人群:从事热泵空调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热泵空调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的项目,旨在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掌握先进的控制策略和技术手段。 其他说明:文中使用的软件版本为AMESim2020.1和MATLAB R2016b,提供了详细的PPT讲解,便于理解和实操。
2025-09-10 11:17:16 544KB
1
基于AES主动紧急转向与避障系统的多模型控制算法研究与应用,基于五次多项式PID控制和MPC模型的AES主动转向避障系统介绍,AES-自动紧急转向 AES 主动转向 紧急转向 避障系统 转向避障 五次多项式 PID控制 纯跟踪控制 MPC控制 模型预测 车辆行驶过程中,利用主动转向的方式躲避前方障碍物。 主要利用安全距离进行判断,并利用各种控制算法模型进行车辆转向控制。 所有资料包括: 1、相关问题的文档分析 2、simulink模型和carsim模型(simulink为2021b carsim为2019) 3、可代转simulink版本(文件中有一个转的2018a版本) 4、均包含simulink文件和cpar文件 ,AES主动转向;紧急转向;避障系统;转向避障;五次多项式;PID控制;纯跟踪控制;MPC控制;模型预测;文档分析;simulink模型;carsim模型;可代转simulink版本。,基于主动转向技术的车辆避障系统研究:多算法控制模型预测与仿真分析
2025-09-05 10:30:28 5.05MB kind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的全过程。首先,通过建立被控对象的动力学方程,使用Transfer Fcn模块实现了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接着,针对PID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自定义了MATLAB Function Block以增强灵活性,还加入了抗饱和机制,确保控制系统稳定可靠。此外,文章着重讲解了回正控制的设计思路,特别是引入了车速反馈的变增益环节以及采用Stribeck摩擦模型来提高模型精度。仿真过程中,作者强调了多速率系统的处理方法,并展示了如何通过实时调参面板优化参数配置。最终,通过对阶跃响应和回正性能的测试,证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案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MATLAB/Simulink基础,对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EPS系统工作原理及其控制算法的研究人员;旨在掌握从理论建模到实际应用完整流程的学习者;目标是在实践中提高对复杂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阅读建议:由于涉及较多数学公式和具体代码实现细节,建议读者提前熟悉相关基础知识,如经典控制理论、状态空间表达式等。同时,可以尝试跟随文中提供的步骤亲手搭建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5-09-02 15:51:18 427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汇川InoProshop软件实现一阶倒立摆系统的串级PID控制。主要内容涵盖串级PID控制原理、自定义PID功能块的设计、起摆和稳摆程序的具体实现。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自定义PID功能块,作者实现了对摆杆角度和小车位置的精准控制,确保了系统的快速响应和高鲁棒性。 适用人群: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适用于有一定PLC编程基础并对PID控制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读者理解串级PID控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②提供具体实现代码和调试技巧,便于读者在实际项目中复现;③分享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在实际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角度传感器噪声处理、电机输出斜率限制、串级PID的参数调整顺序等。同时,作者还分享了一些个人经验和技巧,使得文章更具实战指导意义。
2025-09-02 01:16:31 352KB
1
基于Simulink的四自由度磁悬浮轴承控制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文章概述了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重点讨论了磁轴承、电流控制器和位置传感器的作用。接着,文章深入探讨了Simulink仿真模型的构建,包括磁轴承模型、电流环和位置环的设计,以及位移解析模块的建立。随后,文章阐述了PID控制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法,解释了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对静浮和动浮两种典型工况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悬浮精度,展示了其优异的动态响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适合人群:从事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磁悬浮轴承控制仿真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磁悬浮轴承控制原理的研究人员,帮助他们掌握Simulink建模技巧和PID控制策略的应用,提升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性能。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通过具体的仿真实验展示了实际应用效果,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2025-08-28 18:56:16 468KB
1
基于Simulink的四自由度磁悬浮轴承控制仿真系统:电流环、位置环与位移解析的全面解析及PID控制策略实践,可仿真多种工况下静浮、动浮与外加扰动性能表现。,基于Simulink的全方位磁悬浮轴承控制仿真系统:电流环、位置环与位移解析的PID控制实践与应用,基于simulink的四自由度磁悬浮轴承控制仿真,包含电流环、位置环、位移解析以及磁轴承模型等,PID控制,到手可用,可仿真外加扰动工况、静浮、动浮等工况, ,核心关键词:Simulink; 四自由度; 磁悬浮轴承; 控制仿真; 电流环; 位置环; 位移解析; 磁轴承模型; PID控制; 外加扰动工况; 静浮; 动浮。,基于Simulink的磁悬浮轴承四自由度控制仿真方案
2025-08-28 18:52:34 243KB edge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基于Simulink搭建的整车七自由度主动悬架模型及其模糊PID控制策略。该模型旨在通过模拟四轮随机路面输入,优化车身的平顺性,特别是垂向加速度和平顺性评价指标。文中详细探讨了七自由度主动悬架模型的构建过程,以及模糊PID控制策略的应用,展示了如何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模型搭建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能显著提升车辆的驾驶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 适合人群:从事汽车工程、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关注悬架系统优化和控制策略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主动悬架系统建模和控制策略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目标是提高车辆行驶时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其他说明:附有模型源文件和参考文献,便于读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2025-08-12 16:53:17 307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imulink仿真的直流有刷电机双闭环控制方案,涵盖电机模型选择、控制器设计、PWM波控制以及仿真结果分析。文中首先构建了Simulink中的电机模型,接着设计了由转速闭环和电流闭环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分别采用了PI控制器进行控制。通过仿真展示了该系统在阶跃转速指令、负载变化等情况下的优异性能,如快速响应、低超调量和平稳的电流与扭矩输出。此外,还探讨了PWM波形的生成方法及其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并分享了一些调参经验和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直流有刷电机双闭环控制原理和技术实现的研究者;帮助使用者掌握Simulink建模技巧,提高实际项目中的电机控制水平。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包括具体的MATLAB代码片段,便于读者理解和复现实验结果。同时强调了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参数调整、硬件兼容性等。
2025-07-31 12:54:23 181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双闭环控制的直流有刷电机转速控制方案及其在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实现。首先,文章阐述了电机模型的选择和参数配置,接着描述了转速闭环和电流闭环的具体设计方法,包括PI控制器的参数选择和PWM波的生成机制。仿真结果显示,在阶跃转速指令和负载变化的情况下,电机表现出良好的动态响应和平稳的电流调节。此外,文章还展示了MATLAB代码实现和仿真结果的详细分析。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研究的技术人员、自动化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直流有刷电机双闭环控制原理和技术实现的研究项目,旨在提高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仿真结果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现实验过程,同时强调了参数调整和模型优化的重要性。
2025-07-31 12:21:52 924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