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物联网在用户身份验证上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轻量级的动态化密钥协商的物联网身份认证协议(DLT)。该协议在用户进行登录验证上使用了时间戳值,这使得恶意攻击者不能使用早期的消息,可以防范重放攻击以及拒绝服务攻击;在认证和密钥协商阶段采用了用户、服务器、控制服务器三者之间的互相验证,并且在公共信道上对服务器密钥和随机值进行了分离处理,使得攻击者无法窃听到其他用户的安全信息。协议安全性分析及仿真对比结果表明,DLT协议相比对比协议具有更多的安全功能,可以防范多种网络攻击,并且协议的能量代价更低。
2025-10-19 12:29:46 889KB
1
给一个http的url地址(word的),可以直接打开本地office或wps进行查看文件 可参考:预览文件
2025-10-18 15:16:32 892KB 网络协议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Xilinx Kintex-7 325T FPGA实现千兆网UDP协议透传通信的方法。首先解释了UDP协议的特点及其在工业控制和实时传输场景中的应用优势。接着深入探讨了系统的硬件架构,特别是核心模块udp_protocol_top的设计以及与之配套的Xilinx官方IP核gig_ethernet_pcs_pma的使用方法。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接口定义和时钟树设计注意事项,确保数据收发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对于接收和发送数据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详尽说明,包括Verilog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该方案。最后,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建议。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FPGA开发经验的研发人员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的应用场合,如工业自动化、网络监控等领域。目标是让开发者能够快速掌握基于FPGA的UDP协议实现方法,提高项目开发效率。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包括大量实战经验和技巧,有助于解决实际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025-10-17 17:46:39 2.48MB
1
JT/T 808-2011 是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主要规范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与监管/监控平台之间的通讯协议和数据格式。该标准旨在确保车辆定位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用于实时监控和管理道路运输车辆。 1. **通讯协议**:JT/T 808-2011 定义了终端与平台间通信的基础框架,包括通信连接、消息处理机制以及协议分类。通信连接部分规定了如何建立和维护无线通信链路,例如通过TCP或UDP协议。消息处理则涉及消息的发送、接收和确认过程,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格式**:标准规定了数据的结构和编码规则,使得平台能够解析和理解终端发送的数据,如车辆的位置、速度、方向等关键信息。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有助于不同厂商的设备间互操作性和数据一致性。 3. **消息处理**:消息处理包含注册、注销、鉴权等关键操作。注册和注销是终端安装或拆卸时向平台通报的状态变更,鉴权则用于验证终端的身份,确保通信安全。位置汇报策略定义了何时、以何种方式(定时或定距)报告车辆位置。 4. **特殊功能**:标准还涵盖了特定情况下的处理,如拐点补传,即在车辆转弯时增加位置信息汇报的频率,以提高轨迹跟踪的精度。电话接听策略和SMS文本报警则涉及终端的交互功能,确保紧急情况下的通信效率。 5. **事件项**:平台可以设定事件项,如超速、疲劳驾驶等,当这些事件发生时,终端会发送报告至平台,以便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6. **安全与加密**:虽然标准未详细说明,但通常此类系统会采用安全措施,如RSA等非对称加密算法,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7. **兼容性与引用标准**:JT/T 808-2011 引用了其他相关标准,如GB/T 2260的行政区划代码,JT/T 415的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编码规则,以及JT/T 794的车载终端技术要求,确保整个系统的协调性和互操作性。 8. **实施与修订**:该标准于2011年发布并实施,由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由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等单位起草,并经过一定的修订流程,确保其适应行业的最新发展。 JT/T 808-2011 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它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的通信规范,促进了车辆监控系统的标准化和效率,为交通安全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5-10-17 13:33:08 720KB 通讯协议
1
CICFlowMeter是一款专门用于网络流量分析的工具,它可以提取和分析经过网络的流量数据。CICFlowMeter windows客户端是一个为Windows操作系统设计的应用程序,旨在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运行和使用CICFlowMeter进行网络流量分析。 用户在获取到CICFlowMeter windows客户端后,首先需要进行解压操作。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会以压缩包的形式提供,以减少文件大小并方便传输。在解压后,用户会得到一系列的文件,这些文件共同构成了完整的CICFlowMeter客户端程序。 在解压得到的文件夹中,用户需要找到名为"bin"的子文件夹。在这个"bin"文件夹中,存放了CICFlowMeter的可执行文件和其他相关资源。为了运行CICFlowMeter windows客户端,用户需要双击执行"bin"文件夹内的"CICFlowMeter.bat"批处理文件。通过这个批处理文件,用户可以启动CICFlowMeter,并开始进行网络流量数据的提取与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CICFlowMeter windows客户端具备一定的技术复杂性,因此它适用于那些对网络流量分析有一定了解的用户。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可能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使用这个工具。此外,CICFlowMeter的使用也需要依赖于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比如如何正确解压文件和运行批处理文件。 CICFlowMeter windows客户端的开发和维护,是网络分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网络安全、网络优化、流量监测以及教育研究等多个领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网络流量的监测和分析,CICFlowMeter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网络行为,发现异常流量模式,从而为网络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为了保障CICFlowMeter的运行效果和数据准确性,用户需要确保客户端是在一个稳定的网络环境下运行。如果遇到任何运行上的问题,用户可以参考官方提供的文档或联系技术支持寻求帮助。同时,用户在使用该工具时也应注意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方面的要求。 CICFlowMeter windows客户端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与其他网络分析工具或系统集成,以实现更为复杂和全面的网络监控和分析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CICFlowMeter也在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升级,以适应新的技术要求和分析需求。 CICFlowMeter windows客户端是网络流量分析领域内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以其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为网络分析专业人士提供了有力的辅助。通过正确的使用和操作,CICFlowMeter可以帮助用户深入理解网络的动态,有效提升网络的管理质量和安全水平。无论是在商业、教育还是科研领域,CICFlowMeter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10-17 09:39:07 15.39MB CICFlowMeter
1
一款IP:端口监控工具 服务器端口监控工具 TradeMonitor v1.0 功能介绍: 监控ip:port,类似于telnet命令。 界面清晰简洁,异常连接的情况一目了然。 支持添加、编辑、删除、移动ip:port组合,可监控多组,支持ip:port备注。 支持自动刷新,刷新间隔可配置,同时也可手动刷新。 支持连接异常报警(PC蜂鸣器、自定义wav文件)。
2025-10-16 20:41:02 2.88MB
1
2025电赛基于航空大数据的航班延误预测与航线优化系统_航班数据采集_航班延误分析_航线规划_航空公司运营优化_旅客出行建议_实时航班监控_历史数据分析_机器学习预测模型_深度学习算法_大数据.zip 航空运输业作为全球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已经实现了从传统运营方式向智能运营方式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航班延误预测与航线优化系统成为了研究热点,它们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不仅为航空公司提供运营优化建议,也为旅客提供了更合理的出行方案。 该系统的核心在于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航班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飞行器通讯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DS-B)、飞行管理系统(FMS)和多种在线数据服务。这些数据被整理并录入到中心数据库中,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原始素材。 在航班延误分析方面,系统通常会利用历史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来识别导致延误的常见原因,如天气条件、技术故障、空中交通控制和机场容量等。通过应用深度学习算法,系统能够学习并识别出数据中的复杂模式,并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这些模型可进行实时监控和历史数据分析,以此来判断某次航班延误的可能性,并给出预测结果。 航线规划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航班状态对航线进行优化。系统会综合考虑飞行效率、成本、乘客满意度等因素,通过优化算法对航线进行调整,以减少航班延误,提高航班正点率和整体运营效率。 航空公司运营优化是系统的目标之一。通过对航班延误的深入分析,航空公司能够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航班计划和应对策略,减少因延误造成的损失,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实时航班监控功能使得航空公司能够快速响应航班运行中的各种状况,确保航班安全、高效地运行。 对于旅客出行建议而言,系统能够根据航班的实时状态和预测信息,为旅客提供最合适的出行计划。这不仅能够帮助旅客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和转机,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出行体验。 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涉及到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其中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是核心技术。机器学习模型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学习,能够对复杂的数据集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预测。而深度学习算法更是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能够处理和识别数据中的高级特征,为航班延误预测提供更深层次的见解。 最终,航班延误预测与航线优化系统将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有机结合,为航空业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也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出行体验。
2025-10-16 14:53:16 4.65MB python
1
### MIPI CSI-2 协议详解 #### 一、MIPI CSI-2协议概述 MIPI CSI-2(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 Camera Serial Interface 2)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中的相机传感器接口标准,旨在提供一种高效且低功耗的方式来传输图像数据。此协议由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联盟制定,该联盟致力于为移动计算和通讯领域开发标准化的接口。 #### 二、MIPI CSI-2架构与关键技术 ##### 1. 串行接口 MIPI CSI-2采用串行接口设计,这意味着数据是按位顺序传输的,而不是并行传输。这种设计有助于减少信号线的数量,从而降低功耗和成本,并提高系统的集成度。 ##### 2. MIPI联盟 MIPI联盟成立于2003年,是一个由众多移动设备制造商和技术提供商组成的组织,其目标是为移动设备开发标准化的接口规范,包括显示接口、摄像头接口等。 ##### 3. MIPI CSI-2架构 MIPI CSI-2协议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层: - **物理层**:负责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 - **应用层**:提供高级功能,如错误检测和流控。 ##### 4. 协议层 MIPI CSI-2协议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个子层: - **4.1 字节打包层**:该层主要负责将原始图像数据打包成适合传输的数据包格式。 - **4.2 LLP(Low Level Power)层**:LLP层是一种面向字节的、基于包的协议,支持不同大小的数据包传输,包括短包和长包格式。包之间由EOT-LPS-SOT(End Of Transmission-Low Power State-Start Of Transmission)序列隔开,以确保数据包之间的清晰分隔。 #### 三、传输模式与通道状态 MIPI CSI-2协议支持两种传输模式: - **LP(Low-Power)模式**:主要用于传输控制信号,最高传输速率为10MHz。 - **HS(High-Speed)模式**:用于高速传输数据,每条Lane的速率范围为80Mbps至1Gbps。 ##### 1. 通道状态 MIPI CSI-2协议定义了几种不同的通道状态: - **LP mode**(低功耗模式)有四种状态:LP00、LP01(0)、LP10(1)、LP11(Dp、Dn)。 - **HS mode**(高速模式)有两种状态:HS-0、HS-1。 每个状态对应的具体Dp和Dn电平定义如下: - **LP模式**:电压范围为0~1.2V。 - **HS模式**:电压范围为100~300mV,其中HS common level(共模信号)为200mV,swing(差模信号)为200mV。 以高通平台为例,具体的状态与电压对应关系已经明确给出,包括Single-ended lane states(LP模式)和differential lane states(HS模式)。 #### 四、操作模式与时序要求 在数据线上有三种可能的操作模式: - **Escape mode**:用于发送控制命令。 - **High-Speed (Burst) mode**: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 **Control mode**:用于控制信号传输。 进入各种模式所需的时序如下: - **Escape mode**进入时序:LP11→LP10→LP00→LP01→LP00;退出时序:LP00→LP10→LP11。 - **High-Speed mode**进入时序:LP11→LP01→LP00→SoT(0001_1101);退出时序:EoT→LP11。 - **Turnaround**进入时序:LP11→LP10→LP00→LP10→LP00;退出时序:LP00→LP10→LP11。 此外,在调试过程中,HS mode下的几个关键时序要求非常重要,包括T_LPX、T_HS-SETTLE、T_HS-TRAIL等。这些时序参数对于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 **T_LPX**:接收器超时,检测时钟转换的缺失并禁用时钟通道HS-RX。 - **T_HS-SETTLE**:定义为从最后一个关联的数据通道转换(过渡)到LP模式后,发射器继续发送HS时钟的时间。 - **T_HS-PREPARE**:在任何相关数据通道开始从LP转换到HS模式之前,HS时钟将由发射器驱动的时间。 - **T_HS-ZERO**:在HS-0通道状态开始HS传输之前,发射机立即驱动时钟通道LP-00通道状态的时间。 - **T_HS-TRAIL**:从开始,HS接收器应该忽略任何时钟通道HS转换(过渡)的时间间隔。 MIPI CSI-2协议通过高效的串行接口和多种操作模式,为移动设备中的相机传感器提供了高性能、低功耗的数据传输方案。通过对协议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利用该技术来优化移动设备的设计和性能。
2025-10-16 13:42:29 13.49MB MIPI CSI-2
1
智能家居IOT Matter 1.3协议中文指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关智能家居设备通信标准Matter 1.3版本的详尽中文解读。这一指南详细介绍了Matter协议的修订历史,从初始版本1.0开始,逐步发展到最新的1.3版本。每一次更新都包括对新的特性或功能的引入,对现有设备类型和应用功能的补充与完善,以及对章节内容的调整,确保与最新的英文标准版本保持同步。 在Matter 1.3版本中,新增了若干设备类型,包括电传感器、设备电源管理类型库、智能插头/插座、水阀、空气质量传感器、冻结探测器、漏水探测器、雨水传感器、家用电器类设备如烘干机、电磁炉、炉灶、烤箱、抽油烟机、微波炉以及能源设备类型如电动汽车供电设备等。这些新增的设备类型使得智能家居系统能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生活,提升家庭能源管理效率以及居住舒适度。 同时,指南还涉及了应用层面的更新,例如新增的Boolean State功能集Configuration Cluster、电气能量和功率测量Cluster,以及家庭电器控制相关的Cluster。Matter 1.3协议强调了场景管理Cluster的功能集,从而让家居设备可以更好地适应用户的个性化设置和需求。此外,媒体设备功能的增强亦为智能家庭娱乐系统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如账户登录Cluster、媒体播放Cluster、目标导航Cluster和新增的内容应用观察Cluster以及内容控制Cluster等。 在安全性方面,Matter 1.3协议对通信策略进行了更新,增加了用户导向配网(UDC)和间歇性连接设备行为的章节内容,完善了基于TCP的通信策略,这有助于智能家居系统在大规模数据传输场景中的稳定运行。在配网方面,更新了用户直接配网的相关内容,新增了Commissioner Declaration配网节点声明消息,这提高了用户体验。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日益增长,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更新,Matter协议的升级体现了业界对高效、安全、互操作性强的智能家居系统的不懈追求。从Matter 1.3版本的新特性和功能更新中,我们可以看到智能家居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即通过标准化和开放性的协议,推动不同厂商、不同平台之间的设备互联互通,打造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居住环境。 此外,指南中的修订历史记录了每一次更新的具体日期和内容,体现了Matter协议持续迭代和优化的过程。这对于开发者和用户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了解了标准的更新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产品开发、配置和使用,确保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良好兼容性和通信性能。 对于智能家居IOT Matter 1.3协议中文指南而言,内容更新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详尽程度是评价其价值的重要指标。这一指南不仅为技术开发者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指导,同时也为行业分析师、终端用户等提供了学习和参考的宝贵资料。随着未来智能家居技术的不断发展,Matter协议标准预计将继续扩展和细化,涵盖更多智能家居场景和设备类型,推动整个智能家庭生态系统的持续繁荣和创新。
2025-10-14 15:35:14 36.42MB 智能家居 matter
1
STM32G431单片机,基于Ymode协议的IAP代码升级bootloade
2025-10-14 15:30:43 10.62MB bootloader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