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G431支持的IF强拖与双DQ空间切换代码详解:包含转子预定位、升速恒速及iq下降阶段的闭环控制流程,STM32G431支持的IF强拖与双DQ空间切换代码:全流程解析及代码配置指南,基于stm32g431的if强拖 + 双dq空间切代码,有lunwen支持,主要包含以下流程: 1、转子预定位; 2、升速阶段; 3、恒速阶段; 4、iq下降阶段,准备切入闭环; 代码配置部分由cube生成,控制部分完全自己编写,注释详细 ,基于STM32G431的; IF强拖; 双DQ空间切换; 转子预定位; 升速阶段; 恒速阶段; IQ下降阶段; 注释详细。,基于STM32G431的IF强拖双DQ空间切换控制代码:全流程详解与注释
2025-08-26 10:33:13 6.19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负id电流弱磁控制方法及其Python代码实现。首先解释了控制原理,包括电压环和速度环的功能与协作机制。电压环通过输出负的直轴电流(id)实现弱磁控制,使电机能在高转速下稳定运行;速度环则提供给定电流并经过MTPA计算得到dq轴电流。接着展示了具体的Python代码实现,涵盖电机参数定义、MTPA计算、速度环和电压环的模拟以及主程序流程。此外,还讨论了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电压环和速度环的带宽匹配、参数整定等。 适合人群:电机控制领域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编程基础的电气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理解和实现IPMSM弱磁控制的应用场合,如电动汽车、工业自动化设备等。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IPMSM弱磁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提高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示例为简化版本,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更多因素,如硬件驱动、实时性和安全性等。
2025-08-06 21:10:35 919KB
1
三相模型预测控制逆变器(650V直流侧电压)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策略研究——基于Matlab Function的PI+MPC算法实现,三相模型预测控制MPC逆变器:650v直流侧电压的dq坐标系控制策略实现,三相模型预测控制(MPC)逆变器,直流侧电压为650v,在dq坐标系下进行控制,电压外环采用PI算法,电流内环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通过matlab function实现,输出参考电压值可调。 ,核心关键词:三相模型预测控制(MPC)逆变器;直流侧电压650v;dq坐标系控制;PI算法;电流内环模型预测控制算法;Matlab function;输出参考电压值可调。,基于MPC算法的650V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2025-07-21 15:35:52 294KB 数据结构
1
三相模型预测控制逆变器:650V直流侧电压在dq坐标系下的控制策略,PI算法与MPC算法结合实现可调参考电压输出,三相模型预测控制逆变器:650V直流侧电压在dq坐标系下的控制策略,PI算法与MPC算法结合实现可调参考电压输出,三相模型预测控制(MPC)逆变器,直流侧电压为650v,在dq坐标系下进行控制,电压外环采用PI算法,电流内环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通过matlab function实现,输出参考电压值可调。 ,三相模型预测控制(MPC)逆变器; 直流侧电压650v; dq坐标系控制; 电压外环PI算法; 电流内环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Matlab function实现; 输出参考电压值可调,三相模型预测控制逆变器:PI+MPC控制算法下的电压电流管理
2025-07-21 15:33:16 3.52MB paas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相离网逆变器在PLECS和Simulink环境中对接阻感负载的开环和闭环控制仿真实现方法。首先探讨了开环控制的基本架构,包括SPWM生成及其参数配置,以及负载特性对电压波形的影响。接着深入讨论了两种闭环控制方式:αβ坐标系下的PR控制和dq坐标系下的PI控制,涉及具体的控制算法实现、参数调整技巧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文中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仿真优化技巧,如PLECS的理想模型设定、自动参数遍历脚本等。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新能源项目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有逆变器设计和仿真经验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三相离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旨在帮助他们掌握不同控制方式的特点及应用场景,提高仿真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片段和实践经验,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提醒读者注意仿真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
2025-06-13 19:12:01 2.6MB 电力电子 PLECS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三相逆变器仿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基于dq坐标系的电压电流双闭环PI控制、SPWM调制和LC滤波。首先介绍了逆变器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接着深入讲解了dq坐标系下电压电流双闭环PI控制的原理和优势,随后阐述了SPWM调制的具体实现方法及其在产生正弦波形中的作用,最后解释了LC滤波的作用和配置。通过仿真验证了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展示了改进后的输出波形质量和系统性能。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系统设计、逆变器开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三相逆变器工作原理及其优化方法的专业人士,旨在提高逆变器的输出质量,降低总谐波失真,优化系统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还分析了PI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供了调整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系统。
2025-06-08 14:39:17 670KB 电力电子 LC滤波
1
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的单相可控整流器设计:双闭环dq解耦控制,精准锁相,四象限运行及仿真模型实现,单相可控整流器的完整C代码+仿真模型,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SOGI)进行电网电压的锁相,四象限整流器: 1. 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双闭环dq解耦控制,加前馈补偿,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抗负载扰动性能优越 2. 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对电网电压进行锁相,可实现电网环境出现畸变、网压突变情况下的精准锁相; 3. 网侧单位功率因数运行; 4. 在一台额定功率为30kW的单相可控整流器上成功验证,算法代码可直接进行移植; 5. 整流器可在四个象限运行,即整流象限,逆变象限,感性无功象限,容性无功象限;6. 采用S-Function的方式将算法C代码直接在SIMULINK模型里调用进行仿真,所见即所得 ,关键词: 1. 单相可控整流器; 完整C代码; 仿真模型; 2. 二阶广义积分器(SOGI); 电网电压锁相; 3. 电压外环; 电流内环; 双闭环dq解耦控制; 4. 前馈补偿; 响应速度快; 控制精度高; 5. 抗负载扰动性能优越; 网侧单位功率因数运行; 6. 整流器四象限运行; S-F
2025-04-26 17:07:29 608KB edge
1
单相PWM整流器的dq解耦控制Simulink仿真(MATLAB),采用SPWM调制,两电平结构,THD小于5%。
2025-04-26 15:45:33 44KB matlab
1
SVC无功功率控制及电压稳定性研究——基于静止无功补偿器装置的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SVC静止无功补偿器装置仿真,SVCTSCTCRFC,可得到电网电压(补偿后电流),负荷电流,通过dq检测计算得到负荷无功功率,输出无功功率。 ,SVC静止无功补偿器装置仿真; 补偿后电流; 电网电压; 负荷电流; dq检测计算; 负荷无功功率; 输出无功功率。,SVC仿真:无功功率补偿与输出控制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静止无功补偿器装置(SVC)是一种用于改善电力系统性能的关键设备。SVC的主要功能是动态调节电网中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电压稳定性,减少电压波动和闪变,优化整个电网的运行效率。由于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对SVC的研究和仿真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SVC的核心功能是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共同构成了电力系统中传输的总功率。与有功功率不同的是,无功功率不对外做功,但它对于维持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是必不可少的。SVC通过补偿电网中的无功功率,可以有效提升电压水平,保持电网的稳定性。 在进行SVC的仿真分析时,需要关注的主要参数包括电网电压、补偿后的电流以及负荷电流。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模拟和分析,可以评估SVC对电网性能的影响。在这些参数的计算中,dq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dq检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交流信号分析方法,它能够将三相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或等效直流信号,便于进行更精确的控制和分析。 在SVC的仿真研究中,负荷无功功率的计算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dq检测计算得到的负荷无功功率,可以评估SVC补偿装置的性能,并对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优化配置。输出无功功率是SVC进行无功补偿的直接结果,其大小和方向需要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动态调整。 SVC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不仅限于无功功率的补偿。它还可以与其他设备如串联电容器(TCR)、固定电容器(TSC)等配合使用,形成综合的无功补偿策略,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传输效率。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人员可以验证SVC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满足电网运行的要求。 此外,SVC的研究不仅局限于仿真分析,还需要结合实际的实验研究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实验研究能够为SVC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实证支持,确保仿真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SVC无功功率控制及电压稳定性的研究,通过基于静止无功补偿器装置的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无功功率问题,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对电网电压、补偿后电流、负荷电流以及负荷无功功率的分析计算,可以进一步优化SVC的设计和应用,实现电网性能的全面提升。
2025-04-07 20:09:17 1.11MB paas
1
单相全桥逆变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电子转换装置,它能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UPS电源以及电机驱动等领域。在本项目中,我们重点探讨的是基于Simulink的单相全桥逆变器的dq轴解耦控制仿真。 了解dq轴解耦控制的概念。在交流电机控制中,dq坐标系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工具,它将定子电流分解为d轴(直轴,与磁场同步)和q轴(交轴,与转矩直接相关)两个分量。通过控制这两个分量,可以独立地调节电机的磁通和转矩,实现精确的动态性能。在逆变器中, dq轴解耦控制允许我们独立控制交流输出的电压和电流,从而优化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对于这个特定的仿真模型,直流侧输入电压设定为36V,这是逆变器工作前的初始条件。逆变器的主要任务是将这个稳定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为了实现这一转换,全桥逆变器通常由四个开关器件(如IGBT或MOSFET)组成,它们通过不同组合的导通和关断状态来改变电流的流向,形成正弦交流输出。 在这个仿真中,逆变器的输出设定为交流电压有效值24V,这意味着经过逆变器转换后的交流电压峰值将达到34.65V(有效值与峰值之间的关系是根号2倍)。同时,输出电流设定为2A,这代表了逆变器在满载运行时的负载能力。 Simulink是MATLAB的一个强大模块,常用于构建、模拟和分析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设计dq轴解耦控制器时,我们可以利用Simulink的库函数创建逆变器模型,包括电压源、开关模型、滤波器以及dq变换模块。然后,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控制器来调整d轴和q轴的电流参考值,以达到期望的电压和电流输出。这通常涉及到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或者滑模控制策略。 仿真过程中,我们会观察关键变量的变化,如输出电压波形、电流波形以及开关器件的状态。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我们可以优化系统的响应速度、纹波大小以及动态性能。此外,还要考虑实际应用中的限制,如开关损耗、电磁兼容性和热管理。 总结来说,"单相全桥逆变器dq轴解耦控制simulink仿真"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涵盖了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理论以及计算机仿真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和仿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优化这种逆变器的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文件"single_inverse_dq解耦控制"很可能是包含了所有这些组件和控制算法的Simulink模型,可供进一步分析和调试。
2025-04-04 17:38:01 47KB 单相全桥逆变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