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中的通用块设备层是负责管理块设备的子系统。块设备主要包括硬盘驱动器、SSD以及CD-ROM等,它们可以通过文件系统进行格式化以存储数据。与字符设备不同,块设备可以随机访问数据块,因此管理起来更加复杂。为了提高性能,内核为块设备提供了专门的服务子系统。 块设备中最小的可寻址单元是扇区,它是块设备进行寻址和操作的物理属性。扇区的大小通常是512字节,但在不同的设备中可能不同,比如CD-ROM的扇区大小是2KB。扇区通常以块为单位进行传输,一个块由多个扇区组成,块的大小由具体的块设备决定。 缓冲区和缓冲区头是用来提高块设备操作效率的关键结构。缓冲区头(buffer head)提供了块设备操作的基本方法,并且可以存储块设备中数据块的状态信息。而bio结构体是另一个重要结构,它描述了块I/O操作的请求。bio结构体与缓冲区头在概念上不同,其中bio结构体关注的是I/O操作,而缓冲区头更关注于缓存管理。 Linux内核块设备I/O流程包括了系统调用、VFS层处理、确定数据是否在缓存中、通用块设备层处理以及I/O调度层处理等步骤。当进程调用read系统调用来读取磁盘上的数据时,VFS会首先检查数据是否已经在缓存中,如果不在缓存中,VFS会通过通用块设备层从块设备中读取数据,并通过I/O调度层对I/O操作进行排队和调度。 磁盘和磁盘分区的表示以及如何向通用块设备层发送请求都是通用块设备层需要处理的内容。Linux内核提供了ll_rw_lock()、submit_bh()、generic_make_request()和__generic_make_request()等函数,用于处理和执行块设备I/O请求。 请求的处理包括了读写类型的定义,请求的创建、排队、合并以及提交给块设备驱动的整个过程。I/O调度层会对I/O请求进行排序,优化数据传输的效率,最后由块设备驱动通过向磁盘控制器发送命令来完成数据的实际传输。 通用块设备层的实现涉及很多内核数据结构和函数,对代码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理解Linux内核中块设备I/O的工作原理。通用块设备层的设计原则是为了提高系统对块设备操作的性能,并且提供通用接口以支持不同类型的块设备。了解这一层次的工作机制,对于开发块设备驱动程序以及对系统进行性能调优都是十分重要的。
2025-07-02 18:29:01 804KB kernel
1
在Linux内核中,按键驱动是用来处理硬件按键的输入事件,包括按键的按下和释放等。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RK3588平台的按键驱动,涉及到两种类型的按键驱动:GPIO按键驱动和ADC按键驱动。 我们来看ADC按键驱动。在`adc-keys.c`文件中,`probe`函数是初始化过程的关键。它从设备树(DTS)中获取ADC的参考电压,并将其转换为mV单位。接着,驱动会读取所有ADC按键的配置,包括它们在按下时对应的电压值和键值。驱动会设置输入设备参数,创建一个循环任务,用于定期检测按键状态。循环任务会读取ADC采样的电压值,根据比较结果来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如果按键的电压值与设定的阈值接近,就会报告按键的按下或释放事件。 然后,我们转向GPIO按键驱动。在`gpio_keys.c`文件中,`probe`函数同样负责初始化。它从DTS中读取GPIO按键的属性,如自动重复、键值、标签、中断号等。这里还会检查按键是否支持唤醒系统以及是否可禁用。防抖时间(debounce_interval)也在这里设置。接下来,驱动会为每个GPIO按键分配参数,包括GPIO口、极性、防抖机制、中断号等。中断服务程序和中断触发类型会被设置好,最后注册input设备并可能设置其唤醒功能。 当GPIO按键被按下时,会触发中断函数`gpio_keys_gpio_isr`。这个函数会判断按键是否能唤醒系统,如果是并在系统休眠时,它会触发唤醒事件。之后,会报告按键按下事件并启动延时任务。延时任务`gpio_keys_gpio_work_func`会在特定延迟后执行,读取GPIO电平并上报按键事件。 RK3588平台的按键驱动分为ADC和GPIO两种,它们都通过Linux内核的input子系统来处理按键事件。ADC驱动依赖于ADC控制器来检测电压变化,而GPIO驱动则直接监测GPIO引脚的电平状态。两者都通过中断服务程序和延时任务来确保事件的准确报告,从而为上层应用提供可靠的按键输入信息。
2025-06-27 10:28:24 743KB RK3588
1
suse12sp5内核包
2025-06-25 08:44:50 54.8MB linux
1
《理解Linux内核》是深入探讨Linux操作系统内部工作原理的权威书籍。本书第三版对Linux内核中最为关键的数据结构、算法以及编程技巧进行了深入讲解。作者丹尼尔·P·博韦(Daniel P. Bovet)和马可·切萨蒂(Marco Cesati)通过细致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深入了解操作系统如何在各种系统中运行的方式,以及为什么它能够如此高效运行。 书中强调了内核作为操作系统核心部分的重要性,它负责管理CPU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所有交互,并决定哪些程序将共享处理器时间以及执行顺序。Linux内核对有限的内存资源进行高效管理,使得数百个进程能够协同工作而不互相干扰,这得益于其精心设计的内存管理技术。此外,内核还通过精心组织数据传输,确保CPU不会因等待相对缓慢的磁盘而闲置时间过长。 在数据结构方面,本书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中使用的各种重要数据结构,如进程控制块(PCB)、内存描述符等。这些数据结构对于理解内核如何跟踪和管理系统资源、进程状态等至关重要。例如,进程控制块包含进程的所有关键信息,包括程序计数器、寄存器集合、内存管理信息、会计信息以及进程状态等。 在算法方面,作者探讨了Linux内核中使用的各种算法,如调度算法、内存管理算法、文件系统算法等。这些算法在保证系统高效、稳定运行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例如,Linux采用的调度算法负责在多任务环境中公平地分配CPU时间,它必须在满足实时性要求和最大化CPU利用率之间找到平衡点。 编程技巧部分着重说明了内核开发者在编写内核代码时所采用的多种技巧和模式。这些技巧有助于编写出既高效又可靠的代码,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内核编程思维和方式的机会。 书中还特别关注了Intel架构下Linux内核的特定特性,这包括了对x86架构硬件特性的深入探讨,如内存管理、中断处理等。对这些硬件特性的深入理解有助于编写出更适应硬件的内核代码。 作者还通过逐行解剖相关代码段,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内核的实现机制。这种方式不但加深了读者对内核代码结构的认识,也提供了实际编程中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尽管本书主要讨论的是Linux内核,但其内容远远超出了Linux本身,它为任何对操作系统核心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这本书不仅适合那些想要深入了解Linux操作系统内部工作原理的读者,也适合对操作系统理论感兴趣的计算机科学学生和研究者。 书中使用丰富的实例、详尽的解释和图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特别是对于系统编程者、系统架构师以及任何对操作系统内核设计和实现有兴趣的人来说,第三版的《理解Linux内核》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总结来说,《理解Linux内核》第三版是一本全面、深入介绍Linux内核设计、实现原理的书籍,它通过细致的讲解、实例分析和代码解析,让读者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理解Linux内核的奥秘,是操作系统和Linux内核开发领域的重要文献。
2025-06-16 17:14:40 6.94MB linux
1
Linux Kernel 四库全书之一,英文高清版本
2025-06-16 16:05:29 3.81MB
1
android kernel-6.6如何编译ko驱动
2025-05-20 16:28:42 50KB
1
kernel_xiaomi_cepheus-2:小米米9(cepheus)的内核源代码|英特尔:registered:开发人员专区基于CAF标签LA.UM.9.1.r1-07500-SM​​xxx0.0 | 4.14稳定合并
2025-05-20 16:03:49 228.93MB 系统开源
1
Kernel_Debug_Kit_11.7.9_build_20G1426.dmg
2024-12-08 22:34:00 176.6MB
1
jupyter-内核-手表 为您监视 jupyter 内核目录。 | var KernelWatch = require ( 'jupyter-kernel-watch' ) var watcher = KernelWatch ( [ '/path/to/kernels' , '/another/path/to/.jupyter/kernels' ] ) watcher . on ( 'data' , function ( kernelSpecs ) { // kernelSpecs is a list of the contents of the kernel.json as a JSON object // e.g. [ // { // "filepath": "/path/to/kernels/python/kernel.json", // "dat
2024-12-07 16:37:48 6KB JavaScript
1
kernel-lt-5.4.134-1.el7.elrepo.x86_64.rpm
2024-11-19 00:25:17 50.11MB linux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