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电子设计大赛预测题知识点解析 #### 平面测绘仪(A题) ##### 任务概述 本题目要求设计一种能够在特定白色平面上进行自动寻迹、定位以及绘图的设备——平面测绘仪。该设备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1. **自动寻迹**:能在16×16平方厘米的白色平面上,沿着宽度为10mm的黑线绘制的一条环形轨迹自动行进,并能够识别特定的点(如A、B、C、D)。 2. **手动定位**:用户可以手动将设备移动到指定位置,如点A。 3. **绘图功能**:能在设备的显示屏上展示运动轨迹及相关的坐标信息。 4. **图形和参数显示**:在128×64的点阵显示屏上显示轨迹的相关数据。 ##### 技术要求 - **时间记录**:显示从起点A到各点B、C、D及返回A的时间。 - **距离测量**:计算各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和实际轨迹长度。 - **坐标标注**:在显示屏上绘制运动轨迹,并标注A、B、C、D四个点的坐标。 - **面积计算**:计算由轨迹围成的区域面积。 - **复合轨迹**:在原有轨迹基础上,以某点为中心绘制新轨迹,并显示于屏幕上。 ##### 评分标准 评分分为设计报告、基本制作、操作指标三个方面,每一方面都设定了具体的要求和分值。例如,在设计报告方面,考察的是系统方案的选择与描述、理论分析与计算等;在基本制作方面,则着重于运动机构的设计与程序实现。 #### 自动测绘车(B题) ##### 任务概述 自动测绘车的任务是在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形区域内,沿着特定的轨迹自动行进,完成一系列的操作。该任务包括两个部分: 1. **基本操作**:从指定点A出发,沿轨迹运动一周后返回A点。 2. **提高要求**:在未给出初始位置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寻找点A,并按照轨迹行进。 ##### 技术要求 - **时间记录**:记录从A点到B、C、D及返回A的时间。 - **距离测量**:计算A点到B、C、D三点的直线距离。 - **坐标标注**:在显示屏上绘制运动轨迹,并标注A、B、C、D四个点的坐标。 - **面积计算**:计算由轨迹围成的区域面积。 - **复合轨迹**:在原有轨迹基础上,以某点为中心绘制新轨迹,并显示于屏幕上。 ##### 评分标准 评分同样分为设计报告、基本制作、操作指标等方面,对于每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考核内容和分值。 #### 物体搬运车(C题) ##### 任务概述 本题目要求设计一种能够在限定区域内,完成特定物体搬运任务的小车。具体任务包括: 1. **搬运任务一**:将位于圆盘边缘的一个杯中的磁铁搬运到另一个杯子中。 2. **搬运任务二**:将尽可能多的磁铁从一个杯子搬运到另一个杯子中,且搬运过程中不能触碰杯子。 ##### 技术要求 - **时间记录**:记录寻找第一个杯子、取物、寻找第二个杯子以及完成搬运所需的时间。 - **搬运效率**:在规定时间内搬运的物体数量。 ##### 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包括设计报告、基本制作和操作指标等方面。其中,设计报告着重于系统方案的选择与描述、理论分析与计算等;基本制作则侧重于运动机构的设计与程序实现;操作指标则关注实际操作的效果。 以上是基于2011年电子设计大赛预测题的详细解析,涵盖了平面测绘仪、自动测绘车以及物体搬运车的具体任务和技术要求,希望能帮助参赛者更好地理解和准备比赛。
2025-06-21 11:54:17 2.22MB 2011年电子设计大赛
1
基于Pro/E软件建立了直齿圆柱齿轮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中的导入功能建立了直齿圆柱齿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齿轮有限元模型的动力学模态分析,求出了齿轮的各阶固有频率和对应的主振型,可作为在机构设计过程中使外界激励响应的频率避开齿轮的固有频率的理论参考,从而避免齿轮所在的传动系统发生共振现象.同时通过求解结果测定了其径向变形的最大变形程度,并得到了von Mises应力的最大值及其应力分布图,为齿轮机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06-19 00:07:18 1.59MB 工程技术 论文
1
介绍了Alpha稳定分布和其分数低阶矩(FLOM),设计了一种用于2-D波达方向(DOA)估计的阵列配置,并基于相 控分数低阶矩(PFLOM)提出了2-DDOA算法。由接收信号的PFLOM协方差矩阵得到有用信号的PFLOM协方差矩阵,对其进行特征值分解,并利用最小二乘或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就可得到DOA。最后,比较了基于传统协方差、符号协方差、FLOM和PFLOM的旋转不变技术估计信号参数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鲁棒性和较小的角度估计偏差及均方误差。
2025-06-03 22:34:20 327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这篇文档主要涵盖的是2011年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复试阶段的机试题目及相关的程序代码。这是一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核心领域知识的综合考察。机试是评估考生编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通常包括算法设计、编程实现以及调试优化等多个方面。 对于“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复试机试题目”,我们可以推测这些题目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算法**:如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等)以及图论问题(最短路径、拓扑排序等)。 2. **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树(二叉树、平衡树等)和图等,可能会要求考生理解和实现这些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 **操作系统**:可能包含进程管理(进程同步、互斥、死锁等)、内存管理(虚拟内存、页替换算法等)、文件系统等概念和原理的应用。 4. **计算机网络**:可能涉及TCP/IP协议栈、网络传输层(TCP和UDP的区别)、HTTP协议等基本概念和应用。 5. **计算机系统结构**:包括CPU结构(指令集、流水线)、存储层次结构(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磁盘)以及I/O系统的设计。 6. **编译原理**:可能考察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等编译过程的理解和简单实现。 7. **编程语言**:可能涉及C/C++、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的基础语法和高级特性,以及错误处理和调试技巧。 8. **软件工程**:可能考察软件生命周期、需求分析、设计模式、测试方法等相关知识。 在“11级考研”这个文件中,很可能包含了当年机试的详细题目描述和样例代码,考生可以从中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解题思路,学习如何编写高效、正确的代码。同时,通过查看已有的程序代码,可以学习到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升自身的编程和问题解决能力。 复习这些内容时,考生应注重理解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常用算法和数据结构,以及对编程语言的深入理解。此外,通过实际编程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这对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机试题目至关重要。考生还可以通过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进行实战训练,以适应考试环境,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
2025-03-20 18:02:09 175KB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
1
针对红外双波段成像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的应用需求,设计了3um-5um和8uM-12um红外双波段视景仿真用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在共轴三反光学系统成像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孔径光栏远离主镜的离轴三反系统像差特性,研究了大出瞳距、大相对孔径条件下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像差平衡方法。系统焦距为330mm,F#为3,视场为60X4.5。,出瞳距为750mm,在空间频率10lp/mm处,中波红外MTF>0.65,长波红外MTF>0.4,接近衍射极限。具有大视场、大出瞳距、高分辨率、结构紧凑等特点。
2024-11-22 23:32:34 300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根据炮兵作战实际问题,建立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火力分配决策模型。描述解决火力分配问题的一般步骤,对算法流程进行设计,并利用匈牙利法进行实验结果比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求解效率和质量较其它算法有明显提高。
2024-10-10 23:00:39 826KB 工程技术 论文
1
以首钢生产的某X70管线钢成分为基础,利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钢中析出相的组成、相的析出温度及Nb元素的析出规律,研究了钢中Nb和C含量对Nb析出规律的影响,利用热模拟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钢中Nb合金相的析出温度.结果表明,平衡态下该X70管线钢中的析出相主要为Ti、Nb的碳氮化物、合金渗碳体、Ti4C2S2、MnS、AIN、M7C3,和Mo碳化物.Nb析出相主要以Nb和C元素为主,其中固溶Ti和N元素.随Nb和c含量的增加,Nb合金相的析出温度升高,在同一温度下Nb的析出量增加. ### X70管线钢中含Nb相的析出行为 #### 概述 本文献针对X70管线钢中含铌(Nb)相的析出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研究基于首钢生产的X70管线钢的具体成分,利用Thermo-Calc软件模拟不同温度下钢中析出相的组成及其析出温度,同时还探究了钢中铌和碳(C)含量变化对于铌析出规律的影响。 #### 铌(Nb)的作用机制 铌是一种重要的微合金化元素,在钢中能形成高度弥散的碳氮化合物颗粒,这些颗粒具有以下作用: 1. **抑制晶粒长大**:铌的碳氮化合物能够有效固定奥氏体晶界,防止晶粒的异常长大。 2. **提高晶粒粗化温度**:铌的加入提高了钢的晶粒粗化温度,有利于改善其力学性能。 3. **固溶阻塞与拖曳作用**:铌原子在奥氏体中的固溶能够阻碍位错运动,进而抑制动态再结晶的发生。 4. **低温析出强化**:在冷却过程中,铌的碳氮化合物会在铁素体基体中析出,起到细化晶粒和提高强度的效果。 #### 析出相分析 在平衡状态下,X70管线钢中的主要析出相包括: - **Ti、Nb的碳氮化物**:这些相是铌和钛与碳、氮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 **合金渗碳体**:由多种金属元素与碳形成的复杂化合物。 - **Ti4C2S2、MnS、AlN、M7C3** 和 **Mo碳化物**:这些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稳定相。 #### 铌析出相特征 铌析出相主要由铌和碳元素构成,同时也会固溶钛(Ti)和氮(N)元素。铌和碳的含量变化直接影响铌合金相的析出行为: - **析出温度的变化**:随着铌和碳含量的增加,铌合金相的析出温度逐渐升高。 - **析出量的变化**:在同一温度下,铌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铌的析出量增多。 ####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 - **Thermo-Calc软件模拟**:用于预测不同温度下钢中析出相的组成及析出温度。 - **热模拟实验**: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观察铌相的析出行为。 - **扫描电镜(SEM)**:用于观察铌合金相的微观结构。 #### 结论 通过对X70管线钢中含铌相的析出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铌的析出过程,从而优化管线钢的组织和性能。铌的合理添加能够显著提升管线钢的强度和韧性,这对于提高管道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铌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合金化元素,在X70管线钢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地,通过对铌含量的精确控制,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铌的强化效果,为管线钢的设计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24-09-19 10:48:17 355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出不同粒径的纳米金颗粒。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金颗粒的形貌及尺寸进行表征。讨论了还原剂种类、还原剂用量、试剂加入顺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纳米金颗粒稳定性、粒径、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3c6H507为还原剂制得纳米金颗粒粒径在15~20nm之间,NaBH4为还原剂制得的纳米金颗粒粒径在3~10nm之间,柠檬酸钠与氯金酸的摩尔比为1.5∶1时最佳,Na3c6H507为还原剂时,采用HAuCl4溶液加入到加热的N.3c6H507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混合溶液
2024-09-09 16:30:40 10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不同国籍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基抽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导致计算机文化课的教学校难.长期以来在对外教学领城以计算机文化为主题的研究非常罕见.教学过程大都延续国内学生教学模式,不适应对外教学工作.由中心主题开始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困”运用在外籍生计算机文化教学中,有利于沟通不同国籍学生的思维习惯,可有效缓解外籍学习者因文化基础差异而产生的焦虑,并赋予更多的自主权,提高对计算机文化理解能力.以外国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思维导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对外教学中的应
2024-06-15 19:48:17 317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为了设计最优的级间耦合变压器以最大化多级放大器的增益,提出了一种N:1片上变压器的版图设计方法,建立了基于物理的变压器集约等效电路模型。对于5 GHz下工作的变压器耦合两级放大器,利用该设计方法找到了最优的变压器结构参数。将三维全波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对该结构模拟所得的参数模块与应用物理模型建立的变压器等效电路分别代入两级放大器进行电路模拟,两者模拟结果相互符合。
2024-04-24 08:42:25 408KB 自然科学 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