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1——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 本实验报告主要围绕“实验三 QTP 的基本使用”展开,旨在通过使用 QuickTest Professional (QTP) 进行功能自动化测试,以熟悉自动化测试工具的操作和测试用例的设计。实验内容集中在飞机订票程序的登录模块,通过黑盒测试方法中的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法来设计测试用例。 实验目的: 1. 掌握如何使用 QTP 设计并执行自动化测试。 2. 学习运用黑盒测试法,如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进行测试用例设计。 3. 编写自动化脚本,实现对登录模块的完整测试覆盖。 实验要求: 1. 设计针对登录模块的测试用例,考虑各种可能的输入情况,包括无效输入,例如空用户名、用户名长度不足、空密码、密码长度不足以及密码错误等。 2. 使用 QTP 编写自动化脚本,以实现测试用例的自动化执行。 3. 利用 QTP 的功能,如检查点(文本、标准)、数据输入参数化(数据表)和检查点参数化,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如果需要,灵活使用 QTP 内置函数以增强测试脚本的功能。 实验内容及步骤: 在飞机订票程序中,选择登录模块进行自动化测试。测试用例包括了各种异常输入,如用户名为空、少于4位,密码为空、少于4位以及密码错误等,以验证系统是否能正确给出相应的错误提示。实验过程中,使用了数据表进行数据输入参数化和检查点参数化,确保了测试的可重复性和有效性。 实验脚本示例: 脚本中包含了使用 QTP 对登录界面的各个元素进行操作,如设置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然后判断是否出现错误提示页面,并将错误信息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例如,通过 `DataTable` 导入测试数据,使用 `WinEdit` 和 `Set` 函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 `Click` 执行登录操作。接着,利用 `Exist` 判断错误提示是否出现,并通过 `Output CheckPoint` 或 `Check CheckPoint` 进行检查点的判断,确保实际输出与预期相符。 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报告中列举了多个测试用例及其预期和实际结果,如输入无效用户名或密码后,系统是否正确显示了错误信息。这些测试用例涵盖了登录模块的各种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验证了登录功能的健壮性。 总结: 本实验报告通过 QTP 的应用,展示了如何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功能测试,特别是对于输入验证和错误处理的测试。同时,它强调了黑盒测试方法在设计测试用例中的重要性,以及参数化和检查点在自动化测试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软件测试的流程和方法,提升测试技能,为后续的软件质量保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025-05-27 12:39:58 250KB
1
1. 实验目的 理解LR语法分析方法的原理,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和程序结构,加深对自下而上语法分析方法的理解。 2. 实验内容 需要实现的功能: 1)输入文法:文法描述存储在文本文件中,文件名作为命令行参数输入; 2)输入文法的分析表(Action表和Goto表):分析表数据存储在文本文件中,文件名作为命令行参数输入; 3)输入待分析的符号串:符号串存储在文本文件中,文件名作为命令行参数输入。 4)构造LR语法分析器的总控程序; 5)对待分析符号串,输出其是否该文法正确句子的判断,并输出文本形式的分析过程(标准输出设备)。 3. 实验要求 1)文法描述文件、LR分析表文件和符号串文件的格式参见文档《实验用文件结构.doc》; 2)使用《文法实验》、《LR0分析表的构造》、《LR1分析表的构造》实验的结果。 3)文法描述文件、LR分析表文件和符号串文件是3个不同的文本文件,都作为命令行参数进行输入,文法描述文件名是第1个参数,LR分析表文件名是第2个参数,符号串文件名是第3个参数。
2025-05-27 11:34:57 689KB 编译原理 LR语法分析器 实验报告
1
实验5 使用LR进行性能测试.doc
2025-05-27 10:59:21 22KB
1
双容水箱如示 通常双容水箱的设计中将通过实验进行建模,分别测定被控对象水箱在输入阶跃信号后的液位响应曲线和相关参数。通过磁力驱动泵供水,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大小,改变水箱液位的给定量,从而对被控对象施加阶跃输入信号,记录阶跃响应曲线。在测定模型参数中可以通过智能调节仪表改变调节阀开度,增减水箱的流入水量大小,从而改变水箱液位实现对被控对象的阶跃信号输入。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是指用一个控制器来控制一个被控对象, 其中控制器只接收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个执行机构。 双容水箱水位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过程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加工、溶液过滤和化工生产等领域。在该系统中,液位控制是关键,它通过先进的控制算法确保水位保持在设定值,以满足生产需求。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 PID 控制器的应用。 双容水箱由两个相连的水箱构成,通过磁力驱动泵供水,并利用电动调节阀来控制水箱间的水流量,进而改变液位。实验建模是通过输入阶跃信号,观察液位响应曲线,以此获取模型参数。智能调节仪表则用于调整调节阀开度,实现对液位的精确控制。单回路调节系统是这个控制系统的基础,控制器接收来自液位传感器的测量信号,并通过调节阀的开度来维持液位稳定。 PID 控制器在双容水箱液位控制中起着核心作用。PID 即比例-积分-微分控制,通过调整其三个参数(P、I、D),可以有效改善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实验中,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动态仿真,分析不同参数设定下的系统性能。例如,增大比例参数可提高响应速度,但可能导致系统振荡;积分参数可以消除稳态误差,而微分参数有助于减少超调和改善系统稳定性。 在实验目的上,学生需要理解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PID控制器的调节规律和参数整定方法。实验内容包括了解系统原理,熟悉NCSLab平台的远程控制操作,以及研究不同控制器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双容水箱的数学模型基于托里拆利定律和动态物质平衡建立,形成状态空间方程,描述了水箱液位随时间的变化。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如图5所示,可以实现不同阶跃输入下的液位控制。例如,图6至图9展示了不同阶跃输入(10、20、30、34)时的仿真结果,这些结果反映了系统对阶跃变化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的变化。 总结来说,双容水箱水位控制系统是一个运用单片机技术、自动化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集成系统。通过实验建模、PID控制算法和智能调节仪表,实现对水位的精确控制。实验不仅加深了对控制理论的理解,也提供了实际应用的经验,为实际工业生产中的液位控制提供了参考。
2025-05-27 00:03:29 1.09MB
1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谐波电流抑制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从原理到仿真观测器。附实验前后电流对比及文献支持。,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谐波电流抑制策略: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观测与抑制技术,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谐波电流抑制,采用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来实现对谐波的观测和抑制,附参考文献。 图一为参考的英文文献 图二为未使能算法时的电流谐波,5、7次谐波含量高 图三为使能谐波抑制算法后相电流THD,5、7次谐波含量明显降低。 图四为观测的q轴电流和实际q轴电流 图五为仿真观测器截图 ,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谐波电流抑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ESO); 谐波观测; 谐波抑制; 5、7次谐波; 电流THD; 仿真观测器。,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谐波电流抑制技术研究
2025-05-26 18:28:05 2.25MB scss
1
矢量控制入门:从零开始手把手教你编写高质量FOC程序,含详细理论指导与实验验证,自主编写,易于移植,专为新手设计全套教程,矢量控制入门 如果你买了一堆学习资料,学习半年甚至更久了,还不会写FOC,那不妨看看这里。 首先声明,非开发版赠送的那类代码。 程序全自主编写,结构清晰严谨,代码工整清爽,无任何穴余代码,无封包库,无TI宏模块,不使用IQmath库,注释率高,学会后,移植方便。 另外,代码在产品上验证过,质量可靠,视频随便放的。 foc看着简单,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对于新手来说,系统的、手把手的指导非常重要,所以本人花了很多精力,从新手角度,编写了非常详细程序说明、foc调参步骤、调参过程中问题定位分析、每个模块理论分析到实验时的验证情况等资料,还设计了配套的上位机,可实现在线调整pid参数,在线查看电机各种波形的功能,非常有助于开发者直观了解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此外,还提供全方位,无时效,包会,所以,良心价格,勿刀。 本人讲解侧重于程序架构与算法在实现时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讲解针对工业实现,而非通电看电机转一转的,目的是让大家通过这个程序的学习,基本可以亲自编写矢量控
2025-05-26 17:03:22 269KB xhtml
1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在这个“一个简单主机的设计”实验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各个模块,包括数据选择器、移位器、加法器、运算器、存储器和微程序控制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执行指令。 设计一个简单的主机,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这通常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输入/输出设备等。CPU内部又包含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地址寄存器(MAR)等关键组件。这些组件共同构成了数据处理的核心。 在设计过程中,指令系统的拟定是第一步。这里设计了一个具有4位操作码的指令集,能支持16条不同的指令,包括单操作数、双操作数和无操作数指令。数据的传输单位是8位,允许在寄存器(R)之间、寄存器与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之间、或直接加载数据(D)进行操作。寻址方式则包括直接寻址和间接寻址,增加了灵活性。 接着是总体结构的确定,包括寄存器的设置。例如,R0和R1作为通用寄存器,IR用于存储当前执行的指令,PC用于存储下一条要执行指令的地址,而MAR则用于存储要读取或写入的内存地址。此外,还设计了8位的加法器,简化了设计,但可以处理基本的算术运算。数据选择器的选择也需要考虑,比如A选择器连接RAM和R0,B选择器连接PC和R1,以便于数据的选取和传递。 逻辑设计阶段,需要绘制逻辑图(总框图和数据通路图),明确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控制方式的确定涉及到微程序设计,通过微程序流程图和微地址的设定,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按顺序执行指令。微程序的编制和调试是关键,因为它们决定了计算机如何解释和执行指令。 系统的功能测试和调试是验证设计正确性的环节。通过编写和执行机器指令程序,观察实际运行情况并与理论分析对比,确保主机能够正确执行所设计的指令。 这个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在微程序设计和系统调试方面的技能,同时也促进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参考文献如《计算机组成原理》等书籍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实际操作则提供了实践经验,两者结合,使得学生能全面理解计算机的构造和运作机制。
1
在IT领域,语音信号处理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语音识别、听力辅助设备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本资源“语音信号处理实验教程(MATLAB源代码)语音降噪.rar”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这一技术的平台,特别关注的是如何使用MATLAB进行语音降噪。 语音信号处理是将语音信号转换为可分析、操作和存储的形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噪声干扰,这可能会影响语音的清晰度和理解性。因此,语音降噪是提高语音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涉及识别和去除噪声,同时保留语音信号的主要成分。 MATLAB是一种强大的数值计算和数据可视化工具,常用于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项目。在语音降噪方面,MATLAB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库,如Signal Processing Toolbox和Audio Toolbox,它们包含各种滤波器设计、频谱分析和信号增强算法。 本教程可能涵盖以下知识点: 1. **信号模型**:了解语音信号的基本模型,包括加性噪声模型,其中原始语音信号被噪声污染。 2. **预处理**:预处理步骤,如采样率设置、预加重和窗口函数的应用,有助于改善信号的时频特性。 3. **噪声估计**:通过统计方法或自适应算法估计噪声特性,例如使用短时功率谱平均作为噪声的估计。 4. **降噪算法**:包括基于频率域的方法(如谱减法)、基于时域的方法(如Wiener滤波器)、以及现代深度学习方法(如深度神经网络)。 5. **滤波器设计**:学习如何设计线性和非线性滤波器来去除噪声,同时最小化对语音的影响。 6. **性能评估**:利用客观和主观评价指标(如PESQ、STOI)评估降噪效果。 7. **MATLAB编程**:实践编写MATLAB代码实现上述算法,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参数调整。 8.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的语音样本进行实验,对比不同降噪方法的效果,深入理解每个方法的优缺点。 9. **结果可视化**:使用MATLAB的图形功能展示原始语音、噪声、降噪后的语音的频谱图,帮助理解降噪过程。 这个实验教程将引导学习者逐步探索语音降噪的各个方面,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这些MATLAB源代码,不仅可以学习到语音处理的基本概念,还可以掌握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的学习者来说,这些技能对于构建更智能的语音交互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6 15:28:36 882KB 语音信号处理 matlab 人工智能
1
直流升降压斩波电路实验报告:基于Buck-Boost拓扑的闭环控制与Simulink仿真分析,操作便捷,自动计算占空比与输出波形,深入探究升压与降压模式下的轻载重载特性及纹波系数控制,全篇46页,详尽工作量呈现,直流升降压斩波电路实验报告:基于Buck-Boost拓扑的闭环控制与Simulink仿真分析,自动计算占空比输出波形,轻载重载下的性能研究及纹波系数优化,共46页详尽解析,直流升降压斩波电路,buck—boost,闭环控制,实验报告simulink仿真,打开既用,操作方便输入你想要的电压,计算模块自动算出占空比并输出波形,分析了升压轻载重载,降压轻载重载,以及纹波系数,均小于1%,报告46页,工作量绝对够。 哦~报告仅供参考 ,关键词:直流升降压斩波电路; buck-boost; 闭环控制; Simulink仿真; 占空比; 波形; 轻载重载; 纹波系数; 报告。,基于Simulink仿真的直流升降压斩波电路实验报告:Buck-Boost闭环控制操作分析
2025-05-26 12:01:42 5.36MB
1
### 南邮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实验四:Neo4j的安装与应用 #### 实验目的与要求 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Neo4j图形数据库的安装与基本操作,并通过一个简单的医生推荐系统的构建来加深对Neo4j及其应用场景的理解。 1. **Neo4j软件的正确安装与运行**: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Neo4j在Linux系统中的安装配置,并能够成功启动服务。 2. **基于Neo4j的医生推荐系统构建**:作为选做部分,该任务要求学生利用Neo4j建立一个基于病情和医生信任度排序的医生推荐系统,以展示Neo4j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功能。 #### 实验环境配置 **硬件**:本次实验要求使用微型计算机,并安装有Ubuntu 16.04操作系统。 **软件**:所需软件包括Linux操作系统、PyCharm开发工具、Neo4j图形数据库。其中,Neo4j的版本为5.20.0。 #### 实验步骤详解 1. **Neo4j的安装与配置** - **下载与移动压缩包**:首先需要将下载好的Neo4j压缩包`neo4j-community-5.20.0-unix.tar.gz`移动到`/opt`目录中。 ``` sudo mv neo4j-community-5.20.0-unix.tar.gz /opt ``` - **解压缩**:在`/opt`目录下使用`tar`命令解压Neo4j压缩包。 ``` sudo tar -zxvf neo4j-community-4.3.3-unix.tar.gz ``` - **配置环境变量**:编辑`/etc/profile`文件,添加Neo4j的环境变量设置。 ``` sudo vi /etc/profile ``` - **使配置生效**:执行命令`. /etc/profile`使新添加的环境变量生效。 - **Java版本检查**:由于Neo4j的版本要求,需要检查当前系统Java版本是否符合要求。 ``` java -version ``` - **配置Neo4j参数**:编辑`/opt/neo4j-community-5.20.0/conf/neo4j.conf`文件,根据需要调整相关配置参数。 ``` vim /opt/neo4j-community-5.20.0/conf/neo4j.conf ``` - **更改用户权限**:为了确保Neo4j服务能够正常运行,需要修改Neo4j文件的所有者和权限。 ``` sudo -i ``` - **启动Neo4j服务**: ``` neo4j start ``` 2.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不支持的Java版本**:如果启动时提示“Unsupported Java 1.8.0_362 detected. Please use Java(TM) 17 or Java(TM) 21 to run Neo4j Server”,则需要重新下载安装Java 17或更高版本,并更新环境变量中的Java路径。 - **无法连接**:当遇到无法连接的问题时,应检查Neo4j配置文件`neo4j.conf`中的配置,确保网络监听地址和端口设置正确。 #### 实验小结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关于Java版本兼容性的问题以及连接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调整配置,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得Neo4j能够顺利安装并运行。 1. **启动Neo4j时的Java版本问题**:通过更换Java版本并配置环境变量,解决了Neo4j对Java版本的要求。 2. **连接问题**:通过修改配置文件中的网络设置,确保了Neo4j服务能够正常被访问。 #### 实验心得与建议 通过此次实验,不仅掌握了Neo4j的安装配置流程,还深入了解了Neo4j的基本操作及应用场景。对于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建议在实验前充分了解所需软件的版本兼容性和配置要求,以免遇到不必要的问题。 ####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1. **3-2-M 能够根据用户需求,选取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确定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技术(如Neo4j),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3-3-H 能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对解决方案进行优化,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等因素**: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对Neo4j配置的优化,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同时也要关注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 **7-2-M 正确理解和评价计算机及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实施对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的影响,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在设计和实现医生推荐系统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技术性能,还需评估系统对用户隐私的保护,以及可能存在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本次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的机会。
2025-05-26 11:22:53 426KB
1